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白绫已经绕过了她的脖子。
“娘娘不要,求求您不要……”
她不想死,真的不想死。
“动手!”
回答她的是张皇后毫无波澜的声音,透着股渗人的冷意。
白绫缠着焦婉君的脖子,两个嬷嬷各站一边,手中同时用力绞着。
而焦婉君的身子连挣扎都做不到,在内侍的紧紧钳制下,她双眼圆睁,气息越来越弱,直至毫无声息。
张皇后冷着脸,目光从未移开过焦婉君,从她苦苦挣扎,到最后不得瞑目,她都看在眼里。
想的却是脑中浮现的人,从小到大。
她的侄儿本该是个风光霁月的贵公子,死时却连个体面都没有。
想到这里,她淡淡地扫了眼倒在地上的人,“拖下去,往后就埋在璟哥儿后头,本宫要她生生世世为奴为婢!”
这样的女人,怎配与她的侄子葬在一起。
吩咐完,她又命赵女官去趟原先给张璟定下亲事的人家将她的懿旨带去。
“娘娘,璟公子已经去了,这亲事难道还要继续?”
第429章 守节
赵女官询问道,有些拿不定主意。
张皇后掀起眼帘,“璟哥儿婚期在即,虽出了意外,但她也算我张家的媳妇儿,请帖该发的都发了,该操持的也操持了,合该为璟哥儿守节!”
“这……可是,恭远伯府若是闹到圣上那里……”赵女官犹豫着道,毕竟这事儿他们不占理。
“闹?”张皇后冷笑,“他们当初卖女儿不就是想攀附本宫这棵大树,如今出了事就想抽身,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
赵女官默了默,却只好应下。
话虽这么说,可这事儿恐怕还有一番折腾。
对方又不是什么小官儿家的姑娘,而是恭远伯家的嫡次女。
原本张璟意外故去,又是因着这种缘由,这桩婚事其实不作数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可现下张皇后却是直接下了懿旨,让人家还未过门的姑娘为张璟守节,实在有些不厚道。
当然,她也不敢贸然劝说,现下皇后娘娘只怕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命人处理了焦婉君,她又亲自带着懿旨前往恭远伯府。
此后如何不提,总之恭远伯府面对皇后的懿旨,再加上种种威逼利诱,不得不同意将人送进了张家。
只可怜好端端一个姑娘,这辈子都要为一个死去的人守着。
多少让人有些唏嘘。
酒楼上,喝了口佳酿的沈茂君抹了抹嘴,“有什么好可惜的,那姑娘先前能斗过其他姐妹被皇后相中,占尽了好处,如今也不过是她应得的结果罢了。”
崔九贞撇撇嘴,“什么叫应得的?这本就不公平,凭什么没过门也要为那个人渣守节,寡妇还能再嫁,和离也能各自嫁娶呢!”
这样不公平的事情,她说出来却无人应和。
看沈茂君与其他人的想法一致,她也知道自己是改变不了他们的。
目光看向谢丕,难道他也是这么想的?
若是自己……
似是清楚她在想些什么,只见他极为温和地笑了笑,眉眼锋利:“放心,为夫可不舍得丢下你一人,更不会和离!”
言下之意是,她也没有任何机会改嫁,和离更别想。
崔九贞心虚地移开眼,她才没有那么想过呢!
“行了行了,你们俩好歹顾及下我这个兄长,甭眉来眼去的了。”沈茂君忍无可忍地打断他们。
真是懒得看了。
消息已经带到,待这也什么事儿,沈茂君便道:“我去盯着张家,只怕他们不会善罢甘休,还是让他们早些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的好。”
说完,他一挥扇子就起身离开。
崔九贞因着他的话不免多想了些,章訢只有一个父亲,一个伯父和祖父。
如今章父病重,又因着此事更是不省人事,当然,这其中也有他们的手笔。
毕竟人醒着不太好,索性就直接“病入膏肓”不省人事了。
若是张家真的对他们动手,可想而知他们真是毫无反手之力。
崔九贞将这个担忧对谢丕说了。
后者并不担心,既然都答应了保住他们,自然不会食言。
只见他面色平静,正微微晃着手中的酒杯,修长的手指映衬着蓝瓷的杯身,怎么看怎么养眼。
崔九贞的注意力渐渐被吸引。
“有锦衣卫在,送他们离开绰绰有余。”谢丕说着,搁下了杯子,“今儿个回别庄,可要下去逛逛?”
“嗯?”崔九贞回过神,“咳,算了吧!该买的这两日都买齐了。”
谢丕颔首,待用过午饭,两人乘着马车出了城,身后风云皆被抛之脑后。
山路偏远,他们又是午后出发,是以一直到了傍晚才赶到别庄。
在门口停下,崔九贞还未下车瞧见人便听到了一阵吵闹声。
她掀开车帘望去,只见一群穿着短衫,赤着脚,手里不是拿着鱼篓就是扛着铁叉等物的人。
定睛一看,皆是熟悉的面孔,尤其是最前头那个笑的跟个傻子似的小子。
“这都做的什么?”谢丕将她扶下车,淡淡询问他们。
太子脸上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淤泥,一双脚就更别提了,浑身上下,也就那口牙能看。
他见到两人回来,咧着嘴道:“先生回来了,大姑娘快瞧瞧,孤今儿个摸了不少河蚌,都新鲜着呢!还有鱼虾,活蹦乱跳的。”
太子举着手里的竹篓,双眼仿若是被洗净的天空,澄澈的不得了。
斜阳在他们身上撒了满身碎光,像是轻纱,将他们笼入其中,露出最纯挚的模样。
崔九贞目光微柔,迎着斜阳的万般金光,瞧着他们道:“好,今晚给你们加餐。”
一阵欢呼声响起,她确实许久没下厨了,别人不说,但他们这群人平日里可念得紧。
谢丕难得的没有制止,由着他们。
一行人一道儿进了庄子,远远看去,太子等人就跟个泥娃子似的。
两拨人分开,崔九贞让他们梳洗后再来帮着处理鱼虾等物。
七八个篓子,全是满满的河鲜,称得上收获颇丰。
“也不知祖父在做什么,怎么由着他们这般疯顽。”崔九贞说着,看向谢丕,“要不你去瞧瞧?”
谢丕扬眉,唇角微微上扬,“好,我迟些再来帮你。”
崔九贞含笑应下。
两人之间越来越默契,很多事情无需说出口,便能意会。
谢丕离开后,询问了下老太爷的所在,便寻了过去。
库房里,老太爷席地而坐,身边摆着些木头,而他正在砸牛筋。
显而易见,是为了太子那张弓做准备。
“祖父!”谢丕走过去行了一礼。
老太爷抬眼看了下,“回来了,如何,章家安顿好了?”
他说着,手中也不停。
“回祖父,寿宁侯不足为惧,章家人已经交给表兄安顿了。”
“嗯,这个节骨眼儿,他们闹得越凶,越讨不了好。”
“是,圣上确实出手了。”
如今正是南方涝灾泛滥,内阁商议水利之时,皇帝都几天几夜睡不好了,若是张家再不懂事偏要闹腾,那可想而知结果会是什么。
在家国大事跟前,一切私人恩怨都得靠后。
皇帝是宠着他们不错,但并不代表会让他们妨碍到江山社稷。
第430章 忌讳
老太爷拿起已经锤软了的牛筋开始撕成一条一条的,谢丕也拿了些帮他。
“内阁怎么说,可见到你父亲了?”
“未曾,听说父亲这几日都在宫中,昳中也不好贸然打搅。”
“看来比我想的要严重的多。”老太爷叹了口气。
沉默一瞬,他道:“就近几个庄子上还有些存粮,你回头去调上,亲自送到衙里,再派几个人盯着,务必送到灾区。”
谢丕恭敬地应下,老太爷对于这种事,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从小便听闻过崔老先生的事迹,之所以为人敬仰敬佩,并非只是因他是帝师而已,更多的,是他为国为民的心。
没有多打搅老太爷,他将事情说完便离开了,临走时,看到他隐在屋里的身影,顺手将屋里的烛火点亮。
另一边,崔九贞带着丫鬟以及锦衣卫们处理着河蚌鱼虾等物。
“怎么弄了这么多,这几日不会都吃的这些吧!”
崔九贞正让他们锤着河蚌,若是锤不软,回头烧不烂。
几人自然使了力气认真干。
“老先生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咱们来了山上就自个儿寻吃的,节省些其他的给难民吃。”
太子说道,动手和刘瑾洗着前一日泡好的豆子,准备磨豆腐。
这还是老太爷吩咐的,最是怵他的刘瑾自然不敢耽搁。
崔九贞听得微微一顿,片刻后,点点头:“祖父说的不错。”
众人忙活间,鱼虾也处理好了,因着鱼种类不一,便有的串了汤,有的红烧清蒸。
至于河蚌,崔九贞加上料烤了一部分,其他的便都红烧了。
晚间,一股股勾人的香味儿便从后厨溢出,直馋的庄子的猫都磨着爪子喵喵叫。
做好了饭,她又来到磨盘跟前,见刘瑾娴熟地磨着豆子,太子添水添豆,她轻笑,“技术不错,磨得挺细啊!”
刘瑾闻言,立即扬了扬下巴,“咱家可不是其他人,粗手粗脚的,连磨盘都不会推。”
他本就是出身穷苦人家,幼时农活其实干过不少的。
崔九贞难得心情不错,舀了舀豆浆,道:“这浆是漂亮,等做了豆腐定然口感好。”
“老先生还说给孤煮豆浆喝呢!”太子说道。
“都做都做,这么多,足够的。”
到了晚上用饭,三太太等人也在,崔九贞明显发现她们也节省了不少。
桌子上除了今儿个弄的河鲜便是些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