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的三儿子,刘飞跃。
刘飞跃不知道从哪里得知,梁玉琪要在电影院马路对面开一家书报亭,于是就悄悄的在背后作梗。
“哦,原来是这样啊。问题是人家准备开一家书报亭,和他一个租书的,有什么关系?”
姜母从不喜欢刘三保那个人,她一直觉得对方太奸滑。姜科长也不喜欢刘三保,但面子上大家还是要过得去才行。
“小萧的小姨,在申请经营范围的时候,也有图书、杂志出租这一块儿,刘三保他们自然会有危机感。我考虑,要是小萧能答应剔除租书这个项目,手续我还是能给他们批的。”
姜科长权衡了一下,还是不能为了萧白去得罪刘三保。
刘三保这个人在县里很有些能量,他虽然不怯乎对方,但也没有必要平白树这么一个敌人。
至于萧白会不会同意,那就不是姜科长需要考虑的问题了。说一千道一万,萧白也不过是一个可能对自己儿子有所帮助的人,事情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姜科长的极限。
姜母点点头,没有继续说话。工作上的事情,她一般不插嘴,姜科长可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自己说了也不见得有用。
过了几天,梁玉琪就得到了通知,如果她同意剔除租书的项目,化局这边马上就给她办理许可证。
这天,萧白放学后在食堂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就和岳桐还有几个同学在操场上打篮球。
自从萧白上过一次晚自习之后,他就喜欢上了这种状态。
重新回到学生年代,萧白很愿意融入到这种简单的生活当中。他觉得自己的前世就是因为执念太深,所以才会被资本所累,推着自己向前跑。
如今回过头来看,当年在资本江湖上叱咤风云的那些大佬,实际上早已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几乎个个都没有好下场。
这一世,萧白很在意曾经一路错过的风景,他觉得,简单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萧白,你满姨找你。”
近来,萧白加强了身体的锻炼,即便是打篮球这种高强度的运动,他也能坚持很长时间。
又投中了一个三分球之后,场外有人喊着萧白的名字。
萧白示意自己下场,跑到一边端起水壶喝了一大口,然后就看见小姨从远处走了过来。
“满姨,你怎么来了?”
萧白抓起自己的东西,迎了上去。
“我来看看你这些天在搞什么鬼,连晚饭都不回去吃。对了,今天化局通知我,书报亭只要剔除租书的项目,许可证马上就能拿到。你觉得行不行?”
明明是来找外甥商量事情,结果梁玉琪一开口就抱怨。
对于萧白好几天晚上都不回去吃饭一事,梁玉琪的心里很不开心,最关键她认为学校的伙食不好,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年轻人长身体的。
萧白一看梁玉琪的表情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于是他笑着说道:“满姨,我之前就是因为身体太差了才会得病。我最近要锻炼身体,还要上晚自习,回去吃饭来不及”
此时,两人并肩离开了球场。
对于许可证这么快就有了转机,萧白心知肚明,恐怕姜科长已经摸清了自己和梁玉琪的关系。同时也说明,老实孩子姜伟,在他老子心里的份量颇重啊。
所以呢,别看小伟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科长,但经验和智慧都足够。人家不仅猜到了自己的小心思,而且还很痛快的解决了问题。
这个人情,自己是必须记住的。
只不过,姜科长为何要求小姨这边剔除租书的项目呢?
萧白略一思索,就猜到了答案。电影院那边已经有三家书摊,他们当然不希望再出现第四个竞争者。因此,姜科长之前卡着许可证不批一事,就值得玩味了。
尽管萧白不知道那三家书摊背后的老板是一个人,但他不难猜出,之前许可证办不下来,肯定和那三家书摊有关。
“小姨,租书这个项目去掉也罢,不如咱们先把许可证拿下来再说?”
在心里权衡了一番,萧白决定接受这个结果。
很明显,能影响姜科长的,不管是谁,人家的能量都不小。如果小姨这边现在非要硬顶着不同意,岂不是让人家姜科长很难做?
萧白可没有天真的认为,仅凭自己和姜伟的同学关系,人家姜科长就会下死力气帮忙。
当然,之前萧白打算搞定姜科长的时候,并非没有后手。只不过那样一来,就需要动用便宜老娘的人脉关系,仅仅为了一张许可证的事情,似乎又有些不值得。
现在这个结果,其实也挺不错。
“满姨,我觉得可以。租书项目本来就是附带的,有它没它都过年。”
萧白和梁玉琪已经走出了校门,萧白把自己的想法也都说了出来。
“嗯,你满姨夫也是这样讲的。那好,我先回去了。你平时不要光想着锻炼身体,伙食也要注意。这一周你们学校放大礼拜吧?记得回去吃饭”
梁玉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准备明天就去化局办手续。
来之前薛刚就和她说过,这件事出现转机很有可能和萧白有关。上午剧团的罗团长去化局开会,姜科长顺便让他给梁玉琪带个口信,还特意点了一句,说梁玉琪的外甥和自己的儿子姜伟是要好的同学。
薛刚两口子这才发觉,以往那个成天冷着一张脸的外甥崽,似乎在不知不觉间有了很大的变化,让人有些琢磨不透
第012章 书报亭开业
清明过后,当地的气温有了进一步的回升。
梁玉琪的小书报亭,终于正式开业了。
这些天以来,可把梁玉琪忙得够呛。她先是在社里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然后才能去办许可证和工商登记。
紧接着又要联系书刊杂志的货源,嗯,还得筹集一些钱一通忙活下来,也不过才筹集到了500百元。加上萧白的600百元,就是书刊亭起始的全部资金。
开业当天的中午,萧白才抽出时间第一次来书报亭,其他诸如开业前的准备工作,他一概没有参与。
用这家伙的话来说,自己还是个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了。
好在薛刚两口子在县城里也有一些亲朋好友,事情总体还算顺利。只不过,书报亭经营的图书杂志的种类看起来有点少。
萧白到了地方,和小姨打了声招呼,就东看看西瞧瞧。
书报亭虽然不大,但这个年代畅销的一些杂志基本都有。像什么读者摘大众电影武林健与美飞碟探索演讲与口才故事会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类的杂志,比如像十月中篇选刊等。这一类的刊物,虽然比不上那些畅销杂志,但总体来说也应该不愁卖。
其他一些非邮局发行渠道的杂志也有,内容五花八门,封面上的标题颇有一些后世“震惊体”的风格。这些东西在这个年代被称之为“地摊学”,尽管其内容被很多人所诟病,但销量却很好。
“阿白,咱们手上的资金还是少了点。我进货都不敢多进,特别是图书,大都只进了一套两套的样子,纯粹是充门脸用的。
上午到现在只卖出去了10来本杂志,算下来还不够我忙活半天的辛苦费。反正我都记账了,喏,账本就在那边,你看看恼不恼火?”
梁玉琪见到自己的外甥,虽然一开口就抱怨,但萧白从她的眼神里却看到了希望的小火苗。
八十年代是各种思想碰撞很激烈的年代,不少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求新求变,尤其是像梁玉琪这样生活困顿的人。
“满姨,仅仅才开业半天,能有这样的销售业绩就很不错了好吧?别着急,慢慢来,咱们总会摸清楚这一行的门门道道的。”
萧白一边说着,一边瞅了一眼账本。他主要想看看销售出去的杂志种类,便于自己回头做市场分析。
“卖得最好的是大众电影,其次是读者摘从大类上划分,邮局发行渠道的杂志卖出去了7本,而所谓的地摊学,卖出去了8本。
满姨,下次再适当的多进些非邮局发行渠道的杂志,有很多人爱看这玩意。”
八十年代,在火车站、汽车站、旅店附近充斥着大量销售这种“地摊学”的网点。甚至还有人把这些杂志拿到开行的列车上一路进行叫卖,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而且,相较于邮局发行渠道的杂志,这种自主发行的杂志被人戏称为地摊学的折扣率更高。像邮局渠道发行的那些畅销杂志,折扣率最多给到85折。
而自主发行的杂志,折扣率普遍能给到75折。如果量大,去书刊二级批发市场拿货,基本能给到7折、68折、甚至是55折。
当然,在新屯县这个小县城,是没有大型书刊批发市场的。
图书也一样,正规出版社、新华书店发行渠道的图书,折扣率就低。而一些自行购买书号自主发行的图书,折扣率就高。
另外,这年月的武侠,统统都是盗版书。目前,国内还没有“版权法”。萧白记得,国内第一部版权法,要到1991年年中的时候才会颁布实施。
之前当萧白看到读者摘的时候,还想到了一件事。
这本一以贯之给国人灌心灵鸡汤的杂志,日后会改名。原因就是,国内的读者摘和美国的读者摘发生了版权纠纷。这场纠纷旷日持久,直到1993年国内的读者摘更名为读者才结束。
最后,萧白看了一眼进货记录。
邮局发行渠道的畅销杂志没啥好说的,价格都定的死死的,新华书店发行渠道的图书也一样。
而这些五花八门的其他杂志,进货的折扣都是75折。
“满姨,你这些杂志从哪儿进的?”
萧白有点好奇,就随口问了一句。
“这些杂志是从汽车站后面的一家小书店进的货,说起这事儿我还一肚子气,别人从他那里进货是73折,到我这就变成了75折。我问凭啥?那个小鬼头说我一次进货的数量太少”
小姨梁玉琪气哼哼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