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千美娇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那时候山东总兵刘泽清接到勤王诏书之后,知道进京勤王是死路一条,当即宣称自己坠马受伤不能带兵,崇祯皇帝毫无办法,只得赐银以示慰问,但这刘泽清干脆把临清劫掠一空率军南逃。 
  倒是这唐通带了八千将士赶到了北京,也就是今日大顺的燕京,驻于齐化门外。 
  前明的崇祯皇帝好不容易见来了这么一支勤王之师,当即又是赐宴,又是发话要封赏,唐通感激得五体投地,结果崇祯皇帝当真大方,唐通这个总兵赏了四十两银子,官兵每人赏了五文钱,要知道登封的小捕快平时打赏都拿不出这个数啊,实在太丢人了。 
  此外崇祯皇帝还派了太监杜之秩到唐通军中当监军,结果把唐通气得直咬牙,把崇祯赏的银子扔在地上,怒气冲冲地说道:“皇上怕我,又以内官节制我,是我不敌一奴才也!” 
  接着唐通就借口自己兵员远少于太祖皇帝的王师,这齐化门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哪敌得过太祖皇帝的精锐,所以臣为大明着想,决定率部到居庸关设险以待,上奏后不等朝令,拉起人马就走,只留下了燕京一座空城。 
  到了永昌三年的三月十五,太祖皇帝的大军直抵居庸关,前明崇祯皇帝寄以厚望的亲信太监杜之秩会同唐通一块出降。 
  以后太宗皇帝便派唐通这降将率本部兵马,还带着犒赏关宁官军的银两财物到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和高第,结果走到了山海关被吴三桂大败,以后还引出一片石的大败,到了永昌元年的十月就降了大清。 
  只是唐通一个小总兵,怎么能省下七千万银子?白县令都停下了脚步,只听朱清海说道:“西洋人在广州设有洋行,唐通怕自己的金银以后不保险,就尽数存到了洋人的洋行里,哪料想那洋人竟是翻脸不认帐了,今天挖出来的便是唐通在广州存银的凭证……” 
  “您瞧瞧……这有铁证啊!瞧,这个大宋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是忌讳大明二字,所以故意弄成了大宋……” 
  “大伙儿都别走,别走!大伙瞧瞧,洋人吞没了唐通的七千万两银子!大伙儿想想,这是我们汉人的血汗银子,怎么能让洋人吞没了……” 
  “这笔银子是归咱们汉人的,归国家的……大家一定要讨还回来!” 
  朱清海的嘴皮子功夫十分了得,只可惜白县令是凭铲子发家的人物,这交子是什么玩意儿,他是一清二楚,摇摇头带着公人捕快就回登封县。 
  只是那密县的县令大人却是着了魔,他挤进人群里大声叫道:“奉天玉和尚,这件事情得有我一份,我身为密县的地方官实在责无旁贷!所以请大各尚把这些物事都先存到咱衙门里去!” 
  白县令暗想道:“哼!你这狗官就等栽个大跟头吧!” 
  旁边熊捕头笑道:“大人,这交子咱刚才顺手拿了几张过来,能否派上什么用场?” 
  白县令摇头道:“这交子一文钱都不值,实在是派不上什么用场啊!” 
  沈越却插嘴道:“大人!刚才那朱清海不是说得头头是道!” 
  白县令答道:“唐通不过是个总兵而已,他能攒下多少银子啊?七千万两,这是什么数目啊,他一个小总兵若是能攒下这么多银子,哪怕是不吃不睡不发饷,几百年也捞不到啊!” 
  熊捕头也是精明能干的人物,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这唐通若是留下七万两,甚至是七十万两都成……这七千万两就太多了!” 
  这七千万两是什么概念啊!徐震这些年虽然呆在虎嘴寨,可是他在江湖上故交多,见识也广,就说出了一件永昌元年的旧事来。 
  那是太祖皇帝率兵进燕京的时候,前明的国库库空如洗,虽然宫里的内帑尚多,可是崇祯皇帝却不愿拿出来,反下了一道让勋贵、太监、百官报效的圣旨,只是既然崇祯皇帝自己不肯出银子,达官贵人也毫无兴趣。 
  最后崇祯皇帝密谕周后之父嘉定伯,请嘉定伯一定拿个十二万出来,也好给大伙儿做个榜样。 
  结果让嘉定伯顶了回来:“老臣哪来这么多银子?”把价钱压到一万两,崇祯皇帝嫌少,一定要周奎拿出二万两来。 
  结果嘉定伯就向自己女儿求助,周后私下送去五千两,结果嘉定伯头脑精明,总共只报效三千两银子,自己先净赚两千两银子。 
  勋贵也只有太康伯张国纪报效了两万两,换了个一个月的侯爵玩玩,其余官员捐助不过百八十两而已,崇祯皇帝只能强行摊派,却是毫无结果。 
  最后他把脑子动到贪官的头上,太监王心银子最多,传闻家中藏银多达三十万两,崇祯皇帝当面叫他慷慨报效,结果王之心也说没钱,只报效了一万两,其余的太监不是哭天喊地就是在房前挂个家中困顿房屋出售的牌子,有的干脆把自己家中的古董器具送往市面上出售,装出一副破家纾难之相。 
  崇祯皇帝前后也就搜刮了区区二十万两而已,后来闯王进京追赃助饷,那个净赚两千两银子的嘉定伯抄出现银五十三万两,其他贵重物事数十万两,那个自称无钱的王心在顺军的大刑侍候之下,竟是吐出了十五万两银子,家中的贵重物事也有十五万两上下。 
  只是大顺军将北京的大小官员都抓来追赃助饷,统共也就是搜刮出七千万而已,传言这其中还有三千七百万两的内帑。 
  只是徐震说得口水乱喷的时候,白县令的脸色却是越来越难看,最后他薄怒道:“徐震……此事讲得甚好,不如讲与苏会办听听如何?” 
  一听这话,徐震才明白过来,立即闭嘴不言。 
  这太祖皇帝入燕京的前前后后可是本朝的一大忌讳,要知道这可紧接着山海关一片石大败,咱们大顺朝的王师从来是胜利走向胜利的,什么时候有这么一个风云变色的空前大败。 
  虽然说大顺开国史是官员的一门必修课,但是看看那文字篇幅就知道了,比方说襄阳保卫战和北伐中兴几乎占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攻占燕京也有不少文字,至于燕京期间的所作所为,比方说牛相爷在燕京得意忘形的那些旧事,大顺开国史的作者不是不知道,但就是只字不提。 
  至于退出燕京的缘由,大顺开国史也只有一句话:“太祖领兵六万出征山海,遂因吴贼引鞑子兵数十万入关,虽奋战不已,杀敌十数万,终因寡不敌众,受挫返晋……” 
  要知道当年进了北京城之后,那些左拥右抱腐化糜烂的文武官员,有不少仍是今天朝中的大员,徐震今天说的这些故事,若是传到有心人的耳中,他这个弓马手头目也只能回家吃饭吧。 
  那边道旁却有人笑了起来:“这有什么?他说的又不是本朝最大的忌讳!” 
  沈晓薇看了一眼,却是洛水帮的护法彦清风,他仍是一色青衣,英挺得很。 
  熊捕头不由开口问道:“本朝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彦清风当年可是程系程大人的爱将,对这些顺军内幕的了解可不是徐震这等道听途说之辈可比的,只见他笑了笑,很干脆地说道:“那自然是说到高祖皇帝的错处!” 
  高祖皇帝,也就是当年的闯王高迎祥,只是他高祖的封号尚是今上即位之后才追封的,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地位? 
  这时候彦清风就说出了一番道理。 
 
 
 
  
 ~第八十九章 玉面飞狐~
 
  “高一功是从李过手里接下的天下,这天下由李家变成了高家,所以他总得找些借口来!” 
  永昌五年十月,太宗李过病重,高一功率兵入京,按着官方的说法道:“帝无子,以高一功为国戚,命牛金星草诏,传位一功。一功誓死不敢受,帝曰:李氏亲族从太祖征,多物故,虽有养子来亨,年幼非能经国者,且疏族,今方扰乱,不可以大事付稚子。晓喻再三,一功乃受。” 
  但是历史的真相可没有这么简单,彦清风的嘴里谈到这事情就隐隐带着几分杀气,这其中自有几分秘辛。 
  虽然说高一功是从太宗李过手里拿到的天下,可终究有些底气不足,而据说太宗皇帝临终前说过:“昔高氏以军授李氏,今李氏以天下还高氏,商贾营借贷者,可以详参之!” 
  这商贾借贷之说,指的是当年的高迎祥死后,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而且李自成的原配夫人,高一功的亲姐姐,当今的太皇太后高桂英便是高迎祥的亲侄女。 
  因此有了这层关系,高迎祥这个流寇头子在大顺历史上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了,高一功即位之后立即追封为太祖皇帝,就连高迎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饿极了造反居然在身后能得到如此的声誉。 
  既然高一功的天下是源于高闯王,这高闯王的形象自然也是完美无暇,别的不说,大顺军这么多大小官员一写到高闯王,不是“太祖皇帝对我的教导”,便是“太祖皇帝爱民爱军故事种种”,白旺白老都督因为无意写了几句高闯王的旧事,结果被今上骂得狗头喷血。 
  至于其它的事情,彦清风也是点到为止,大伙儿也不敢多听,这种事情知道得太多是会掉脑袋的! 
  白县令心中又是刺激,又是恐惧,这可是禁史啊! 
  这时候彦清风朝他笑了笑:“白县令,这次咱们到登封县来,是特来请驾的!” 
  白县令一拱手道:“彦兄,有何指教!” 
  彦清风大大方方地说道:“既然白兄要在江上做买卖,我们洛水帮有心开个香堂,想请白兄过来屈就个总护法的名义!” 
  白县令笑而不答,旁边熊捕头这帮已经洗白的公人抢先答道:“这不好吧!彦清风,我们大人是白道上的,早就金盆洗手不过问江湖上的恩恩怨怨!再说了,我们若是就了这个总护法的职位,您怎么办?” 
  白县令对于这个总护法也是兴真缺缺,他这时候总算说了一句:“彦护法,你的资格比我老,年龄也比我大!这个总护法实在太高抬本县了!” 
  白云航实在不愿意牵涉这个江湖中去,只是彦清风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