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月12日明十七帝疑案 (一)毛佩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看,他们从江苏句容迁到濠州钟离。他的大爷这一支直接迁到钟离了。他还经过五河,经过灵璧,经过虹县,一步一步,几年后迁到钟离,等于一家子流浪了。他们家穷到什么地步呢?就说在他17岁的时候,天灾流行,他的父亲、母亲、哥哥相继去世,穷到什么程度呢?没有地方埋,没有地方埋葬。租种别人的地,别人让你埋人吗?不让啊,所以找到田主,田主是“呼斥昂昂”,训斥一顿,我们不管你这个事。央求街坊邻居,街坊邻居也没有办法。后来是田主的哥哥发了善心,说给你一块地方,就埋下了,埋得很惨啊。
当时说,叫做“殡无棺椁,被体恶裳”。就是说埋的时候没有棺材,拿件破衣裳裹起来就埋了。“浮掩三尺,奠何殽浆”,就是拿三尺浮土就盖了,说要纪念纪念老辈,没有啊,有什么吃的喝的,没有在那儿供啊,没有祭奠的,埋了就算了,有个埋的地方就不错了,很贫苦。朱元璋说了实话。但是,在传说当中可不是这样。传说当中说什么呢?说他的父亲死了以后,他的哥哥,大哥也死了,他跟他的二哥一块儿抬着父母的灵柩往山里头走,埋到山里,突然绳子折了,雷电大作,他们去躲雨,回来一看,那个尸体陷到地里去了,然后涌起一掊土就埋了,神不神啊?朱元璋没这么说。传说这个地方是非常神。还有一个说法是他们在盱眙的时候,他爷爷的那一辈。他爷爷有一次在那儿坐着,看见两个道士走过,这两个道士说,这个地方可是好地方啊,说谁要在这个地方埋了,他们家后来就会发达,可能就会出皇帝。说为什么呢?说这个地方地暖,你不信,拿一个干柳枝,往这儿一插,干树枝就能活。正好他的爷爷听见了,没言声。后来这两个人走了,这两个人插了树枝就走了。他爷爷等了十天一看,长出来了,说这不得了啊,这不能让他们知道,他就把这个树枝拔了,又插了一个干的。后来这两个人回来了,说你看,怎么没活啊?不能啊,肯定它能活啊!这下,他爷爷瞒不住了,说是活了,不过我给它拔了,换了一个干的。道士说你真是多事,说你拔了就把地气泄了,将来你们老大这一支子就发不了了,二支子发了,这就是后话了。这个是传说,就是传说。但实际上怎么样呢?是“浮掩三尺,奠何殽浆”,没有办法,就是随便埋了。这都是传说。
大家知道他的父母死了以后,朱元璋就当了和尚了。说当和尚,什么人的孩子当和尚?家里有钱不当和尚,是吧。这要不就是遇见烦恼了,要不就是没辙了,才要当和尚。可是在传说当中,在明朝的史书当中,为他当和尚的事也做了铺垫,也把它说神了,怎么说的呢?说朱元璋一生下来不会吃东西,说他爸爸去找大夫,说大夫也没辙。回去遇见一个人,说你干嘛去了?说我找大夫去了,这时遇见一个道士,说,你甭着急,说他夜里头子时就能吃。这样为了应他这句话吧,他的父亲就同意,如果这个孩子像你说的,将来他长大了就让他跟你当和尚吧。结果,这孩子果然应了这个话,半夜就会吃东西了,因此后来就有当和尚这一段。这是一个传说。还有,有的传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说自个儿小的时候经常有病,有病就把孩子舍在寺庙里头当几天和尚,身体就会好了。这样的说法,这样的民间传说很多。关于朱元璋当和尚的说法有很多,都是为了朱元璋自圆其说,为了宣传他的神话。但是,朱元璋本人的说法没有这么浪漫,他怎么说的呢?我再念一段,他的皇陵碑的词:“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怎么回事呢?他说埋葬了父母以后,家里还是没有办法。他的哥哥,大哥死了,二哥年少,也没有什么生活本事,嫂子带着孩子回老家了。接着又闹了蝗灾了,“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无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旱灾、蝗灾,村子里的人都没有饭吃了,我们怎么办呢?也更没办法了,“心惊若狂”,恨不能急得发疯了,这时候他就跟他哥哥商量,怎么办呢?大家各奔东西吧。“兄云此去,各度凶荒。我为兄哭,兄为我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各奔东西吧,我为哥哥哭,哥哥为我悲伤,光天化日之下就是没有饭吃,你说怎么办?你走你的路,我也想我的辙,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朱元璋入寺当了和尚。哪儿有那么浪漫啊!遇见神人?没有。下边再讲:“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说哥哥走了以后,兄弟异路了,这种悲惨,老天爷都感动了,“感动遥苍”,上天都感动了,也感动了他们的一个邻居汪母,汪妈妈。汪妈妈看这孩子实在可怜,让他们的儿子准备了一份礼物,到寺庙求人,收下这个孩子。这样,他算当了和尚。
所以,他是在走投无路当中进了寺庙。寺庙也不是一个完全能够有好日子过的地方。寺庙很清苦,外面闹灾荒,寺庙就好过吗?不到两个月,寺主封仓。管寺庙的人说,和尚们呐,咱们维持不下去了,咱们也没饭吃了,你们各奔西东吧。50天,朱元璋在庙里待了50天,又没辙了,上哪儿去呀?四处云游吧,朱元璋是在万般无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当了和尚,但是在寺庙当中只呆了50天,庙里头也没有饭吃了,怎么办呢?他只能托着钵子四处云游。朱元璋自己是怎么写的呢?他说:“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形影相将”。怎么说?说我有什么办法呢?没办法。环顾四周,没人帮助他啊!投谁,投奔谁去啊,投奔谁?谁看得起咱们啊,谁能帮助咱们呢?自己找辙。他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这两句话形容得非常生动,怎么说呢?“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早上起来一看,哪家着着火,肯定是生火做饭,去那儿要一口吃的。走到晚上,看前面这有一个破庙,我可以住,我赶快走两步到这个庙。一点辙儿都没有,环境非常恶劣,“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走到山上,靠着山石,听着猴叫唤,嗷嗷地叫唤,晚上看着月亮照着自己,想着家,想着父母哪去了?人天异路,找不着,非常惨。
朱元璋云游了三年,游了庐州、六安、光山、固始、汝州、颍州,就是淮北、河南、山东这个边边上的这一带地方,都走遍了。回到寺庙里以后,这个人跟以前不一样了,他有了生活的经历,知道怎么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找出一条生路来。从他回到寺庙以后,从这个时候开始读书。朱元璋也认识字,还能写诗,还能写个命令什么的,这些都能写,很多儒臣都感觉朱元璋写得不错。他这时候开始读书,一天到晚吃斋念佛,打扫厅堂,干点儿寺庙里的活。但是在寺庙里做和尚,也有一些传说,无非是神话朱元璋。说朱元璋扫地的时候,看佛爷的脚碍事,说,缩回去!佛爷的脚就缩回去了。这个是不是太神了?没有这事,我们想肯定是不可能的。还有说,这个佛前供在案子上的蜡烛台让耗子给毁了,这个佛也不。他就在这个佛背后写了“发三千里”。第二天,这个寺主一看这个佛爷怎么没有了?他做梦梦见佛了,佛说,是让当世主给我发配了,走了三千里,没有了,不在寺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打听,是朱元璋在佛背后写了字。后来,朱元璋说,回来吧,这个佛又回来了。这些神话传说,都是说朱元璋说能够得到神的帮助,他最后掌权不是一般的原因,皇权神授。我们在今天,不会这么看这些问题。
朱元璋的寺庙也不是平静之地,突然有一个人给他来了一封信,谁的信呢?小时候一块儿放牛的汤和。这封信朱元璋接到以后,害了怕了,这是通了反贼啊。这么害怕也不行,还是让别人发现了。别人还说要给他揭发。朱元璋怎么办?没有办法,这时候,按照朱元璋一篇回忆的文章说,他就到寺庙里面去算卦。这篇文章叫《纪梦》,就说当年像做梦似的,记录做梦的这么一篇文章。当时用什么来算卦呢?用“珓杯”,“珓杯”是贝壳做的东西,也可以用竹子或木头做,像杯一样,因此叫“珓杯”,“珓”怎么写,一个“王”字边,加上一个交通的“交”,读“珓”。两个珓杯往地上一扔,扣着就是阴,仰着就是阳,拿这个算卦。朱元璋说,你要是想让我走,能活着出去的话,就给我两个阳杯;如果你说我在这儿守着不动,也能够活好好地活着的话,就给一阴一阳杯。结果,他投下去以后,得到两个阴杯,扣着的。这怎么办?这表示什么,你让我干什么,怎么着好?朱元璋说,我还是想走,你千万体谅我,给我两个阳杯。再一投,还不是,还是两个阴杯。朱元璋说不成啊,我在这儿没法儿呆。老天爷,你就给我出个道吧,还希望要两个阳杯。再一投,什么都不是了,一个珓斜站着,一阴一阳也不是,没法算了。这说是让我自个儿起义,让我自己挑起事儿来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再给我两个阴杯。啪,一投,两个阴杯。于是,朱元璋就离开了寺庙,投到了郭子兴的部下。郭子兴是当地的一个土豪,有一点势力,后来拉起了一支队伍,建立了红巾军。朱元璋到了城底下,守城的人不让进。外面这么乱,知道你来的什么人啊?抓起来了。外面一嚷嚷,郭子兴来,一看,这个人相貌不平常。《明史》上的话叫做:“奇其状貌”,郭子兴对他的形象感到很奇怪,很奇特,说,让他进来吧,让他参军吧,留为亲兵。朱元璋长得什么样子,让人感到很奇怪呢?大家如果翻一翻历史的画册,朱元璋的像有很多种,一种就是一个圆胖脸盘的漂亮小伙;另一种就是慈眉善目的一个老头;还有一种是长脸,脸上有点麻子,据说是72个麻子。这个像在南京的明孝陵挂着,收到了很多帝王画像当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