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德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今天的洪堡大学校园里,名为洪堡的雕像有两个,一个是创办者威廉·洪堡,另一个是他的兄弟亚历山大·洪堡,这所大学的名誉教授
  ,近代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气候学、地理学、植物学的奠基人,去世的时候普鲁士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哥哥是杰出的教育家,弟弟是杰出的科学家,在这样的一对兄弟面前,很容易联想到:正是这样的兄弟携手,铸就了德意志崛起的基石;
  而这样的基石,将使一个国家和民族受益无穷。
  在德意志的大学里,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验室、第一个研究所、第一个研究生院和研究生指导制度、第一本专业科技刊物。
  普及全民教育为德意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办学方针,使德意志在19世纪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1864年到1869年,世界生理学的100项重大发现,德意志民族占其中89项;
  1855年到1870年,德意志民族取得136项电学、光学、热力学的重大发明,英法两国合计为91项;
  到1869年止,德意志民族取得了33项医学发明,英法两国合计29项。
  在当时,一个美国或英国科学家如果没去德国留学一段时间,师从某一位著名学者,他的教育就会被认为是不全面的。
  智力成为德意志最大的资本。1903年,一位美国的商务代办这样写道:“在德国居住和研究的10年,使我得到这样一个认识,这个帝国最
  大的资本是他的智力。”
  一个多世纪后,德国前总理科尔仍然这样说:
  “我们德国人对大学教授的尊重远远超过对商业巨子、银行家和内阁部长,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在洪堡创立柏林大学的同一年,同一个城市,还有一所大学创立,也对德意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褒贬参半。这就是普鲁士

  高级军官学校,也就是今天汉堡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的前身,它的第一任校长是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将军。
  与拿破仑的战争暴露了普鲁士军队的无能。自菲特烈大帝死后,普鲁士军队没有任何长进,死抱着“线性战术”不放,对于法军的机动性
  和新战术毫无所知,后勤与武器没有大的发展,指挥官狂妄骄奢,令出多门,早已落后于时代。
  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将军、冯·格奈森瑙将军、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成为普鲁士军事改革的主力军。他们以一败再败于法国军队
  为耻,并对法国军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仿效法国军队提出十九条改革草案,试图在部队训练、整顿军纪、选拔军官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
  进行彻底改革,选拔军官平时取决于“知识和教育”,战时则凭“勇敢和干练”,于是容克子弟无功受禄的局面被打破。
  改革者们对于官兵爱国热情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军队必须由爱国者组成,为此他们废除等级制度,提高士兵地位,激发他
  们的民族精神。
  在这些举措中,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成立军事学院。柏林军官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培养高级参谋人员的学校,被称为“德军将帅的摇篮”。这
  所院校受克劳塞维茨影响很深。克劳塞维茨任该校校长长达12年之久。这位校长在1813年提出实现德意志政治统一的唯一道路,是普鲁士通过
  “剑”实行对德意志各邦的统治。他的这个理想在63年后,被一名柏林军官学校的学生实现,这个学生一生都在研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他叫毛奇,日后的德国统一英雄,德国元帅。
  克劳塞维茨用德国古典哲学考察古今战例,并将思考成果投入教学。在12年校长生涯中,他提倡创新,培养军人荣誉感和爱国精神,造就
  高素质军官,加强战斗力和凝聚力,可以说对普鲁士乃至日后德国军队的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军国主义的种子也以民族主义的面目悄悄埋了下去,民族主义的极端膨胀使这所军校中培养出的璀璨将星,
  可以为维护民族尊严和独立而浴血奋战,为国家统一而赴汤蹈火,但也不乏战争狂人,甚至法西斯帮凶。二战中那些杀人如麻的德国军人,不
  少就出自这所院校。
  侧文十: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是一个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年轻时就以出色的才华被推荐为普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甚至引起了国王威廉三世的重视,
  国王亲自给他写信以示鼓励。然而战场无情,1806年,他在普伦茨劳被法军俘虏,一年后才被释放,这使他深感耻辱。
  他根据亲身体验,力主改革普鲁士的军事制度。他的意见得到当时普鲁士军界高层的重视。1810年秋,任柏林军官学校教官,还负责为太
  子,也就是以后的威廉四世讲授军事课。
  1812年,他因为反对与拿破仑结盟,挂冠出走,远赴俄罗斯,极受重用,做到军参谋长,身经数次大战。12月,他作为俄军联络官,说服
  普鲁士军队指挥官约克违抗普鲁士国王的命令,掉转枪口对付拿破仑。因这一事件,日后始终没有得到国王威廉三世的原谅,备受冷落。但他
  的才华,使他依然在普鲁士军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出任要职。
  当然,他的世界性的声誉来自于他的那部不朽名著——战争论。这是一本没有最后完成的巨著,但依然被奉为西方军事界的《圣经》。
  他用研究哲学的方法研究战争,他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爆发之后,并未脱离政治,乃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
  手段的实现,是打仗的政治,是以剑代笔的政治。他尤其重视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
  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这本书刚开始仅仅在一个小圈子里流传,他的朋友们,诸如几位陆军元帅和将军都很欣赏他的理论,他们利用自己的威望,努力使总参谋

  部对《战争论》产生兴趣。但真正使《战争论》名噪天下的是德国统一的功臣、陆军元帅冯·毛奇,他认为《战争论》是给他最深刻影响的几
  本书之一。从此,《战争论》在德国军队乃至世界军事界都得到了崇高的地位,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
  值得注意的是,当生存还是毁灭拷问着每一个德意志心灵,苦难与强悍唤醒埋藏已久的民族意识的时候,副作用也产生了,国家这个概念
  在德意志人眼中被无数倍的放大。
  哲学家费希特认为“国家就是一切”、“国家至高无上”,在黑格尔那里,国家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历史生活的本质和核心,国
  家是“世界精神”的代表和化身,是存在于地上的“神圣理念”。
  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民族像德意志那样崇拜国家,这种狂热的国家崇拜表明,“寻找德意志”的核心是寻找统一而强大的国家,统一与强大
  在德意志民族心目中是一回事。当然,在这种狂热的国家崇拜后面,深藏着一个民族天长地久的失落感和极易受伤的心灵。
  当然,必须得承认这些出自哲学家之口,看似理性、实则狂热的国家理念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凝聚了屈辱时代的民心士气,另一方面却也
  把富强年代的人心引向无边的征战杀伐。
  同样是费希特,在强调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却也在贩卖种族优越论:“日耳曼优越于其他一切文明形式的概念牢固树立起来,这与日耳曼
  依靠武力的做法是十分不同的,它保证了 
  日耳曼的胜利。因为这是永恒世界的内在部分。”他还进一步说:“除了强者的权力外,国家之间不存在法律和权力。一个已经注定了命运的
  人,有道德的权利,利用力量与智慧去完成自己的命运。”
  而黑格尔的话更为可怕,这位哲学大师极度冷静,甚至是冷酷地说:“战争是永恒的,也是道德的”。黑格尔认为普鲁士是完美的。这两
  位哲学大师的话尤其受到日后德意志统治阶层的推崇,从德意志皇帝到德意志元首,他们都张开双手拥抱费希特和黑格尔,把这两位确认为德
  意志的精神导师,因为他们从理论上向统治者证明了所应享有的生杀大权,向德意志民族证明了他们对其他民族的压迫权力。
  德意志的悲剧在这个时代实际上已经酝酿成熟。用路德维希的话说:“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德国思想界与德国国家政权结成联盟,在高
  等学府的大课堂,不仅仅发出复仇的呼声,而且还有被认为是道德的和哲学的信条——统治世界的要求,条顿人至少要成为欧洲的领导,这些
  烫金文字被篆刻在十九世纪的进门柱上。”
  由受人压迫到压迫别人,其实只是一线之间。
  4、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感情,一种仇恨和一种爱,去拯救祖国,去解放德意志
  【图片:施泰因,布吕歇尔,滑铁卢】
  1807年,一位叫哈登堡的大臣在给威廉三世的信中说:“陛下!我们必须自上而下做法国人自下而上的事。”
  而另一位大臣则更加直接,他怒气冲冲地说:“1500万德国人的命运系在不谙世事,胡思乱想的第三十六代小暴君身上。让那些贵族老爷
  不要忘了,在上帝的旨意下,普通的德国人是自由的。”
  他叫施泰因,一个来自西部的贵族,一个把德意志梦想付诸实践的理想主义者,一个除了自己的阶级以外,信任所有德意志人的改革者,
  一个富有才华而又过于坦率的政治家,一个廉洁奉公、对祖国抱有无穷希望的德意志人。
  施泰因不喜欢法国大革命的方式,但他喜欢法国大革命的结果,他讨厌诸侯割据,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