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论史合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公在《史记·田儋列传》中称赞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 太史公从田横和五百壮士的故事里总结出高节与义气,他进而感叹天下擅画者,为何不以田横与五百壮士的故事作为绘画题材呢?他的这个愿望在两千年后由绘画大师徐悲鸿实现了。徐悲鸿作《田横五百壮士》,或许就是受了太史公的启发,他借这一画题表明一种乱世不屈的精神气概。 
  田横和五百壮士的故事对后世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甚至象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在上中学时曾经为班级的《同学录》作序,在序中写下了“成则周武三千,败则田横五百”的字句。当然叶剑英是个成功者,他后来成为“周武三千”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然而,在对田横和五百壮士故事感佩之余,现代人也许会多了一层疑问。中国向来不缺乏慷慨悲壮的英雄。高风亮节、视死如归之士古来多有。但中国一直缺乏另外两类英雄,一类是为寻求真理和社会进步殉道的英雄,另外一类是平凡的坚韧如圣徒般的平民英雄。这两种英雄行为在历史上既不为人称颂,也不为人效仿。 
  正如顾准先生所言,中国“好像只有一个类型,文天祥、史可法之类,而这已是中国专制政治到了末日时候的从容就义。不是社会上升进步中的殉道精神与自我实现了。”而缺少“像布鲁诺那样宁肯烧死在火刑柱上也不愿放弃太阳中心说。” 的追求真理和自由的英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中国曾经有过那种圣徒般坚韧的平凡英雄,但现在的人们却不怎么记得他们了。清末有这么一位乞丐,他乞讨一生,晚年用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数千贯铜钱在家乡办起了一所义学,他亲自跪请有学问的进士、举人任教,跪求贫寒人家送子弟上学,当年招收了50多个学生,不受任何学费。 
  山东巡抚张曜后来闻知他的义行,亲自召见了他,并下令免征义学的各种赋税,另赏银200两,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清朝授以“义学正”名号终于认可了他的努力。但他将所得赏赐悉数投入办学事业,前后一共办了三所义学,自己仍然靠乞讨过活,过着简朴得近于低贱的生活。后来贫困中死去。死时依然是个乞丐身份。 
  这个人就是武训,他只是个小人物。中国的历史上从不缺乏顶天立地的英雄,但却缺乏这种如圣徒般的小人物。他们理应和田横及其五百壮士一道,受到人们的敬意。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如果田横他们当年选择了活下去,他们最终会有怎样的一个结局呢? 田横吟  有子有子曰田横,远祸避刘循海中。 
  齐之义者人五百,决然抛家竞相从。 
  是时刘季坐金殿,惧名服威谋相见。 
  至则封侯言凿凿,否之天兵必来犯。 
  为全诸君遂就途,执手相诀泪模糊。 
  登舟但望眉月小,吞声还顾叶岛孤。 
  重重行行咸阳近,就中酸楚谁复问? 
  秦鹿逋亡竖子庭,英雄何堪北面认! 
  转从二客细叮咛,但将头颅传至京。 
  诀复诀兮毕复毕,我自凛凛万古生。 
  言毕挥刀砉然落,竟将眼目撑欲破。 
  二客含悲敛金函,直入帝闼呈玉座。 
  当庭四目难凝持,恨不相逢未死时。 
  向使山东无项羽,纵义博仁复谁及? 
  诏赐侯爵赏二客,二客茫茫捧函下。 
  但将主人埋土中,竟从主人死墓外。 
  噩息一日传海中,斯时翰海降悲风。 
  五百壮士殷殷拜,遮天巨浪滚滚倾。 
  田横一死齐无士,愿将此生随君去。 
  数尽海岛五百人,一并挥刀做一处。 
  呜呼!千载之下嗟复嗟,伫立无言兮暮云渡。 14、两个命中注定要饿死的人(作者:钟澈) 当你飞黄腾达,如日中天之时,当你将高官厚禄稳稳当当地坐在屁股底下,日饮醇酒,夜抱美人之时,突然有个人跑到你面前,指着你的鼻子说:“你命中注定要在贫病交加中饿死。”那么你会如何反应?必定会雷霆大怒,甚至摘下头上的乌纱帽狠狠地向那个不知好歹的家伙砸去,对吧?      
   但汉朝“文景之治”之时,却先后有两个人遭遇到了上面的事,并且,他们最后也确确实实地饿死了。      
   第一个是邓通。他原来是个黄头郎,即御船水手,除了行船之外也没有什么才识。后来,因为皇帝的一个梦,使他时来运转,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汉文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腾空而起,离九宵天不过咫尺,却力量未足,欲上未上,刚巧来了个黄头郎在他足下一推,使他得以上登天界。文帝高兴之时看了这黄头郎一眼,见他衣服下面破了一个洞。      
   第二天,文帝念念不忘这个梦,便召来所有黄头郎,让他们一个个在自己面前走过。轮到邓通时见到他正好衣服下面破了一个洞,又“邓”与“登”同音,便认定邓通将是助他登天之人,将他留在身边,作为应梦贤臣。后来邓通又一再升官,直至上大夫。      
   文帝既宠爱邓通,便召入一个有名相士为邓通看相。相士直言不讳,竟说邓通样貌欠佳,将来难免贫穷,甚且饿死。文帝大怒,说:“欲通致富,有何难处?”变将蜀郡的铜山赏赐给邓通,准他自得铸钱。从此,邓通的富豪甲于天下。      
   邓通对文帝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后来文帝背上长了一个疮痈,直至溃烂,邓通竟自愿向疮痈中吸出脓血,毫无难色。文帝又令太子吸痈血,使太子狼狈不堪。太子于是恼羞成怒,对邓通怀恨在心。      
   后来文帝病死,太子即位(即汉景帝),便罗织罪名,将邓通没收财产,逮捕入狱,后邓通虽得出狱,但已两手空空,又捱得一两年,便在贫病中饿死。      
   邓通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而另一个被饿死的人物周亚夫的功业,则是靠自己打下的。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名臣周勃的儿子,后来封为河内太守,驻兵细柳以拒匈奴。文帝出巡细柳时见其军纪严明,十分欣赏,便将他升为中尉。后来文帝病危时曾对太子(即后来的景帝)说:“周亚夫缓急可恃,将来如有变乱,可使他掌兵,不必多疑。”      
   景帝即位刚刚三年,就爆发了“七国之乱”。景帝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便任命周亚夫掌管全国军马。周亚夫指挥得当,仅用三个月便将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平定下去。      
   但周亚夫在平乱时因顾全大局不救梁国,以致得罪了景帝的弟弟梁王。后又因功高震主,且性格高傲,致为景帝所不容。      
   景帝为试探亚夫,便设了一计。他请亚夫吃饭,饭桌上只摆一块大肉,却无匙箸。亚夫等了很久,忍不住了,便喝令左右“可取箸来”,左右受景帝所嘱,不予理睬。景帝冷笑着对亚夫说:“难道这样你还不满足吗?”亚夫一时性起,竟负气而走。      
   后来亚夫之子恐父亲年老,预备后事时买了甲盾五百具为护丧仪器,结果被告偷买禁物,意图不轨。景帝就将亚夫逮捕入狱。亚夫在狱中又受廷尉讥讽,竟五日不食,气竭而死。      
   汉初最有名的相士…老妇人许负曾为亚夫相面,说亚夫口旁有直纹入口,必致饿死,至此她的预言全部应验。      
   邓通与周亚夫尽管情迹相差很大,但都是得宠于文帝,致死于景帝。汉景帝的刻薄寡恩,由此可见一斑。      
   能为现任皇帝所赏识,却不能结好于皇位继承人,以致后患无穷,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人,他们的悲剧一个接一个地上演。      
   当然,从中得到的更有广泛意义的启示是,人生无常,富贵如浮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务必保持一颗平常心。      
   读了这些故事,我赶快跑去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口旁没有直纹入口,我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15、食古不化的改革家——王莽(作者:郑骁锋) 正如武则天靠《祕记》和佛教的帮助赚到了“革命”的“本钱”一样,王莽则靠谶纬迷信和儒学神话赢得了“天意”和“民心”。谶是一种体现“天意”的神秘预言,而纬则是对经书的一种神学解释。秦汉之际,“亡秦者胡也”,“今年祖龙死”,及陈胜“大楚兴,陈胜王”之类都是汉朝图谶神话之蒿矢。汉武帝之后,谶纬神学大肆兴起,到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处于鼎盛。 
    汉武帝独尊儒学,罢黜百家,董仲舒因而神化儒学,标榜公羊春秋学,宣讲“天人合一”、三统循环、灾异之变、求雨止雨之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有人说董仲舒像巫师。神化孔子及其经书,又将其与现实的符瑞、谶纬结合起来的风气,发端于董仲舒。董仲舒认为孔子有“德”而不“王”,受“天命”作《春秋》以垂法万世,是为“素王”。故孔子被神化为有特异功能的教主,《春秋》被神化为“天启”圣书。从董仲舒授学的儒学家晆弘是位“革命家”,他制作谶纬,推演《春秋》,上书皇帝要求选贤禅让帝位,被军阀霍光以“妖言惑众”杀掉。晆弘因要革汉朝的命而死,被近代史学家顾颉刚称赞为“一个民众革命思潮中的牺牲者”。 
    有人骂王莽是“篡位”的逆臣、奸人。而在事实上,王莽称帝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可谓为历史的必然。在当时的世人看来,王莽建立的“新朝”完全符合“正统”,是“合法”的。王莽采用“和平演变”抢得天下,算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当时的汉朝已是一个烂摊子,“气数”将尽,就算王莽不抢,迟早也会被另外的造反者抢走。王莽最后被造反者推翻,完全是他上台后的“经济改革”失败,为抑制兼并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