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朝一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
 
    项羽,又名项籍,是楚国世世代代的将族,字羽,英文名 Armstrong,擅长举重运动,全身肌肉群发达,肱二头肌超有力,力能扛鼎,气概可以拔山。身长八尺有余,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四,是男模标准身高,在遍地短人的江苏地区一眼看去,直接高出那些单薄常人(特指未成年人)40%。
     京沪高速宿迁市收费出口,有一个项羽举鼎的牌子——因为这里是项羽的籍贯地,古代叫下相。只不过上面的鼎举反了:广告牌子上的项羽大哥,两手举着鼎的两个腿,高擎在空中。此真未得举鼎的动作要领。他应该是抓着两个鼎耳,翻转鼎腹举至头顶。项羽若按广告牌子上的那种举法,是不能计入成绩的。
  作为古代一位著名的肌肉男,项羽却非常斯文,既肌肉,又斯文,是个复杂的矛盾体。
  据韩信后来的观察,项羽跟人说话时恭敬慈爱,言语欧呕(都是温和的声音),绝不会像刘邦那样动不动就你“老子你老子”(尔公)地骂粗口,而是斯文有礼,家庭教养好,同时仁而爱人,和刘邦“慢而侮人”形成鲜明对比(刘邦喜好狎侮自己的衙门同僚,揪着别人的帽子往里边撒尿,但项羽没有这些粗俗behavior)。
  韩信还说,项羽一见到别人闹病了,就为之涕泣,分割饮食给对方吃,项羽是一个斯文好礼的人。
  项羽的上两代人都比较有文化:爷爷是楚国著名大将项燕,爸爸也受过良好教育,证据是他爸爸很会给他起名字:名之曰项籍,字羽。羽,飞腾也,籍,显著也。显著地飞腾。这是一个优美而且寓意高远的名字,可能比刘邦的“刘老四”好一些。
  但是由于莫名其妙的原因,项爸爸后来在史书上就没有出现,一直是项爸爸的弟弟——项梁叔叔,拉扯项羽长大。
  项梁叔叔对项羽的少年期教育抓得很认真。首先是学文化课。
  我家附近有一个回龙观小学,里边的花朵们常朗朗地背诵“山顶洞人”的名词解释,以及“This is a face,I have a face”之类的初级英语。项羽同学当年,因为山顶洞尚未开发,所以他就可能是背诵一些纯民族主义的东西,比如屈原老师写的“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的楚复国主义的传统革命诗篇。
  有时候,项梁叔叔还会编造一些革命的故事给项羽听,算是历史课。
  项梁说:“想当年,忆当初,我波涛起伏。记得有一次,你爷爷派我去送信——当时他们正在淮北和秦国侵略者斗得正酣——派我一人去送信,我路上却遭遇了秦兵一个曲(曲下辖若干队),我奋不顾身冲上去,把敌人全歼了!”
   “去年你不是说遭遇一个队吗?”项羽奇怪地问。
  项梁愣了一下,然后缓缓地说:“哦······去年你太小,我怕吓着你。现在行了。”
  拜赐于叔叔的教导,项羽少年时代就立志高远,胸怀远大,表现为不爱读书。
  项羽对文化课学习不够专心。这些密密麻麻鬼画符一样的呆板文字,除了有损视力以外别无它用。而且看书太多,会看出神经衰弱症来了。
  于是,项羽写文章的能力就没有达到司马迁的水平,他改学习宝剑。但是抡了一段时间宝剑,终究还是没有达到华山派岳不群的水平,他就又懈怠了。
  项梁叔叔就怒了:“干什么你都没有恒心!”
  项羽施礼说:“叔叔,作文章嘛,会写名字就可以了。写的再好,也不过是个书吏。剑术嘛,一人敌而已,不值得太下功夫,我请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大喜,赶紧搬出家藏的一大堆《孙子兵法》、《太公兵符》之类的万人敌的大书请项羽学。项羽颇为振奋,把这些兵书堆在书案上,看了一看,“略知其意”之后,就又“不肯竟学”了。大概这些兵书意思都差不多,一桶水倒来倒去了,他基本领悟了书中的意思,二八原则了,也就不肯再多费时间了。或者大约项羽禀赋优异,能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吧。
  
  
  项羽虽然不爱念书,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斯文肌肉男却“才气过人”(司马迁语)。具体表现就是项羽说起话来辞意和逻辑,叮当作响,仿佛飞花满眼,把人喷得理屈词穷、抱头鼠窜。吴中子弟见到项羽,都因说不过他而忌惮他——江南才子也怕跟他辩论。如果他有机会遇上“吴中四杰”,就是唐伯虎、祝枝山这帮花花公子,这帮人也在苏州,他一定可以上去比比对联的。
  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人,自然不能浪费上天给予他的材器,项羽走向自己焦灼多于欢喜的人生之路,一切将从他24岁那年开始。  

(三)
 
  南方和北方确实不一样啊。北京已经下过雪,而苏州这边尚是小雨。
  这几日鄙人即在苏州逗留,给当地企业作培训。住在胥城大厦。胥城大厦这个名字,大约是从伍子胥来的吧。
  中午休息的时候,从大堂望出去,街边水汪汪的。行人的鞋子若白云仓狗,梭梭而过。对面商店的门窗上映出冒雨突进的公共汽车,没有声音。梧桐孤独地纵横它抽象的骨干,一些小铃似的白花挂满另一片莫名的树。工作惯了的女职员走在雨中失神地苦想着,两颊丰润的南国女子,横硕的白衫妇人,鞋底溅起泥水的外来农工,长发飘飘的牛仔衣少女,当街了望的看摊老妪,打量行人的分头瘪三,以及巷口每每散发出的包子炸鸡味道,通过雨水,进驻我的内心。
  今天的苏州城,是个静默的城。
  遥想两千年前,这个吴王夫差经营过的、出过烈士专诸要离、喜欢以性命惨烈相搏的江南水城,有过伍子胥、夫差、阖庐等等好战分子和动不动就喜欢抹脖子的一班君臣士民的硬苏州,与而今吴侬软语、琵琶弹词的软苏州,真是有宵壤之别啊。
  据汉朝人说,吴越之君多好勇,其民好用剑,轻死而易发。说明当时的苏州人,喜欢以“勇”字相标榜,多击剑、搏杀、私斗,刚烈直猛,出过专诸这样的人,易于被激怒和attack别人,不论报恩还是报仇,都会轻易地以生死相搏。
  总之是非常生猛海鲜,和如今的温文柔雅截然相反。人气古今难道会有这么大变化吗?
    秦代末年,在苏州城里上班的会稽郡的郡守——相当于江苏、浙江两省的总省长——名字叫殷通,是个胸有大志的家伙。当时,正值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攘臂而起,整个江北地区都沸腾了,消息传来,殷通也技痒难耐了。
  作为吴越两地的最高行政长官,秦帝国的封疆大吏,殷通脑子里却没有一点儿保卫帝国的意思,而全是造反的邪念。
  (殷通不是活不下去的“农民”,他为什么要起义呢,可见这场运动中的巨大力量,不仅仅在于农民的反剥削,而更在于政治方面,具体来讲是六国对秦国的矛盾。如果是农民反地主剥削为其主要矛盾和性质,那类似殷通和前面说的鄱阳县令以及后面的沛县县令等等“地主阶级的代表”,以及大量的豪杰、官吏,应该是积极镇压农民的,而不是拉杆子起事。所以这场运动其实主要是六国复国的政治运动。同样,如果是农民起义,那为什么六国有,而秦国却没有起义,难道秦国的农民不受剥削吗?秦国的地主就比六国的地主仁义吗?可是秦国却没有起义。所以,这场六国运动,主要是复国的政治运动,最多说完整了是在人民(不光是农民,更也包括城邑平民等社会各阶层)受压迫迫害的背景下的发生的六国复国的政治运动!而不是以所谓农民起义推翻地主政权为主要性质的运动——这种说话是根本不能概括秦末人民运动的主体和主流以及其原因、动机、目标以及发展过程和最终的实践产物的。)
  不管怎么样,殷通想造反,他和陈胜一样,一是为了复国(从大方面讲),二,当然,也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名位。
  但是,任何社会运动,都是有风险的。在中国历史上,起事的如牛毛,能达到目的的如麟角。成功概率不足万分之一,掉脑袋的几率却是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被政治运动的敌对方或者构成运动的其它势力灭掉。所以起事运动,就像一场疯狂的经济过热,最后要挤碎99%的泡沫,而只剩一个人称王称帝。大多数的起事家,都是掉脑袋的命,是给那1%的成功者当肥料或者人梯的。就像99%的互联网公司要被收购或倒闭,给1%的成功公司当铺垫、揽人气了。但这1%成功的几率,还是吸引了无数野心勃勃的投机者,甘愿冒着“身变泡沫为天下笑”的风险而游泳其中。但是从积极意义来看,也正是这1%成功概率对冒险者仍然具有的巨大吸引力,促成了更多的资源和精英投身其中,点燃了这个新行业(互联网)或者社会复国运动的大爆发。
  遗憾的是,殷通就属于那99%的要被挤碎的泡沫。甚至他的泡还没开始冒,就给挤碎了。挤碎他的,不是大秦帝国的监察御史,而是旁边另外一个大泡沫。
  这天,殷通把“大泡沫”项梁叫进自己的省政府大院里(当时叫做“府”),对项梁说:“老弟啊,现在整个江左地区都造反了,人心思变,大秦帝国恐怕残喘不了几天了。识事务者为俊杰。我听说,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意思是,先进入互联网,就发了,进晚了,就没戏了)。所以我也要立马办网站——立马发兵,也加入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中去。将来称王道孤,岂不美妙。”
  项梁说:“这个想法听上去激动人心,但是你办网站人才都到位了吗?”
  “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我叫你来了。你老弟一直承办政府项目,我早就觉得你是个人才,最适合当我的COO了。此外还有一个桓楚,也顶合适当我的CTO。我准备让你俩带着兵,出去给我打地盘。”
  当时,“CTO”桓楚,正逃亡在大泽中,不敢出来。(大约是因为逃税或者是欠了银行的钱吧)。
  项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