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超现实的梦幻-象征主义文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又使用了两个比喻:“象风吹在干草上/或者象老鼠走在我们干燥的/地窖中的碎玻璃上”。由于缺乏信仰甘露的滋润,心灵的干旱竟达到这样的程度。于是一片死寂;“有声有形、有影无色/瘫痪了的力量,无动机的姿势”。这是对“空心人”的描述,也是对整个灵魂空虚的西方世界的概括。总的看来,我们从 《空心人》中,我们读到了诗人对人的现存精神状态的深沉忧虑,这种忧虑同样是十分悲观的,如果联系整个组诗,我们甚至会得出结论:这时的艾略特,其精神历程正处于最低谷,正处于一种“荒原”地带。

  从1930年的《灰色的星期三》到长诗《四个四重奏》(1935—1941)是艾略特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诗人企图超越“荒原”,寻求希望,但他找到的只是自我陶醉的幻想。诗人于1927年加入英国国教会。他一生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灰色的星期三》明显地流露出诗人献身于宗教的思想倾向。

  《四个四重奏》通过哲学宗教的冥想,宣扬基督教思想,主张皈依宗教。艾略特后期还写了一系列的宗教剧,如描述1170年英国主教托马斯·勃克为教会殉难的《大教堂凶杀案》(1935),表现要屈从天主意志的《一家团圆》(1939),宣扬“原罪”说的《鸡尾酒会》(1950),说明在职业中寻求快乐就是贯彻天主意旨的《亲信秘书》(1954)等。艾略特后期作品的这种思想倾向,明显是消极的,甚至是反动的。他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在思想探索方面则是失败的。

  艾略特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还一直是英美诗歌鉴赏的权威。他的文学批评论文集有《圣林》(1920),《论文选集》(1917—1932)、《诗的功能和批评的功能》 (1933)、《论诗与诗人》(1957)等。

  总的看来,艾略特一生在诗的园地里,不断耕耘,不断探索,写出了很多既思想深刻又艺术性高超的诗作,为欧美诗坛增添了一束束独有风采的奇葩。而在艾略特的园林里,长诗《荒原》可说是其中最大、最雍容华贵的一朵。

  《荒原》简析

  长诗《荒原》被看成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现代诗歌的里程碑,象征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作。

  在长诗中,“荒原”是战后西方文明的象征 (按照艾略特的本意,似乎更应该说是整个现代文明的象征)。它的突出特征是没有水,没有春天,没有生机,不死也不活。长诗通过“荒原”意象,反映了艾略特(也包括其他西方知识分子)对于现代文明崩溃的浓重的幻灭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荒原》一诗共438行,分5章,即:一、《死者葬仪》;二、《对弈》;三、《火诫》;四、《水里的死亡》;五、《雷霆的话》。

  《死者葬仪》的题目来自英国教会的出葬仪式,其含意是:现代人的生活如同出葬仪式。长诗第一句包含深意:“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本来,四月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可是这里却“荒地上/长着了香,把回忆和欲望/掺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荒原上缺少生机,处于不生不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由于“回忆”往昔的繁盛而痛苦,也由于复苏的“欲望”而焦虑。接下来,诗人描写现代人的无所事事,精神空虚,以及由此而业来的情欲横流,邪恶丛生,生命力的消失。

  这部分引述了很多典故,使长诗含义丰富、深邃。如第三节引用了华格纳的歌剧《特利斯坦和绮索而德》中的传奇故事。特利斯坦和绮索而德工人由于喝了“爱的迷魂药”而热烈相爱。特利斯坦的朋友墨洛特背叛了友谊,向马克五告发了。结果给一对情人带来了终生痛苦。诗人用这个典故暗示我们,私利和情欲导致人类的互相残杀,导致社会上的背信弃义。

  在第四节中,诗人引用了关于寻找圣杯的传说。相传圣杯是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他们的门徒用来接他的血的杯子,一说是耶酥最后的晚餐中用的杯子,以后遗失了。以保护基督教为信条的骑士们的最崇高的事业就是找回圣杯。但要经过种种危难,经受许多考验。只有最勇敢、最纯洁、最童贞的骑士才能找回它。据传,一个骑士历尽艰辛,在一个深夜来到了一条河边。河边有一个人正在垂钓。骑士向他打听过夜的地方,钓鱼人告诉他附近有一个城堡。骑士寻找城堡时看到了许多奇异恐怖的现象,通过一座凶险的殿堂,最后终于找到了城堡。他发现,原来钓鱼人就是城堡的国王(渔王)。由于渔王性机能受到损伤,失去了生殖能力,他的人民同样也失去了生殖能力,他统治下的原来非常肥沃的土地也因此变成了一片荒原。他只能坐在河边垂钓,等待寻找圣杯的骑士来解救他。骑士找回圣杯,他和他的人民就能得救,荒原便会复苏。渔王见到了畸士后,盛情地款待了他,于是圣杯奇迹般地出现了。骑士第二天醒来时,发现城堡不见了,而荒原上却出现了生机。在上面的传奇中,显然中心是如何治愈渔王和人民和性机能的损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类带来生机,给大地带来生机。传奇中的“圣杯”,实际上是女性的象征;骑士所持的利剑是男性的象征。艾略特利用这个传奇,来影射精神上缺乏生机,处于不死不活状态的西方社会。这里就是“性机能”衰退的荒原。

  《荒原》不是叙事诗,其中看不到关于寻找圣杯传奇的完整叙述,但有关的象征性意象却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了全诗。如:“而我却在某个冬夜,在一家煤气厂背后/在死水里垂钓/想到国王我那兄弟的沉舟/又想到在他之前的国王,我父亲的死亡。”(169行至172行,这是写渔王)“……至于教堂/则是有一个空的教堂,仅仅是风的家。” (388行至389行,影射“凶险的教堂”)“我坐在岸上/垂钓,背后是那片干旱的平原”(423行至425行,这也是写渔王)。另外,长诗中不少诗行与莎士比亚的 《暴风雨》一剧的内容相关。剧中的斐特南王子以自己对米兰达的纯洁的爱情,使父亲的罪得到宽恕,精神上“复活”了。在这个意义上,他是寻找圣杯的传奇贯穿全诗,使 《荒原》变成了一个现代“神话”的象征,成了人类命运的寓言(见袭翰熊著《现代西方文学思潮》)。这个神话,这个寓言的底蕴才可以通过这样的话来揭示:由于失去了爱,现代世界成了一片荒原;若想复苏这荒原,只能唤醒爱。那么,在人类世界中能唤醒这爱吗?怎样才能唤醒这爱呢?艾略特的描述中包含了答案。

  第二章《对弈》的标题指的是英国剧作家《女人谨防女人》中的对弈。在这个剧本中,伦罗伦萨公爵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请人设法与她幽会。一个邻居设地,把这个女子的婆婆请来下棋,同时又引女子去见公爵。女子受财富的诱惑,便顺从了公爵。因此,对弈在这里暗指性的游戏。

  在这一章中,艾略特采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摄取了很多场景,表现了人类世界的情欲泛滥及其恶果。

  艾略特接受了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说:在《荒原》中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把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事物都交溶在一起。因此,本章中的描写一会儿是古代,一会儿是现代;一会儿是富丽堂皇的王宫,一会儿又是现代社会中某家嘈杂的饭店。这种时空处理方式,使本章包容无比丰富,而且还体现了艾略特本人所强调的作家的“历史感”。

  诗人先通过引述莎士比亚的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第二幕第二景中的内容,让读者联想到克莉奥佩特拉这位风流女王。她放纵情欲,最后让毒蛇把自己咬死在阴冷的古墓中。然后,诗人又引述维吉尔史诗《伊尼德》第一卷的内容,把人们带到了非洲海岸,目睹了迦太基女王狄多的爱情悲剧。狄多把自己的全部的爱献给了飘流到这里的特洛亚王子伊尼亚斯,结果被无情地遗弃,自焚于熊熊烈焰。人类的情欲导致了多少悲剧啊!它不但使人自戕,而且使人害人。下面描述的夜莺的不屈的哀啼更为激动人心。奥维德在《变形记》中讲:国王铁卢欧斯的妻子泊劳克奈想念妹妹翡绿眉拉,求丈夫来接她小住。谁料铁卢欧斯发现翡绿眉拉长得美丽,遂起歹念,不但强奸了翡绿眉拉,而且残酷地割去了她的舌尖,把她关在山洞里。翡绿眉拉织成一幅藏有文字的锦绣,托人送给姐姐,向姐姐诉说自己的不幸。泊劳克奈万分愤怒,找回妹妹后,立誓复仇。她杀死了儿子,煮熟了给丈夫吃。铁卢欧斯发现后,便杀死了妻子和妻妹。姐姐变成了燕子,妹妹则变成了夜莺,整夜悲啼,诉说内心的不平。情欲的危害如此之大,可现代人仍不知警觉。接下来艾略特描写了两个现代的场景。一是在卧室里,男女二人在精神空虚,无聊烦闷之中,逢场作戏,有欲无情,“还要下一盘棋”。一是在饭店中,一个叫丽儿的女人和她的女伴窃窃私语,谈着不可告人的私情,打胎,以及怎么对付退伍回家的丈夫……一句话,这是一个情欲主宰着的世界。

  第三章《火诫》。“火诫”是佛劝他的门徒禁绝情欲,过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最终达到涅境界的告诫。水是情欲的象征,必须以火制之。

  这一章首先以一系列干涩、死寂的意象来表现现代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在这个背景下再表现现代人的庸俗、淫逸生活中的精神麻木状态。诗人从具有两性功能,瞎了眼却还能看见的帖瑞西士的角度来观察现代世界,将伦敦这个并无实体的城市的一个侧面加以放大,具体描述了一个打字员和一个公司职员之间的淫乱行为。这两人处于麻木不仁状态,连“爱情”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奋。诗人这样描写女打字员“厌倦又疲乏”,冷漠地听任那个公司职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