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业自由,而且允许贵族经营工商业。对外继续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凡
本国能够生产的商品不准进口,本国不能生产的急需商品则可免税进
口。在各种政策的促进下,俄国工商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8世纪
60年代,手工工场已由彼得一世时240家发展到663家,90年代更是发
展到1200家以上。其中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手工工场最为发达。在这些
工场中,已经出现了自由劳动力。60年代国家工场中雇工占全体工人的
25%,18世纪末则达到60%。进入城市的农奴,有的经营商业而成为资
本家,有的成为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发展。随着工业产
品的增长,俄国的商业贸易也发展起来,向欧洲输出的农产品也不断增
加。1762年的对外贸易额为2100万卢布,1780年则增至3000万卢布。
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雇佣关系的发展,与占统治地位的农奴制度
很快发生了矛盾。许多资产者已十分富有,大批工人已是雇佣劳动者,
但他们在法律上仍然没有自由,仍然是农奴,仍然要向主人缴纳代役租。
更重要的是,封建农奴制度使自由劳动力很难游离出来,而且使国内市
场异常狭小,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世纪起,资本主义同农
奴制度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到19世纪,矛盾急剧尖锐起来。
反动的农奴制激起了广大农奴的反抗斗争。60年代曾发生40次农
民斗争。1773—1775年爆发了俄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普加乔夫起义。起
义带有鲜明的反农奴制的性质,提出“土地与自由”的口号,宣布解放
农奴,把地主的土地、森林、牧场、池塘等分给农民,废除兵役义务和
各种捐税,惩办贵族。起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参加起义的除俄罗斯人
外,还有鞑靼人、玛里人、巴什基尔人。乌拉尔工场的工人也参加了起
义。农民军有着较强的组织性,还设立了军事委员会、军队法庭和军需
供应机关,制定了募兵条例,两年中转战于莫斯科以东的广大地区。沙
皇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镇压。1775年9月普加乔夫因被叛徒出卖,被捕
遇害。起义被镇压下去。但它有力地打击了农奴制度,增强了人民反抗
农奴制度的决心。
镇压起义后,叶卡特琳娜二世以开明君主制名义加强了贵族专政,
实行了一系列加强国家机构的措施。1775年她实行省政改革,将全国重
划为50个州,每州人口约30—40万;州下设县,每县人口约3万,州
长直接受沙皇控制;县设行政警察机构,内有警察长和两三个从贵族中
选出的委员,贵族除享有沙皇赐予的原有特权外,还参与地方行政管理。
这些措施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Page 48…
通过镇压农民起义、加强贵族政治和促进经济发展,到70年代后俄
国封建统治达到全盛阶段。
(3)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
俄罗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时只是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面积
仅有28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但是,其领土扩张极为迅速。向南,在16
世纪中叶,控制了顿河流域和伏尔加河流域;向西,在17世纪兼并了第
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地区;向东,在16世纪末,越过乌拉尔山,建立了
在西伯利亚的第一个城堡——秋明,17世纪后半叶到达太平洋沿岸,到
达堪察加半岛,占领了西伯利亚,使俄国成为横跨欧亚的国家。
17、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时期继续进行对外领
土扩张。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是彼得一世进行的最重要的战争,战
争结束时,俄国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卡累利河、爱沙尼亚和拉脱维
亚的大部分,获得了北方的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北方战争后,彼得一世立即进军波斯,征服黑海地区。1722年7月,
俄军由阿斯特拉罕入海,8月16日向杰尔本特进军。波斯战败求和。1723
年9月12日,《俄波和约》在彼得堡签订,俄国得到巴库、杰尔本特及
里海沿岸一带地区。
在中亚细亚和外高加索,1715—1720年俄国侵占了额尔齐斯河流
域,在鄂木斯克和塞米巴拉丁斯克建筑城堡,准备继续向前推进。1715
—1717年,远征希瓦汗国,但没有成功。
在东方,彼得一世向西伯利亚扩张。17世纪下半叶俄国不断发动对
中国的侵略,遭到中国各族人民的反抗。1689年的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
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边界的东段,即以额尔古纳河、格
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广
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11—1713年,沙俄侵占了千岛群岛,把千岛北
部划为俄国版图,并侵入千岛南部。彼得死时,俄国领土扩展为1,511
万平方公里,总共抢占了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继续俄国传统的侵略扩张政策。她曾扬言:“如
果我能活200岁,那整个欧洲都将会在俄国的统治之下。”为夺取黑海
的出海口及黑海的统治权,叶卡特琳娜二世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俄土战
争。第一次俄土战争(1768—1774年)俄国获胜,根据《库楚克·凯纳
吉条约》,俄国占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以及克里米亚的叶
尼卡尔和刻赤,取得了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权利;原
隶属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汗国宣布“独立”。俄国基本上打通黑海的出
海口。1783年,俄国兼并了克里米亚汗国。1787—1791年第二次俄土战
争,土耳其战败,在雅西签订和约,承认俄国对克里米亚汗国的兼并。
从此,俄国控制了黑海。
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位期间企图独占波兰,但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发生
矛盾。最后采取三国瓜分波兰的办法。俄国通过参与三次瓜分波兰,领
土增加了几十万平方公里。
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国继续向东推进,对中国东北边境不
断进行武装骚扰,并越过白令海峡占领了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
的阿留申群岛。
… Page 49…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俄国急忙结束与土耳其的战争,镇压波兰人民
斗争,以阻挡法国革命的蔓延。1791年,俄国参与了策划路易十六逃跑
事件。1793年因路易十六被处死刑,俄国断绝同法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
将军舰开进北海封锁法国,并同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组成反法联
盟,用武力干涉法国革命。
… Page 50…
四、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
北美独立战争是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
独立的战争。这场战争从1775年爆发,持续长达8年之久,最后以1783
年英、美在巴黎签订和约而宣告结束。独立战争胜利以后,北美殖民地
的人民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拉丁美洲
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也推动了18世纪欧洲人民反封建的革命运
①
动。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独立战争给欧洲中产阶级敲起了警钟。”
1。独立战争的背景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和政治状况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几十年以后,到16世纪
中叶,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随后是荷兰人、法国人像潮水般地涌入美洲。
英国人也不甘落后。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詹
姆斯城。欧洲殖民者相继侵入北美洲后,采用诱骗订约或武力驱逐甚至
剿灭等方式,掠夺和侵占原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大片土地,建立了一个
又一个殖民地。
20世纪80年代,一个名为“新英格兰起源——17世纪”的展览会
在波士顿开幕。展览会的一份介绍材料在讲到那场血与火的争夺时是这
样评价的:
“不论怎样强调他们想把印第安人转变为基督教徒那种半心半意的
尝试,不论怎样诉之于土地是从印第安领导人手上合法买来的虚构故事
——没有任何东西掩盖这一野蛮残暴的真相。清教徒领导人对这一有步
骤的、残酷的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和疯狂的种族灭绝的杀戮是负有责任
的。他们你争我夺,唯恐落后于人地去攫取但凡能拿得到手的一切东西。
一个又一个贸易哨竞相建立;一个又一个殖民点也竞相建立。新英格兰
的英国人,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新法兰西的法国人之间展开一场拼
死的斗争。”材料还介绍说,伴随着商品,欧洲把印第安人对之缺乏抵
①
抗力的疾病——天花、麻疹、鼠疫也带到了土著社会 。
1620年的冬天,一艘名叫“五月花”的船载着一批从英国来的移民
向詹姆斯城开去,由于迷路,“五月花”号在偏北几百公里的马萨诸塞
海港靠岸。102名登陆的移民中,只有一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