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巩昌、岷县、兰州、临洮、渭沅等地。
北方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虽然先后失败,但在清朝对全国统治还未
稳固的时期给清军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配合了南方人民的抗清斗争。
(3)清军南下和南明政权的覆灭
明朝灭亡以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立了福王、鲁王、唐
王,桂王等政权,统称为南明。
① 《贰臣传》卷四,《曹溶传》。
② 《清世祖实录》卷十七。
… Page 117…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中央政权的消息传到江南后,明朝陪都南
京的文武大臣于1644年(顺治元年)5月15日拥立明神宗之孙、福王朱
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立政府,定明年为弘光元年。这个政权控制着
明末农民起义兵锋未至的江南广大富庶地区,有近百万军队,其中左良
玉父子率二、三十万大军驻扎武汉,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
四人率三、四十万大军驻扎在江北临淮、淮北、泗水、庐州等地,号称
“江北四镇”,力量相当雄厚。但是,这个政权一建立,就十分仇视农
民起义军,打着“报君父之仇”的旗号,与农民军相对抗。当吴三桂勾
结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的消息传到南京时,福王立即派出使者携
带大量金银绢米到北京,并以割地、岁纳白银10万两等为条件,乞求清
军不要南下,并建议采取联合军事行动进攻农民军。同时提出,消灭农
民军后,清军退出山海关,由福王政权重建明王朝。清政府拒绝了与之
平分胜利果实的建议,并部署军队,以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挥师
南下,攻打福王小朝廷。
福王政权建立后,其腐败程度与已经灭亡的明王朝相差无几。朱由
崧深居宫中,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大敌当前,他下令修建的兴宁宫所
悬挂的对联却是:“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弘光小朝廷
中的文武官员则继续了明末的党争,依附江北四镇的马士英、阮大铖派
和依附左良玉的东林余党,彼此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互相攻击。
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把持朝政后,排斥异己,卖官鬻爵。镇守江北四镇
的刘泽清等人在大敌当前之时,不以国事为重,仍然抢占地盘,相互火
并,江淮防线一片空虚。清军乘机大举进犯,毫不费力地攻下了淮安和
泗州。当时,在弘光小朝廷内,只有兵部尚书中史可法主张坚决抗清,
但是,史可法因受朝廷中来自马、阮方面的牵制,江北四镇又不听从调
度,处境极其艰难。史可法虽竭力筹划,仍无力阻挡清军南下的势头,
只好退守扬州。1645年 (顺治二年)4月,清军兵临城下,包围了扬州
城。扬州孤城军民在史可法率领下奋力抗战7昼夜,终因兵少无援,扬
州城被清军猛烈的炮火攻破。史可法被俘后誓死不降,被清军杀害。清
军入城后杀掳10天,把这座繁华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
清军血洗扬州后,乘势渡过长江并占领了南京门户镇江。江防守将
闻风而逃,守卫南京的数十万官军纷纷降清,清军没有受到任何阻挡,
于6月开进南京城。逃往芜湖的弘光帝也很快被俘获,多铎将其带到北
京斩首。弘光小朝廷就此灭亡。
清军攻占南京后,明王朝在浙江方面的残余势力拥立鲁王朱以海在
绍兴就监国位;同时,福建方面又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元隆
武。
鲁王政府拥有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和
驻守浙江的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的部队,具有一定的实力。但这个小
朝廷内部分裂不和,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把持有限的兵饷财源,
对人民横征暴敛,而真正为抗清出力的士兵和义师却得不到粮饷。另外,
鲁王政府还与唐王两个政权互争真伪,不能合作。1646年(顺治三年)6
月,清军渡过钱塘江,攻破绍兴,总兵方国安望风而降,鲁王浮海南逃。
唐王政权建立之初,除领有福建、两广、云贵以外,还兼有安徽、
江西、湖广的一部分土地,各地义军也纷纷表示拥护唐王抗清。但唐王
… Page 118…
政府的军政大权完全控制在福建大军阀郑芝龙手中。郑芝龙本是海盗首
领,崇祯时受招安,官至都督总兵。他以拥立唐王有功,跋扈嚣张、多
方榨取。他拥兵自重,既不主动抗清,也不支援各地义军的抗清斗争。
鲁王政权灭亡后,郑芝龙为保全自己的实力和大笔家产,暗中投降清朝。
1646年 (顺治三年),郑芝龙尽撤天险仙霞岭的守军,使清军在无人防
守的山区长驱直入,攻破福州。唐王逃至汀州 (长汀),被清军俘杀。
隆武政权倾覆。
唐王死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等于1646年拥立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
庆即皇帝位,改元永历。桂王政权建立后,就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清
军占领江南和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以后,于1646年 (顺治三年)9月以
优势兵力向广东及西南发动进攻。1647年 (顺治四年)初,清军进入广
州,永历皇帝闻讯后慌忙逃离肇庆,来到梧州。随着清军的步步逼近,
他又仓皇逃到桂林,拥立他的大小官僚或投降清朝,或弃职而逃。以后,
他又从桂林逃到全州、武冈、南宁、昆明、缅甸等地安身。永历皇帝是
一个懦弱寡断、苟且偷安、贪生怕死的人,其政权也与南明其他几个政
权一样,政治腐败、大权旁落、内部互相倾轧,矛盾重重。相比之下,
桂王政权在南明几个小朝廷中存在时间最长,从建立到最后覆亡,前后
维持了16年。它之所以能够苟延存在,主要是有抗清较为坚决的何腾蛟、
郑成功等的拥护,特别是得到了大顺农民军和大西农民军的支持。1658
年 (顺治十五年)以后,西南地区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转入低潮。1662
年(康熙元年)春,吴三桂在缅甸俘获桂王,后以弓弦将其绞杀于昆明,
永历王朝也随之结束。
(4)南方人民的抗清斗争
清军在江南地区节节胜利,连续攻灭了南明的几个小朝廷,显示了
其军事力量的强大和迅捷。但是,清军每攻取一地,烧杀掳掠,兵锋所
指,使江南一个个繁华之地变成了一片片颓垣废墟,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生活更加痛苦。因此,江南人民纷纷起而反抗清军的骚扰侵害。
在江南人民反抗清军的斗争中,江南人民反剃发斗争有着十分鲜明
的特点,其中尤以江阴、嘉定人民的斗争惊心动魄。江阴人民推陈明遇、
阎应元为领袖,立下“头可断、发决不可剃”的誓言,在24万清军的攻
击下,苦战81天,最后终因粮食罄尽,江阴城被清军攻破。与江阴人民
守城抗清的同时,嘉定也爆发了10多万人参加的反剃发斗争。嘉定人民
在黄淳耀、侯峒曾的领导下,以微薄的兵力坚守孤城,后因连下大雨,
土筑城墙倾毁,清军乘机攻进城内。此后,清朝统治者对嘉定人民的不
断反抗采取了血腥的镇压,先后对嘉定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屠杀,史称
“嘉定三屠”。嘉定人民参加武装斗争有十几万人之众,先后壮烈牺牲
的约2万人。
李自成牺牲后,大顺军尚存40余万人,他们在李自成的部将李过、
高一功、郝摇旗、刘体纯等人的率领下,在荆襄地区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1645年秋,他们鉴于清军进一步南侵的形势,主动与唐王政府结合起来,
共同抗清。1646年 (顺治三年),清军分三路向西南进攻,企图一举消
灭明朝的残余势力。在这个紧急时期,李过等率农民军与驻守湖南的何
腾蛟等合作,联兵抗击清军,挫败了清军的攻势。1647年(顺治四年),
… Page 119…
清兵攻陷广州、肇庆等地后,郝摇旗护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的清兵。
此后,郝摇旗、李过与何腾蛟的军队,连续大败清兵于岳州、全州,收
复了衡阳、长沙等地,形成了南明时期的第一次抗清高潮。但是,由于
南明政权内部并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举行反攻,而是互相争权夺利,
给清军以喘息的时机。不久,清军重新占领湖广和广西,1649年至1650
年间,何腾蛟被俘不屈而死,李过病亡,其子李来亨和郝摇旗等人被迫
于1651年冬率农民军转移到巴东一带,重建抗清根据地,组成了夔东十
三家军,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由于大顺军被迫转战巴东一带,中南地区抗清斗争转入低潮,到
1651年,桂王政权颠沛流离,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正在这时,李
定国领导的大西农民军出现在抗清的最前线,将抗清斗争推向了一个新
的高潮。
张献忠牺牲后,大西军余部由李定国、孙可望等率领,在川南、云、
贵一带活动。1649年正月,李定国、孙可望鉴于清军进攻日益深入,主
动提出愿和桂王政府联合抗清。1652年2月,孙可望迎桂王居于贵州的
安隆所。同年,大西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孙可望留守贵州,李定国
东出广西,下桂林,反攻湖南,南入广东,清定南王孔有德兵败自杀,
大西军兵锋直指江西吉安,前后败敌数十万,取得桂王政府建立以来空
前未有的大捷。同时,大西军还与夔东十三家军取得了联系。活动在东
南沿海一带的张煌言等人率领的抗清队伍在此时也开始反攻,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