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珍贵,李世民千方百计地讨好她、笼络她,希望能重续昔日那段红杏出墙
的情缘;齐王妃无论如何也没有了那份心情,李世民越对她百般殷勤,他就
越觉得他的虚伪和贪婪,整日衣妆不理,以一副情懒无神的姿态面对着“悦
已者,”这样却又更引起李世民的心痛和怜爱。

李世民做了几个月太子后,唐高祖因年事已高,将王位禅让给他,李
世民即成了唐太宗。为了博取齐王妃杨珪媚的欢心,贵为大唐天子的李世民,
不惜打破自己勤俭治国的原则,悉心搜罗天下的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赏赐
给她,杨珪媚居然连正眼也不瞅一下。不可一世、威镇天下的唐太宗,不惜
屈降尊贵,低声下气地向杨珪媚陪不是,也丝毫不能得到她的反应。

有一天,杨珪媚忽然向唐太宗提了个要求,要求恢复她前夫李元吉的
爵位和太子李建成的封号,对唐太宗而言,这样做无疑相当于否定自己过去
的行为,等于自己打上自己一巴掌;但他竟一口答应下来,并立即付之于行
动,这一半是为了取悦于杨珪媚,一半也是为了追念兄弟骨肉之情。从此,
杨珪媚一改旧态,逐渐回复到以前的模样,对唐太宗施以柔情和娇媚,有时
甚至于如自我麻醉一般地放浪形骸,整日整夜陪着唐太宗歌舞宴饮,轻歌曼
舞,媚态勾人,或吟诵着南朝的艳曲,撩拨得唐太宗心摇神迷。唐太宗的结
发妻子长孙皇后是一个十分质朴正直的女性,对唐太宗也多是以礼相待,夫
妻之间保持着淡雅如水的互敬互尊关系;如今身边有了这个千娇百媚,动人
心魄的杨珪媚,英武一世的李世民竞给她迷住了,常大呼过瘾。

贞观十年,杨珪媚为唐太宗生下一子,取名李明,唐太宗立杨珪媚为
贵妃,并为他们母子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自己一有时间就腻在那里,与杨
珪媚母子一同取乐。贤淑温婉的长孙皇后见皇夫似乎淡忘了兴业大志,整日
迷恋于酒色之中,便出面劝阻唐太宗稍事收敛;被杨珪媚迷惑住了的唐太宗
一时哪里听得进这些,他一怒之下,甚至准备废掉长孙皇后和太子李承乾,
改立杨珪媚与李明。

唐太宗把他的打算向谏议大夫魏征提起,耿直中正的魏征极力反对,
他功谏道:“长孙皇后贤德可风,不可无过废立;况且长孙家族为大唐之兴
立下了汗马功劳,怎能无故遭受打击?杨氏曾为齐王妃,人尽皆知,立为贵
妃尚且不妥,岂可立为皇后!倘若陛下一意孤行,必受天下之人非议。”众
大臣也都随魏征而坚决反对,唐太宗仔细思量,毕竟不便肆意而为,于是这
事便作罢了。

这时有人向唐太宗进言,说杨珪媚之所以极力取悦陛下,是因为她思
念丈夫,将伺机杀害陛下,好为死去的王夫及子女报仇。唐太宗对此丝毫没
有顾虑,他认为杨珪媚原本就不是忠于齐王的妻子,早在她做齐王妃时,就
已将恋情转移到自己身上,岂有杀害情郎为怨夫报仇的道理!

明智的唐太宗果然没有猜错,杨珪媚最早的确如痴如狂地爱着充满英


雄色彩的李世民;及至“玄武门之变”,由于丈夫和孩子的惨死,她对于自
己先前与这位刽子手私通的事,一度感到无比的悔恨和耻辱;到了这个冤家
贵为天子,却仍百般地讨好她,于是又产生了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心理;在
为丈夫李元吉、太子李建成讨得一点名份作为补偿后,她索性放纵自己,尽
情倒在唐太宗怀里享受爱怜,并借助狂欢酒醉,来麻痹自己矛盾的心。如此,
她根本无心谋害唐太宗了。

唐太宗与杨珪媚的纠缠,引起了长孙皇后的极度不满;杨珪媚深知这
位德高望重的皇后不可轻易得罪,于是信誓旦旦地向皇后诉说,自己压根没
有当皇后的念头,并要求将自己与唐太宗所生的儿子,过继到前夫李元古名
下,以断绝李明太子的机缘,这样自然稳定了长孙皇后的思想,从而她对杨
珪媚也就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到了这田地,杨珪媚其实已根本无心于名份和
地位了,她只要求守着唐太宗这冤家了此一生。

杀孽太重的唐太宗,为了补偿心理上欠兄弟的情债,在长孙皇后的支
持下,同意了将李明过继到齐王李元吉名下,而且还另立一子为已故太子李
建成的继承人,使两位兄弟有了名不符实的后代,这样既安抚了人心,又不
至于引来仇杀,实为两全之策。

贞观二十三年夏月,唐太宗患痢疾久治不愈,崩逝于长安。失去了唐
太宗,齐王妃杨珪媚也就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又因她在宫中名声不佳,于是
被放出宫中,出家为尼,就这样结束了她与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段充满爱恨恩
怨的孽缘。

文成公主和系吐着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就其
态势而言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力衰弱,以和亲委屈求全,以结好蕃邦;
另一种则是国力强盛,威震四海,以和亲安抚边远之邦,有赐婚的意味。前
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后者却是
趾高气扬,宣展大国之姿,用亲戚关系来笼络感化疆外野民。唐太宗时期,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是后一种和亲情况的典范。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
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徒到西藏高原,为
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
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
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
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
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
的四川松潘县;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
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
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


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侯
王的女儿,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
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
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
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之所以要在隆冬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
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隆冬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
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
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
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这些人员
是去干什么呢?因为当时吐善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西南举足轻重
的强邦;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边
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
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
任务远嫁的,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坚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
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
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着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
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

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
行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
唐作为吐蕃的上国。李道宗请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相见,这位驰骋高原的
吐蕃王一见到中土的金枝玉叶,顿时为她而倾倒,只见文成公主身着华美的
盛服,神态端庄,气度文雅,与原始质朴的吐蕃女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
文成公主所见到的松赞干布,虽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风塑造得黝黑而粗犷,
但配上他高大健壮的身材和眉宇间流露出来的豪爽之气,显得十分英武;文
成公主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算是嫁了一个伟丈夫。

送亲和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道宗的
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
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和夫人歌舞庆贺。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
“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
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

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伟华丽。亭榭精美
雅致,还开凿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
大唐宫苑的模式,用来安顿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乡之情。为了与文成
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下他穿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
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一对异族夫妻,感情
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按照传统习惯,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
虽说样子十分难看又不舒服,但因是传统习俗,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大多数
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

文成公主到吐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