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5-外经微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瑰宝苑
 
 《外经微言》
 


概 述

《外经微言》是我们1980年整理古医籍过程中发现的。该书现藏于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图书馆。本书前无序,后无跋,封皮残缺,印章亦已模糊难办。卷首有“岐伯天师传,山阴陈士铎号远公又号朱华子述”字样,其书末朱题“嘉庆二十年静乐堂书”,其笔体与正文稍异,疑或后人所加。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清代精抄本。经查阅多种图书目录,均未见记载《外经微言》一书,后查《山阴县志》方知陈士铎确有此书行世。

嘉庆八年《山阴县志》:“陈士铎,邑诸生,治病多奇中,医药不受人谢,年八十余卒,所著有《内经素问尚论》、《灵枢新编》,《外经微言》、《本草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石室秘录》、《辨证录》、《辨证玉函》、《六气新编》、《外科洞天奥旨》、《伤寒四条辨》、《婴孺证治》、《伤风指迷》、《历代医史》、《济世新方》、《琼笈秘录》、《黄庭经注》、《梅花易数》等书行世。”

《外经微言》全书九卷,每卷九篇,共八十一篇专题论述。其中第一卷论述养生、天癸、月经、子嗣、寿天等;第二卷论述经络终始、标本顺逆;第三、四、五卷论述五行生克、脏腑气化;第六、七卷论述五运六气;四时八风;第八卷论述伤寒、温疫;第九卷论述阴阳寒热等。

《外经微言》内容丰富多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医理论性著作。其理论基础主要本于《内经》,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简介如下。

一、《外经微言》中有很多养生的论述,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如《顺逆探原篇》提出了“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绝欲而毋为邪所侵也,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练气而毋为物所诱也,保精而毋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滓,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劳逸以安其髓,节饮食以益其气”的养生方法。在《命根养生篇》篇末附“陈远公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精安能摇乎。可见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矣,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着重指出了“精”在人身的重要意义,并申明了“安心”为养精的重要方法。《善养篇》论述了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养阴养阳的方法。综上所述,可知《外经微言》中主要从安心、守神、保精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养生之道,与《内经》中有关养生的经义可谓相得益彰。

二、《外经微言》中有《肺金篇》、《肝木篇》、《肾水篇》、《心火篇》、《脾土篇》、《胃土篇》等十三篇专门论述五脏六腑的生克关系和宜忌常变的原理,以及脏腑病变的治疗原则,对《内经》五行生克学说有所发展。兹以《肺金篇》为例介绍如下,其云:“少师问曰:肺,金也;脾,土也;土宜生金,有时不能生金者,谓何?歧伯曰:脾胃土旺而肺金强,脾胃土衰而肺金弱,又何疑乎,然而脾胃之气太旺反非肺金所喜者,由于土中火气之过盛也。”简明地论述了脾土和肺金的关系。《肺金篇》又云:“土为肺金之母,火为肺金之贼。肺近火则金气之柔者必销矣,然肺离火则金气之顽者必折矣。所贵微火以通薰肺也。故土中无火不能生肺金之气,而土中多火亦不能生肺金之气也。所以烈火为肺金之所畏,微火为肺所喜。……”进而申明肺金喜土中微火之温煦,而恶烈火之薰灼。《肺金篇》扼要地说明了肺金和肝木在正常、反常两种情况下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肺位居上,易受火刑的道理。并指出:“肺为娇脏,曷禁诸火之威逼乎,金破不鸣,断难免矣。何以白免于灾乎?岐伯曰:仍赖肾子之水以救之,是以肺肾相亲更倍于土金之相爱,以土生金而金难生土,肺生肾而肾能生肺,昼夜之间,肺肾之气实彼此往来,两相通而两相益也。……少师曰:善。请问金化为水,而水不生木者又何谓乎?岐伯曰:水不生木,岂金反生木乎?水不生木者,金受火融之水也,真水生木而融化之水克木矣。”阐述了肺受火刑而致金破不鸣的治疗原则,从而明确了肺与肾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了水生木和水克木的道理。可以看出,陈士铎不仅是一个造诣很深的理论家,而且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临床家,因为他能灵活地运用五行学说和脏腑气化学说,将《内经》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的辨证法则熔为一炉,从而阐发了《内经》的有关理论。

三、《外经微言》对《内经》的经络学说及六气学说等论述都有所阐发。

《外经微言·考订经脉篇》云:“雷公曰:脾经若何?岐伯曰:脾乃土脏,其性湿……其脉起于足之大趾端,故又曰足太阴也,脾脉既起于足下,下必升上,由足大趾内侧肉际过横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乃入肝经之路也。夫肝木克脾,宜为脾之所畏,何故脉反通于肝?不知肝虽克土,而木亦能成土,土无木气之通,则土少发生之气,所以畏肝又未尝不喜肝也。……脾与胃为表里,脾内而胃外,脾为胃所包,故络于胃,脾得胃气,则脾之气始能上升,故脉亦随之上膈,趋喉咙而至舌本,以舌本为心之苗,而脾为心之子,子母之气自相通而不相隔也,然而舌为心之外窍,非心之内庭也。脾之脉虽至于舌,而终未至于心,故其支又行,借胃之气,从胃中中脘之外上膈,而脉通于膻中之分,上交于手少阴心经,于亲母之象也。”以上论述则是在《灵枢·经脉篇》的基础上,用脏腑经络气化学说进一步阐述经脉循行络属的原理。

据《辨证录·凡例》:“岐天师传书甚富,而《外经》一篇尤奇,篇中秘奥,皆采之《外经》,精鉴居多,非无本之学也。铎晚年尚欲笺释爱外经》,以求正于大雅君子也。”由此可知《外经微言》是陈士铎晚年在医学理论上集大成的著作,其中八十一篇专题论述,每篇各有特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内经》的理论,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目 录

一卷

阴阳颠倒篇 顺逆探原篇 回天生育篇 天人寿夭篇 命根养生篇

救母篇 红铅损益篇 初生微论篇 骨阴篇 

二卷

媾精受妊篇 社生篇 天厌火衰篇 经脉相行篇 经脉终始篇

经气本标篇 脏腑阐微篇 考订经脉篇 包络配腑篇 

三卷

胆腑命名篇 任督死生篇 阴阳二跷篇 奇恒篇 小络篇

肺金篇 肝木篇 肾水篇 心火篇

四卷

脾土篇 胃土篇 包络火篇 三焦火篇 胆木篇

膀胱水篇 大肠金篇 小肠火篇 命门真火篇 

五卷

命门经主篇 五行生克篇 小心真主篇 水不克火篇 三关升降篇

表微篇 呼吸篇 脉动篇 瞳子散大篇

六卷

诊原篇 精气引血篇 天人一气篇 地气合人篇 三才并论篇

五运六气离合篇 六气分门第 六气独胜篇 三合篇

七卷 

四时六气异同篇 司天在泉分合篇 从化篇 冬夏火热篇 

暑火二气篇 阴阳上下篇 营卫交重篇 五脏互根篇 八风固本篇

八卷

八风命名篇 太乙篇 亲阳亲阴篇 异传篇 伤寒知变篇 

伤寒异同篇 风寒殊异篇 阴寒格阳篇 春温似疫篇 

九卷

补泻阴阳篇 善养篇 亡阴亡阳篇 昼夜轻重篇 解阳解阴篇

真假疑似篇 从逆窥源篇 移寒篇 寒热舒肝篇 


外经微言一卷

阴阳颠倒篇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鬼臾区覆奏帝前。帝曰: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陈士铎曰:此篇帝问而天师答之,乃首篇之论也。问不止黄帝,而答止天师者,帝引天师之论也。帝非不知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问,亦欲尽人皆知广成子之教也。

(凌波按:陈士铎受金丹诀,故能发扬此种至道,若在他人看来当然等于空谈。惟受道者且能切实行于己身者,能语斯言。诸位学医的同志,如果没有学过仙,不管你医经背得如何流利,总于此等道理不可能弄懂。于是知世上之事,有可书传,有可口传,有只可心传,于是不再拘于书本,进入无我境界,方可谓善读书者。)

顺逆探原篇

伯高太师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也,其旨奈何?岐伯不答,再问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