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是何处人,什么姓名?”李淳风说:“蒙天子洪福,今年科考前三名,都
是忠直之人,大大有益于社稷。姓名虽然知道,但不便说出,恐怕泄露出去
会惹怒上帝。请陛下赐臣在一密室中,写出这几个人的姓名、籍贯,密封在
一个盒中,等揭榜后再打开来看。”太宗半信半疑,便让太监取来一个小盒,
李淳风将写好的东西封在盒中,太宗又亲手加了一封,藏在密柜中。过了几
天开了榜,太宗从柜中取出纸条和榜文一对,竟然丝毫不差。状元狄仁杰,
山西太原人;榜眼骆宾王,浙江义乌人;探花李日知,京兆万年人。太宗这
下吃惊不小,完全相信李淳风所言不是胡说,心想:为了日后社稷和唐家的
子孙后代,不能再留此后患。回到宫中对武才人说:“外面议论,说应把你
处死,你看怎么办?”武才人跪下奏道:“妾侍奉皇上,不敢有半点迷误。
如今皇上无缘无故要置妾于死地,妾含恨九泉,死不瞑目。望陛下发善心,
饶妾一命,妾甘愿剃发为尼,遁入空门,长斋拜佛,修身养性。”说罢又大
哭起来。太宗本就不忍心杀她,如今见她肯削发为尼,大喜说:“你肯出家
为尼,这是最好了。快收抬收拾,回家见父母一面,随即来京,赐你在感业
寺削发为尼。”
武才人被人接到家中,见了父母,又痛哭一场。住了些天,武才人本性
难改,就在回家这些天中,又和一个叫武三思的过继侄子勾搭了起来。父母
知道后,恐怕出了大事,赶紧催促武才人回宫入寺。武才人和武三思恋恋不
舍,武才人说:“你若还惦记我,以后到感业寺来找我。”
武才人到了感业寺,武三思便不断来寺里找她幽会。感业寺附近还有一
个叫冯小宝的药铺商,也经常来寺里走动。所以武才人虽然在寺里当了尼姑,
照样能够寻欢作乐。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50 年)五月,太宗病重,召长孙无忌、褚遂良等
人在床前说:“朕与卿等扫除天下群雄,才归于一统。如今四方宁静,正要
与卿等共享太平,不料朕将不久于人世,别无他嘱,愿卿等辅佐好太子。”
当天夜里,太宗驾崩,太子晋王即位,成为唐高宗,并颁诏于天下,从
明年为永徽元年。高宗果然没有忘掉武才人,悄悄派人到感业寺,叫武氏蓄
发,准备回宫。
武媚娘二次来到宫中,高宗赐为昭仪。武昭仪也时来运转,第二年便为
高宗生下一个儿子。第三年又生下一个女儿。高宗非常高兴,更加宠幸武昭
仪。王皇后、萧淑妃受到了冷落。一天,王皇后来看望武昭仪生的女儿,走
了以后,武昭仪偷偷跑进屋里,把自己的女儿活活用手扼死,然后又去送皇
后。过了一会儿,高宗来到昭仪宫,武昭仪陪着高宗去看望女儿,一见女儿
已经死去。武昭仪急忙问左右谁曾来过,都说是皇后刚走。高宗大怒,便废
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册封武昭仪为皇后。此后,高宗更加信任武后,百
官奏章都由武后裁决处理。武后本来就很聪明,凡事都办得让高宗称心。高
宗便又赐了个徽号叫天后。从此天后每天和高宗一起到御殿阁听政,宫里宫
外都称之为二圣。武后又把父母接来,赠父亲为司徒,易爵周国公,封母亲
杨氏为荣国太夫人,武三思等亲戚朋友都分别赐予高官厚禄。对王皇后、萧
淑妃贬为庶人后仍不解恨,又让人把她们的手脚都砍断,身子放进酒瓮中。
武后废贞烈建坊
武媚娘被册封为皇后以后,唐高宗却因荒淫过度,身体越来越不支,双
目近于失明。武后只盼着他早早归天,以便自己独揽朝政大权。高宗有病不
能临朝,因此所有事务,都是武后垂帘听政。
一天,武后翻阅奏章,看见礼部呈上的奏折中,有一疏是要题请建坊以
旌表贞烈。武后看后叹道:“真是奇怪!这种妇人沽名钓誉还可,而礼部却
也跟着循声附会!其实天下之大,四海之内,能真正守节贞烈的女人,能有
几人?即使是有,也是一个蠢东西不开窍。可笑有些人,总是以讹传讹,把
这些银子造成牌坊,有什么用处?如今题请贞烈建坊的一概不准。我却传一
道诏,凡妇人年纪在八十以上的,都版授郡君,赐她们在朝堂公宴。难道这
种做法不比贞烈建坊好吗?”于是就写了一道旨,让礼部颁布于天下。
人们都听说了这道旨意,那些年老的妇人们都很高兴,写了自己的履历
年庚,递进宫中,数了数足有几百人。武后便挑了一些京城的年高的妇人约
三四十人,选了一个佳日在朝堂中赴宴。
到了那一天,宴席设在宝华殿,武后母亲荣国夫人也来了。那些老妇人
们都打扮得整整齐齐地来到宫中。独有秦叔宝的母亲宁氏,年龄有一百零五
岁,和张柬之的母亲滕氏,年龄有九十多,两人却都穿着旧朝服。到了殿中,
拜过武后,赐坐饮酒。武后说:“四方平安,各家的官儿,都在家中静养,
想来各位精神越来越好。”秦老夫人说:“臣子遇到明主,只图报恩。”武
后说:“令郎令孙,都是朝中有功之臣,这都是秦老夫人教诲有功。”
酒过三巡,秦母等人,各各起身叩谢武后。第二天秦叔宝父子和张柬之
等人也来到朝中拜谢。武后赐为秦母建百岁坊,并亲自题匾“福寿双高”。
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高宗病入膏盲,武后更加高兴,整天和武三思、冯小宝等人在宫中淫乱
鬼混。一天高宗头痛,连动一下都不敢。太医奏鸣鹤诊断后,要用针刺头出
血。武后不愿让高宗痊愈,就发怒说:“说这话该斩,谁敢在天子头上取血!”
高宗听后说:“刺吧,也许会好一些。”秦太医两根银针扎入高宗头上的穴
位后,果然流出了几滴黑血。高宗说:“朕好受多了,眼睛也好像看见了。”
武后赶紧拍手说:“这真是天赐也!”然后又拿出百匹彩帛赐给太医。
谁知高宗好景不长,经不起武后日夜折腾,终于驾崩,在位三十四年。
武后忙召大臣裴炎等,册立太子英王显为皇帝,号称中宗,立妃韦氏为皇后,
并颁诏从明年起改为嗣圣元年,尊武后为皇太后。
一天,韦后在宫中弹琴,看见太后身边的一个近侍宫女,名叫上官婉儿
的走来。这个小宫女,年纪十二三岁,相貌娇艳、性格和顺,并精通文墨,
记忆力特别好,深得太后喜爱。韦后说:“太后在什么地方?你怎么来到这
里?”婉儿说:“太后在宫中,我不能进去,所以散步到此。”韦后问:“太
后又是和冯、武二人在一起?”婉儿点头没有说话。正说着,中宗走了进来。
韦后支走上官婉儿,对中宗说:“太后这样淫乱如何是好?又与冯、武二人
在一起玩耍。”中宗说:“母后要这样,叫我也无可奈何。”韦后说:“你
倒肚量不小,还是悄悄的劝谏几句为好。”中宗点了点头。
第二天中宗退朝,见到太后,让左右侍婢都退下,悄悄对母亲说:“母
后这样恣情玩乐,只不过是一时的快乐,恐怕日后会有人指点,还望母后收
敛一些。”太后一听,恼羞成怒说:“你自于你的事罢了,怎样毁谤起母亲
来了,我算看错你了!”于是便召裴炎来,废了中宗的皇位,贬为庐陵王,
迁移到房州。封豫王旦为帝,号称睿宗。所有宫中大小政事,都由太后作主。
把中宗撵走后,太后觉得心情宽敞多了。可她知道宗室大臣们肯定心里
不服,就让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人负责监视、告密,凡有不服的,尽快
给个罪名处死,搞得宫里宫外人人自危。中宗在房州听说,心里非常不安,
仰天祈祷,抛一石子到空中说:“我如果不出意外,日后还能恢复帝位,此
石子就落不下来。”结果,那颗石子竟然挂在树枝上没有掉下来,中宗心里
才感到一丝安慰。
骆宾王草檄讨武后
安金藏剖腹喊冤的事远近传闻。眉州刺史英公徐敬业和弟徐敬猷来到扬
州也听到这件事,非常愤怒。徐敬业说:“可惜先帝一世英雄,亲临数年鏖
战,才打下这江山,到今天却被这一恶妇安然享受。难道所有朝中公卿大臣,
竟都同木偶一样坐视不管吗?”弟徐敬猷也是感到不平。正说着,唐之奇、
骆宾王走了进来。原来这二人在朝中国刚正不阿,得罪了武后和她那几个亲
信,被贬谪到扬州。二人进来后,徐敬业便把安金藏剖腹的事说了一遍。唐
之奇听后只是叹气。骆宾王说:“若令祖徐懋公先生还在,这件事也许能够
挽回,如今说也是徒然。”徐敬业说:“贤兄何必这样说,就怕人们不齐心,
如果有人敢出来挑一面义旗,就会万人响应。”唐之奇说:“既然如此,徐
兄为何没有动静!”骆宾王也说:“徐兄若敢站出来正名起义,弟愿先领作
一首讨伐檄文相赠。”
几个人说得徐敬业雄心大发,他站出来拱手说道:“各位兄弟若肯相助,
弟马上就带头起事,明日祭告祖宗天地,号令三军,举起义旗。”说完便让
端上酒来。
几个人用大碗喝了酒。骆宾王站起身来说:“待弟写来,请诸兄一看。”
走到案边,展开素纸写道:
“如今临朝武氏,祸国殃民,性不和顺,出身寒微,昔日为高宗才人,
却与太子暖昧,以自己美色受宠,嫉妒其他妃嫔,进谗言迷惑君主,设计谋
陷害皇后,杀姐屠兄,残害忠良。。试看,今日之国城,竟是谁之天下。。”
徐敬业坐在旁边,只见骆宾王一边写一边流泪,便忍不住站过去,见又
写道:
“敬业乃皇唐旧臣,奉先君之遗训,蒙朝廷之厚恩,愿天下人满腔膺气,
举义旗,扫清妖孽,重安社稷。。”
檄文前半篇历数了武后的种种罪行,后半篇号召各方义士起来响应。全
文写得慷慨激昂,淋漓尽致。徐敬业看完,禁不住也流下泪来。
骆宾王把笔一扔大声喊到:“如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