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族,但至今尚未被他民族所同化。”高日文:《治安警察法违反事件之法庭辩论经过》(一),《台湾文献》17卷1期。这些言论极大地鼓舞了台湾民众的反抗斗争热情。
显然,在日本殖民者的高压面前,台湾人民并没有屈服,议会设置请愿运动虽然是一次改良主义性质的体制内反对运动,但它终究以公开的方式第一次在台湾岛内发起了以台湾人自己为主体的针对总督府专制统治的斗争,这一斗争的目标固然只是要求有限的地方自治权,不过任何能够或多或少解脱殖民统治桎梏的斗争,都会得到台湾人民的热烈拥护。事实正是如此,林献堂等人每次请愿回到台湾后均受到欢迎,他们“应各地亲友同志的邀请,联袂访问各地,除受盛大欢迎外,并举行讲演会,报告请愿运动的经过——这也是一种宣传活动;万人空巷,争睹风采,声势的壮大,情绪的热烈,不逊于凯旋的将军”。叶荣钟:《台湾近代民族运动史》,学海出版社,1979,第121页。蒋渭水甚至感慨地说:“台湾议会的设置,是台湾人唯一的活路。”蒋渭水:《五个年中的我》,《台湾民报》1925年8月26日。日本人也称:“大致说来,本岛人知识阶级全体支持这个运动,在东京部分人士的指导和援助下,对本运动的将来提高了希望和信念。”《台湾社会运动史》第二册,第22页。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共进行了15次,前后历时14年之久,有12818人在请愿书上签字。直至1934年,由于每次请愿都被日本议会以“审议未了”、“不采择”为名不予采纳,加上“九一八”事变后岛内政治局势的恶化,台湾的民族主义者不得不停止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谋求“台湾独立”,这曾是日本殖民者扣在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头上的一顶大帽子。当时受到朝鲜独立运动的刺激,日本殖民者从台湾总督府到中央政府,对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一直抱着相当大的戒心,他们把林献堂等人从事的体制内抗争理解为一种反体制的运动,其对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的神经紧张和过度反应,根源就在这里。实际上,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来就没有提出过台湾独立的纲领或口号,它所要求的也是有限的地方自治,是承认日本帝国对台统治前提下的台湾地方议会的设置,是要获得有关台湾地方特殊情形问题的立法权和预算审议权,它的最高政治诉求是台湾自治而不是台湾独立。运动领导人的根本思想路线也是温和的、非暴力的、体制内的抗争,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议会设置请愿运动是不可能以台湾独立作为其方针的,《台湾民报》也就此发表评论说:“什么有台湾独立的存意,中伤—捏造未免太过以非绅士的了。”《台湾民报》1929年2月24日。
9台湾文化协会
1920年代初,伴随着台湾岛内民众民族意识的逐步觉醒和岛内知识分子的成长,岛外特别是在宗主国日本首都东京所开展的台湾民族运动浪潮开始影响、波及岛内,两地民族运动趋向合流,并共同在台湾全岛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运动新高潮,其具体体现即是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
台湾文化协会成立于1921年10月17日,主要领导人有林献堂、蒋渭水、吴海水等,首批加入者以总督府医学校、师范学校、商工学校、工业学校的学生占了大部分。台湾文化协会的宗旨在其会则中有明确的揭示,那就是“以助长台湾文化之发展为目的”《台湾社会运动史》,第190~191页。。蒋渭水1925年8月26日在《台湾民报》上发表文章称:“台湾人现实有病了,是没有人才可治的,所以本会目前不得不先著手医治这个病根。我诊断的结果,台湾人所患的病,是智识的营养不良症,除非服下智识的营养品,是万万不能治愈的。文化运动是对这病唯一的治疗法。文化协会就是专门讲究并施行治疗的机关。”《台湾民报》1925年8月26日。简单地说,台湾文化协会的中心任务,即在于启发民智并弘扬民族文化。周桃源在文化协会创立大会上发表谈话指出:“中国虽然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因徒贪懒睡,堕于劣等国的地位,因此,导致台湾也归于日本所领有的结果。世界大战后,在自由平等、民族自决的声浪高涨的现时,我们同胞应该相互奋发,成为日华亲善的楔子,为亚洲和平鞠躬尽瘁。”《台湾社会运动史》,第190~191页。总督府在评论这番话的时候告诫说:“他的这番激励的话,暗示着表面上假装稳健合法的文化协会,实际上,里面却隐蔽着另外的意图。”《台湾社会运动史》,第190~191页。显然,日华亲善只是幌子,文化协会是要以此为借口进行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的发动和促醒工作。那么,所谓“台湾文化”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呢?吴海水曾说:“台湾岛民是日本臣民,而又为支那民族,因此,我们所期望者,在于促进我们民族文化之提高。”《台湾社会运动史》,第190~191页。可见,文化协会所要发展和弘扬的实际上是台湾地区的中华民族文化,以后的文协活动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总督府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写道:台湾文化协会的成员常常说什么“我中国或我中华民国”、“追慕中国之念相当兴盛”、“期待国权的回复”、“对国民党的发展持有相当的快慰,期盼(中国)早日统一”若林正丈:《台湾总督府秘密文书“文化协会对策”》,《台湾近现代史研究》创刊号(1978年)。等等。
台湾文化协会基本上是由一批不同阶级、不同思想信仰的人们所组成的松散的、不稳固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台湾总督府的一份资料为我们了解文化协会主要骨干力量的构成状况提供了方便,见表4…1。
台湾总督府费心收录的这份文化协会重要人员名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文化协会组织结构状况的珍贵资料,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其一,台中仍然是台湾民族运动最活跃的地方,该地出身的活跃分子在整个民族运动中处于领导潮流的地位。总督府在论及同化会时就曾说过:中部上流社会的表4…1台湾文化协会重要成员表(1923年)姓名籍贯年龄学历职业文协职务林献堂台中州大屯郡雾峰社42汉学进修地主总理林幼春同上43同上同上协理蔡培火台南市港町34东京高师理科无职常务理事蒋渭水台北州宜兰郡室兰街32总督府医学校医师理事王敏川台中州彰化郡彰化街34早稻田大学法科民报记者同上陈逢源台南室东门町30总督府国语学校同上同上蔡式谷新竹州新竹郡新竹街39明治大学法科律师同上林呈禄新竹州桃园郡大图庄33同上民报常董同上蔡惠如台中州大甲郡清水庄42汉学进修—同上杨肇嘉同上31东京京华商校地主同上邱德金台中州丰原郡丰原街28总督府医学校医师同上连温卿台北室永乐町28公学校毕业公司书记同上李应章台中州北斗郡二林庄26总督府医学校医师同上洪元煌台中州南投郡草屯庄40公学校毕业地主同上林笃勋台中州彰化郡彰化街40总督府医学校医师同上赖和同上29同上同上同上许嘉钟同上40台南师范学校地主同上林资彬台中州大屯郡雾峰庄25汉学进修同上同上郑松筠台中州丰原郡丰原街32明治大学法科律师同上蔡年亨台中州大甲郡清水街34总督府国语学校地主同上韩石泉台南市本町26总督府医学校医师同上黄金火同上28同上同上同上王受禄台南市高砂町30同上同上同上吴海水台南市锦町34同上同上同上林伯廷台中州北斗郡北斗街37汉学进修地主同上黄呈聪台中州彰化郡线西庄37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同上林糊台中州彰化郡福兴庄29总督府医学校医师同上林茂生台南市寿町26帝国大学文科商学校教授评议员续表4…1姓名籍贯年龄学历职业文协职务杨良新竹州新竹郡新竹街31汉学进修杂货商理事吴廷辉同上32公学校毕业木工同上石焕长台北州宜兰郡室兰街32东京医学专门医师理事郑明禄新竹州苗栗郡宛里庄20北京大学退学民报记者会员洪石柱高雄州屏东郡屏东街20台北师范学校洋杂货商理事林冬桂新竹州新竹郡新竹街30同上支部主事会员黄运元新竹州苗栗郡苗栗街28公学校毕业地主理事谢春木台中州北斗郡沙山庄21东京高等师范民报记者会员黄周台中州彰化郡彰化街24早稻田大学同上同上林碧梧台中州丰原郡神冈庄28公学校毕业地主同上张信义台中州丰原郡内埔庄20日本大学退学贷地业者同上吴石麟台中州彰化郡彰化街21台南商校退学裱褙师同上高两贵台北市蓬莱町26公学校毕业送报夫同上黄氏细中国福建省泉州府晋江18台北女校退学同上同上娥县石溪乡资料来源:《警察沿革志》,第194~197页。
思想进步及其言行给全岛民心所带来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时至1920~1930年代,中部上流社会和青年知识分子继承了这一传统,继续在台湾民族运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上面所列名单上,中部出身者达22名,占总数的5238%,雄居首位,加上台湾民族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林献堂本身就是属于台中州大屯郡雾峰庄,则更凸显了这一点。其二,文化协会的中坚属于日据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年龄结构上看,平均年龄为3047岁,其中40岁以上者仅6人,29~39岁者19人,1895年日本侵据台湾后出生者17人,以受教育年龄为计算起点,假设当时的受教育年龄为8岁起始,则1887以后出生者中除个别仍遵循汉学传统外,日本殖民地教育体系下接受教育的这一辈人数达33人,比例为8571%。这表明殖民地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台湾民族运动的骨干力量。其三,从这张表也可看出,文化协会是台湾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反日民族力量的统合体,在这个统合体中,地主、贷地业者10人,律师、医生、记者、公司职员等白领阶层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