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杭柑斓氖奔淇悸遣⑶蚁戮鲂模欠裉执倭耍壳也凰祷橐稣庵帧爸丈泶笫隆保词挂患∈碌木裨瘢惨哟尤萑萦Χ圆藕谩6杂谀壳暗难≡瘢绻皇毕虏涣司鲂模环琳腋隼碛赏涎右幌拢角刹攀呛檬隆!�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时面临着选择,有大事有小事,小到买衣服买菜,大到求职婚嫁。是这样做还是那样做,孰轻孰重,孰利孰弊,都需要权衡。小事上选择错了,大不了吸取教训,大事上选择错了,就可能殃及终生。
几年前,一位痴迷书法的朋友问我,他已经不耐烦坐班,可不可以现在就辞去公职,全身心习练书法,向大书法家的目标努力?
我说,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要自己回答。当他这样问的时候,表明他还在犹豫,还下不了决心,内心还在矛盾。他告诉我,只要咬咬牙,还是下得了决心的。我说,你必须看到自己还有许多牵挂。你已经结婚了,有了孩子,还需要赡养父母,如果辞去公职,你和你的家庭靠什么生活?而且,书法家也不是想当就当的,除了个人的努力,还要有天份和机遇。当所有这些实际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怎么下得了决心呢?这时你来问我,我又怎么能帮助你下决心呢?
所以,凡是咬咬牙才能下的决心都不是好决心,都不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强扭的瓜不甜,瓜长在蔓上,必须用刀才能砍下来的瓜不是好瓜。
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道理,但真正做到并不很容易。
说得透彻一点,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取自然态。
讲个笑话,就好像一件旧衣服,你已经不大愿意穿了,但扔掉又有点可惜。那么,你就再穿两天。这天早晨一穿,“嘶”的一声,衣服扯了个口子,你痛痛快快就把它扔了。你会很高兴地拿出一件新衣服来。这个选择就好。这乃为自然。
相反,怀着非常矛盾的心理去做一件事,勉强自己下决心,这个决心一般不会好。就像这个写信的女孩,即使逼迫自己在仓促中做出了决定,但婚后很难美满。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耐心地等一等,等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激情过后的长相厮守
——不惑之年,如何走出婚姻围城?
自从博客开通以后,我的信件一下增加了很多许多涉及婚姻家庭。
婚姻与家庭问题我一直关注,之前写过《东方的故事》,里面大量篇幅讨论男女关系及相互间的情爱。后来的小说也多有爱情因素。但我并不是这方面的咨询专家,因此有时会将其中一些信件放上博客,与朋友们一起讨论。当然,这类信件我会做某种处理,不涉及隐私,也不被家人觉察。
以下是最近收到的一封信,信中这样说:
也许是内心的困惑太多,也许生活总需要突破。
我经常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爱情?爱情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爱情是可以描绘的吗,还是只是在意念之间?爱情是可以使人生绚丽多彩,但这绚丽的光彩能维持多久?
人为什么要走入婚姻?是为了两人的长久守候,还是结束孤独的个体生活,还是只为了走入婚姻,还是为了拥有一个孩子?婚姻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爱情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单恋是否是爱情?是否两情相悦才是爱情?
爱情爱的到底是什么?在变化不定的人生中,相爱的双方在变化着,成长着,也许岁月的洗礼让双方更加回归自我,或变化为另一个自己都未想到的状况,当爱着的双方不再有当初的感觉时,两人是否还要守候,为了当初的誓言?如果双方已经走入婚姻,这时如何去办?
你相信一个没有爱情,但是有友情和亲情的婚姻的存在吗?我想我的婚姻就是这样,也许我自己都不知道这种感情是否算爱情。我们的一些做事风格、做事方法及一些爱好都有不同,但是我们都能善良地对待他人,坦诚地对待彼此。可是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却有差异,令我痛苦和遗憾。这种状况在我准备走入婚姻时就已经存在,原以为时间会改变这一切,但是,在对待事物的理解差异上,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孤单。
我不知道是否应维持这种婚姻,没有爱情的婚姻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我希望孩子不再犯我的错误。因为我的婚姻就是我父母婚姻的重演,我一直以为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也一直遵守着他们的行事准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没有减少。如何抉择,真是一道难解的题。
看了这封信,一开始我觉得不必回信,写信的朋友显然有相当的文化教养,非常理性,也许她只是想说说话而已。
人有时就怕想说话都找不到人听,那才是真正的孤单。
其实,每个人面对困境时,往往感觉都是孤单的。但如果知道自己面对的东西是许多人曾经或正在面对的,可能就会觉得不那么孤单了。相信这位朋友信中所述在许多家庭都存在,甚至在一些外人看来非常美满的家庭中存在。
她提到选择。是的,人生就要进行不断的选择,而任何选择都不可能只有利而无弊,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从来没有。正确的选择只是利大于弊而已。而对利弊的衡量和判断,每个人是不同的。许多官场的人视官阶如命,只要仕途顺畅,什么都可以干出来。而一些在商场征战的人理所当然地以挣钱多为目的,只要生意做大了,哪怕良心上有所亏欠也在所不惜。
在婚姻的选择中,也同样有各种因素的介入。有些人重外貌,有些人重人品,还有的人重视家庭背景、文化教养、工资收入等等,自然,好的婚姻不可缺少爱情。但我们也知道不少原本没有爱情甚至根本没有任何了解的男女相携走过几十年后,成就了幸福的婚姻。这在长期实行包办婚姻的中国社会并不鲜见。
选择婚姻和维系婚姻时哪一种因素起了决定作用,除了大的社会文化环境,当然与当事双方的价值观有直接关系。重视子女的人可能会把子女成长的环境放在第一位,而重视自身生活质量的人可能觉得独立更重要。许多有文化的人,精神层面的交流与理解重于其他,如此等等。
如果是自由选择的婚姻,我想,不论当时是否有其他种种考虑,爱情应当是存在的。但我理解,爱情并不完全等同于激情,再炽热的激情也只是一瞬,在燃烧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彩,然后熄灭,不可能永远那么眩目。接下来的却是真正的长相厮守,彼此搀扶着经历曲折,牵挂着对方的冷暖安危。
我近来看到一篇报道,讲器官移植的。这篇文章说,夫妻间相互捐赠器官,往往比陌生人的捐赠效果要好得多。这是目前在医学上也无法解释的现象,因为夫妻在血缘上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
朋友,你希望什么样的婚姻?如果你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你会坚守吗?
婚姻不是赌博(1)
一个女孩写信说,她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合资公司,拥有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和让同伴羡慕的收入。丈夫在一般人眼中也是成功人士,两人的婚姻也因此得到了很多祝福。但因为两人都不愿放弃自己的事业将就对方,所以婚后几年一直分居两地,差不多半年相聚一次,每次不超过半个月。她自认为双方感情稳定,况且现今电讯业发达,分开的日子每天都会电话聊天,生活平淡却不乏温馨。她是个要强的女孩,工作之余还在专业进修,这也是她不愿放弃现状的原因。
但近来发生的一件事使她相当苦恼。
不久前她回家度假,其间丈夫的一位女同事来访。虽然来人非常礼貌客气,而且待的时间不长,但凭着“女人的第六感”(原话如此)——如丈夫与女同事间瞬间传递的眼神,时有的欲说还止的默契——都让她疑虑顿生。无意间又发现一条短信,显然是那个女孩发的,使她的心一下乱了:“她老远的来看你,你应该好好陪她。我很坚强,不要为我担心……”
“看得出那女孩爱他,而且是深爱他……虽然老公矢口否认他们之间有什么暧昧,只是单纯的同事关系。但我感觉得到,他对那女孩是有感情的,只是还没有发展到不能自拔的地步。我很迷茫,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我能确信他对我有感情更有责任,但我现在该如何选择?是放弃一切守候在他身边做一个全职太太,还是赌一把,相信他对我的感情,继续自己的事业?”
这真是个难题。
从古而今,夫妻分居两地的并不少见。古代交通落后,男人上京赶考或做官一走就是数年,彼此不通音信。而因为从军被迫分居的夫妻更多。很多夫妻离散多年仍然相爱;有的却彼此隔膜甚至分离。这其中并没有所谓的爱情规律,一切都要因人因事而论。
我在《童话人格》中曾解析过的《海的女儿》是最极端的一例,为了得到王子的爱情,甘愿变为哑巴并失去六百年的寿命。中国还有“望夫石”的传说,为了等待出海的丈夫归来,美丽的妻子每天站在悬崖上翘首眺望,年复一年,化为海边的一块石头。这些忠贞不渝的故事之所以长久流传,当然因为美好,但至少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坚守都非常不易,它们寄托了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某种理想。然而也有另外的故事,比如秦香莲的故事,郝思嘉的故事,背叛和移情在婚姻中并不鲜见。
我告诉写信的女孩,既然丈夫否认他与那个女孩的婚外情,起码说明他并不想放弃现在的婚姻。那么对她而言,既不放弃事业又有甜美的家庭当然最好,但如果不能两全时该怎样取舍,是当事人依据自己面对的全部情状态才能做出的判断。
人们需要婚姻,首先因为彼此相爱。但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却不仅仅因为爱情,还有爱情之外的许多理由。比如精神上的相互支撑和依靠,经济上的合作与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