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阀门。两个半球被空气压力紧紧地压在一起,最后用16匹马才将其拉开。这 

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居里克第一次显示了大气压力的巨大力量。为气 

体力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 Page 68…

    居里克用天平比较了一个容器在被抽空前后的重量,证实了空气是有重 

量的。他在空气和真空性质方面还有其他发现,如:被抽空的容器的视在重 

量在不同日子中存在着差异,是由于大气压力的微小变化以及大气对悬浮容 

器所产生的阿基米德上推力的作用;光线能够穿过真空,而声音则不能,等 

等。 

    居里克的研究及其成果,最早是由维尔茨堡大学教授朔特 (1608—1666 

年)在其《流体——气体力学》一书中进行介绍和论述的。居里克的有趣实 

验吸引了玻意耳,并促使他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居里克实验中所涉及的问题。 

在罗伯特·胡克的协助下,玻意耳改进了居里克的抽气机,并用它作了大量 

实验。玻意耳发现了空气的“弹性”,即在恒温条件下,空气的体积与压力 

成反比。这个发现后来被称为玻意耳定律,虽然玻意耳当时还没有认识到这 

个发现的重要性。玻意耳的其他实验,还表明了空气对于燃烧、动物的呼吸、 

声音的传播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6)建筑中的力学 

    ①材料。达·芬奇在自己的笔记中曾谈到了关于柱和樑的强度,这表明 

他曾对材料在应力下的性能进行过实验研究。虽然他使用的方法还较粗糙, 

表达也还欠严谨,但他仍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并表明自己已经超越 

了纯粹根据经验来决定建筑中如何使用材料的时代。达·芬奇注意到,由一 

组柱子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一个立柱所能够承受的荷载,要数倍于这些 

柱子在各自独立状态下所能承受的荷载。他指出,一根规定截面积的支柱的 

承载能力与其高度成反比。他还试图算出支柱的高度和直径发生变化时,其 

承载能力的变化。他对樑也作了类似的实验,得出了关于规定截面积的樑的 

承载能力与其跨度成反比的结论。 

     到17世纪初,伽利略对材料强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关于两 

种新科学的谈话》这本书中,他详细考察了材料力学的一系列问题,如樑的 

抗断裂力及其与樑的长度、厚度、截面积等因素的关系、金属丝的抗拉性等 

等。由伽利略开始,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展开了研究。瑞典学者沃茨、法国 

建筑师布隆代尔、意大利学者马什蒂和格兰蒂等人,曾对伽利略关于樑的强 

度的结论作了某些修正。法国物理学家马略特(1620—1684年)通过对樑的 

实际试验而提出,纤维在不同荷载下的延展程度也不同,延展程度与荷载成 

正比,但延展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纤维就不能承受荷载而断裂。 

    ②结构。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古典式建筑重新流行。同时,出现了一 

些介绍和说明古典建筑结构的著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卓越的意大利建 

筑师帕拉弟奥 (1518—1580年)所著的《安德列·帕拉弟奥的建筑学》。 

     帕拉弟奥早年曾在建筑工地当石工,1540年开始从事设计,并多次到罗 

马考察和测绘古罗马建筑遗址,1544年出版了《古罗马遗迹》一书。他设计 

的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宅邸和别墅式样长期被人模仿,18世纪在欧洲达到鼎 

盛并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 

    在4卷本的《建筑学》中,帕拉弟奥用许多自己的设计来说明古罗马的 

设计原则。其中第一卷研究了材料、柱式和装饰;第二卷是他本人的建筑设 

计图和古代建筑的复原图,图上均按比例标出尺寸;第三卷是桥樑、会堂等 

公共建筑的设计和城市规划;第四卷是古罗马神殿的复原图。帕拉弟奥研究 

了跨度与拱座厚度的关系,认为拱座的厚度不应少于拱跨的1/5,但也不必 


… Page 69…

多于其 1/4。但他没有考虑到拱高对于拱的水平推力的影响,并以为半圆形 

拱对其拱座没有水平推力。他的这种有关拱的力学观点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受 

到怀疑。 

     17世纪上半期,法国建筑师德朗在《拱的建筑》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确 

定拱座应有厚度的作图方法。这种方法对半圆形、弓形和尖形的拱都适用, 

其主要之点是根据拱的弧度来决定拱座的厚度。不过这个方法也有缺点,它 

未把拱座的墩的高度和拱的荷载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 



                                 2。光学 



     (1)光学原理的探讨 

    ①莫洛利克。莫洛利克(1494—1575年)生于意大利的墨西拿,曾当过 

牧师和数学教师,同时也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研 

究工作集中于光学,如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平面镜、球面镜、柱面镜和锥面 

镜上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等问题。他指出,凸透镜是会聚的,而凹透镜是发散 

的;光线在通过具有平面平行界面的透明板时,其方向不变,仅平行于其本 

身有一位移。他还研究了虹,最先指出虹有7种颜色。而在此之前,人们普 

遍认为虹只有3种颜色。在视觉理论方面,他指出,光线在眼睛的晶状体中 

折射,就象在透镜中折射一样,并在视网膜上引起视觉。他最早说明了眼睛 

近视和远视的原因,认为这分别是由于晶状体的曲率过大或不足造成的。 

     莫洛利克在1567年写了一本书,名为《论光》,但当时未能出版,直到 

他逝世后30多年,才于1611年问世。 

    ②刻卜勒 刻卜勒也是当时主要的光学家。在1604年,他凭直觉、但又 

是最先明确地提出了光度学的基本定律,即照度与离光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 

比。他还通过几何构造正确解释了以前的光学家们曾讨论过的一个问题:为 

什么太阳光从一个小孔进入暗室时,不论这个孔的形状如何,在屏上形成的 

图像总是圆的。他以一本书代表发光体,在书和墙之间放置一个中间有一角 

孔的屏,然后在书的一角系上一根线,再将线穿过角孔拉直至墙壁,线端系 

一支粉笔。拉直这根线并沿角孔边沿绕转时,粉笔在墙上画出了一个与角孔 

相似的图形。再将线的另一端依次系在书的其他位置并重复上述过程,结果 

在墙上画出了许多部分重叠的角孔图形,这些图形构成了一个总的轮廓,呈 

现出这本书的形状。 

     此外,刻卜勒还论述了光的折射和视觉理论。 

    在1611年出版的《屈光学》中,他描述了望远镜的原理,介绍了具有凸 

透镜目镜的望远镜的结构,提出了近似的折射定律和透镜公式。他对眼睛功 

能的解释比前人更为准确,如认为视网膜是眼睛接受晶状体所形成的图像的 

部位,视力是对刺激视网膜的感觉等。 

    ③斯涅耳。在刻卜勒之后,荷兰莱顿大学的数学教授斯涅耳(1591—1626 

年)取得了一个进展。约在1621年,他通过实验发现了光穿过两种互相接触 

的媒质的界面时,其穿行路程与两种媒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但斯涅耳的 

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公布。后来,著名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可能看到了斯涅耳 

的手稿。他在1703年出版的《光的折射》中,提到了斯涅耳的发现。于是, 

光的折射定律被称为斯涅耳定律。 

    ④笛卡尔。1637年,笛卡尔的《屈光学》一书出版。笛卡尔论述了光的 


… Page 70…

传播、反射和折射定律。他认为,光是一种作用或压力,它从发光体经过媒 

质传到人的眼睛;光是“即时”传播的。他力图从力学上证明反射和折射定 

律,假定光的本性是一种由发光体产生的推力或运动倾向,它同一个实际运 

动的物体遵循同样的力学定律,如同一个被击出的小球一样,在碰到坚硬平 

滑的表面而反射时,其入射角必定等于反射角。他提出,光由媒质中的运动 

构成,因此,它碰撞在柔软松散的空气微粒上比碰撞在较坚硬紧密的水或玻 

璃的微粒上更容易减弱,就象一个球在地毯上不如在光滑的桌面上容易滚动 

一样。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笛卡尔最先在数学上导出了光的折射定律, 

这条定律在实验上已由斯涅耳在1621年左右确立。 

    ⑤格里马尔迪。 意大利博洛尼亚的格里马尔迪(1618—1663年)是耶 

稣会学校的教师,讲授哲学和数学,但光学是他的主要研究对象。他发现了 

光的衍射现象,并对其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衍射的某些规律。 

    格里马尔迪在做实验时注意到,让日光从一块有划痕的金属板反射到一 

个屏上,能产生色带。这一发现成为发明反射光栅的先声。根据有划痕的金 

属板对光的作用,他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鸟类羽毛、昆虫翼的闪光颜色的产 

生。他认为,颜色就是“光的变态”,这种变态也许就在于光的运动类型和 

速度的变化。当眼睛受到速度不同的光振动的刺激时,就出现了不同的颜色。 

格里马尔迪还用棱镜得到了太阳的光谱。 

    格里马尔迪对光所作的实验和思考的成果,在他的主要著作《关于光、 

色和虹的物理数学研究》中得到了表述。这本书是在他逝世两年后的 1665 

年出版的。 



     (2)光学仪器的发明和改进 

    ①望远镜。最早利用透镜的光学性能,是同改善视力的目的联系在一起 

的。大约在14世纪前,就已有了使用眼镜的记录。14世纪初,威尼斯的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