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用手中现有作战兵力(5个中队);利用缴获的油料、弹药;连夜起飞;轰炸日本本土!!
因为距离——这里到日本九州只有600英里;到东京也不到1100英里。
因为时机——日军对失败瞒报的习惯;势必还没有通知国内——他们不承认机场无法夺回。
更因为今天——12月7日;正是珍珠港事件整整一周年。
(189)
〃嗨;吉米;柯蒂斯;你们知道什么是'先斩后奏'吗?〃
卡尔迅听完他俩的想法;把空烟斗叼在嘴边问。
〃那么密斯特中国通;请你讲讲吧?〃杜利特打趣道。
〃喏;这就是。〃
〃得了埃文思;我们知道你在北平拜过某些老学究为师;学过中国成语;还主办什么文化学习班。〃
〃呵呵;意思就是;杀死人以后再去报告皇帝。天啊。〃
〃埃文思!那你说怎么办?〃李梅质问道。
〃如果我说的话;柯蒂斯;你最好带上我当你的投弹手。〃
不擅长开玩笑的李梅;也忍不住伸手把卡尔迅的帽檐转到脑后。
(190)
徐州。观音机场。
在紧张的加油、装弹期间;杜利特还是给身在纳兰基地的史迪威司令官发了一份说明电报。这是他现有电台联系范围内唯一能够报告的长官了。
电报用谨慎的措辞表示;这次行动代号为〃回赠〃——针对一年前的珍珠港。按照准确的发生时间——夏威夷当地早上8点;还有9个小时;他们一再解释机不可失、来不及请示等等理由;表示宁愿接受军法处置。
身边那些即将参战的飞行员;多数两个月前都曾跟他们袭击过关东军机场;少数人在八个月前还曾参加过轰炸东京。由于每次都能幸运地回来;他们对杜利特有了一种近似迷信的崇拜。人人都忘记了疲乏;充满激情;亲自动手;干着地勤、保养工作。
一个天作之合是;日本的航空炸弹从一开始就是仿自英美的制式。太平洋开战前用于中国的炸弹;相当一批还是从美国定购的。
现在它们搬上了杜利特的飞机;没有太大的兼容问题。
而航空汽油也比苏联的质量要好。机场加油车和管道基本现成;这使飞行队小伙子们干得很顺手。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关于作战想定;他们分析了敌我状态;决定集中攻击距离更近的九州岛各工业区、机场和码头;这样把握更大。
登机时;收到史迪威的回电。
〃……如果有军法处置的话;全部由我本人承担。轰炸要点;是敌航空工业和运输船舶。唯一不可动摇的命令是:你们两人必须安全返回!〃
(191)
东京时间12月8日清晨;华盛顿时间12月7日下午5:00。
日本;九州岛上空。
数小时的航程、不完备的图纸、连夜飞行的疲惫……都没有成为障碍。
詹姆斯·杜利特和柯蒂斯·李梅再次完成了他们的冒险。
总共72架的〃B-24解放者〃、〃B-25米切尔〃和〃P-38闪电〃;在珍珠港事件一周年纪念日的凌晨——东京时间7:30分;完成了〃回赠〃行动。投弹量169吨。
位于福冈县的九州飞行株式会社原田工厂、杂饷隈制作所;遭到毁灭性破坏。一批已经生产和正在研制的新型飞机变成灿烂燃烧的火球。
长崎的三菱重工基地和在港船舶;不同程度受损。
八幡制铁所的高炉被拦腰截断。
佐世保军港的燃料库升起的浓烟超过2000英尺——炸弹是李梅上校亲手投掷的——他当时离开座位;帮助投弹手排除了日式炸弹不契合挂架的操作故障。
唯一的遗憾是;一枚机炮子弹击碎了杜利特将军的左脚踝骨。
日本军部在再次惊愕中渡过这个意味着〃袭击〃的纪念日。
检讨下来;缺乏应有警惕、加上本土过去很少——说来这只是第二次——遭到袭击而造成的麻痹、相当一批航空兵力刚刚调往满洲、以及时间因素——凌晨;这些是日本坐视此番美军空袭得手的原因。
没有空中拦截。地面炮火也是在敌机飞走后才脱下炮衣。
追赶的战斗机只得到5架战果;却付出14架的代价。
(192)
华盛顿沸腾了。
周年雪耻的感觉;使无数美国人彻夜不眠。
白宫南草坪上再次聚集了手持烛光的人群。
一年前的此时;人们在这里聚会;手持烛光;忧郁地唱着《啊;小小的伯利恒》。今天;他们唱的是《扬基·都得尔》。
当晚;罗斯福总统在众人期待的炉边谈话——广播演说中;诙谐得和共和党领袖威尔基一脉相承。
他说:〃回赠行动〃的两名航空兵领队;其中之一就是〃大家熟悉的杜·毕格(DoBig)少将!——虽然他负了轻伤。〃
总统用这种方式宣布了杜利特的再次晋升。
此后;日军大本营不再拿美国将领的名字做文章。
(193)
初冬的锡林格勒草原。
被〃回赠行动〃暂时掩盖了光辉的另一次大捷;也在12月中旬开始。
在人所共知的〃美军第一坦克手〃参与下;上演了一场继诺门罕战役之后又一次震撼人心的草原装甲战。
两个方向来犯的3万多敌人;被初步拥有了高机动能力和占据空中优势的中美临时混合军团各个击破;溃散奔逃。
史迪威总指挥官感到;这支军队和他在缅甸指挥的部队;风格上大有不同。
他用给马歇尔的信笺记述了这场战役:
〃亲爱的乔治:最近我们获得一次'中等规模的胜利'。
〃应该说;这次胜利是把握住时机、态势和兵器优势的结果。以逸待劳、以动制动;这些词汇;可以描述战役的轮廓。
〃……沉默寡言、35岁的林彪将军;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包抄、渗透、奇袭战术;带领半摩托化的第4纵队;在航空兵、美军炮兵营和M8〃灵提〃装甲营配合下;三天里歼灭东路敌人侧翼一个混成旅。并掌握了装甲车作战技巧。
〃林的部下杨成武上校指挥炮兵;在夜袭中再次击毙日军一名旅团长——高鸠辰彦少将。吕正操上校的装甲车冲进敌甘珠庙司令部。虽然车辆被炸毁;但造成敌整体混乱;从而打碎了'铁钳'的一个齿。
〃担任西南方向的徐向前将军;承受着主要的压力。他指挥以新兵为主的预备纵队;用地雷阵和炮兵组成纵深防御;并不失时机地呼叫空中支援;逐次抵抗;有条不紊地顶住西路敌人。敌多次渗透战术都无法包抄我后路。
〃纳兰基地防线始终稳固;这和缅甸的情形大不相同。虽然徐不幸负伤;最后反击没能实现;但防御任务完成的不错。
(194)
对于美军参战分队;史迪威专门写道:
〃老巴顿更没有让我失望。
〃这个嗜战如命、骑兵出身的家伙;坦克在他手里使用得如同战马。日本95式轻型坦克;那些铁皮盒子通常只有机枪;给巴顿带来的不过是在装甲外壳上无节奏敲击的动人音乐。
〃最残酷一次是白音图嘎谷地的冲锋。巴顿命令不使用坦克炮;而用庞大的格兰特车身;把十几辆〃小土豆〃碾成铁箔……射击不熟练的中国坦克兵倒适应巴顿这种原始的战术。
〃值得商榷的是;巴顿鲁莽地撤了史密斯中校的职务。因为中校在推进中停顿一天;等待油料。而巴顿已在更前方的50公里外安排了空投补给。史密斯的谨慎;使补给送给了敌人。虽然后来用战斗夺回;但暴躁的巴顿不给中校任何解释机会。
〃我过问了也没有用;巴顿的理由是;每三次冲锋中;两次史密斯都会落在他后面。这对于装甲指挥官是致命的。接替史密斯的沃尔夫少校也仍未使他满意。
〃美军伤亡50多人;略高于十分之一;可以接受。八路军伤亡则接近一万人;有些偏高。美军装甲兵经历一轮战火考验。看来;在不太强的亚洲对手面前;这种作战规模我们能够应付裕如。但应该预料到;坦克战的真正较量是在欧洲。〃
(195)
关于武器使用;史迪威认为;火箭筒真正发挥了作用:
〃此前日军还从来没有吃过巴祖卡火箭筒的亏;战车排好阵型就开始冲锋。而八路军的近战传统也出乎我预料;他们的军官往往喜欢出现在第一线;老兵更是敢于把敌人放进手榴弹距离才开打。
〃这和中央军的战法完全不同。
〃半数以上的日军坦克是被'巴祖卡'消灭的。看来卡尔迅确实有眼光;是他不顾反对、坚持提前、大量装备火箭筒。甚至我都曾不以为然。
〃这大约是他的突击队经历带给他的直觉。
〃另外;空中优势的作用不能不提到。敌空军这次看来严重缺乏;航程也有限。这说明日军仍对我军存在某种轻视。
〃霍夫曼中校的攻击飞行队功不可没。全过程中;日军始终未能动摇我方这一点。冬天的草原上没有合适的掩体;所以他们几乎无处躲藏和休息;连续处于挨打状态。
〃更重要的;空中侦察使我们始终掌握了主动。使巴顿和林彪的部队从头到尾没有失去目标。而敌人的侦察机和战斗机一样;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他们轻视对手的恶果。〃
(196)
当然日军的牺牲精神史迪威已有所领教:
〃和在缅甸一样;绝望而勇敢的日本兵往往捆着集束手榴弹或者炸药冲上来;爬上我方坦克的发动机、顶盖、或者履带部位;拉开导火索;以求同归于尽。但这种自杀战术效果十分有限。〃
〃日军虽然饱受训练;但战术却呆板得令人鄙视。本该宝贵珍惜的基层军官;往往喜欢带头冲锋;并且先行伤亡。等而下之的接替者又一再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军官消耗干净。结果很快造成群龙无首、战术走形;士兵们于是盲目送死。
〃而日军普遍缺乏自动火器、讲究拼刺刀的过时习惯;又使他们在几乎人手一支冲锋枪的纳兰野战军面前尽显劣势——近战火力差距太大。
〃与此不同的是八路军的指导员制度。他们往往才是冲锋的领头人。紧急时刻他们呼喊'共产党人跟我来'。于是冲击就形成了。这样做保护了有经验的基层军事主官;也维持了作战连续性。
〃这种做法是对我们军士制度的一种有效替代。
〃遗憾的是中央军;可以说这两种特征都没有具备。缅甸丛林和蒙古草原;一胜一负的例子;提醒我注意到这一点。
〃有趣的是;我们巴顿和那个林彪将军之间存在着某种潜在的、暗中用力的、效果积极的竞争。他们没有公开言明;我却感到了。我没有捅破;也不想作裁判。〃
(197)
史迪威向马歇尔总结道:
〃这次草原反击战;物资消耗不小。看来对于持续不断的补给必须引起严重关注;这关系着成败。
〃可以说;在人力大体对等的情况下;我们依靠相对优势的火力和相对有效的组织;发挥了效率。
〃八路军的战役水平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