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家从上到下,打从封疆大吏大老爷算起,二老爷、三老爷、四老爷,没有一个敢驳老太太的话。二老爷一听就站起来说:“儿子知错了,请娘责罚。”多大的人,脸都红到脖子根了,二太太更是臊得一脸通红……
    杨家毕竟是一百多年的名门望族,家风持正,与外头那些轻浮狂躁的所谓新贵,行事上有很大的差异。
    提到姨娘这两个字,三姑娘就撇了撇嘴。
    此时此刻,她就不像一个天真不知事的孩童了,一个无知小儿,是绝不会有三姑娘此时的复杂表情。
    嬷嬷奶奶一眼扫过去,心底暗暗诧异,却是还没有来得及品出三姑娘的情绪,这一瞬间的五味杂陈,就已经消失在了三姑娘形于外的不屑中。
    她伸出纤细的、柳条儿一样的手指,比了一个二字,轻声说,“厉害得很!仗着自己生了梧哥,就觉得是个功臣了。在京里的时候,什么事都要掐个尖儿,从前我不懂事的时候也不觉得,懂事了,外祖父家里又出了那样的事儿……她就越来越过分,越发地骑在娘身上拉屎拉尿的。娘和姐姐脾气好,都不和她计较,我却忍不下去,嬷嬷,您瞧瞧那个做派!我就是看不惯她!咱们西北前几年,年年多少百姓饿死。也就有这样的人,不把钱当钱,不把粮食当粮食,简直,简直……”
    她简直不下去了——毕竟还是小,拉不下脸来说脏字儿损人,简直了半天,才恨恨地呸了一声,“要真有报应,就该罚她下一世做个饿死鬼!”
    嬷嬷奶奶不禁哈哈大笑,连声道,“傻丫头、傻丫头!”
    笑过了,却也有一点出神:二太太这是转了性了?居然也会让一个小小的姨娘骑到她头上,作威作福……
    她的思维飘开了一瞬,又很快飘了回来,和颜悦色地问起了三姑娘,“这一路上好走不好走,太平不太平?唉,今年收成不好,前线又在打仗,这横征暴敛的,听说从京城过来,一路上青纱帐里,好汉们是虎视眈眈,专门打劫官眷!你们带的家私又多……”
    三姑娘也叹了口气,“我去京城的时候虽然还小,可还记得那时候两边人烟稠密得很,走一段路就是一个村镇,这次回来就觉得荒凉得多啦。不过倒是太太平平的——我们是跟着后头增援过来的兵马一起走的,几千人呢,爹说,没有谁敢打咱们的主意。”
    嬷嬷奶奶不禁又是一笑:一点点大,十岁的小姑娘,说起六七岁的事,就是‘从前还小’。看在老人家眼里,这三年时间,却只是一眨眼。
    三姑娘一边说,一边忽然又拍了拍大腿,“噢!我忘了,大姨娘在里头念经呢!我喊她去!”
    她叫了一声‘六丑’,便跳下炕来,噔噔噔出了屋子。嬷嬷奶奶要叫都已经来不及了。这边两个小丫鬟六丑六州都出了里屋,六丑捧了茶,六州捧了一盘子脆生生的小黄瓜、小香梨等洞子货出来。两人都给嬷嬷奶奶请安,“奶奶好,几年不见了,奶奶看着还是那样康健。”
    这两个小丫鬟都是跟着三姑娘一起长大,又被她带到京城服侍,再跟回来的。当年和嬷嬷奶奶朝夕相处,都很熟悉,六丑更和嬷嬷奶奶沾亲带故,此时见面,自然也是嘘寒问暖。六丑和三姑娘一样,都恨不得滚到嬷嬷奶奶怀里,早已经絮絮叨叨地说起了在回乡路上的见闻,六州却是献了茶,便在一边归置着乱成一团的炕桌,只是时不时插一句话,分一分六丑的话头,不使场面过分热闹。
    没过一会儿,三姑娘就牵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少妇进了屋子。这少妇容长脸儿,穿着水红色的裙子,戴了一朵银珠花,除此之外便没有多余的坠饰。见到嬷嬷奶奶,她就笑着行下礼去,“王妈妈好,多年不见了,没想到还有福分回来给您请安。”
    这是二太太身边的大丫头提拔的姨娘,当年二太太新婚时还在杨家村居住,大姨娘和嬷嬷奶奶当然是有接触的。
    嬷嬷奶奶的眼神在大姨娘身上一转就旋开了:打扮殷实,神色安详,不过面色黯淡肤色略有些焦黄,看来近年来是没有怎么得宠……
    “我老婆子又不是主子!”她安详地受了大姨娘的礼,口中道,“倒是大姨娘是半个主子,要行礼,也该反过来才对。”
    大姨娘微微一笑,“奶奶客气了,您是奶过爷的人,也是半个主子,又是长辈。给您行礼,应该的。”
    到底是二太太手底下使出来的人,虽然长得不过清秀,但说话做事,都让人挑不出礼来……
    三姑娘把大姨娘拽出来,自己就再不管待客的礼数,而是猴在嬷嬷奶奶怀里和她说话。大姨娘自然而然,便行使起了主人的职责,在地上找了个座儿,和嬷嬷奶奶谈起了二房离乡之后,这些年来杨家村的变化。
    自从前朝杨家迁徙到岐山县居住,迄今已有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来又先后出了几个大人物,可以称得上是书香世代、一族簪缨,渐渐这宝鸡杨的名声,在西北也就叫得响亮了起来,俨然成了一方望族,而这十多年间,随着江南总督杨海东的崛起,杨家已经隐隐有了西北第一世家大族的派头。不过一百多年下来,族人繁衍生发,如今凤翔府一带杨姓俨然已经成了大姓,若是都归拢起来,杨姓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这些人和宝鸡杨多少都沾亲带故,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为,也不乏打着宝鸡杨的名号在外招摇撞骗的,真正的杨家族人深受其扰,立身反而更加谨慎。因此随着杨家兴旺发达,族规反而日趋严厉。就连这杨家村,也不是人人都能进来胡乱窥探的。比如杨家小五房二太太这一行人回来,所有男女人丁都要编了册子,到族长家中登册造册,这就是近年来才兴发的新规矩。
    “村里又公推了几个长老并年轻伶俐的族人,在各家串门打转,将下人们、家人们的长相来历都暗暗记下。生面孔们不经报备在村里随意行走,是要遭到盘问的。”嬷嬷奶奶就备细告诉了大姨娘,“我老婆子年纪大了,倒不记得什么,想来不多几日,是一定会有人上门来唠嗑说话的。到时候姨娘也留着心,将家里的下人们都拉出来见一见,免得发生误会,反而闹得不好看。”
    大姨娘连连应了是,又笑着请教嬷嬷奶奶。“哥儿们昨晚上回来,个个都耷拉着脸,似乎在族学里过得不开心,可当年俺们在家的时候,三爷、四爷都还在族学读书呢——”
    嬷嬷奶奶叹了口气,正要说话时,院子里又有了动静,三姑娘扭头一看,笑道,“娘和大姐回来了!”
    有求
    有求 二太太王氏一进院子,就觉得气氛有些不对。
    虽说杨家是百年名门望族,但似杨家小五房这样,家里兄弟两进士,一门二四品的家族分支,不管在哪个名门世家里,说话声也够响亮了。要不是小四房出了如今威镇东南的江南总督杨海东,年方四旬就是封疆大吏一品总督,多少盖住了杨氏其余人等的风头,恐怕小五房这两兄弟的威风,要比现在更甚。
    尽管如此,由于小五房长子杨海晏正在庐州为官,已经有多年不曾回乡,就是要巴结也无从巴结。这一次二子杨海清从京城翰林院调任甘肃省布政使司左参议,又升了半品,落实了‘一门两四品’的外号,又要回到西北做官。族中各色人等,早已经是摩拳擦掌等着要抱小五房的粗腿,二太太才一进杨家村,各色各样的请柬便雪片一样地飞了过来。令得这位精明强干的官太太,也颇有□无术之感。
    不过,事分轻重缓急,应酬的事可以慢慢来,还是要先将家中收拾妥当。王氏才将这个两进小四合院收拾出来落脚停当,便马不停蹄地带着一家儿女去主屋给婆婆请安,又安排几个儿子进族学与族里的兄弟们熟悉认识,拜见族学老师。再派人送信进西安城内,向娘家人报平安,忙乱了足有三四天时间,这又惦记起了长女的婚事,连一天都不曾休息得,这一日一大早起来,就带着长女再进主屋,找婆婆说起了私话。
    这一顿折腾下来,纵使王氏素来精力充沛,不比一般京城贵妇,稍微一经劳累,便叫着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但办完诸多杂事一进院子,还是感到一股由衷的疲惫,从五脏六腑卷了上来。又兼想到还要与族里亲戚应酬,一进门她就先叹了一口气,才要说什么,紧接着就感到了不对。
    二姨娘久住京城,惯了京城的大院子,这一次回到杨家村,村里屋舍狭小稠密,一家人暂时栖居于这间两进的小院,实在是腾挪不开,只得将她安排在了倒座抱厦中。她心里嗔着自己偏心眼子,把更宽敞一些的西厢抱厦安排给大姨娘,这几天是摔锅摔碗没有一刻安静,也不顾天气寒冷,借口屋内憋气,不到晚上吹灯,是决不会关上窗子的。就是吹了灯,往往隔着窗子,还听得到她骂小丫头的说话声。
    可今儿倒座抱厦却是关门关窗,屋内悄无声息,眼看着是用午饭的时点,要搁在往常,二姨娘早就兴头起来,隔着窗户挑肥拣瘦,嫌弃给自己听,刺自己待她薄了,给的菜少了……
    王氏就扫了身边的大姑娘一眼。
    大姑娘善榴也觉出了不对,一双杏眼一闪一闪,桃花一样的唇瓣也微微地抿了起来,王氏一看就知道:女儿这是早就寻思起了个中的玄机。
    虽然是朝夕相处,但一眼扫过去,落到了善榴面上,王氏还是忍不住再看了一眼。她欣赏地望着大女儿的装束:白狐斗篷纯净无暇,素雅里透了庄重,丫髻盘在脑后,插了一朵小小的金珠花。胸前金璎珞伴着步伐一抖一抖的——十六岁的大姑娘,即使是这样简单朴素的打扮,都衬出了鹅蛋脸上淡淡的红晕,衬出了她初绽的风华。
    是个大姑娘了……王氏不由得就在心底叹了口气。虽说有时候还稚嫩了些,但人情世故机变城府,自己的全盘本领,已经被善榴学了八成去。看她眼神闪烁中的深思,只怕是才进院子,自己尚且还在叹气,就已经察觉到了不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