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据点。此役共歼敌3100余人,攻克据点22处。
以上三次战役共歼敌6000余名,其中近一半是法军的机动部队。人民军在敌人有飞机、大炮支援和人力强、工事坚
固、机动性高等作战条件下,经受了锻炼。红河中游战役首战告捷,是有效地运用奇袭和攻点打援相结合的战术的结果。
战役行动隐蔽突然,出敌不意,使其据有的优越条件不能发挥。人民军一鼓作气,顺利攻下敌人许多据点,并且在运动
中歼灭敌人援兵,解放了不少村镇,使人民军对平原作战树立了信心。黄花探和宁平战役,基本上仍采取攻点打援的作
战方法。在战役开始阶段,战斗也比较顺利,歼灭了部分敌人,解放了一些地区。但是,法军在中游遭到沉重打击之后,
指挥上已变得比较谨慎小心,并力图利用人民军的某些弱点,依托坚固的防线和据点群、优越的军事装备和交通条件,
发挥炮、空优势和快速机动的兵力,以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因而,当人民军在不能迅速地解决战斗或等待打援时,敌
人往往能够迅速集中力量进行反扑。而人民军方面,或因通讯联络不畅、情况掌握不及时而错失战机,或因后续力量不
继、兵力对比发生不利的变化,而不能完成预定计划,致使战役未能进一步改变北部战场的局面。
在平原地区三次战役以后,驻越法军总司令塔西尼继续推行其“四点计划”,着重在其占领区加紧进行扫荡和“绥
靖”,力求巩固防御体系。到1951年10月初,已将人民军在北部敌后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游击根据地摧毁;同时大力增兵,
到1951年11月,法军在印度支那的总兵力达33万多人。这时,塔西尼认为夺回北部战场主动权的时机已经到来。
11月9 日至14日,法军集中6 个机动兵团,在空军、伞兵、装甲兵、炮兵、内河舰队等配合下,分两路向河内西南
方向的解放区进攻,一路从红河右岸沿沦江进犯,另一路沿六号公路向和平进犯。
14日占领和平,并控制沦江两岸及六号公路沿线,企图收复海防、河内、和平、山罗走廊,重新分割越南北部,切
断北部战场与中部战场的联络补给线,达到消灭人民军主力的目的。
在塔西尼重新向越北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形势下,越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邀请中国政治顾问团领导人罗贵波和
军事顾问团领导人邓逸凡等人共同研究军事对策。认为敌人的大举进攻给越方暂时增加不少困难,但是,敌人把大批机
动力量使用在和平及其以北、以东的广大地区,维护相当长的交通线,这就大大增加了人民军消灭法军有生力量和向敌
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机会。人民军总部决定发动和平战役,以四个师的兵力组织较大规模的运动战,又以两个师的兵力深
入敌后,地方部队和民兵给以配合,从南北两个方向,发展平原敌后游击战争,消灭伪军,摧毁伪政权,广泛建立抗战
基层组织,恢复和扩大敌后根据地。
和平战役从1951年12月上旬开始至次年2 月下旬结束,持续了近3 个月。据越方公布的战报此役共歼敌2。2 万人,
其中敌后战场歼敌1。5 万人。和平战役的胜利,在军事上、政治上都有重要意义,首先是恢复和发展了敌后游击根据地
;第二是歼灭了法军部分有生力量;第三是粉碎了法军企图切断越方南北交通线的阴谋;第四是进一步增强了部队和人
民群众长期抗战的胜利信心。
中国军事顾问团在帮助人民军建设和作战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从边界到平原,人民军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敌后
游击战迅速发展,北部战场起了重大变化。军事顾问团通过实践,逐步熟悉了越南抗法战争的实际情况,遵照中共中央
和中央军委的指示,适时地向越方提出把作战重点转向西北和进一步加强敌后斗争的建议,帮助人民军实现战略方向的
转移。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人民军的建军工作,进行政治整训和技术训练,加强后勤建设,使人民军战斗力显著提
高。这对保证日后西北、上寮和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人民军发动和平战役期间,针对法军企图切断越方南北交通线、扼杀人民军敌后活动以巩固其后方的阴谋。1952
年2 月16日,中国军事顾问团向越南人民军总部建议:1952年的作战方针,应是大力开展游击战争辅以小规模的运动战
为主,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较大规模的运动战;部队则轮流进行政治、军事整训;同时,准备条件,主力转移到西北作
战。人民军总军委采纳了军事顾问团的上述建议。5 月,总军委决定成立红河左岸战区,指定了战区领导成员,决定开
展西北战役。
越南西北部地区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而法军守备比较薄弱的地区。它是法军屏障上寮、钳制越北解放区,掩
护红河三角洲的战略要地。它与东部平原之敌相呼应,对越南抗战主力和首脑机关所在地越北解放区构成严重威胁。夺
取这一要害地区,便可与越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形成背靠中国、南连上寮、地域辽阔的稳固的战略后方,对创造条件夺
取红河三角洲,推进全国抗战胜利,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当时,西北地区法军只有8 个营又41个连的兵力,分散守备144 个据点,其中约有40个据点驻守一至两个连,其余
据点通常只有一至两个排防守,大部分是伪军,战斗力不强。一些重要据点的工事建有钢筋混凝土碉堡和掩体,其他工
事大部为土木结构。避开敌人防御较强的红河三角洲地区,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西北上寮地区进军,是中共中央研究了印
支战场的情况,吸取平原地区四次作战的经验教训后提出的正确战略方针。
为实现战略重点的转移,开辟西北战场,进行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中共联络代表罗贵波于1952年初从北京回到
越北,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兼管军事顾问团的工作后,就考虑人民军全年的作战和建军计划,经过认真考虑,并报经中
共中央军委批准,遂向越方提出如下建议:“在雨季前以继续开展游忐战争为主,大部分主力进行整训,西北方面,上
半年做好准备工作,下半年先解决山罗、莱州、义路之敌,并巩固之。以西北为基础,准备来年进入老挝作战。”
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接受了这一建议,并于3 月18日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提出了1952年的三大任务,即政治整
训、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和准备在9 月间组织西北战役。与会的总部负责人及各师领导干部对组织这一战役虽表示同意,
但不少人对去西北作战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顾虑很多。有的担心供给困难,从平原到西北运输线很长,要动员大量民
工,困难很大;有的强调地形复杂,部队展开困难;有的顾虑战役时间拖得很长,部队体力消耗大,减员大;有的顾虑
在少数民族地区作战群众基础薄弱;有的担心主力转向西北,敌人可能进犯富寿地区。
胡志明主席对西北作战十分重视,亲临会议,针对这些顾虑,作了耐心说服,并给予鼓励。他要求中国军事顾问团
要自始至终给予具体帮助。
9 月下旬,胡志明秘密访问北京,就开辟西北战场,进行西北战役以及夺取抗法战争胜利的战略计划问题,与中共
中央领导人进行商谈。中共中央向胡志明提出先夺取西北和上寮,逐步向南推进,以创造条件最后夺取红河三角洲的战
略建议。胡志明接受了这一建议。9 月30日,胡志明从北京电告罗贵彼、武元甲:“与中共商量决定,西北战役只打义
路,不打山罗;打胜义路后,即向周围发展,建立革命根据地,修筑安沛至义路公路。并告,韦国清奉命回越南,帮助
组织指挥西北战役。”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西北战役于1952年10月14日揭开序幕,至10月23日,第一阶段战斗基本结束。共攻克大
小据点35处,俘敌1200余名,毙伤敌513 名,解放土地2000平方公里。
在这一阶段中,法军从河内先后空运四个营增援西北。截止10月23日止,西北敌兵力有7 个机动营、4 个守备营,
外加地方伪军和从黑水江以北溃散回去的人员,在山罗、莱州地区共约1 万人左右,分布在长达300 公里、宽50余公里
的狭长地带。
法国侵越总司令塔西尼,为了钳制人民军在西北的行动,10月29日调集了3 个机动兵团,由北部地区指挥官戴。里
那莱指挥,向富寿地区进犯,企图破坏人民军后方以解西北之围。进犯之敌遭到人民军在富寿地区的两个主力团协同地
方部队的坚决阻击。同时,活跃在平原敌后地区的人民军主力部队也主动出击,迫使进犯富寿之敌撤退。该敌撤退途中,
在二号公路遭人民军伏击,被歼400 余人。
越人民军前线指挥部,为了巩固与扩大第一阶段作战的胜利成果,解除安沛、富寿、和平的侧背威胁,打开进入上
寮开展游击战争的通道,巩固黑水江以北地区,11月15日开始了西北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人民军以6 个主力团的兵力,
渡过黑水江,向预定地区发起进攻。经6 昼夜连续作战,解放了木州、安州、顺州、巡教等重要城镇,消灭了大量敌人。
在历时两个月的西北战役中,共歼敌1。38万名,解放2。85万平方公里土地和25万人口。整个西北,除山罗省的那产
和莱州省的北半部外,全部为越南人民军所控制。至此,越北根据地更加扩大和巩固了。
西北战役结束不久,韦国情奉命帮助越南组织上寮战役。上寮是法军在印度支那的重要战略地区的后方。法军在越
南西北地区遭受失败后,加强上奈的防御,把桑怒建成有较强防御工事的重要据点。该据点有3 个营加1 个炮兵连,共
约1500人防守,在桑怒以南与之互为依托的川扩及芒绥,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