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
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
(一)国别、地区文学史,
(二)分体文学史,
(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
(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
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内容简介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在批判现实主义真实而又矛盾的艺术世界里,处处响彻着人道主义者们自信而困惑的颤音。它已成了人们认识历史,认识人类心灵发展史的教材。
精神洞穴的烛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导言
用任何一种概念来表现一种文学流派,都难以保证它的确切性。正如同用“善”和“恶”两个概念来表现人性的本质一样,它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认识历史。当我们去浏览西方的文学历程时,你会发现,西方人的文学观念,一直在发展着,变化着,而对这种持续中的变化的描述,就不得不借用规范化的概念。
批判现实主义,就是这些概念中十分重要的一个。
实际上,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环节。了解批判现实主义,必须从对现实主义的认识开始。
在欧洲文学发展的历史中,现实主义流派一直具有着深厚的传统。从古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和人生的表现,越来越趋于深刻。每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都以自己敏锐的视线,热情而深沉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手段,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时代和后来的人们。现实主义文学,记录了人类历史的客观进程,它对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现实主义是艺术领域中真实、客观地再现生活图景的一种方法。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是生活的形象反映,它忠实于现实,毫不粉饰和回避客观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社会和历史的某些本质的东西。
历史上一切真实地记录、表现了生活的典型性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
西方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现实主义精神就一直显示出自己的魅力。在荷马的史诗里,浓郁的神话传说,并不都带着虚幻的色彩,它都打上了现实的烙印。在人与神的关系中,在带有传奇性的故事中,荷马史诗展示了希腊社会众多的生活形态。强烈的现实感,使他的作品成为了以后的历史学家研究“荷马时代”生活的感性教材。
尽管荷马史诗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但它最初所萌动的对宇宙、对人自身的认识,对后代作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诗人在作品中,把对美的渴望,对生活的理解,有机地结合到作品的结构中,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
荷马的这一传统,在希腊戏剧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在雅典工商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伟大的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出现在艺术舞台上。他们以沉郁、悲壮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希腊人的精神风貌。著名的悲剧《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特洛亚妇女》,对当时社会风俗,人情,道德伦理等因素的表现,是十分生动的。虽然他们的作品还带着古代人特有的稚气,但那些对人生的朴素的认识,对命运的神奇感悟,是很有价值的。这些作品,都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到了中世纪,西方文学早期的生气被压抑下去了。神性驱走了人的现实感受,宗教统治开始具有了绝对的权威。从公元五世纪到十四世纪,基督教在欧洲舞台上一直占有着特殊的地位。禁欲主义与出世主义,神性与奴性,取代了古代人朴素的人道精神。黑暗开始占据着欧洲大地。
在教会文学盛行的情况下,是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的。文学成了神学的奴仆。教会文学使人丧失了与自然、社会的真正联系,丧失了人的自主精神。人不是在为自身而存在,而是为了神而存在。艺术的自我精神价值被取代了。欧洲进入了没有真正的人的文学的时代。
只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文学才开始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神的暗影中拯救出来。人们用人性去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的自我觉醒的时代,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旗帜的艺术家们,把自由、幸福、平等看成人生的要义。西方的文学艺术,开始重新返回到现实主义道路上来。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的出现,封建主和僧侣的特权,越来越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现实存在,并不像宗教和封建阶级描绘的那样神秘,只有人才是万物的灵长,是世界的主人。航海业的发展,使人们的视野变宽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的进步,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物质世界。在蒙昧中生活了多少代的欧洲人,从古代希腊的文化遗产和现实生活中,突然发现了一个新奇的艺术新野:原来精神可以这样存在!特别是古希腊的文明,使欧洲人找到了表达自我的参照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说道:“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在文艺复兴时代涌现出的大量作家中,可以看出,唯物主义反映论,在许多杰出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人们不是为某种神喻而写作,而是为现实的人生而思索;不是躲在象牙塔中编造故事,而是用敏锐的目光,发现人生有意义的东西。意大利的弗兰齐斯克·彼特拉克、乔万尼·薄迦丘、德国的马丁·路德、托马斯·闵采尔,法国的弗朗索瓦·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杰弗利·乔叟、威廉·莎士比亚,等等,都广阔、深刻地再现了本国人民的生活状态,给封建主义致命的打击。文艺复兴运动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向古希腊的艺术回归,但实际上,是从虚幻的精神楼阁,向现实还原,是现实主义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胜利。
现实主义文学,启示人们不再去全心理会人类看不到的东西,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与此相关的事物中。但人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历程,是充满艰辛的。现实主义文学一直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或发展,或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