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封明码电报,命令将3 万份朝鲜地图从上海送往驻满洲里的军队。
在11月份的前3 个星期截获的电报确切无误地证明北京已处于紧急状态,当局
组织了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出兵,实行更为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空军力量,命
令所有的士兵和军官志愿去朝鲜服役。卫生部紧急命令驻满洲里的军队接种疫苗,
预防在北朝鲜流行的天花、伤寒、霍乱等传染病。军事安全局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
人正在做大规模的战争准备。
然而,尽管电讯情报提供了很多线索,但美国和南朝鲜军队再一次被弄得惊慌
失措。在11月26日那个寒冷的早晨,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30个中国师越过北朝鲜
边界向美国和南朝鲜军队发起进攻,迫使它们向南撤退。许多美国士兵在战斗中阵
亡。
国家安全局最近在一份高度保密的报告中指出:“能够看到电讯情报的人(包
括麦克阿瑟在东京的情报官)不应为中国干预朝鲜战争而感到惊讶。”接下来,这
篇报告责备麦克阿瑟应为这场灾难负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阿瑟就不
重视与他的计划相矛盾的电讯情报。麦克阿瑟不顾一切狂热地向鸭绿江推进使他无
视电讯情报显示的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大规模介人朝鲜战争的种种迹象,就像他
当初对待那些‘烦人的’有关日本人的情报一样。于是,他指挥的军队在朝鲜吃了
大败仗。”
到1951年中,三八线大致划定了双方的交战界线后,陆军安全局机关设在了汉
城西郊亚洲最大的女子大学——梨花女大的校园里。在那里,电讯分析专家将中国
军队的作战序列近乎完整地拼集出来。1951年7 月停战谈判开始后,陆军安全局还
窃听了朝鲜谈判小组成员在会谈期间的通话。但就在这个月,部分监听人员的耳机
突然沉寂下来,——北朝鲜人将无线电通讯改为安全的地下电缆通讯。国家安全局
后来发现是军事安全局前雇员威廉。威斯邦德将秘密非法泄露给俄国人,北朝鲜人
因此才警觉起来。
朝鲜战争临近结束时,军事安全局取得了某些成就,破译了一些中国密码系统。
“中国军队对我们发动最后三次大规模进攻时,我们事先已经知道了一切,”奥德
诺维奇回忆说,“所以,当中国人向我们的阵地前进时,他们注定要失败……我们
破译了密码,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但是,军事安全局的密码破译人员对至关重要的中国人和北朝鲜人之间以及他
们内部的高级别通讯系统仍无可奈何。为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立下功劳的高效率的
情报机构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种类庞杂的特殊利益集团,它们彼此间视若仇
敌,没有一个机构能将它们组织起来。1952年6 月,美军第8 军司令官詹姆斯。范
佛里特将军抱怨说:“显而易见,在作战间歇期间,由于粗枝大叶、不感兴趣或者
妒忌,我们的情报工作几乎一无所获,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痛切地感到情
报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现在的情报工作远未达到上次战争中最后一年的水平。”一
年之后,国家安全局局长、陆军中将拉尔夫。卡奈因也表达了和范弗里特同样的意
见。
由于情报工作非常糟糕,1951年12月,中央情报局局长沃尔特。比德尔。史密
斯提请国家安全委员会注意这个问题。在备忘录中,史密斯警告说,他非常关注
“政府领导的电讯情报工作的安全和效率”。他抱怨说,美国的电讯情报工作已变
得“没有效率”,其原因是“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多头负责制”。
接下来,史密斯提到了致使苏联人更换密码系统的那次泄密事件,直截了当地
对威斯邦德提出批评。“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些失误很难说是偶然的,”他写道。为
了精心维护他所称的“无价之宝”——电讯情报,史密斯呼吁杜鲁门要求国防部长
罗伯特。A。洛维特和国务卿迪安心。艾奇逊对军事安全局展开一场“彻底调查”。
三天之后,即1951年12月1 日,杜鲁门下令展开调查。
受命领导这项调查工作的是53岁的纽约检查官、前空军部长特别助理阿博特。
布劳内尔。在六个多月的时间里,布劳内尔和他手下的一帮能干的文职人员将军事
安全局查了个底朝天。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军事安全局是一个“倒退的产物”。
1952年6 月13日,布劳内尔将调查报告上交给洛维特和艾奇逊,同时还建议成立一
个强大的、集中管理的新机构,这个机构的首脑应具有极大的权威。两位部长均认
可了这份独立调查报告,并立即着手研究这一建议的可行性。
四个月之后,即10月24日,洛维特、国务院的戴维。K。布鲁斯和国家安全委员
会的埃弗里特。格利森走进椭圆形办公室,同总统进行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会谈。
杜鲁门在办公室发布了一道极端保密的命令:撤销军事安全局,建立一个新机构取
而代之,同时尽可能不让国会、公众和全世界知道内情。11月4 日早晨,当杜鲁门
总统离开密苏里州独立城的投票箱时,国家安全局诞生了。但几乎没有人对这个新
机构抱以希望。“我敢打赌,这个新组织的寿命比军事安全局长不了多少,”一位
官员不屑一顾地说。
就在那天晚上,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第34届总统。
秘密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揭秘
第三章 勇气
格陵兰岛北星湾,冰天雪地。RB—47侦察机缓缓地滑上了1 万英尺长的跑道。
机长系着安全带坐在左边的椅子上向上方探望,分遣队指挥官让绿色信号灯闪烁了
3 秒钟,机长知道他可以发动引擎了。
绰号为“高空间谍”的RB—47侦察机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称得上是电子侦
察机中的校饺者,它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500 多公里,飞行高度大约为4。1 万英尺。
这种飞机使用的是B —47轰炸机的基本构架,从一开始它就被设计为彻头彻尾的监
听飞机。造型优美的银色机翼呈35度角向后掠,由于它又长又沉,因此几乎快垂着
地面了。使机翼不堪重负的是6 台马力强劲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可以产
生6000磅的推力。起落架从最靠近子弹头状机身的两台发动机间伸展出来。为了能
在短跑道上迅速起飞,机身还被设计得能容纳33台强有力的火箭发动机,每台发动
机可在瞬间产生1000磅的推助力。
为了便于监听,这架飞机瘦长的铝制机舱外边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补钉、肿块、
吊舱和其他一些附属物,每一个都藏有一根与众不同的特制天线,整架飞机上加起
来总共有400 根。有时在飞机的右边还悬挂着一个12英尺长的吊舱,里面藏着更多
的天线和接收机。
机载电子侦听行动——即所谓的侦察行动——非常保密,因此严禁机组人员提
及他们的飞机、单位或基地,更不讲透露他们的行动。一位曾在RB—47侦察机上服
役的老兵说:“我们通常在夜幕的掩护下偷偷溜进我们驻扎的机场,飞机藏在机场
的远端,或者藏在一座孤零零的机库里。”有些分遣队指挥官甚至不许机组人员集
体出入公共场所。为了避免让人猜想到他们正要执行间谍任务,机组人员有时在进
入飞机保养区时还要在飞行服外套上民用工作服。
在北星湾起飞前10分钟,机长看到绿色信号灯又闪烁了3 秒钟,提示他可以滑
入起飞跑道。他将飞机缓缓地转向起飞位置,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一旦
进入飞机,机组就必须让无线电处于绝对静默状态,以免让苏联电子侦听设备得到
任何信息。即使起飞前同地面控制中心联络也只能用短暂的灯火信号进行。
飞机中部被狭小的线路间同飞行舱分隔开,三名“渡鸦”就在这里工作。这三
个人都是精通电子情报工作的空军军官。他们挤在一个在通常情况下应当做炸弹仓
使用的一个狭小空间里,四周则是体积庞大的电子设备。参加过上百次对苏侦察行
动的退役老兵、前“渡鸦”布鲁斯。贝利说,那种环境是让人“绝对不舒服的”。
每次飞行都要把这几名渡鸦“塞进拥挤不堪、嘈杂而又充满危险的地狱般的机舱,
还保证说空气良好,其实空调系统根本不起作用,机器漏油,无法躲避,在飞行中
根本就无法活动”。
这几名渡鸦要在只有4 英尺高的机舱里工作上12个小时。“不仅站不起来,”
贝利说,“甚至连舒舒服服地蹲着的地方也没有。多数工作只能在膝盖上做或爬着
做。”噪音也是个大问题。“机舱没有隔音装置,薄薄的铝墙正在6 台发动机的后
方。此外,附在机身上的天线和吊舱经常引起机舱强烈震动,从而使噪音更强烈了。”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飞机起飞后,油料时不时会漏进机舱,狭小的空间顿时
弥漫着浓烈难闻的气味。“机舱里满是电子设备,温度又高,原油使它成为一颗定
时炸弹,”贝利指出,“一旦发现漏油,你就得立即切断电源,降低机舱压力。然
后你就盼着飞机在没爆炸之前降落到地面上。”贝利这位退役的空军中校回忆这种
RB—47侦察机是一种“丑陋、笨重、动力不足、不舒服、危险、充满噪音的飞机”。
但他又补充说:“我们这些飞过RB—47侦察机的人最后都喜欢它了。” 位于机身底部的“渡鸦”机舱的入口是一个2 平方英尺的小门。“渡鸦”进入
机舱后这座小门立即被从外面用48根巨大的螺丝封住。这些电子间谍挤在狭小的空
间里,全部面向后舱坐着,身边满是观察仪器、接收机、分析仪器、录音机和控制
板。
“渡鸦”之一,三人小组的指挥官坐在机舱的右前方角落里。他的面前和左面
布满了仪器,此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