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武将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氖虑楹螅蠹揖桶蜒蛩不兜难伟谠谌肟诘牡胤剑靡晕蚨O隆U庠诰艘磺О税倌旰蟮慕袢眨惨耘憔谱ㄐ幸档姆缙辛袅讼吕础
  在此,虽然写的是东西两晋时代,不过,却是分为西晋和东晋这两者。所谓的西晋,乃是以较西侧的洛阳为都的时代;而东晋则是建都在东侧的建康,也就是今日南京的时代。
  在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之后,随着武帝的死亡,天下又再度混乱。继承武帝的乃是被称为惠帝的人,这个人曾数度出现在我所写的文章之中。基本上他的人品并不坏,但却以昏君的状态留名于历史,最初当武帝发表要以之为继承人时,大臣们都不由得叹息地望着王座,心想着这样的王座让给他真是太可惜了。因此,他是一个自年轻时便被归于笨蛋公子之流的人物。
  就这样,在他即上帝位之后,正巧发生了大饥荒,当部下对他说人民没有米可以充饥时,他竟然说“那为何不吃肉?”的话,十足是一个昏君。
  之后,还发生了所谓的“八王之乱”,一共卷入了八位具有王之称号的皇族。大致上是某位皇族因谋反而被杀,而后,杀人的又再因志横而再被杀,不但造成了大军之间的冲突,也间杂着暗杀和政变,形成了无法无天的时代。而就在惠帝也将被叛军所杀的时候,有个名叫嵇绍的家巨,以身庇护惠帝。在当嵇绍被杀死的时候,他的血喷到了惠帝的衣服上。后来,当在惠帝被救出来之时,家巨们虽想要替其更衣,但惠帝却说这乃是忠实的嵇绍所留下来的血,因此并不想要更衣,如此说来,如果这故事属实的话,那么惠帝这个人本身应该并没有那么昏庸才是。当然,也有只有在危险的时候才突然跳脱昏愚而灵光乍现的说法,但无法如何,这都算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反正最后惠帝也遭到了毒杀,因此也无法了解真正的实情。不过,最重要的问题,乃是在于八王之乱的时候,这八位皇族为了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不惜叫来了北方的匈奴,而造成匈奴势力不断进入。由于晋本身的政治动乱,最后竟造成了大混乱,而其结果就是使得以匈奴为首的北方游牧民族在短期之间极代了晋。最后,残留的皇族之一往南逃,在渡过长江之后,将首都改置到了建康。
  这就是东晋的开始。在此时期中,中国也发生了自北往南的民族大迁移。这乃是由是北方已为骑马游牧民族所逐渐侵入,他们虽然勇猛,但也是非常嗜血的民族,因而在各处引起了杀戮。汉民族因无法容忍,就干脆随着朝廷一起往南迁移,甚至在渡过长江后继续南移,造成了江南的人口急增。要支撑一个园家虽然是需要这样的人口,但随着大混乱之际,也发生了不少谋反之举,就在这时,有一名叫荀灌的女子——在《三国志》中有个出场的人物名叫荀彧,他是曹操的军师,而荀灌这个人乃是其第六代的子孙——当她所在的城为叛军所包围而快要陷落的时候,这个荀灌以十三岁的少女之姿,率领兵士骑马脱出城中,到远处去求援,并引援军回来解救了自己的城,这也是十分有名的故事。
  在这时,她不只是带了援军回来,她还自己想到要从两个地方引援军回来,当较早前来的援军开始与敌战斗之时,第二批的援军就现身冲击敌人的侧面,于是敌人自然败走。光是一名十三岁的少女居然能够想到这样的计策,当时的人自然赞誉她不愧为军师的子孙。其后,这名少女虽然不知后来如何,但由于荀灌的父亲在平安无事地渡过长江之后出仕于再兴的晋之朝廷,因此推想荀灌应该也是一起渡过长江南行了才是。
  就这样子,好不容易才统一的天下,又再度进入了分裂的状态;北方乃是被称为五胡十六国的时代,由于并不是要做历史测验,所以在这儿就不把五胡是哪五胡;而十六国又是哪十六国一一做介绍了。这一阵子,中国为了顾虑少数民族的历史,连五胡这样的说法都较为少用,总之,在北方是一直持续着混乱的状态。而在南方,晋总算是确保了主权,大抵上是合并了三国时代吴与蜀两国的领域,整个长江流域都在东晋的统一之下。
  此时,第三十九位的陶侃出现了。这个人本来就是江南之人,一直待在当地。当东晋只剩下天下的南半部份,总算是保住了政权的时候,他在当时发生的各个叛乱中与敌人作战一一获胜,是对东晋非常有功的人。
  也因此,他在晚年一直当到了宰相,也就是背负着国家的人,统率东晋全军达四十一年之久。他也以人格高尚而出名,因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逸话,总之,他是不会花无谓的时间与军费的人就是了。
  此外,陶侃这个人,其实也就是有名的陶渊明之曾祖父。
  东晋在总算获得了和平之后,就继续发扬着所谓的六朝文化。六朝指的乃是在江南定都之王朝的总称,包括有吴、东晋、以及宋、齐、梁、陈。在此开出了文化之花朵,像王羲之也是这时代的人,只是在这一回中,和文学的方面比起来,杀伐之事会谈得较多就是了。
  在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安定后,自然也会希望能够恢复北方的故土,这时登场的就是第四十位的祖逖。这个人虽然在中国非常有名,不过在日本应该算是个无名小卒吧!祖逖本来是北方的人,自八王之乱后,看到晋呈现十分糟糕的状态,年轻的祖逖就准备前往长江以南避难,而带了数百人一同离开故乡。然而,后来由于还是希望能够取回北方自己的故乡,因此便当上了东晋的武将。虽说如此,但其实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因此后来还是一直没有办法向北回复旧有的领土。
  祖逖虽然在向皇帝请求后多少获得了一些援助,但实际上却是得集结自己以前的部下组成义勇军。在集结了约两千人左右之后,他就往北方出发。首先,必须要渡过长江,在渡河时,他以船的浆击向水面,发誓如果自己不能够回复北方的话,就绝不活着回来,这是中国很有名的故事。而领着两千义勇军的他,乘着混乱之际,以其用兵之巧妙,也一次次地获得了胜利。
  在长江之北和黄河以南之间,一直都是持续着混乱的状态,祖逖便在此活跃,将黄河以南完全替东晋恢复,即使敌人很强,他依然在此施行让居民得以安心的政治,于稳固了领土之后才归田。
  大致上这是四世纪初的事情。
  接下来,在时代推移之中,第四十一位的谢玄就出场了。
  要说到谢玄这个人,就有必要先来说一说北方的形势。总之,这时在北方是乱七八糟的状态,就要偶而有个英雄名将出现,但也很快就有接下来的人将之打倒,因此混乱持续不止。在中原之地已叫作苻坚的人物,他将北方做了某个程度的统一,这个人也就是前秦的皇帝。之所以会被称为前秦,就是因为要与另一个叫作后秦的国家相对应的缘故。
  这个人是北方的异民族出身,然而非常喜欢中国文化,甚至可说是沉溺其中。像这个人一样,本来并非中国人,但却沉溺于中国文化,虽然是别人家的事情,只不过用到沉溺这两个字的话,那就非常严重了。他不但舍弃了自己的名字,也舍弃了民族的传统和语言,反而穿上中国的服装、说着中国话,连汉文都能能自由读写,甚至还可以写出诗来,像这样子,可不能说只是沉溺的初期症状啰。
  而这个苻坚,任用一位名叫王猛的人。
  王猛为汉人,也是南方的人。为东晋的重臣桓温所发掘,希望他能够成为部下,然而却为所拒。当桓温来访时,王猛竟一面捉着自己衣服上的虱子一面应对的故事尤为有名。这个人在前往北方之后,最后出仕于苻坚。这个王猛在中国也十分有名,以地方政权的宰相之姿,而有着与诸葛孔明并称的名声,非常了不起。
  王猛受到苻坚的请托,大概也是因为气味相投的缘故吧!在当上宰相之后,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所进行的制度整饬得了相当的成功。由于他自己也曾率军获得胜利,因此将他列人名将传中其实也无不可,但毕竟其在政治上的业绩较大。尤其是前秦的首都建于长安,他将自长安通往天下的道路加以整备,全部都辟为林荫大道,因此无论是在交通的便利,以及治安的方面上都非常良好,使得前秦几乎将整个北方完全统一。
  就这样,王猛就成了五胡十六国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这个叫做苻坚的人,其实有些地方非常具有理想主义,他也不杀降伏的敌人。本来他虽然并不是中国人,但心中却燃烧着非得将全中国统一不可的理想。王猛一直劝他理想和现实乃是不相同的,还留下了千万不能够逞强征服南方的东晋之遗言而亡。
  可只惜,符坚急于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无视于王猛的遗言,率了号称百万的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如此一来,自然造成东晋极大的骚动,而在此迎击符坚之大军的,就是第四十一位的谢玄。
  谢玄这个人乃是谢安的甥侄,至于谢安,则是被称为支撑东晋的名宰相。在此,谢安命甥侄辈的谢玄出军迎击,然而谢玄的军队只有六万而已,因此,到底要怎样才能够与之对抗呢?谢玄虽向叔父抗议,但就是无法逃过,于是他只好召集部下,以必死的觉悟想办法与百万大军对决。
  接下来,就发生了有名的淝水之战,由于是百万对六万的战争,不管怎么想都是百万那一方将会获胜,然而最后的结果却不是这样。
  谢玄这一边总之就是只有六万,虽然以必死的觉悟挑起了战斗,然而对上的却是有百万大军的苻坚,大家也认为必定是会失败的。
  这时符坚所定下的作战计划,乃是故意假装失败,然后诱敌以包围进行完全击灭的战术。只不过,这对百万的大军来说,实在是很难彻底连通实行的计划。
  六万的东晋军队带着必死的觉悟突进,而碰到符坚故意后退,准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