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武将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宋这个时代,是在五代十国之后统一了天下而建立的,然而要是从领土这一点来看的话,则大约只有唐代的一半,大抵上,只占有如今中国大陆的万里长城以南地带,也就是中国本土的部份而已。
  这时,在北方最强大的势力是所谓的契丹族。
  关于中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拉锯战,当中国衰弱而分裂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便会南下,是一种很单纯的关系。而在五代十国的混乱期间,契丹在北方的势力便一直坐大。之前在隋末的乱世之际,突厥的势力也是一样的情形,一直到唐最盛时期将之击溃为止,而如今也只是类似地情况再现而已。惟一不同的是,宋的军事力量并不若唐一般强大,因此在领土方面就一直无法收复,关系也就这样一直僵持下去。
  在此,第六十五位的曹彬登场。建立宋的乃是——太祖赵匡胤——所谓的太祖,也是死后的谥号——赵匡胤原先是出仕于五代最后的王朝后周,在三十岁的时候当上了全军的总司令官,是一名优秀的武将。总之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即已意气风发,而由于他是一位能够济弱扶贫的人,在民众眼中确实是具有成为英雄的条件,因此以这个人为主角的小说就有《飞龙传》传世。不管是另称的《飞龙记》或是《飞龙全传》,称呼的方式虽有不同,但在飞龙这一点上倒是一致的——要和日本作比较的话,大概也只有像《太阁记》(译注:太阁指的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名武将丰臣秀吉)这样的故事足堪比拟了。
  曹彬这个人,就是在与赵匡胤同样仕于后周的时期与之相识的。本来,曹彬这个人只不过是个小小官吏而已,与赵匡胤的相识,正是在其担任酒品的管理官时。基本上也不过就是在宴会之上负责出酒的小官罢了。不过,这在宫中的宴会上仍然算是相当重要的一部份。
  当时,赵匡胤正巧想要饮酒,于是就跑到曹彬那儿去,要他分一些酒来。而曹彬却说即使是区区的酒,亦仍属国家之物,不是自己一个人可以任意给予的。他更从自己的口袋掏出钱来告诉赵匡胤说,你就用这些钱去买酒来喝好了。从此,赵匡胤发现即使是向他这样一个小官,也有伟大的节操,因此便想,日后如果自己当道的话,就让他跟着自己吧!而后,曹彬果然当上了大将军。
  在中国史上,确实是有这样的事情,本来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最后却因被发掘而大为活跃。只是这样的遭遇以文官来说还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是武将的身份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赵匡胤当上皇帝的故事也是十分有名的。后周的世祖皇帝在三十九岁英年早逝,能够继承他王位的儿子自然还是小孩,由于当时乱世尚未完全结束,国家当然不能交给这样的一个幼主,因此这时王朝发生叛变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而最具声望与实力的赵匡胤也就因此为军队所推举,并成了新的皇帝,而幕后推手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像这样子在为兄弟命名时使用共同的文字,对中国人来说是十分常见的。有时也会使用文字的一部份,也就是偏旁的部份。
  或许有些赘述,不过还是来谈谈中国人取名字的方法。在日本,德川家康的儿子名为德川信康、织田信长的儿子名为织田信忠、丰臣秀吉的儿子名为丰臣秀赖,以父亲的名字中的一个字来替儿子取名乃是十分普遍的情形,当然这在日本并无可议之处,但是在中国,就不太可能发生父亲的名字和儿子的名字有共同的文字出现的情形。我所知道的惟一例外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名家王羲之,他的儿子名叫王献之,两人的尾字相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本来应该是不会发生的才对,这大概只能够从“之”这个文字本身来加以考量,可惜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虽然认为其中应该有些道理,但实在是不太了解。
  赵匡义本人编了这出戏,并命兵士们拿黄袍前来——黄色的衣服基本上是只有身为皇帝的人才能够穿的——趁着赵匡胤因喝醉而熟睡的时候突然将黄袍披盖在其身上。这么一来,赵匡胤自然也就只有登上帝位了,这是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当然,这些事情毋须尽信,赵匡胤这个人本来就不是个会做没有准备之事的人,因此自然不可能慌慌张张,应该早就有所认知跟想法了。在形式上,赵匡胤还是由幼主让位之后才登基,因此他也十分地尊重皇室遗族,并以贵族的身份地位待之。这就是赵匡胤他伟大的地方,这要是发生在南北朝时代的话,不把之前皇帝的一家子都给杀了才奇怪呢!
  在赵匡胤为取得天下而前往攻打强敌南唐之时,其总司令正是曹彬。而其副将,则是一个名叫潘美的人。
  当赵匡胤送这两人出征的时候,曾经问过两人对此行的意见,此时曹彬回答说这对他而言是一项十分重大的任务,然而潘美却很自以为是地说这不过是小事一件。于是赵匡胤便看着曹彬说道:将大言不惭的副将除去也是大将的工作之一啊。这是另一个了不起的逸话。
  就这样,曹彬在成功地渡过长江之后,便将南唐灭亡了。而单就能够成功地渡过长江这件事来说,本身就算是一件壮举了。
  关于曹彬这个人——从前面,以我们后来加人的成为名将之条件D来说,他的确是个不害于民的人。在之前蜀为宋军所占领时,其余的将军都曾做过不少放火以及掠夺的事情,惟独曹彬不做这此事。太祖赵匡胤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才命其担任南唐征伐军的总司令官的。而在灭亡南唐的时候,曹彬也依然没有做任何的掠夺。
  只不过,征战归来的时候,曹彬却带了不少的行李回来,于是便有人以为这是他所掠夺而来的东西,还因此而批评他,这点让太祖相当地生气,经过调查之后,才发现那些行李里面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财物,全都是一些古书,而留下了这样的一段逸话。
  当然,曹彬也有子嗣,而且各有不同的发展,不过最有趣的是其中居然有一个人成了仙人的故事。
  在八仙这几位中国有名的仙人之中,有一位名叫曹国舅的人,传说正是曹彬之子。由于这只不过是民间故事而已,自然无从考据其真实性。
  曹彬于后来元朝忽必烈灭宋之时还传出了一则相当有名的故事,原来忽必烈曾对部下提出他要向曹彬学习一事,原来他征服江南的军事行动不但可说是完全地成功,而且也没有对当地进行任何的掠夺行动,因此才说是向曹彬学习。
  在灭了南唐之后,宋的天下统一大业可说是差不多要实现了剩下的就只有北汉这一个国家而已。
  那是位在现今山西省境内一个不算很大的国家,但由于它的后台是契丹,接受他们的援助,因此并不容易轻取。
  在好不容易将北汉灭亡,成功地统一天下之后,赵匡胤却突然过世,由其弟赵匡义继位,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神秘事件。当赵匡胤卧席在床之际,弟弟赵匡义前来探病,本以为要其他人等回避是因为要密谈要事之类的,没想到赵匡胤却突然举起手边的斧头大叫道:这就是你的意图吧。之后,就在斧头落地而发出声响惊动大家前来察看时,赵匡胤就已经死了。
  因此当时也有着是不是弟弟把哥哥给杀了的说法,只不过由于实在是太奇怪了,一点证据也没有。因此自古就有这样的说法:
  “斧声烛影千古疑”
  所谓的斧声乃是指斧头的声音,而烛影指的则是灯火摇曳的样子。千古疑也就是经过了千年依旧无法解开的谜团。
  总之,赵匡义就顺理成章地接任了皇位,成了宋太宗。因为是第二位,所以叫做太宗,天下就在这个人的手上完全地统一了。因为经过后周的世宗、宋的太祖、宋的太宗共三代以至天下统一的事业,宫崎市定博士就拿来和日本的信长、秀吉、家康等三代统一天下的事情比拟。
  最后被攻陷的北汉,最初还想要与宋进行对抗,然而实在没有办法获胜,因此最后就降服了。此际北汉的将军中,有着第六十六位的杨业,就是这个人劝说君主向宋投降是较为明智的。
  中国卖得最好的小说之一的《杨家将演义》,也就是从这个叫做杨业的人开始的。这本《杨家将演义》也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因此要说哪一个才是正确的称呼其实也非常地困难。
  这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与北方的契丹——其国号为辽——进行作战。从其归顺于宋来看,他历经了不少次的战争,而在最后一次出征时,于潘美——之前曾经提及,就是那个在征伐南唐之时大言不惭而被太祖叱骂的人——之下,以副将的身份远征北方。将潘美派到北方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他对北方的事物几乎完全不了解,却要勉强出征。杨业的反对不但无效,还被硬派出去。抱着一死的决心下出击的杨业终究为敌人所包围,于打倒十数人之后因中枪落马而遭俘。契丹虽然劝其归降,惟其抵死不从,在伤口尚未处理、连饭都没得吃的情况之下,数日后气愤而死。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潘美这个角色在《杨家将演义》中就成了彻底的大恶人。
  这杨业一门的所谓杨家将,其后历经五代,一直都在北方与契丹进行作战。而在这延续了好几个世代的故事之中,最有名的要属女英雄穆桂英,她除了是杨业孙子的妻子之外,也是我们要介绍的第六十八位武将。
  在那之前,我们要先来看看第六十七位的耶律休哥。从名字上来看,耶律休哥乃是契丹族,也就是辽国的人。他有着“电帅”的绰号,也就是电击将军的意思(ThunderGeneral)。除了他本身非常地勇敢之外,也表示出他在用兵的速度上也是相当地快速。
  这时宋太宗自行领军进行北方的远征,这是发生在西元九七九年的事情。在世界史的教科书上大概都会出现一个叫做燕云十六州的地名,这个地方在中国境内北方的领土,大致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