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武将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支那(指中国)应向秦桧学习”的论文。其重点就在于要与日本缔结和平。然而其根本上的错误,就在于秦桧乃是一个滥杀无辜而出卖国家,并独享乐华富贵的极恶之人,因此就算当时中国方面想与日本缔结和平盟约,也绝不愿将自己比做秦桧,更不用说学习了!也因此,日本政府打错了如意算盘,倒不是说大家不愿和平。
  之后,南宋在确保了丰饶的江南之后,一取得和平,在经济上便开始急速地发展。
  至于宗弼,则以其金国最有力的皇族身份,在日后仍领导着金国的政治与军事,直到他安然度过晚年——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奇怪,但大致上就是这样的感觉。
  其后,两个国家之间维持了约二十年左右的和平,著名的《白蛇传》就是以这个时代背景为舞台的神话故社。也就是在和平成立之后,杭州日益繁荣的时代。
  在经过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和平被打破了。在金国方面发生了许多的内部抗争,皇帝遭到杀害,而新皇帝又是一名暴君,历史上被称为海陵王。才能出众却不自律,由于他景仰南方的文化,因此自己就率了六十万的大军,南下意图灭亡宋朝。在突破了长江之后,于长江的南岸再度遭遇到宋集结的二十万兵力,其兵力相差非常悬殊。
  这时,指挥军队击退金兵而救了国家的,正是第七十四位的虞允文。
  这个虞允文本是文官,在他接任之时,宋军的前卫部队已经吃了败仗,正准备从长江之北收兵退回。当时援军尚未抵达,而虞允文便接任指挥,首先在金兵第一波准备渡过长江之时加以击退。而后,当金的水军以盛大的船队南下而来时,他则在海上迎击,用火攻予以击破。
  就在数次的战斗防止了金军南下之后,金国的暴君海陵王——他是那种在财政上极尽奢侈,把看不顺眼的人杀掉,而后再把其妻纳入自己后宫的那种人——由于是自己领军南下的关系,北方遂引发叛乱,新的皇帝即位。知道了这件事的海陵王本来还想继续远征,结果在部下之间却发生了政变,而将海陵王杀死。之后,金国退兵,宋国危机方才解除。
  这场由虞允文指挥击退金兵的战役称为采石矶之战,也是历史上的“南北大战”之中最为有名的战争之一。
  虞允文这个人后来也有过不少经历,一直到最后当上了左丞相兼枢密使,也就是宋国家战略的最高负责人。在这个人手下也有不少人活跃着——韩世忠的儿子亦在其中。韩世忠的儿子本来是个文官,他将岳飞的财产遭到恶官侵占一事详细调查,连一枚铜钱也不欠地交还给岳飞的遗族,是个很不错的故事。
  在这个时期,金的领土之内还有不断抵抗的武将等有趣的人物。这个人叫做魏胜,他有制造新兵器的才能,像是猛兽形体的战车、火箭矢等,以其许多的发明来抗战。
  此外,还有另一名抗金名将,他的名字叫做刘錡。这个人自与金对抗的年代一路走过来,在采石矾之战时,他的年岁已经相当大了。这个人虽曾在战略上国撤退而遭到非难,因而曾被流放到后方一段时期,但当他回到前线时,曾于官舍的墙壁上写下“完颜亮死于此”六个黑色的大字。完颜亮乃是海陵王的本名,当海陵王率军来到此地时,因为见到了这不吉祥的文字,气得将这官厅的墙壁全部以墨涂黑。结果,后来海陵王真的就在此地因政变而亡。于是人人皆非常佩服刘錡的预言居然能够成真。
  再来,关于这个时代中的武将,我还想一提的,就是李显忠这号人物。李显忠的命运乖桀,他本来是宋人,而由于自己的出生地为金所占据的缘故,因此曾有一时是不得已而仕于金的,不过,他无论如何都要归顺于宋,因此便计划带着族人一同脱逃。没想到事迹败露,族人皆被杀死,而他则好不容易才能够与部下一同逃离,只是因为通往宋的道路都遭到封锁之故,无奈只得西行投靠西夏。他在成为了西夏的将军之后,还曾带领少数的部下击破五万敌军,建立相当的功绩。
  不久之后,西夏与金交恶,当李显忠攻陷金国的某一城池时,在那儿发现了杀死族人的凶手,因此便将其斩首而报了大仇。在终于报了仇,即将前去投靠宋的途中,却因背叛的罪名而遭到西夏军的攻击。他以三百人对抗西夏的二万大军,在将之驱散之后,才好不容易归顺宋。而这时他也以援军的身份将金的将军杀死,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由于环境的关系,这个人从宋、金、西夏,而后再回到宋,虽然出仕不同的国家,但他却一心向宋,因此皇帝方才赐给他显忠这个名字。至于其本名,那我就不知道了。
  这样说起来,如果真要仔细找的话,其实要想找出这样可以成为小说主角的人,还是很容易的。
  西元一二六一年,虞允文在采石矾一战中击退了金军。翌年,也就是一二六二年,有一个年轻人从金脱逃而归顺于宋,这个人叫做辛弃疾。弃疾这个名字和霍去病的去病有着相同的意思,就是远离疾病之意。他一面担任地方上的官吏,一面致力于抗金军队的训练,他所集结的勇猛义军被称为“湖南飞虎军”,相当地有名。同时,他也是一位知名的优秀诗人。
  其后,宋与金之间是以缔结和平契约的状态和平共存的,以现在的地图来看,中国大陆的北半边是金、南半边是宋。在某种意味上,金替宋抵挡了北方的威胁,因此宋得以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使得宋在七十年之间,一直保持着平和的状态,繁荣的程度非常惊人。当时首都杭州的人口高达一百五十万人之多,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日本等地的商船在港口云集,可说是世界上最富裕繁荣的国际都市。
  另一方面,金却没有这么顺利,这是因为北边蒙古部族兴起的关系。根据气象学者的说法,在十三世纪时,随着地球寒化的结果,蒙古平原逐渐变成不毛之地,而以前一直各自分裂为政的蒙古部族,也不得不开始统一。总之,我相信是在许多的原因之下,出现了这名叫铁木真的人,并统一全蒙古而成为成吉思汗。
  在此,有一个很荒谬的说法,那是自古从日本流传下来的,说源义经就是成吉思汗。提出这说法的人简直是妄想,根本不足采信。其实,成吉思汗的家系十分清楚完整,当然,以游牧民族来说,有关于其出生年份可能并不十分真确,但至少父母的名字是十分清楚的。
  源义经就是成吉思汗的说法,基本上就是要把日本给并进大陆的历史之中,追根究,其实就是“蒙古人是不可能征服世界的,有如此伟业的一定是日本人”这类的奇怪思想。首先,正如刚才所言,成吉思汗的家系清楚而完整,不论是父母的名字,还是兄弟的名字,都可以清楚查得,根本没有源义经可以插入的空间。其次,从义经的战法和成吉思汗的战法来看,也是完全不同的,我在前面时也曾经提到过,其重点就在于骑马的集体战策略,这点与义经的战法完全无关。
  接下来,根据那些主张成吉思汗就是义经之说的人所言,成吉思汗以竹叶龙胆纹为旗,与源氏的旗印相同(关于这一点,海音寺潮五郎先生斩钉截铁地说了“NO”)。也就是说源氏也有一些流派有所谓的竹叶龙胆纹旗,而成吉思汗的纹章和由村上天皇所分出的村上源氏的纹章十分相近。不过义经乃是由清和天皇所分出的清和源氏之流派,为什么他非得要那么可悲地使用村上源氏的旗印不可呢?这就是最好的证据了。如此一来,之前的说法自然不成立,只是这样的论证并不广为人知,因此才造成了许多人的困惑。
  而最为可笑的,则是那种写超自然神秘文章的杂志所提出之说法。上面说成吉思汗在与人谈话的时候,他的会话记录乃是用汉字所写成的。根据那些相信成吉思汗乃是源义经的人所说“既然成吉思汗是蒙古人,那为什么不使用蒙古文字呢?那是因为他是日本人的缘故”。成吉思汗是蒙古的贵族,当然不可能不会读蒙古的文字才对,然而不管成吉思汗是蒙古的贵族还是蒙古的平民,在那当时,他都是不会读蒙古文字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蒙古还没有文字,因此会话的记录当然就只能使用汉字或是维吾尔文字来写成啰!一直到成吉思汗的孙子,也就是忽必烈的时候,才因为觉得这种情形很糟糕,所以创立了蒙古的巴斯巴文字。这一点在世界史的教科书上一定会有所提及,也因此,提倡这种异说的人,根本究没有好好地读过世界史的教科书。
  关于成吉思汗的部份,由于我认为这并不属于中国的历史,而是属于蒙古的历史之故,因此就不再多提下去了。
  至于蒙古南下攻金的想法,则是在成吉思汗的儿子,也就是窝阔台时候的事。那时蒙古就提出了与宋联合夹击金并将之灭亡的计划。大约在一个世纪之前,宋与金合力要灭辽,之后却导致宋受到金压迫的结果,所以这一次,宋就想要与蒙古合力灭金。后来,却也造成了其为蒙古所压迫的后果,关于这一点,从后世来看,总让人有为什么不懂长进的感觉。
  金在此时也派使者来到了宋说:“回想自百年前,我国就与宋缔结条约和平共存,如果我国灭亡的话,那么宋不就会直接受到蒙古的威胁了吗?”然而这样的说词并未被宋所接受。说来当时宋的复仇心很强,因此才会愿意与蒙古合力灭金。
  就这样,金在两国的夹击之下灭亡了,而在金灭亡之时出现的将军,正是第七十六位的完颜陈和尚。
  从这个人年轻时来看,已是蒙古逐渐强盛,而金逐渐衰弱的状态。由于蒙古在人口的数量之比较少,因此在侵略金的时候,必定会将人俘去,甚至是将整个家族全部抓走,并让其从事手工业或是政务。完颜陈和尚也是在小的时候随家族一同被抓去的,因此便一直住在蒙古。可是随着母亲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