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武将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当时明的政界分为东林和非东林两派,两者间有着激烈的政争,魏忠贤与非东林派结盟,将东林党的主要人士一一加以陷罪,造成不少人死于狱中。他虽自夸为其全盛时期,惟在毅宗即位之后遭到反弹劾而不得不缢首自杀。其后,魏忠贤一派虽然皆逐一遭到定罪。然而造成明混乱之罪早已大至难以收拾之地。
  ——《明史》卷三○五《魏忠贤传》
  李自成
  ?~一六四五年。陕西省米脂县出身。由于很重的税负使得他破产而加入军队之中。当时的明王朝末期于政治腐败之上,由于军事费用的急增,使得税负加重,在社会上蓄积了不少的不满。就在这样的状态下,西元一六二八年陕西地方发生了大饥荒,一口气发展为农民的暴动。参加乱事的李自成于此崭露了头角,于一六三五年被推戴成为闯王。一六四四年并攻陷北京造成明的灭亡。然而随着赋税的征收,以及权力的取得等,也使得他堕落而呈现矛盾的状态。另一方面,他又受到于明灭亡之际跟随满州族的汉人武将之攻击,在短短的四十日之内即由北京退去的李自成,最后在转战之中在一六四五年时于湖北自杀。
  ——《明史》三○九《李自成、张献忠传》
  秦良玉
  生殁年不明。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出身。明末于四川活跃的女性武将,名望很高。本为四川的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之妻,于西元一五九九年讨伐杨应龙的叛乱之际与丈夫共同出阵,大破叛乱军的一部以来,就开始立于战阵之上。当马千乘死于狱中之后,她依旧率领着支持他们的民众和部下而活跃着。不只是在武将的部队统率能力上著名,她在教养和武术方面也相当优秀。秦良玉虽为少数民族出身,但一贯跟随明的政府,在一六二○年与满州作战停滞之际,亦与兄弟参加明援军的编成,并于翌年浑河之战中立下功绩。秦良玉的名声高扬是在与明末袭击四川的罗汝才与张献忠作战之时,她和进入四川省后不断进行杀戮的张献忠之流血对决亦记载于《蜀碧》一书中。一六四四年,四川虽然进入张献忠的统治之下,但秦良玉的支配地则以治外地的状态受到保全。之后不久,张献忠便即死亡,而秦良玉也在不久后死去。
  ——《明史》卷二七○《秦良玉传》
  郑成功
  西元一六二四~一六六二年。生于日本的平户。父亲为明朝人郑芝龙,母亲则为田川七左卫门的女儿。说到他的弟弟,则还有次郎左卫门等同父异母的四个弟弟。郑成功于七岁的时候渡明,在明灭亡之际因得到唐王朱聿键的知遇而赐姓国姓为朱,同时改名为成功,并封为忠孝伯。自此而有国姓爷之称。郑成功反清复明之坚决意志乃是起自于母亲于泉州自杀之后,一面乞求日本的援助一面持续抗战。其间遭遇了父亲郑芝龙降清,而于西元一六五八年到一六五九年间为了意图起死回生而前往狙击南京,然而这也遭到了失败。另一方面,清也为了要打击郑成功,而于西元一六六一年起对沿海一带下达了从海岸线起一定的距离之内断绝一切与海洋联络的迁界令,准备彻底封锁以海为据点的郑成功。因此导致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名兵士前往攻打台湾一事,他在攻陷普罗文西亚城(亦嵌城)与热兰提亚城(台湾城)两城堡后将荷兰人驱逐,确保了据点,惟翌年即死去。除了有反清复明的野心之外,其夺回台湾一事亦有极高的评价,因而在现在的中国依然视郑成功为民族的英雄。在日本则以近松门左卫门的《国姓爷合战》而出名。
  ——石原道博《郑成功》
  更多精彩图书尽在…逐浪原创文学 (zhulang)
  落日的紫禁城 清时代
  接下来好不容易进入清的时代,所谓的紫禁城,指的乃是北京城内的皇宫,从明的时代起开始存在,一直到清被灭亡为止,前后约五百年间一直是皇帝权力的根据地。
  现在谈到第九十一位的多尔衮。这个人简直可说是具有清的第三代皇帝般的实质地位。他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由于皇位后来传给他的兄长,因此多尔衮并没有登上帝位。一般多以摄政王多尔衮来称呼他,但是我个人认为即使是将之记入“帝王纪”之中其实应该也是可以的。
  这时,作为清之第三代的皇帝,由于年纪轻,因此就由多尔衮来做其后盾,成为实质上的掌权者,在政治和军事上指挥统治着全中国。第三代的皇帝称为顺治帝,听说也有多尔衮其实与顺治帝的母亲——当时还是位年轻而美丽的女性——有着男女关系的说法。
  总之,这个人对降服的吴三桂可说是彻底地利用,他借吴三桂之手将明残存的皇族一一逼到绝路,是个手段非常高强的人。他的身高也很高,听说有一九○公分左右,这乃是当时日本的渔民漂流至中国大陆时见到多尔衮的印象。根据他们的叙述,多尔衮既高且瘦,肤色微黑,同时还是个眼光锐利的人。
  此时的吴三桂对明的皇族可说是赶尽杀绝,原本在明的皇室里有些因传教士而改信天主教的人,听说这些人曾向罗马方面派出使者要求援军,不过再怎么说这路程也未免太远,因此自然也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最后吴三桂终于在西南边境将明的皇室遗族全都杀死。当时被拉到处刑台的一位的十四岁少年就脾睨着吴三桂大叫道:
  “逆贼!我们朝廷难道曾背叛过你吗!?恶人如你就算世人肯原谅,但上天绝不会原谅的,总有一天你也必会遭到灭族的命运!”
  听到他的声音的吴三桂则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说了一个字:斩!虽说这是一则轶事,但他的预言后来确实应验了。
  这时,有个名叫史可法的人,他虽没有被列入百人之中,但也是有名的明朝忠臣。虽然在军事上无法与清军进行对抗,但这个人还是在书面上议论多尔衮。多尔衮这方面倒是认可史可法这名人物,于是就回了封信给他,回答道:并不是我们将明给灭亡的,将明朝灭亡的乃是李自成。而把李自成灭掉的我方则是为明报仇,因此我们是明后继的王朝才是。只不过史可法后来又再继续提出反论,最后清军就在扬州这个城里把史可法给逮捕后杀死了。
  攻陷扬州的清将名为多锋,他也是清朝皇族的一员,然当扬州陷城之际,由于屠杀了近十万的市民,因此乃是个恶名昭彰的人。关于清军的屠杀记录在《扬州十日记》中皆有所记载。我记得这本书也收在日本平凡社所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大系之中。
  多尔衮在替清完成一统天下之后,没过多久就死了。他死于西元一六五○年,当时才只有三十九岁。在这里有一则玄妙的故事:一般的说法是,多尔衮是病死的,然而却也有传出多尔衮可能是在万里长城附近狩猎时死去的,而且还是被野猪撞死的说法。不可思议的是,明代的永乐帝也是在狩猎的时候被野猪给撞死的,而且,永乐帝和多尔衮还有另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两人皆是视其侄子为无物。永乐帝乃是在将侄子建文帝灭亡之后才登上帝位的,这点之前曾经说过;而多尔衮则是几乎无视于其侄子顺治帝的存在——至少在其幼年的时候是如此——而自己享有如皇帝一般的无上权力。因此,从这两个共通点来看,倒是可以看到民间传说的一些共通之处,算是蛮有趣的一件事。
  事实上,顺治帝确实是对多尔衮有所憎恶的。在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就以这家伙有篡夺皇位之阴谋为题而将多尔衮从皇族之中除名。不过后来还是有回复其名誉就是了。
  而在第九十一位的多尔衮到第九十二位的明亮之间,间隔了一段非常长的时间,一下子就差了一百年左右。其间清朝自顺治帝到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而开始了清的极盛时期。
  清王朝的统治和蒙古的情况不同,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由少数的民族来统治多数民族的结构虽然相同,然而以清来说,却努力地完全融入中国。清朝依照历史学家的说法,就像是入赘中国的女婿、或是养子一样。清本来是异族,在人侵了中国本土之后将之占据,不过,他们却逐渐感染上中国文化,而成了中国文化热心的拥护者。除了在发型上面改为辫发这一点是和古来的发型有所不同外,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而且,还努力建设,将倾圯的名门加以重建,再度成为富贵之家。只不过,在想法之上也渐渐变得保守,当从异地而来的客人到访时,就以传统为由中而将西洋文化摒除在外。在这方面,如果要将清比喻为中国的养子的话,就有所缺憾了。虽说是非常有能力的养子,却因身为养子的身份而有所自卑,也因此就变得更为保守,总是把家风如何、传统如何什么的挂在口中。其实也不是不好啦,而且身为养子的人也不一定都会这样,不过,既然举了这个例子,那还是要加以说明一下。
  在中国的历史上,我认为像康熙皇帝这样的人在历代的皇帝之中是可以列入前十名的排行榜中的。这个人登上帝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吴三桂起的外来有力诸候一举肃清。这件事史上称为三藩之乱。所谓的三藩本来都是身为明朝将军,后来降于清,具有非常强大的势力,其中之一就是吴三桂——另外二个人因为麻烦的关系,在此就加以省略——总之,在中国的南部,这三藩几乎都是呈现独立的状态一般,清廷的旨意可说是难以及的。
  在此,康熙皇帝即位时虽然还是个少年,但也知道不对他们采取行动不行。吴三桂这方面也有所感,因此一度以自己年事已高,而呈上要求引退的信给康熙皇帝,心想康熙皇帝应该会劝留他,然后就能保有很大的面子。然而康熙皇帝却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这项请求,准许引退,还准备将其全员一同带回北京,也许说是要让他享福什么的吧。这让吴三桂非常地不满,看来康熙皇帝真的是要把自己一行人击溃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