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武将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接下来的是第九十六位的僧格林沁。
  在鸦片战争的失败之后,清朝已经是一片的破败,就在政府腐败,以及叛乱不断之下,太平天国之乱开场了。
  这里写的是僧格林沁,也有人称桑格林沁,在事典之上两种读音都可以见到,因此我也不大清楚应该使用那一种,但总之,我是采用了较近于汉字的僧格林沁这种称呼。
  这个人乃是蒙古的贵族而出仕于清。由于其贵族的出身,代代皆是率领着蒙古骑兵而在清军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在西元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的军队北上冲向北京之时,他就指挥着蒙古的骑兵队而加以击退。这时的太平天国军乃是处于不知何时可将北京攻陷的状态,因此率领蒙古骑兵而将战况一口气加以逆转的僧格林沁,其名自然轰动了天下。
  接着,在其后的西元一八五八年之际,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开打了。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亚罗号战争。
  这时英国和法国的联军虽然意图攻进北京,但在僧格林沁固守炮台奋战之际,也一度击退了英法的联军。只不过敌军再一度的攻击而来之时,由于火力毕竟有所差异之故,而败退下来。
  这时僧格林沁抓到了英国的外交官,而联军以此为由,再度地攻击北京,将圆明园——也就是乾隆帝所建造的、类似凡尔赛宫一般的宫殿中所有的金银财宝、美术品等全部掠夺,然后再放火将之烧毁,屠杀了相当多的人。如果反过来,中国的军队进入凡尔赛宫的话,那会发生什么事我是不知道,但这确实是相当地蛮横残暴。只是在英国或法国的教科书中,对自己的野蛮行为则只字不提,在这一点上,日本的教科书倒是比较公平的。
  在另一方面,太平天国之乱规模一直很盛大,因此僧格林沁就出来进行讨伐。然而就算僧格林沁多么地努力,其仰赖的蒙古骑兵还是陆陆续续地出现战死者,而使得数目不断地减少,即使补充,士兵的素质也都不高,因此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结果在西元一八六五年,僧格林沁在与叛乱军的作战之中战死。他是象征着清朝往灭亡深渊迈进的人,虽然很可惜,但就算有勇气,光要以自古传下来的兵法,面对当前的情势可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打倒僧格林沁的叛军指导者乃是一个叫做宋景诗的人,他是游击战的天才。一直到之后的西元一八七一年之际,他才为清军所抓而处刑——应该是这样子没有错,只不过在西元一九○○年时,曾有他偷偷出现于故乡的目击说法。真伪无以得知,但可知的是,他乃是一个为贫苦的农民挺而作战的英雄。
  再下面要谈的乃是第九十七位的李秀成,以及第九十八位的石达开,这两个都是太平天国的人。
  关于太平天国,已经有陈老师所写、标题就名为《太平天国》的名作,我想大家在阅读了之后就应该能够对当时的历史有所了解,但是在形式上还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洪秀全这个人信仰的乃是基督教,因此,就算是后来状况变得有点奇怪,但他们建立的还是基督教的结社,而最后这结社就成了叛乱的母体。
  除了打倒清朝之外,他们也提倡男女平等,想要做各式各样的改革,然而却没有一项彻底实行。怎么说呢,那种神明附身后发出神示的情形,在西欧的列强看来,实在是不愿承认那是正统的基督教。不过毕竟其全体的领导十分优秀而清军又相当地衰弱,因此一时之间还是占领了中国的南半分,并且进入了南京、以其为首都。洪秀全在此自称为天王,从此就开始堕落,陷溺奢华的生活当中。
  当时在太平天国的内部都还是非常地团结的,然而随着洪秀全的堕落,内部也开始了权力斗争,各千部之间相互较劲。在此,最高干部之一的第九十八位的石达开曾提出大家不要再继续自相残杀的意见,但却未为众人所接受,甚至连自己都差点难逃被杀的命运,最后只好逃离。之后,虽然相互争斗的事情暂时被放在一边,而石达开也重新出任洪秀全的辅佐工作,乍看之下好像很圆满,但这次则换洪秀全一族看石达开不顺眼,因此就把他流放,由自家族人握有全部的大权。
  石达开这个人在死时才只有三十三岁而已,他在二十岁左右就已经成了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之一,相当地年轻。这个人的父亲虽是汉人,但母亲却是少数民族出身。由于他出身自不错的家庭,因此教养也相当丰富,被认为是太平天国中最佳的战术家,并且。曾数度大破清军。加上他的人格也十分地成熟,具有相当的声望,如果放着他不管的话,那么权威是自然会靠向石达开那一边的。就在这样的危机感之下,石达开遭到了流放,也导致其因相当嫌恶,所以就带着自己的部下脱离了太平天国一事。此后则一直在长江的上游策动军事活动,就在想将某一个地方作为根据地的时候,就又为清廷所阻,不管走到哪里都不顺利,最后被追兵全灭。不过,他在中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依然是具有着与关羽相匹敌的人气。
  关于第九十七位李秀成这个人,他是在干部互相斗争、石达开也脱离了之后支撑着人平天国的人。和李秀成一起的,还有另一个名叫陈玉成的人,这个人也相当地年轻,但却十分地勇敢,建立了不少的功绩。当他败于清军之手而被处刑的时候,才不过二十五岁而已。
  清朝在借用外来诸国之力的情况下逼迫太平天国,最后终于将首都南京包围,好不容易才将其攻陷。虽然李秀成一直支撑着太平天国政治和战局,然而天王洪秀全却于此时决定放弃而自杀。在南京失守的时候,李秀成抱着洪秀全的儿子逃出,但最后还是被捕。
  被捕后李秀成的态度,听陈老师说,其实是非常可怜的,据说他是想摇尾乞怜以换得一条小命的。关于李秀成这个人,在历史上一直没有确定的评价,有一直到最后都支撑着太平天国之英雄的看法,也有最后想以拍马屁而使自己得救的卑鄙小人的看法,不过,要说卑鄙的话,这也有可能是清朝官方的宣传手法。虽然要加以评断并不容易,但最后,还是让人有苟且偷生的感觉。
  是以如果严格地探讨,也许当南京失守之时自杀的话,名声反而得以保全也说不定,只不过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英雄,这也不过是在最后之际时,暴露出人性最大的弱点罢了。这样看来,像文天祥这样的人其实是很伟大的,凡人是学不来的。由于我自小的时候所看的世界史故事书中,就有一篇说李秀成这个人乃是支撑太平天国大局直到最后的名将的文章,因此在听闻了这些之后,感觉非常地复杂。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希望他能够壮烈的死去吧!也或许他是想忍辱负重,意图东山再起也说不定就是了。我想如果我多学习一些,而再发现到其他遭埋没的名将的话,也许会先把李秀成给舍去也说不定,毕竟当时因为这一点,我也曾犹豫了很久。而如果现在要换的话,如果是同为清代人的话,我想我大概会选择策棱,不然像清法战争中骁勇善战的冯子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管怎样,终于到了最后的第九十九位,也就是刘永福的时代。
  这个人的人生其实也是波涛四起的,他本来是中园南部的贫户所生,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大多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要工作,而刘永福却是和双亲一同成为流民到处流浪。在这样的放浪生活之中,他从父亲那儿学习武艺,感觉上应该不是单纯的贫民才是,也许是武门的家道中落也说不定。
  在他十七岁时,双亲均去世,成了孤独之身,因此他就想要加入太平天国的分支。然而在太平天国之乱当时,他因为过于年轻而地位低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绩,后来就从事盗贼一般的勾当。在这时候,他跟随盗贼的首领前往越南,在越南从事佣兵的工作。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他独立建立了一支黑旗军,虽然一方面替越南的王室担任佣兵的工作,但另一方面还是像半山贼一般,有着不确定的性格。
  之后,越南受到法国的侵略。当西元一八七三年法国的大军占领河内之时,他就进入更深处的地方,即使当时越南军战败,然而当时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却能与数量较多、火力较强的法军作战,而且还将之击灭,连总司令官的葛鲁尼耶将军也战死其中。
  说到这时候的战术,由于法军的火力很强,因此若要从正面迎战是绝不可能获胜的。加上黑旗军这边也只有旧式的铁炮而已,因此采取的战术就是一开始即躲躲藏藏,然后引法军上钩。在将法军从平野逐渐引到山区之后,再以埋伏的军队一口气蜂拥而上,立刻就进入近距离战中,不让对方有展现火力的机会。而这个叫做葛鲁尼耶的将军大概就是在枪也没办法发射的情况下被杀的吧!总之,法军在此被击溃,而且还是连总司令官都战死的大惨败。
  因为这样,所以造成了世界轰动,在当时日本的报纸中——大约明治六、七年(译注:西元一八七三、一八七四年)也有所记载。而日本战胜欧洲军队的事却一次也没有。尤其当时乃是萨英战争,也就是日本的萨摩藩输给英军的记忆犹新的时刻,因此在日本的报纸上就以亚洲的军队初次胜过欧洲的军队为题而大喜,将刘永福誉为如同诸葛孔明和楠木正成土般的战术天才。
  在此,法军连撤退的余地都没有,而在经过十年后的一八八三年,法国又再度整编大军来到越南。当然,之前也不是说完全地放弃越南而离开就是了,不过,这次则是正式展开对越南的侵略。在此,刘永福再度与这支法军作战,而且又再度将其击败,其司令官李维尼尔战死。这时所使的战法其实还是和第一次一样,这战法和后来的越战可说是完全相同,毕竟要以火力对决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取胜的,因此就必须要利用复杂的丛林地形,然后一口气进入近距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