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武将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样刚好大致是依照逆时针的方向,从西方开始绕一圈回来,而大致国力的强盛也是依照这顺序。因此,从这两方面看来,应当算是个不错的记忆方法。
  在战国时代的八人之中,最古早的是吴起。提到这个人就不能不提到在中国和日本都很有名的孙吴兵法。孙吴的孙,指的是《孙子》的孙;而吴,指的则是《吴子》,其著作者就是吴起。吴子乃是对吴起的敬称,就像是吴老师一样的感觉,与孔子代表孔老师的意义是相同的。
  吴起虽是大家所知《吴子》的作者,但实际上也有将《吴子》这本书说是其弟子所着,或是后人之伪作的说法。大抵上,凡是古典名著大概或多或少都有后人伪作之说。
  当我在写作中国的事情时,常倚赖的就是平凡社所出版的《亚洲历史事典》,上头有关了“吴子”的记载,只有著作物解释的《吴子》,而没有吴起这个人。虽说《吴子》这本书给了后世相当大的影响。但其实吴起这个人本身也相当有趣。只不过,后世的人所认为有趣的人,在当时可不一定具有人气,像是日本的织田信长,当时所生的人可能会认为怎么会有这么残忍的人。而吴起,似乎也有这样的倾向。
  这个人原本属于儒家,也就是孔子的一门,但并不出名。只知道他是曾进到孔子弟子中最孝顺的人物。就在此时,吴起的母亲过世,曾子认为理所当然地吴起应该在家为母亲服丧,然而没想到在塾中却见到了他。因此就问道:为何你没有在为母亲服丧呢?吴起答道:母亲已经死了,因此并不能够再做什么,与之相比,还不如追求学问来得重要。曾子就认为这样子的家伙实在太过分,便破门将他赶走。
  重要的是,曾子这个人认为孝顺乃是所有道德的开始,从这点看来,吴起的为人着实十分糟糕。而实际上,吴起不但重物欲,而且还好色,甚至连妻子都杀害,从此应该也是多少可以看出端倪的。
  在经过了一番辛苦、到处流浪的生活之后,吴起来到了魏国。在一些战事之中,他逐渐崭露了头角,也以其善辩的长振而得到魏王的信赖。
  曾有一次,在与敌军的作战中,有位负伤的兵士由于脚部的伤口恶化开始流脓,没想到吴起居然以自己的口亲自替兵士吸脓,再加以包扎,让所有的兵士们都相当感激,愿意为他而卖命。听说这名兵士的母亲还因此而流泪,叹息着说:这孩子的父亲就是因为感念吴将军的恩德而勇敢战死,看来将来这孩子也一定是会这样战死而成了有名的逸话。
  至于吴起自己本身,在死时也是相当壮烈。由于信赖吴起的君主死亡,而根据当时的情形,当君主死亡时,受君主宠爱的人物多会为后继的君王所肃清,特别是吴起的情况,由于他实行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改革,因而受到许多名门的憎恶,在前王的葬式还没有结束之前,就发生了骚动,准备要杀死吴起。数百人的兵士拿着武器追赶而来,让吴起不得不做出已经不可能逃走的觉悟。
  那要怎么办呢,他跑到了放置前王遗体的房间,将身体趴在遗体之上,就这样,追来的兵士所放的箭,就把吴起像剌猬一样射死了。而当然,前王的遗体也为箭所射中,因此,杀死吴起的兵士,就因为伤害前王遗体之罪而被捕,最后受到死刑之处分。
  也就是说,吴起在死前竟然就向杀死自己的人报了仇,这当然是十分壮烈的死法,也表示着吴起这个人是直到死前都还在玩弄着谋略的。
  在《史记》的世界中,提到不少战国时代的战事,而这些在日本也有不少被写成小说,一般的读者可能也较熟知,而这就是战国时代初期吴起的故事。
  接下来要说提第六位孙膑的故事。孙膑这个人是实际存在的,也有人认为《孙子》这本书,其实应该是这个人所写的才是。依据近年报研究,认为第一位的孙武有其所写的书物,而第六位的孙膑也有书物留下,因此两者都有兵法书传世。可是,《孙子》这本书之所以能够一直留传至今,其实跟曹操很有关系,因为曹操在研究了《孙子》之后,订下了注释继续留传。如果没有他的话,《孙子》大概也不见得够够留传到现在吧!另有一个较极端的说法,就是《孙子》这本书会不会根本就是曹操听写的呢?实际上,我想曹操倒确实有写这种书的实力才是。
  关于孙膑这个人,和之前所谈到的孙武、伍子胥、范蠡等人合在一起,在海音寺潮五朗所写的《孙子》这本书中,倒是将之化为小说中的人物了。
  孙膑的膑并不是本名,而是对脚部有残疾的人的称呼,而他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在《史记》上这也是一则非常有名的故事。
  在《亚洲历史事典》中,关于孙膑这个人只写了他姓孙,至于本名则未提到,因而无从得知。只知这个人年幼的时候曾和另一名叫庞涓的人一同学习兵法,而他们的老师则是鬼谷子。
  这个鬼谷老师是个相当神秘的人物,在此后数百年的故事中也有出现。人当然不可能活到几百岁,所以如果他不是个幻想的人物,就是鬼谷子的名号和兵法乃是个代代相传的流派,至于实际情况如何,那就不晓得了。
  这两个人在鬼谷老师的门下均十分优秀而有名,不过也有人开玩笑说那大概是因为弟子只有这两个的缘故。
  总之,这两人的将来是十分受到瞩目的,而其中的庞涓更是非常积极度地在各国之间游走,最后来到了魏惠王的身边,其国家战略之观点受到惠王的认同。在当时,如果自己不好好推销自己,不将自己的理论说出去的话,那就无法得到认同。由于庞涓这个人有相当的辩才,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立下了相当的武勋。而这时庞涓就想到了好朋友孙膑。由于我们不知道他的本名,因此就照孙膑这样称呼他吧!
  之前,这两人可能曾订下了如果有一方出名的话,就一定要提拔另一个人的誓约,因此庞涓在自己取得了相当的地位之后,就想到了之前的约定而将孙膑叫来,并向惠王推荐。孙膑这个人也是很能够表现自己长处的人,因此也得到了惠王的信赖。
  就破绽时看来有点像小说或戏剧的题材——庞涓的心中出现了恶魔,他认为,当孙膑获得了和自己相同的地位之后,由于孙膑比自己优秀,总有一天会追过并赶走自己的。因此,庞涓就对自己之前把孙膑叫来的事感到十分后悔,而想要把他解决掉。于是就用无实的罪名强加在孙膑身上,把他送进了牢狱。在此孙膑必须选择是要被杀,或者是接受一种叫做“肉刑”的刑罚,也就是把手或是脚切断。
  这种刑罚到底是直接把两脚切断,或者只是把骨头打碎,具体的情形我们不知道,总之孙膑从此就再也无法站起来了。孙膑在牢狱中努力地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迫害,得出的结论就是自己受到了庞涓嫉妒。当了复仇,孙膑费了一番工夫逃出了牢狱,从此不知去向。
  之后,孙膑逃离庞涓所仕的魏国,最后亡命来到了齐国,经过了一番运作之后,终于得到齐之有力贵族的后援,而成为齐的军师。当时齐的总司令官为田忌,这人也是个非常有力的贵族,名单上第八位的田单也是这个人的一族。
  在齐与魏的作战中,魏的总司令官理作当然地就是庞涓,而以庞涓的眼光看来,应该已经在社会中无地自容的孙膑,竟然以敌军的军师身份出现,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的。在此,两人便进入了必须竭尽智慧的作战之中——这是在《史记》和小说《孙子》之中的说法,实际上也形容得十分贴切。总之,就是使用各式各样的策略,最后孙膑胜过了庞涓。
  首先,在庞涓自魏出征攻打其他国家时,孙膑就针对空巢一般的魏都突进,而当庞涓听闻此一消息慌忙回军时,这慌忙而不整的军队就一一地被打败。这时——说过其实庞涓的心理状态真的是非常小说化,他一面因为不知是否会被孙膑打败而不安,在想到对方不知会不会比自己更高竿的情况下,自然就相当地想要显示出自己的优秀。庞涓的心理状态一一被孙膑看在眼里,看来孙膑确实是比庞涓技高一筹。
  军队前进下阵地,当然吃饭是必须的大事,这时就得利用灶来进行煮炊,而孙膑就利用操作灶的数量,增增减减来扰乱敌军。庞涓跟着齐军,在计算了灶的数量后,发现灶一天天地减少,就判断齐军每日都有不少逃兵,因而决定进军。然而这正好中了孙膑的策略。
  最后,孙膑还在森林中剥下了一棵树的树皮,在呈现白色的树干上写下文字,然后再派军埋伏于附近。当魏军来到此处之时,周围的天色已暗,只有白色的树干上似乎有些文字隐隐浮现。庞涓在发现了这东西之后,举起松明火把准备看清楚上头到底写了些什么时,发现写的竟是“庞涓死于此”五个大字。正在大叫的时候,齐军就以其手中的松明火把为信号万箭齐发,把庞涓如刺猬般地射死。
  记得这个场面在《东周英雄传》(郑问著)中也有描画,对庞涓来说当然有点可怜,但这也成了一个名场面。
  得报了大仇的孙膑,死于何时并没有资料,自报仇之后,就如同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一般,他自第一线引退,而后我想他大概就是写他的兵法书去了。
  以上就是关于战国时代孙膑非常有名的故事,不过,我想应该也有不少人在《孙子》或是《东周英雄传》中读过这个故事了才是。
  好了好了,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第七位的乐毅和第八位的田单。乐毅是燕的将军,而田单则刚刚提过,和田忌一样是齐有力的贵族及将军。这两个人就像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田和上杉一样,是敌对的关系,尽了力互相战斗。
  我从之前开始,就像流水般地叙述了好几位武将,然而确实在这些人之间到底经过了多少年呢?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我只是依着《史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