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一个跨世纪的灵魂-哈代创作述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这里正在进行葬礼。扶灵的都是英国统治阶级上层或学术界的知名人士,他们有:英国首相斯坦利·波温德;政府和议会代表,国会议员拉姆塞·麦克唐纳;著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鲁德亚·吉卜林,著名诗人豪斯曼;著名剧作家肖伯纳;以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代表。

  这是英国十九世纪末著名作家哈代的葬礼。葬礼的隆重一方面反映了英国政府对本民族文化的扶持和重视,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哈代在宏扬民族文化方面所做的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时,他还是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所处地位的极好说明。试想,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的作家能受到如此的殊荣呢?这样哈代对英国文学的巨大影响也就不言自明了。

  从小说的情节、人物、技巧、风格以及作者的婚姻观和宗教观等方面,都能明显地表现出哈代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哈代写作是十分注重情节的。在他的小说里,情节始终占第一位。这与当时在欧洲文学界掀起的心理小说——小说的情节从属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是不同的。我们知道,哈代写小说主要是为了谋生,许多小说都是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才得以成书的。读者对象也多为家庭妇女和普通市民,这就决定了其趣味性和可读性是必不可少的。情节的复杂使他的小说波澜起伏、腾挪跌宕、生动曲折、引人入胜,让人一看便爱不释手或是纯洁善良的主人公,忽然间遭受一连串厄运陷入绝境,让人不得不为之抛洒同情之泪;或是托身寒门的主人公奋发向上,历尽艰辛,终于功成名就,博得人们舒心的微笑……当然,哈代有时也会陷入单纯追求离奇情节的泥潭,从而使作品显得荒诞不经,结构零乱。比如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铤而走险》,就为过分追求情节的离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部小说里。为了寻注刺激。他臆造了一个老处女、也是同性恋患者阿尔克利夫的形象,这一形象总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因而没有引起读者的认可。他的另一个长篇《一双蓝眼睛》同样由于情节荒诞不经而受了读者的冷落。

  哈代的情节小说给后世的作家影响很大。他以后的不少作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善与恶的冲突,而是尽量通过复杂的情节把作品的内容渗透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作品的表现深度和广度就大大提高了。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哈代也有他独到的创见。不过在《卡斯特桥市长》一书出版之前,哈代所写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都不鲜明。这是他对景物描写着墨过多,那么对人物的描绘自然要倒退居第二了。不少评论家都说,哈代的小说 (起码是前期小说)的主人公就是大自然。这一特点在《还乡》和《远离尘嚣》这两部小说中表现得比较突出。而在《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首次塑造了两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伐伏里和亨切尔、并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二人在商业上和政治上的竞争。伐伏里代表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他聪明、敏捷却又不乏狡诈、虚伪;亨切尔厚道、善良却刚愎自用,喜欢感情用事。是典型的贫雇农暴发户形象。这两个人物之间的竞争体现的又是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之间的较量,因此难以着到传统小说中单纯的象征善与恶的人物形象。哈代随后写的两部世界名著《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更是成功地塑造了苔丝和裘德两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丰满的人物形象。他们都敢爱、敢恨,勇敢地冲破旧礼教、旧道德的束缚,但同样不能用简单的善与恶给他们定性。哈代这种描写人物的手法,细腻、深刻,既容易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又便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性和复杂性。这种人物描写方法。得到了后世不少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家的肯定和赞扬。

  在小说的技巧和风格方面。哈代所用的笔法,也不同凡响。他的威塞克斯小说对埃格登荒原景色的描绘可算是世界文学史上山乡风景的一绝。那浑厚质朴、深沉粗犷、苍凉奇特的自然风貌形成了哈代独特的风格,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灰暗的天空、苍茫的大地、呼啸的风声、苍郁的夜色,勾勒出威塞克斯独特的自然景观。荒原上人们冷漠的脸色、悲哀的叹息、执拗的性格、古朴的风俗和严峻的生活与自然景物相互交织、溶为一体,构成哈代小说的基调。哈代同时代的作家乔治·穆尔,就深受哈代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伊斯特·沃斯特》中创造了类似埃格登荒原的冷峻而广袤的景象。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哈代的小说几乎都涉及恋爱与婚姻问题,并且都把它们作为小说内容的主要部分,特别是他晚年创作的小说,作品中的婚姻及主人公对婚姻的态度往往构成小说的主题。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注意分析一下哈代的婚姻观。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虽然早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但其婚姻观仍然是比较传统的。当时对婚姻的“流行”观念是:婚姻是上帝赐予有德行的人的一种奖励。当时流行的戏剧和小说格局常常以男主人公为一正义事业历尽艰辛,最后得以同一品行优良、年轻貌美的女子结为夫妇而告终。这女子便是上帝给优秀男子的奖赏。这同我国历史上延续于千年之久的才子佳人小说如出一辙。不过英国的婚姻还多了一层制约,就是“上帝”的直接参与。既然婚姻是“上帝”给“优秀”男子的最高“赏赐”,那么,婚约一旦缔结,便注定了夫妻关系的确立,任何人都没有解除婚约的自由。否则便是对“上帝”的不敬。

  对当时流行的婚姻观念,哈代一向是深恶痛绝的。为此,他首先大胆地向传统的婚姻观念发出挑战。他公开宣称,如果夫妻间没有真正的爱情,就应该解除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强加于人的婚姻只能使人痛苦,以至于酿成悲剧。他甚至主张修改当时英国的婚姻法。

  哈代激进的婚姻观念反应到作品中,便是他的小说中一幕幕凄恻哀婉的爱情悲剧。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和安矶真正的爱情由于受旧道德的制约而以悲剧告终。在《无名的裘德》中,裘德本来同淑感情很深,阴差阳错中,裘德同与自己没有感情的艾拉贝拉结了婚,淑也嫁给了她不爱的费劳孙。当这对情深意笃的男女决心冲破世人的罗网同居时,却遭受了来自世俗的种种压力,而且这强大的压力最终摧垮了淑的精神防线,迫使她不得不向传统道德低头认输,裘德也因此而在绝望中惨死。这样一来,哈代便有理由向传统的婚姻制度挑战。他的作品在短时期内遭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疯狂攻击,也是在所难免的了。不过哈代扯起来的这面婚姻自由的大旗,则是在美国牢牢竖立起来了。

  有关哈代的宗教观,我们在前面已作了不少叙述,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笔者只是想对哈代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否定宗教教义的意义做些简单的阐述。统治西欧达十年之久的基督教,虽然带给人们友好、和睦、团结、友爱、忍让、扶危济困等美好的德行。然而,随着维多利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宗教已越来越成为人类前进途中的障碍,宗教教义教人们忍耐、安于现状、放弃斗争,只须等待基督教耶稣把美好的福音带到人间。这无疑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哈代认清宗教的本质后,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他并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反对基督教的慷慨激昂的演说,而是让作品中的人物做他的急“先锋”。裘德便是其中的一员,哈代通过裘德从一个狂热的信徒沦为“上帝”的叛逆者,辛辣地讽刺了基督教的虚伪与欺骗的本质。这无非是正告人们:全能的上帝是靠不住的,要想自立于人世并有所作为,还得靠我们自己!

  哈代对英国文学的贡献,还在于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二十世纪以前,哈代主要以小说而著称于世,然而,1928年逝世后,他作为诗人的声誉却逐渐上升,甚至在不少国家的文坛上,人们对哈代诗的赞美超过了他的小说。在国外,要学习或研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英国诗歌必须提到哈代,因为他的诗对英国二十世纪以来诗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英国著名诗人拉金对哈代的诗推崇备至,称他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诗人。这种评价是否有些过头姑且不论,但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哈代在英国诗坛的地位日益提高,影响也越来越大。英国诗入奥登、刘易斯、拉金、豪斯曼、托马斯、格雷夫斯、缪尔和贝杰曼等人,都深受哈代的影响。诗人拉金、霍夫和康奎斯特等认为英国有反现代派的乡土传统诗派,哈代就是这一派的中心人物。

  哈代一生共写有一千多首诗。这些诗后来结集出版,共有八卷。他的诗集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不断重印,六十至七十年代更是风靡全球。这足见他诗歌的巨大艺术魅力。另外,哈代还著有两部题材宏伟、内容庞大、思想深邃的史诗剧《列国》和《康沃尔女王》,前者更是以恢宏的气魄写出了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的悲剧命运。

  作为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多年间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闪现着熠熠的光辉,并对他以后英国的小说和诗歌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他写出的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