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一个跨世纪的灵魂-哈代创作述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边。

  亚雷不停地搔扰苔丝。这时苔丝的父亲德比去世了,全家已无力再租借住房,只得搬往德伯氏祖先的居住地王陴。但在王陴的住房早已有人居住了。他们不得已只好到他们家显赫的祖先的坟冢过夜。亚雷跟踪而至,他使苔丝相信安玑已完全把她抛弃了,不会再回来了。迫于家庭、生活的压力,苔丝再度屈从于亚雷的邪恶,开始和他同居。

  就在此时,安玑正踏上归国途中,他内心充满着对苔丝的思念之情和对自己悔恨之意。他找到了苔丝,但却发现了苔丝同亚雷同居的事实。于是安玑愤然离去。苔丝悲痛欲绝,她杀死了亚雷,随安玑而去。两人间入一幢空舍,在那里他们非常快活地生活了几天,但不久就让人发现了。安玑提出逃往国外去,但追踪者尾随而来。他们逃到沙勃堡平原时,精疲力竭的苔丝在悬石坛上的祭台上睡着了。在她入睡的时候,追踪者包围上来。苔丝醒来后,发现了四周情况,她毫不反抗,毫无畏惧地说:“我停当了。”伸手就缚。她被判处绞刑。“典刑”明正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哈代悲愤地结束了《德伯家的苔丝》。

  命运与抗争——人物形象

  苔丝、安玑·克莱、亚雷是《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书的三个重要人物。哈代形象而生动地刻划了三个迥然不同的人物,其中尤以苔丝的形象刻划得最成功、最生动。苔丝的形象,真实、生动、感人,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世界文学艺术长廊里一个不朽的形象。

  苔丝是一个叛经离道、的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哈代把苔丝的追求与反叛精神刻划得淋漓尽致。苔丝是显赫的德伯氏的嫡亲后代,然而这个显赫的家族早已中途败落了,所以苔丝虽然美丽而聪明、善解人意,但却与一般穷人家的姑娘没有什么区别。由于生活日益艰难,她不得不求救于亚雷·德伯,但富于独立精神的苔丝却不因此而任由对方摆布,她曾坚决抗拒亚雷的引诱。最后命运捉弄了她,她还是被花言巧语的亚雷奸污了,她在人言可畏的压力下挺了过来,儿子的不幸夭折也毁不了她那颗顽强的心。她摆脱了亚雷。决心自谋生路,过自己的幸福生活。她在农场遇见了安玑·克莱后,两人陷入情网。苔丝敢于大胆地倾吐对安玑的爱。要是换了别的女人,失了贞操还要这么做,那真是不可思议了。但苔丝不管维多利亚式的伦理道德。她敢爱敢说,编编命运又再次捉弄她,虚伪的克莱得知真相后,夹着尾巴到巴西去了。苔丝的纯真、坦率反而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不幸,但她并未就此对生活丧失信心,虽然她已绝望了。她又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贫苦无依的环境中挣扎着。当亚雷又来纠缠时,她希望丈夫回来救她,但她的信没有音讯。亚雷又使她相信她深爱着的克莱永远不会回来,不会再爱她了,苔丝又一次绝望了,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她同意和亚雷同居。克莱回来后,苔丝发现自己又被骗了,她在极度愤怒下杀死了亚雷,换来的却仅仅是和悔恨交加的克莱的几天相聚。

  苔丝的悲惨命运中包含着她的无数次抗争。在失身后,她敢于同社会抗争,重新追求自己的新生活;在爱上克莱后,她也不在乎什么礼教,敢于和克莱倾心相爱;对于第二次重遇亚雷,她敢于揭穿亚雷丑恶的面具。这种难得的反抗精神和追求精神,使她经受一次比一次大的磨难,最终被社会所吞噬。这说起来极具悲剧意义,她越反抗,命运就越要捉弄她,然而正是在这种反抗中,她的反叛精神、追求精神,她的顽强的生命力,才显示得越明显、越动人。

  哈代不仅成功塑造了苔丝倔强的性格,同时还向读者展示了苔丝丰富的内心世界。苔丝是个个性十分强烈的人。她的自尊心极强,责任感很重,所以才会听从父母之命去向亚雷家求救。她对生活有她的独特见解,而从不人云亦云。苔丝同样敢爱敢恨,她不喜欢亚雷,因而当亚雷来纠缠她时,苔丝敢当面对他说:“我一点也不喜欢你!我讨厌你,我恨你!”而对于克莱,她是爱到骨子里头了。她愿做克莱的“奴隶”而不悔。苔丝的内心丰富而顽强,她在那么多次沉重的打击面前,包括被亚雷奸污、儿子夭折、克莱离去,甚至在生命要结束的时刻,她都没有被打倒过。这样的女性,是令人钦佩的。

  在苔丝的身上,既具有乡村姑娘所共有的心地善良、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但又不可避免的有软弱、轻信的一面。在新婚之夜,她不敢同克莱抗争;在古树林,她轻信亚雷的花言巧语,但正是这些缺点和优点,才构成一个活生生的苔丝。

  有世俗偏见的评论家对哈代大肆攻击,因为哈代认为苔丝这个伤风败俗、失贞杀夫 (亚雷)的女人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但这些批评在苔丝这个富有生命力的形象面前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今天,苔丝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

  苔丝是哈代塑造人物形象的高峰,哈代通过对她一生悲惨命运的描写,向传统的伦理进行了公开的挑战。苔丝这个形象凝聚着哈代无数的精力和心血。

  安玑·克莱是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在这个男主角身上,我们看不出有什么优点。当然,他也没有什么大罪大恶,他有知识,但软弱、自私以至于冷酷无情。

  安玑令人赞赏之处在于他身上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他敢于反抗宗教和旧传统道德。敢于鄙视世俗偏见。这一点还是比较难得的。例如他并不因苔丝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就不喜欢她,他对苔丝还是一往情深的,尽管这种感情中带有某些不纯的成份。他出生于牧师家庭,但却不信仰上帝,也不愿当牧师,而是宁愿跑到乡下去学农业技术,有他的理想,要当个大农场主,要为全人类服务。

  但安玑的这种反叛精神并不彻底,远不如苔丝坚决。他虽然宣称人贵在独立,人要以独立的见解判断事物,但一旦事到临头,触及了他自身的名誉、地位,他却本能地退缩。旧传统对他的束缚,仍然顽固地存在着,尽管他是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安玑是个自私的人。正是这一点使他无形中把苔丝推向了生活的深渊。资产阶级的利已主义思想在他身上烙下了深刻的印痕。他讨厌都市生活,故而来到乡下,他要在这里实现他的美梦,要使自己成为“美国或者澳大利亚的亚伯拉罕,象一个国王一样,管领他的牛群和羊群”。在这个动机的前面,是他响亮的口号“为人类服务”。这个口号的现实性令人怀疑,使自己先成为大农场主才是真的。自私的念头本无可厚非,但却要加上个光亮的装饰却是没必要的。

  在爱情问题上,安玑的自私性表现得更明显。一方面,他确实深爱着苔丝,因为苔丝又美丽又能干,是她将来不可多得的好帮手,但另一方面,他又想独霸苔丝。他把苔丝看成了他的私有财产。他允许自己对苔丝不忠、却不允许苔丝对他的不贞 (而且这种不贞是被邪力糟蹋的)。在新婚之夜,安玑的自私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自私心理又是与旧传统的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其力量十分可怕。结果安玑抛弃了可怜的苔丝。“你是个乡下女人,懂得什么叫体面?”安玑的面目暴露无遗。尽管后来安玑后悔了,并回国来找苔丝,希望能向她忏悔 (实际上苔丝已原谅他了)。但是他自己恐怕都没有想到,由于他的遗弃,苔丝才会被悲惨无依的生活所“吞噬”。

  亚雷是个魔鬼般的恶棍,但他却披着羊皮在四处游逛。这个富有资产者的花花公子,财大气粗,在乡里横行霸道,人们对他敢怒不敢言。

  亚雷一手毁了苔丝。他利用财势留住苔丝,并趁机奸污了这个美丽的少女。当苔丝毅然挣脱他的魔爪而去追求新的生活时,又是亚雷利用苔丝家的困难,第二次欺骗了苔丝。

  亚雷是恶势力的代表,正是这种恶势力摧残了苔丝这个纯洁的女人。在亚雷活着的时候,他可以随意毁掉人家,在他死后,他所代表的世俗力量却照旧要迫害善良的苔丝。令人深思的是亚雷第二次出现的身份是牧师。哈代藉此有力地抨击了宗教的虚伪性:连亚雷这种小人都可以穿上教衣四处传教,那么所谓的宗教圣洁又到哪里去了呢?亚雷对苔丝没有一点感情,纯粹只是因为苔丝年轻漂亮,便想霸占她而已。在亚雷身上,我们看到的都是罪恶。亚雷是恶势力的象征,他可以逃脱法律制裁,逍遥自在。强奸了一个少女,他只须忏悔忏悔即可。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哈代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抨击。苔丝最后愤怒地刺死亚雷,但她最终没能逃脱“亚雷势力”的魔掌。苔丝的命运表现了摧残人性的维多利亚制度的恶势力仍是强大的,杀死了一个亚雷,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的。亚雷是恶有恶报,但苔丝却是无辜的陪葬品!

  引发轩然大波的道德批判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在书中,他侧重描写了人物的精神和情感世界,由此来反映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有力地控拆了维多利亚时代世俗道德观念体系。

  《德伯家的苔丝》显示了哈代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伦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的深刻观察和了解。他的批判锋芒直指社会存在的弊端。

  哈代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家乡英国南部多塞特郡,所以他对英国农村的生活、风俗习惯、生产斗争等情况都有较深刻的了解。他亲眼看到了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如何逐步侵入农村,工业化带来的新式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又是如何使个体农民逐步走向破产的。 《德伯家的苔丝》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