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齿下龂缝中,盖上古以龂交有二,督脉之龂交入上齿,任脉之龂交入下齿也,以上下之龂齿相交,故名龂交。以上共二十七穴,尚少一穴,愚谓脖胦乃脐下另有一穴,非气海也。】 

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侠鸠尾外各半寸,至齐寸一;侠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
【 王冰曰: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侠鸠尾外各半寸,至齐寸一,谓幽门、通谷、阴都、石关、商曲、盲俞六穴,左右则十二穴也。幽门侠巨关两旁,相去各同身寸之半寸陷者中,下五穴各相去同身寸之一寸,并冲脉足少阴二经之会,各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若灸者,可灸五壮。侠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谓中注、髓府、胞门、阴关、下极五穴,左右则十穴也。中注在肓俞下同身寸之五分,上直幽门,下四穴各相去同身寸之一寸,并冲脉足少阴二经之会,各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若灸者,可灸五壮。】 
【 马莳曰:此言冲脉经脉气所发之穴也。通谷在幽门下一寸,侠上脘五分,针五分,灸五壮。阴都在通谷下一寸,中脘旁五分,针三分,灸三壮。石关在阴都下一寸,去中行五分,针一寸,灸三壮。商曲在石关下一寸,去中行五分,针一寸,灸五壮。肓俞在商曲下一寸,去齐五分,针一寸,灸五壮。至齐寸一,言已上之穴,至齐上下相去各一寸也。中注在肓俞下一寸,去中行一寸半,针一分,灸五壮。四满一名髓中,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去中行一寸半,针三分,灸三壮。气穴一名胞门,又名子户,四满下一寸,去中行一寸半,缄一二分,灸三壮。大赫一名阴关,又名阴维,气穴下一寸,去中行一寸半。下极一名横骨,大赫下一寸,肓俞下五寸,去中行一寸半,针一寸,灸五壮。其曰旁五分者,当云一寸五分也。至横骨寸一者,言至横骨每穴各一寸也。此乃腹中二行之脉法耳。幽门所在刺灸分壮,并同王注。】 
【 张志聪曰:冲脉之侠齐下两旁,各开五分,每穴相去一寸,此取腹脉之法。盖腹穴无陷中可取,止可以分寸度量,上以蔽骨鸠尾,中以齐中,下以横骨思准绳也。】 

足少阴舌下。
【 王冰曰:足少阴舌下二穴,在人迎前陷中,动脉前,是日月本左右二穴也。足少阴脉气所发,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 
【 马莳曰:此言肾经有脉气所发之穴也。按刺疟篇第二十一节,有刺舌下出血。又云舌下两脉者,廉泉也。此虽系任脉经,而实为肾经脉气所发,故言之。廉泉所在刺灸分壮,已详本篇中。】 
【 张志聪曰:本篇手足三阳之脉气所发者,三百六十五穴,以应周天之数,而未言足少阴舌下,厥阴毛中手足鱼际,谓内有五脏之脉五,而阳中之有阴也。然脉气又皆本于五脏五行之所生,而三阳之气,亦由于阴中之所出也。 张兆璜曰:毛中言肝脉之始,舌下言肾脉之终,意言阳气生于阴气之始,阳脉交于阴脉之终。】 

厥阴毛中急脉各一。
【 王冰曰:急脉在阴毛中阴上两旁,相去同身寸之二寸半,按之隐指坚然,甚按则痛引上下也。其左者中寒则上引少腹,下引阴丸,善为痛,为少腹急,中寒。此两脉皆厥阴之大络通行其中,故曰,厥阴急脉,即睾之系也。可灸而不可刺。病疝,少腹痛,即可灸。】 
【 马莳曰:此言肝经有脉气所发之穴也。按急脉,灸书中亦无穴名,当在睾丸直冲于上,即归来等穴之所,今偏坠吊疼者,果有急脉引痛,此之验也。】 

手少阴各一。
【 王冰曰:手少阴各一,谓手少阴郄穴也,在腕后同身寸之半寸,手少阴郄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若灸者,可灸三壮,左右二穴也。】 
【 马莳曰:此言手少阴心经,有脉气所发之穴也。王注以为手少阴之郄穴,当是阴郄穴也,在掌后五分,刺三分,灸七壮。】 
【 张志聪曰:言三百六十五穴之中,有心脉之穴二也。】 

阴阳蹻各一。
【 王冰曰:阴蹻一,谓交信穴也。交信在足内踝上,同身寸之二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间,阴蹻之郄,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留五呼,若灸者,可灸三壮。阳蹻一,谓附阳穴也。附阳在足外踝上,同身寸之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谨取之,阳蹻之郄,刺可入同身寸之六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左右四也。】 
【 马莳曰:此言阴蹻、阳蹻,有脉气所发之穴也。阴蹻脉气所发,乃足少阴肾经照海穴。阳蹻脉气所发,乃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照海在内踝下,针二分,灸三壮。申脉在外踝下五寸,针三分,灸三壮。】 
【 张志聪曰:阴蹻谓交信二穴,阳蹻谓附阳二穴,本篇虽论手足三阳之脉气所发,而内有冲任阴蹻五脏之阴脉焉。】 

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
【 马莳曰:此言手足及诸鱼际,有脉气之所发也,无穴名。】 
【 张志聪曰:鱼际者,谓手足之白肉隆起处,有如鱼腹而穴在其际也。手之鱼际,肺之脉气所发;足之鱼际,脾之脉气所发也。】 

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 王冰曰:经之所存者多,凡一十九穴,此所谓气府也。然散穴俞诸经脉部分皆有之,故经或不言,而《甲乙经》经脉流注多少不同者以此。】 
【 张志聪曰:手足三阳经脉气所发者,二百九十八穴,督任冲脉所发者七十八穴,五脏脉气所发者十穴,阴阳蹻四穴,通共三百九十穴。内太阳经内重督脉五穴、重足少阳十穴,手阳明内重大迎二穴,手少阳内重悬厘二穴、风池二穴、天窻二穴、颧髎二穴,共重二十五穴。除去所重,实三百六十五穴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十七

 骨空论篇第六十
【 马莳曰:骨必有空,空即穴也,故名篇。】 
【 张志聪曰:按此篇论骨空,而帝所问在风者,谓治大风寒热诸证,皆取刺于骨空也。夫人有三百六十五节,节之交,神气之所游行出入。骨空者节之交会处,非皮肉筋骨也。】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 王冰曰:风中身形则腠理闭密,阳气内拒,寒复外胜,胜拒相薄,荣卫失所,故振寒汗出,身重恶寒也。风府穴所在刺灸分壮,与气府同法。用针之道,必法天常,盛泻虚补,此其常也。上椎谓大椎上入发际同身寸之一寸。】 
【 马莳曰:此言感风及有大风疾者,皆可以取风府穴也。人之感风者,有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之证,则当取风府穴治之,调其阴阳表里之经,以虚实为补泻耳。及有大风病者,致颈项皆痛,则亦治在此穴也。按长刺节论有曰: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此其病名也。风府所在刺灸分壮,已详气府篇中。】 
【 张志聪曰:风从外入者,风气客于皮肤之间也。风为阳邪,伤人阳气,故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也。调其阴阳,和其血气也。正气不足则补之,邪气有余则泻之。此言风在皮肤之气分,而治在风府者,风府乃督脉阳维之会也。如风邪入于经者,亦当治其风府也。夫风伤卫,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是以大风之邪,随卫气而直入于风府者,致使其头项痛也。风府督脉之穴名上椎,大椎也。曰风府在上椎者,谓经脉之穴,在于骨空之间也。】 

大风汗出,灸譩嘻。譩嘻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嘻,譩嘻应手。 【 厌,读作压。】 
【 马莳曰:此言感大风而欲汗出者,当灸譩嘻穴也。譩嘻所在刺灸分壮,已详气府篇中,此不赘。】 
【 张志聪曰:汗为阴液,大风汗出者,阳气伤而邪陷于经脉之下,故当灸之。譩嘻,足太阳经脉之穴,在背骨六椎间旁开三寸。所以草厌之,令病者呼譩嘻,其脉应手。盖意为脾志,喜为心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在,神亦随之。夫血气者,神气也,节之交,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言脉气之出于骨空者,神气之所注也。】 

从风憎风刺眉头。
【 王冰曰:眉头,谓攒竹穴也,在眉头陷者中,动脉应手,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若灸者,可灸三壮。】 
【 马莳曰:此言感风恶风者,当刺攒竹穴也,系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眉头故云。】 
【 张志聪曰:从风,迎风也。迎风憎风,是邪在头额间,故当取眉间之骨穴。】 

失枕在肩上横骨间。
【 王冰曰:失枕,谓缺盆穴也,在肩上横骨陷者中,手阳明脉气所发,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刺入深,令人逆息。】 
【 马莳曰:此言失枕者有当刺之穴也。肩上横骨间,乃肩尖端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名巨骨穴,系手阳明阳蹻之会,针一寸半,灸三壮至七壮。治肩臂不得屈伸。王注以为缺盆穴者,恐缺盆难治失枕,盖因横骨间,遂误以为缺盆也。】 
【 张志聪曰:失枕则为颈项强痛之患,故当刺肩上横骨间之穴。夫髓乃骨之精,脑为髓之海,髓之上会于脑者,由枕骨间之脑空而入,故此节论失枕,下节曰头横骨曰枕。】 

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 【 折音舌。揄,同摇。】 
【 王冰曰:揄读为摇,摇谓动也。然失枕非独取肩上横骨间,乃当正形灸脊中也。然验之则使摇动其臂,屈折其肘,自项之下,横齐肘端,当其中间,则其处也,是曰阳关。所在刺灸分壮,与气府同法。】 
【 马莳曰:此言折臂者当有灸之之法也。凡人折臂者,使人自摇其臂而曲之,上与肘齐,即臂脊之中而灸之,以疏通其肘臂之气。盖细详之,乃三阳络之所也,系手少阳三焦经腕后臂外四寸,灸七壮,禁针。按督脉十一椎下有脊中,此穴与折臂无义,故当为臂脊之中,王注以为此节治上节失枕者尤非。】 
【 张志聪曰:折者,谓脊背罄折而不能伸舒也。摇其手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