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之证也。溺色黄赤而又且嗜卧,是之谓黄疸也。已食如饥,是之谓胃疸也。然水证有兼风者,其面发肿,盖面为诸阳之会,风属阳,上先受之,故感于风者,面必先肿,不可误以为止于水也。惟足胫之肿,则止谓之水耳。盖足少阴肾经之脉,上循胫至阴股,故病如是也。且黄疸之目必黄,以热积胷中,上熏于目而然也。】 
 
【 张志聪曰:此以视疾而知其病也。按此节引《灵枢》论疾诊尺之文,少加删改,以证诊尺之义。上节论诊尺,此节论疾。所谓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也。是以见颈脉动疾,目内微肿,足胫肿者,知水病之在里也。溺赤安卧,已食如饥者,知为黄疸、胃疸也。面睡者,知为风水也。此又不待持脉而知其病也。杨元如曰:诊尺而知解(亻亦),多汗之病在外,视疾而知水饮黄疽之病在内,故日论疾诊尺,谓论证视尺,皆可以知病。】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姙子也。
 
【 王冰曰:手少阴脉谓掌后陷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灵枢经》曰:少阴无输,心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此之谓也。动,谓动脉也。动脉者,大如豆厥厥动摇也。《正理论》曰:脉阴阳相薄名曰动。又经脉别论曰:阴薄阳别,谓之有子。】 
 
【 马莳曰:此言妇人姙子之脉也。左手寸部属手少阴心经。而手太阳小肠经之脉,为之表里。《脉赋》云:太阳大是男娠。故知手少阴之脉动甚者,为姙男子也。《灵枢》论疾诊尺篇与此同。后世更手为足,盖不考二经皆同故也。由此推之,则右手寸部属手太阴肺经,当为姙女子者可推矣。】 
 
【 张志聪曰:此复言诊尺之微妙,非惟知病,而妇人之姙子,亦可以分别也。子,男子也。以妇人之两手尺部候之,若左手之少阴肾脉动盛者,当娠子,以左男而右女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
 
【 王冰曰:春夏脉瘦,谓沉细也。秋冬浮大,不应时也。大法,春夏当浮大而反沉细,秋冬当沉细而反浮大,故曰不应时也。】 
 
【 马莳曰:此举脉之与时相逆者言之也。脉有顺四时者,即上文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是也。脉有逆四时者,未有正脏之脉相形,而他脏之脉反见,春夏脉宜浮大,今反沉细而瘦,秋冬脉宜沉细,今反浮大而肥,此即所谓逆四时也。】 
 
【 张志聪曰:后章论五脏之气,外合于四时,故虽未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之脏形,而阴阳出入之大概不可逆也。】 

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濇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 王冰曰:风热当脉躁而反静,泄而脱血,当脉虚而反实,邪气在内,当脉实而反虚,病气在外,当脉虚滑而反濇坚,故皆难治也。何也?皆反四时之气,乃如是矣。】 
 
【 马莳曰:此言脉与病反者,是亦脉与时反之意也。病由风热,脉宜浮大而反沉静,则阳病见阴脉也。泄利脱血二证,脉宜沉细而反实大,则阴病见阳脉也。病在中者,脉为有力,则中气方盛,今脉反虚,病在外者,脉宜浮虚,则表病易痊,今脉反濇坚,是皆难治之证,犹脉之反四时也。】 
 
【 张志聪曰:夫天地有四时之寒暑,而人之气血,有浮大沉瘦之阴阳。即受病之脉气,亦有外内虚实之相应,是以脉不应病者,命曰反四时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 王冰曰:不弦不石,皆谓不微似也。】 
 
【 马莳曰:此言五脏以胃气为本,而胃气以水谷为本,是无水谷者无胃气,无胃气者,真脏之脉见也。即如肝脉当弦而不弦,肾脉当石而不石之类。】 
 
【 张志聪曰:此言五脏元真之气,亦皆胃腑水谷之所生也。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气者水谷之所资生,故人以水谷为本,胃绝水杀则死,脉无胃气亦死也。所谓无胃气者,真脏脉见而不得微和之气也。又非惟微和之为胃气也,即真脏之脉,亦胃气之所生也。故曰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者。春为弦,夏为钩,秋为毛,冬为石,皆得胃气而为之也。故曰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是以前章论四时之脉得胃气之和者,命曰平人。后章论五脏之真,亦四时以胃气为本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 王冰曰:洪大以长者,气盛故然尔。《扁鹊阴阳脉法》云:太阳之脉,洪大以长,其来浮于筋上,动摇九分,三月四月甲子王。吕广云:太阳王五月六月,其气大盛。故其脉洪大而长也。乍数乍疏,乍短乍长者,以气有畅有末畅也。《扁鹄阴阳法》云:少阳之脉,乍小乍大,乍长乍短,动摇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王。吕广云:少阳王正月二月,其气尚微。故其脉来,进退无常。浮大而短者,杀气满盛也。吕广云:阳明王三月四月,其气始萌末盛。故其脉来,浮大而短。《扁鹄阴阳脉法》云:少阳之脉紧细,动摇六分,王五月甲子日中,七月八月王。太阴之脉,紧细以长,乘于筋上,动摇九分,九月十月甲子王。厥阴之脉,沉短以紧,动摇三分,十一月十二月甲手王。】 
 
【 马莳曰:此举三阳之脉而言之,正见脉贵顺四时也。按《难经》之意,以为得第三甲子太阳王,岁有闰,月有大小,大约四五六月也,其气大盛,其候大热,故脉之至也,既洪且大,又见其长。盖洪大而长,皆阳脉也,而阳之甚圣,故纯见阳脉而无阴脉者如此。得第一甲子少阳王大约在十一二正月也,其气尚微,其候当寒,故脉之至也,乍数乍疏,乍短乍长。盖长数为阳,疏短为阴,而阳之初生,故阳脉虽乍至,而犹未离乎阴脉者如此。得第二甲子阳明王,大约在正二三月也,其气始萌未盛,其候始暄,故脉之至也,既浮且大,又见其短。盖浮大为阳,短则为阴,而阳氧方壮,故阳脉盛而阴脉微者如此。此则《难经》之与《内经》相同者。《难经》又云: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其意以为得第四甲子太阴之气王,大约在五六七月也,其氧承夏余阳,阴气始至,其候暑温,故脉之至也,紧大而长。盖紧为阴脉,大者长者为阳脉,而阴之初生,故阴脉微而阳脉盛者如此。得第五甲子少阴王,大约在七八九月也。阳气衰微,阴气渐盛,其候清凉,故脉之至也,紧细而微。盖紧细与微,皆阴脉也,而阴之方盛,故阴脉之全见者如此。得第六甲子厥阴王,大约在十月十一二月也,阴气极盛,其候寒凝,故其脉之来也,沉短而软。盖沉短而敦,阴脉之极也,而阴之正盛,故阴脉之甚重者如此。此则《内经》之所遗,而《难经》之所备,其必有所本也。】 
 
【 张志聪曰:此言阳明胃气不独行于五脏,而亦行气于三阳也。夫脾与胃以膜相连耳,是以胃气之行于五脏者,由脾气之转输,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是以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焉。故太阳之洪大,阳气之盛也,少阳之乍忽,初生之象也,阳明之浮大而短者,两阳合明,阳盛而间于二阳之间也。此三阳之气,亦胃腑之所生也。】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恍钠健O囊晕钙尽2⌒穆隼矗簦渲形⑶恍牟 K佬穆隼矗扒缶樱绮俅常恍乃馈
 
【 王冰曰:琅槔啵月雎ⅲ⑺浦樾沃惺忠病B鲇形钙蚶劾鄱⑺屏橐病!俊
 
【 马莳曰:上文第五节至第九节,论五脏乎脉、病脉、死脉既已悉矣,而此下五节又详喻之,此一节则自心经而言之也。夏胃微钩为平脉,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恍钠剑锹雎ⅲ慈缌椋粗缪奴,乃来盛去衰,有钩而且和之义,所以谓之平也。夏以胃气为本,故取其钩而且和也。钩多胃少曰心病,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盖其来如喘,又喘而连属,且中手而偃曲,则有钩多胃少之义,所以谓之病也。但钩无胃曰死,而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盖前虽似曲,而后则居然不动,如操执带钩,则全无和意,所以谓之死也。】 
 
【 张志聪曰:此言脏真之脉,四时以胃气为本也。累累如连珠者,滑利如珠,连绵相贯,心脏和平之象也。琅朗浦檎撸∑湮氯蠖峄病4嗽嗾嬷鋈崧X更和平者,得四时之胃气也。前节以四时胃气资于脏真,故曰春胃微弦,夏胃微钩。此节以五脏之真得四时胃气,故曰平心脉来。夏以胃气为本,乎肺脉来,秋以胃气为本,是以脉象之少有不同也。盖弦钩毛石者,脏真主气象也。如连珠如榆荚者,脏真之体象也。喘喘,急疾貌。喘喘连属,心气不安也。曲者钩之象,其中微曲,心气虚也,故当主心病。曲而不动,如操带钩,无如珠生动之象矣。杨元如曰:前论四时之气生五脏,故肝而心,心而脾,序四时之相生。此论五脏之真合四时, 故心而肺,肺而肝,序五行之相制,制则生化也。】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 王冰曰: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浮薄而虚也。脉有胃气,则微似榆荚之轻虚,不上不下,如循鸡羽,中央坚而两旁虚也。如物之浮,瞥瞥然如风吹毛也。】 
 
【 马莳曰:此即肺经之平脉、病脉、死脉而喻之也。秋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