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你对这个问题仔细思考一下,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你应负什么责任。至于其他的问题,如中央给你的问题作什么结论,给你分配什么工作,暂时不要去想它。如果你把问题说清了,对自己的错误又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相信党中央会公正合理地研究处理这个问题的。”
张国焘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林育英又多次找张国焘谈话、做工作。
对于林育英在争取张国焘北上直至回到陕北的工作,老革命家王鹤寿等人1982年3月10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纪念林育英的文章《忠心为国,虽死犹荣》中,曾有大段的叙述。
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理论家、史学家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第一部分 林育英——虽死犹荣的革命家第22节 受命援救西路军
1936年10月下旬,原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2万余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11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为西路军。
西路军渡过黄河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四个多月,歼敌2万余人。由于这次西渡黄河作战系战略上的失误,战术上起不到大的作用,加上环境生疏,准备不足,没有后方,补给困难,西路军陷入了困境。
西路军进入祁连山地区后,曾连续给中央发电,请求中央派部队援救。
为救西路军,2月24日,毛泽东给在西安的周恩来发电,告知听说围剿西路军的马步芳很爱钱,请他考虑是否送一笔钱给马步芳,要求马容许西路军回到黄河以东。周恩来接电后,与国民党的代表张冲等人作过多次交涉,没有起作用。
1937年2月26日,根据西路军的要求,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组织援西军问题的指示,并决定抽调第四、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军及一个骑兵团组成援西军。2月27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任援西军司令员、林育英任政委。
西路军组成后,毛泽东特地将林育英请到窑洞里问:“中央决定你和刘伯承组建援西军,你有什么意见?”
在毛泽东找林育英谈话之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已决定林育英任中共中央工农部部长,张闻天已将中央的决定告诉了林育英,他思想上已有所准备。现在毛泽东又说要他任援西军政委,他没有讲任何价钱,马上回答说:“中央的决定我服从,只是……”
“只是什么,说完嘛。”
“我怕完不成这个任务。”
“怎么完不成呢?”
“我过去长期做党务工作,没有打过仗。这次一下子去带万余人的部队,恐难胜任。”
毛泽东见林育英有顾虑,对他说:“我听洛甫、林彪他们讲,你是个很聪明的人,相信你会完成任务的。”
谈了一阵,毛泽东又问林育英:“你还有其他想法没有?”
“没有。”
“信心足不足?”
“有信心。”
“那好,”毛泽东又接着说:“不过,这个任务很艰巨。长征途中,许多干部战士在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的危害下,曾三过草地,吃苦甚多,又牺牲了不少人,干部战士有怨气,还有一些人受张国焘的错误思想影响较大,因而,援西军的政治思想工作任务很重,没有一个得力的人去不行。所以,中央决定派你去。军事上,伯承同志很强。这样,援西军的文武两将都是硬角色。”
“伯承同志很强,我向他学……”
未等林育英说完,毛泽东大笑起来:“你也很行啊!你是湖北人,湖北不是有‘惟楚有才’的说法吗?你也是楚才嘛!”
“主席过奖了!”
又谈了一阵,毛泽东对林育英说:“西路军危急,时间紧迫。你赶快与伯承同志商量一下,先把陕北的部队带出去,再在甘肃镇原县将部队全部集中起来,然后相机援助和接应西路军。”
“我马上就出发。”
林育英出窑洞时,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祝你们旗开得胜!”
林育英点了一下头,然后向毛泽东挥手告别。
第二天,林育英与妻子涂俊民、堂弟林彪告别,然后与刘伯承一起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第一部分 林育英——虽死犹荣的革命家第23节 援西军中巧工作
援西军组建起来后,工作难度相当大。
由于干部、战士对援西任务、目的不明确,林育英到部队时,一些干部、战士纷纷向他和刘伯承提问:为什么刚回陕北,又要去甘肃?当初,为什么要调西路军过黄河?有些同志听说这次援西路程有3000多里,而且又要过沙漠,有畏难情绪,还有的找种种借口,不愿去“援西”。
林育英感到,在部队未出发前,要给官兵们作个动员报告,向大家告知援西的意图和必要性,统一部队的思想。他与刘伯承商量后,决定开一个誓师大会。
3月5日,林育英在援西军出师动员大会上讲了话,他说:
西路军的同志西渡黄河后,经过数月的艰苦作战,现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党中央决定派我们援救他们。西路军是党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是我们的阶级兄弟。他们是为新中国而战,是为人民而战失利的。现在,他们遇难,我们能见死不救吗?
红军长征后,部队损失很大,经过长征的每一个同志,都是革命的骨干、党和人民的财富,也是革命的火种。西路军的每一个同志也是如此。今天,中央派我们西进援救西路军,就是挽救火种,挽救财富。这次援西虽然要走3000多里路,而且还要走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但为了革命,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要以大局为重,发扬过去那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和舍己救人的精神,营救、援助我们的阶级兄弟。我相信、经过千锤百炼的红军将士们,一定能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在这次会上,刘伯承司令员也讲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政委、司令员的战前动员报告,使援西军将士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
当天,部队从三原、淳化出发,日夜兼程西进。经过半个月的急行军,部队于3月中旬到达甘肃镇原县。
部队一停下,立即收到西路军发来的一份电报。电报中说,他们经过数次血战,迭遭挫折,干部、战士大部牺牲、被俘。余下人员被迫上了祁连山的康隆寺,已经弹尽粮绝。援西部队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必渡河。
收到这份电报后,援西军与西路军的电信联络中断。
林育英从刘伯承手中接过电报,心情沉重地说:“看来,西路军已经完了。”
刘伯承坐在石凳上,心里很痛苦。过了好一阵,他才说了一句话:“这个损失好大啊!”
林育英对刘伯承说:“是不是将司令部的同志召集拢来开一个会,研究一下抢救失散人员和伤员问题,然后给中央发个电报,报告西路军已经失败,我们的部队可否停止前进。”
刘伯承同意林育英这个意见。
中共中央马上来了电报,要求援西军暂时屯兵镇原,一面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一面进行整训。援西军司令部根据中央的指示,将第四军驻扎在镇原县屯马镇,三十一军移到平原镇,司令部驻在镇原县城内。
3月20日,援西军在镇原县城广场上召开了一个连以上干部会,会议由林育英主持,刘伯承在会上念了西路军发给援西军的最后一封电报。
电报一念完,场上气氛马上变了。有的失声痛苦,有的低头抽泣……
刘伯承讲了几句话,也讲不下去了。坐在场上的林育英、宋任穷也泪流满面。
过了半小时,场上还有人在哭,还有人在流泪……
林育英很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他深知:泪水流得再多,也帮不了事业的忙。目前最要紧的是化悲痛为力量,把部队带好。他用手帕抹掉了泪水,向全军干部讲道:
同志们,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难过,西路军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一支很好的队伍。他们当中,有的参加了黄麻暴动,有的是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冲杀出来的工农子弟,还有的是威震川东的游击健儿,他们和我们援西军的指战员亲如骨肉,情同手足。听到他们失败的消息,大家痛心疾首,非常难过,这是很自然的。但我们也应懂得,西路军失败了,已经无法挽回,难过也无益。西路军的失败,是个局部,革命的形势还是很好的,革命的前途也是光明的。我们要把痛苦当作动力,把我们的部队整顿好,并好好扩建军队。我们如果这样做了,我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的烈火一定会越烧越旺,人民军队一定会越战越英勇,越战越强大!
林育英的讲话,一扫场上的悲哀气氛,干部们的情绪又活跃起来。
西路军在镇原待命期间,虽然未起到“援西”的作用,却收留了数千名失散的西路军官兵。
西路军负责人徐向前,也是刘伯承、林育英派人接到镇原县城的。
有一天,一位西路军战士被接回镇原,正在场上打篮球的战士停下来跑拢去问寒问暖,并安排他吃饭,送他到招待所休息。司令部的同志见他骨瘦如柴,身上只披了一件破羊皮,未等上级布置,便你一件,我一件地给他送衣服,还有的给他送鞋子、毛巾、牙刷、肥皂等日用品。
第二天,各种慰问品仍源源不断地送到他房里,仅衣服和日用品,就堆了满满一屋子。这位西路军战士见援西军指战员如此关心、爱护他,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后来,林育英、刘伯承得知马步芳在凉州关押了6000名西路军被俘人员,他们想了许多办法争取这部分人员获释,因种种原因,没达到目的。为这事,林育英、刘伯承难过了许久。
老革命家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