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较有特别记述的是梁红玉,她和孩子一同先到了杭州临安府,由虞允文的引见,见到了皇太子。不过,也不是立刻就见到,因为和虞允文再见的子温当时为了江淮军的再编成可是忙昏了头。
江淮军指的是“长江、淮河下游方面军”,也是对金防卫战的总兵力。
子温是江淮军的副参谋,虞允文是参谋。总帅则是叶义问。叶是一名科举出身的文官,个性刚直,曾举发秦桧残党的暗中活动,也曾到金国出使过,观察当地的土木工事及运输等,正确地预测了金军的人侵。
不过,他对军事可说是一窍不通,连基础的军事用语也不知道,遭到兵士和民众的冷笑。不过,这并不是叶义问的问题,而应该是任命他的高宗的责任。
在就任的同时,叶义问也在江北展开军事的部署。指挥官是刘倚和王权两位将军,他命令两人对渡过淮河的金军正面攻击。王权本来是韩世忠的手下,他在做了抗议之后,再度接到命令,才不得不以两万兵士与六十万的金军战斗,结果,一战而被驱散,只差没有全灭地逃回来。至于“神机武略”的刘倚,则无视叶义问无谋的命令,不战而退,从扬州渡江而回。
“真是的,只是退却的话,未免太没有意思了!”
白髯的刘倚命侍从取来文房四宝,只不过他没有用纸,而是大笔一挥,在扬州府厅的白色墙壁上写下了六个大字:
完颜亮死于此
这对金军可是相当不吉的预言,看来,精于易占和五行的刘倚己经预知了完颜亮的败死。
“刘倚、王权两将军不敌金军的侵攻而撤退,宋长江以北的领土尽失!”
这虽是金军夸大的宣传,但这分报导也席卷了宋的朝野。
江北的居民舍弃了自己的家园,乘着舟船渡过长江逃至江南,也有从陆路往长江上游逃亡的;至于江南的民众,也受到动摇而准备逃往更南的地方。朝廷方面也动摇了。
“刘信叔竟然不战而退,看来,吴唐卿(吴磷)评其无英雄气概是对的!”
强硬论的张浚不由叹息,但他并未替刘倚做任何的辩护。
“果然不行,看来得要准备船只了!”
在杭州临安府中自言自语的正是高宗皇帝,他害怕会重蹈父亲徽宗和兄长钦宗的覆辙,就连现在他都像是要逃到港口去一般去地急忙起立。
但他的衣袖被张浚抓住。
“千万不能逃呀,陛下!您加果逃走的话,国家就瓦解了,还不如您御驾亲征,向金贼显示帝威!”
既不怕金军、之前也一直和秦桧唱反调的张浚,在危急的时候,态度当然和准备逃走的高宗不同,高宗无法反对他,只是口中一开一合……
这时,皇太子毅然地从座位上站起:
“张浚说得极是!陛下将会御驾亲征,而吾即为先驱!”
皇太子的话感动了年老的张浚,他拜跪在地,由皇太子将他扶起。
至于失去了主导权的高宗,则再也说不出任何话来。
依据张浚和叶义问的协议,前线的指挥官有了新的调动。将江北之地让予金的刘椅和王权被撤换,接替刘椅的为成闵,接替王权的则为李显忠。只不过,在两人尚未到达前线之前,叶义问就接下了原刘椅和王权军队的指挥权。
这分人事变动严重伤害了老英雄刘倚的矜待,他在战略上的撤退竟被评为“老衰、无能”,会受伤也是当然的。而且,叶义问居然还将刘倚的军队收去自行指挥,更是另一层打击,结果,十月时,刘倚就躺上了病床。
虞允文和子温前去探病,刘倚只是无力地笑着,他右手抓着虞允文,左手抓着子温:
“巳经没有我出场的地方了!我为朝廷养兵三十年,最后的大功却得归于儒生,而我这无力的老兵就只有羞耻而死了!”
他俩说不出安慰的话,只有请他好好养病。
虽对刘倚的卧病感到遗憾,但子温对金的战争却有很好的展望,他预测完颜亮带大军南下之时,北方一定会发生什么异变,他想起了五年前的事……
“虽然我不能够给你什么约定,但金国和宋国一样不希望兴起无谓的战争,渴望和平的心,女真族是不会输给汉族的。”
在燕京赵王府中,完颜雍是这么跟子温说的。
“那么,对于憎恶暴君这一点,您又觉得如何呢?”
雍苦笑回答,其实爱什么、憎什么,不管是江南还是河北都是相同的。
平安回国之后,子温被问起他受了谁的帮助?但他绝不能将完颜雍、阿什替和黑蛮龙的名字说出,免得给他们添麻烦。所以,即使是对高宗,他也只回答“臣也不知他们的真实身份”。
“其实派遣你到北方,除了虞允文之外,也是建王的提案,他一直要我注意全国的暴君,烦都烦死了!”
建王指的正是皇太子,姓赵,名最初为伯琼,之后改名摄,而在即位前又改名眷,字元永,也就是之后的孝宗皇帝。
本来高宗最初的太子在幼年时即病故,之后,高宗一直没有生下男儿。而在金军侵人所引起的动乱中,皇族大多已死去,或是行踪不明。为了不让皇统失传,高宗开始着手寻找残余的皇族,好不容易才找出了太祖皇帝的第七代子孙。
高宗本身是太祖之弟太宗皇帝的第六代子孙,虽为同族没错,但血缘却是相当遥远了!历代宋王朝的王座均是太宗的血统独占,太祖的子孙则无缘一触,如今,终于回到历史的大道上了。
孝宗皇帝被后世称为南宋最贤明的君主,高宗也算是选对了后继者。只不过,在《宋史》上被记为“聪明英毅”的皇太子,当然会遭秦桧猜忌,所以,一直到秦桧死后,他都只是普安郡王,而不是正式的皇太子。皇太子也很忌恨秦桧,而亲岳飞及韩世忠,在他即位成为孝宗皇帝后,便替岳飞恢复了名誉。
只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在绍兴三十一年的十月半,皇太子随张浚、虞允文、子温等一同从杭州临安府来到了建康府,而这也是将朝廷主战的意思告知天下的意思。
Ⅱ
十月末,在建康府厅中举行的宋军出阵宴里,皇太子也临席了。
由于皇太子和张浚都喜欢朴实,因此宴席中并没有一大堆的山珍海味,大宴要等胜利之后是理由之一,另一则是六十万的金军已经来到了长江北岸,和宋军之间只隔了长江之水而已。只是,长江的水流幅宽八里(四点四公里),是一道不容易渡过的的巨大水流城壁,全军如果不是齐聚了六十万大军可以渡江的军船之前,是不会实行渡河作战的。
在绍兴三十一年时,宋主要人物的年龄如下:高宗皇帝五十五岁,皇太子三十五岁,张浚六十六岁,刘倚六十四岁,李显忠五十二岁,杨沂中六十岁,吴磷六十岁,成闵六十八岁,第一线的将军们都已有相当的高龄了。
梁红玉六十四岁,子温三十四岁,虞允文的年龄虽然不明,但大概不出于四十岁左右。
梁红玉由于亡夫韩世忠和她自身的武勋,受有“杨国夫人”的称号,列席的文武官均对她有相当的敬意。
皇太子当然也对这名银发妇人投以相当的敬意,他先将子温招至跟前对他说:
“杨国夫人的盛名,即使如我这样的一个书生也了然于心。”
这一句话,让梁红玉当场跳起了剑舞。舞着剑的梁红玉,让人几乎看不出她是个超过六十多岁的老妇人;衣袖飘飘,剑气动人,呼吸、步伐都没有一丝紊乱,流利的动作一瞬也未停止,让在座的人全都感叹不已。
她一面舞着,一面还大声地唱起词:
怒发冲冠凭阑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英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子温愕然地望着母亲,他很清楚这壮烈的歌词作者是谁,其他人可能是不知道,或者是已经忘记了,只是继续听着。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梁红玉舞罢行了一礼,一时之间竟没有人能够出声。
“很好!很好!”
拍手的正是皇太子,接着满座也跟着拍起手。唯一没拍手的就是子温,他的手心惨出冷汗。等着终将到来的事情。
在拍手叫好之后。皇太子问:
“这首词是杨国夫人所作的吗?”
“不!是其他人所作。”
“那么,作者是……?”
“姓岳,名飞,字鹏举。”
所有人的呼吸仿佛都停了!岳飞这个大罪人的名誉至今尚未回复,而梁红玉居然敢在皇太子面前唱他作的词,未免太大胆了!文武官们都看着她。
不过,梁红玉并非胆大元谋,她既能和丈夫一同指挥四万将兵及经营军团,当然知道要有胜算。秦桧的死、金军的进攻、张浚的复归……事态的全部都指向一个方向,他知道皇太子总有一天会起来,而要回复岳飞的名誉,一偿亡夫的遗愿就要趁此时,至少她是这么确定的。
皇太子微笑地抬起脸,他向列席的文武官员说:
“我期待诸君能够一雪靖康之耻!现在就要靠各位的功劳以朝天阙了!”
他引用了岳飞的词。要一雪靖康之耻,就是要替三十几年前被金军所虏的徽宗和钦宗报仇。而朝天阙就是说参上朝廷之意。于是列座的大臣和将军便了解这名皇太子在即位后,是一定会回复岳飞的名誉的。
“黑蛮龙说过近日金国的真天子即将登场,看来本朝也是如此。真是谢天谢地,你爹也能够安心了!”归席的梁红玉这么低声向子温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