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秸慕ǔ闪艘蛔绯。拭匦【绯 2⒂伤嵌朔⑵穑烟锕е⑾哐蟆⒑吞锞⑶忱仔畚耍橹艘桓鐾缤拧�
筑地小剧场最初两年只演翻译的作品,到1926年才开始上演坪内逍遥的创作剧。总之,由于开放了筑地小剧场,日本的话剧运动有了自己的据点。小山内将全力投入了筑地小剧场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导演广播剧,制作有声电影及剧评等方面也打开了新的局面。1927年11月,小山内应邀作为国宾参加苏联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活动,归国后健康不佳,第二年——1928年12月去世,终年四十八岁,人们在筑地小剧场的舞台上为他举行剧场葬。
小山内戏剧的代表作有《第一的世界》、《儿子》(翻案作品)、《西山故事》、《地狱》和《森有礼》等。他不断地采用清新的形式和技巧,从不落俗套。他作为一个剧作家是十分优秀的,作为一个实践家保持了三十年剧坛的领导地位,并指导后进,为日本剧坛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小山内的努力,筑地小剧场成为日本新剧的团体。它通过自己的实践,实现了小山内的“为未来”而存在的预言,它所培养的一大批剧作家、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家,在后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起了骨干作用,现在都是成绩卓著的戏剧艺术家。小山内去世不久,筑地小剧场分裂为新筑地剧团和筑地小剧场剧团,从此结束了所谓筑地小剧场时代。
无产阶级戏剧的繁荣
正当筑地小剧场分裂之时,无产阶级的左翼剧场开始繁荣。左翼剧场同人有久板荣二郎、村山知义、小野官、仿野硕、佐佐木孝丸、千田是也等人。1928年来,纳普改组,确立了作为纳普的加盟团体之一,成立了日本无产阶级戏剧同盟 (简称普罗特)。普罗特的核心是左翼剧场,地方剧团参加的有大阪战旗座等。
1929年6月,左翼剧场把村山知义的作品《暴力团记》改名为《全线》上演,导演是佐野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暴力团记》是村山从当时在中国的藤枝丈夫那里获得的资料,描写1923年发生在中国郑州的京汉铁路罢工的四幕九场话剧。它描写了铁路工人在中国总工会的领导下,为反对军阀的统治,进行大罢了。工人们不屈服于利用暴力团的残酷镇压,不怕一切牺牲,在强大的镇压下顽强地斗争。最后,由于出动了军队,罢工以失败而告终。
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评论家藏原惟人曾赞誉它具有革命内容和大众的形式,评价它是“无产阶级戏剧的最高峰”。它从正面描写了作为一个集体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工人阶级,为无产阶级戏剧开创了新局面。这部剧本同村山后来创作的《志村夏江》,不仅是作者村山的代表作,也是日本无产阶级戏剧的代表性作品。 《暴力团记》演出的成功,显示了左翼剧场的实力,同进也巩固了“普罗特”在新剧界的地位。以后左翼剧场通过上演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而吸引了许多工人观众,另外还上演过小林多喜二的《在外地主》、三好十郎的《煤尘》、村山知义的《志村夏江》、和田胜一的《大里村》以及基尔辛作·杉本良吉译的《风之街》、东建吉(久保英)的《中国湖南省》等。
村山知义是无产阶级戏剧运动的骨干,他以担任筑地小剧场的舞台设计为契机,投身于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在导演、舞台设计和编写脚本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特别是从《穿裙子的尼禄》、《罗宾·霍德》到《东洋车辆工厂》、《暴力团记》、《志村夏江》、《胜利的记录》等创作戏剧,为当时的无产阶级戏剧打开了新局面,引起了人们的注目。
由筑地小剧场分裂而来的新筑地剧团首次公演的是金子洋文的《飞歌》和片冈铁兵作、高田保改成脚本的《活的布娃娃》。后来上演了藤森成吉的《谁使她这样?》、高尔基作高田保改写成脚本的《母亲》、小村多喜二作、高田保改写成脚本的《北纬五十度以北》(《蟹工船》),都是有鲜明无产阶级倾向的作品。其中《谁使她这样?》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剧本描写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她经过各种生活的折磨以后丧失了天真,最后放火烧毁了基督教会堂。在这里,作者没有把罪责归于个人,而是归罪于万恶的社会。
《磔茂左卫门》是藤森成吉创作的另一个剧本。剧本经过修改,由剧团筑地小剧场作为第三次公演演出。这部悲剧描写了在暴政下呻吟的乡下农民的生活,通过农民茂左卫门,展现了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从剧本巧妙的场面结构,以及人物的动作和对话中,令人感到其中渗透着一种人道主义的社会正义的热情。这部作品不仅获得了好评,而且把作者推向了无产阶级文学的中心。
在各种新剧团都上演左翼戏剧的形势下,1929年10月成立了新兴剧团协议会,左翼剧场,新筑地,剧团筑地小剧场和心座都加入了协议会,以促进戏剧沿着更健全的路线发展。同年11月,发生了一件一举轰动新剧界的事情。新筑地剧团在帝国剧场、筑地剧团在本乡座同时上演雷马克著、秦丰吉译而由不同人改编的《西线无战事》,双方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另一方面,剧团筑地小剧场内部产生了意见对立,青山杉作等人首先退出,然后是泷泽修等了开,加入了“普罗特”,不久剧团筑地解散,以剧团新东京名义进行了数次公演,形成了与“普罗特”不同的艺术流派。
1931年5月,新筑地剧团加入了普罗特。该剧团以后一直坚持活动,经常与左翼剧场举行联合演出,成为普罗特的强有力的支柱。1933年后,左翼剧团不断受到镇压,活动越来越困难。1934年7月,普罗特被迫解散。整个左翼戏剧运动进入低潮。
总的来说,延续了七、八年之久的左翼戏剧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代表了这个历史时期的先进的思想倾向,及时地配合了当时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在历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它也具有早期无产阶级文化运动的一些共同的缺点,如过多地强调了配合当时的政治斗争,艺术上比较粗糙等等。
长夜中的群星
从三十年代最初的日子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日本的新剧是在法西斯主义统治的漫漫长夜中渡过的。左翼剧团遭到残酷镇压,1943年无产阶级戏剧同盟 (普罗特)被迫解散,但一些进步戏剧团体仍在坚强地斗争着,为正义事业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久板荣二郎和久保荣,他们试图抽掉无产阶级戏剧中公式化的东西,继续发表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久保的《五棱城的血书》和《火山灰地》都是有代表性的精心杰作。后者以在北海道东南岸被火山覆盖的坡面耕地和座落在它中心的一个农业城市为舞台,安排许多出场人物,描写的主题是北海道农村的农业技术的发展和阻碍它正确发展的生产关系问题。战后,他又发表了 《烧窑》,这部作品描述了北海道的老式砖瓦工厂在近代化过程中遭遇到的命运,试图反映日本资本主义通过漫长的历史阶段逐渐演变成垄断资本主义的面貌。
久板的《东北风》以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为北景,描写了自由主义的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和《火山灰地》并称为这个时期的名作。
和无产阶级戏剧对立的,有久保田万太郎的《大寺学校》(1927),它歌颂那种所谓世故人情和小市民情调的市井道德和美感,得到一定的评价。但这种怀旧趣味不能成为发展新戏剧的动力。相比较来说,岸田国士试图通过现实地描写心理和风俗来探索戏剧所特有的舞台上的现实的活动更加值得重视。他的《旧玩具》、《纸气球》等作品,反映了人们生活中微妙的活动,给剧坛带来了新气息,《牛山旅馆》以法属印度支那的某港口为背景,以日本人经营的旅馆为舞台,反映了远离祖国的人们心里的空虚,是岸田国士的代表作之一。他还创办了戏剧杂志 《剧作》(1932),培养了许多新的剧作家,如川口一郎、森本薰,内村直也等。其中的真船丰,有一段时间接近无产阶级文学,克服了 《剧作》派忽视实践的缺点,写出了突出坚持己见的人物的《黄鼠狼》,《鬼怒子》(1936)等作品。
1937年,岸田和久保万太郎、岩田丰雄、友田恭助等共同创立了“文学座”,写出了《译氏的两个女儿》(1935)、《风俗时评》(1936)等提出问题的作品。
战后新剧的复兴与发展
战败后的第二年,以村山知义为中心的新协剧团于停演五年之后重新建立起来;不久,在战时组织起来的由于田是也领导的俳优座进行了第一次公演;第二年 (1947),民众艺术剧场(民艺)也组成了;再加上战争中唯一继续存在的文学座,这四个剧团并驾齐驱,使战后的新剧显示出清新的气息。此外,文化座、葡萄之会等剧团也相继上演了创作的剧本。前进座通过巡回演出吸引了青年观众,随着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又产生了业余戏剧的热潮。这是话剧史上重要的时期。
在这样一股潮流中,翻译剧本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因此,加藤道夫,秋元松代,田中千禾夫、田中澄江、矢化静一等剧作家,特别对如何恢复本国戏剧传统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而进行了讨论。木下顺二发表了试作的民间故事剧,三岛由纪夫则编写《近代能乐集》。除了专业剧作家之外,值得注目的是,小说家中有人开始编写剧本。太宰治、三岛由纪夫、中村真一郎、椎名麟三、安部公房、武田秦淳、野间宏等人就是这种情况。在评论家里,也出现了试笔人。福田恒存·中村光夫的《抚龙者》(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