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户时期,出云地方一位名叫阿国的巫女创作了一种名叫“吟佛踊”的歌舞形式。她和丈夫名古屋山三郎组织了一个戏班演出,山三郎善唱俗歌,阿国则善于跳舞,他们的表演很受欢迎。阿国时期的歌舞伎是男女混合的,歌舞之间,还作出各种滑稽表演,打破了能和狂言那种悲剧与喜剧、崇高与滑稽的界限。这样,能乐和狂言的因素,以及当时民俗艺能的各种成分都渗入了歌舞伎。阿国歌舞伎一传开,大家争相模仿,出现了不少歌舞伎剧团。这时的歌舞伎以女扮男,男扮女为趣,观众主要是看男女姿色,不很重视技艺本身。而且,虽然歌舞伎剧团中有男有女,但演出时以女为主,所以这些歌舞伎被称为“女歌舞伎”。
在女歌舞伎盛行的同时,大约在1624年前后,在京都田条河滩上,又有由青少年组成的所谓“若众歌舞伎”。这些剧团全由男青年组成,也叫“美少年歌舞伎”。为了投合时俗,他们男扮女装,专演妓女和嫖客的各种故事。这时,在京都和大阪等地,也出现了这样的剧团。1652年,官方指出青年歌舞伎是“蛮风”的媒介,下令禁演。后经剧团业主的请求,经官方同意,规定凡优伶必须剃去前发,以免他们作伤风败俗的表演。江户时代一般下层人民都剃去前发,将后面的头发向口梳成一髻,叫做野郎头。所以这时的歌舞伎被称作“野郎歌舞伎”。从此以后,歌舞伎伶人才开始专心练习技艺,而不再单纯卖弄姿色了。从此开始,歌舞伎逐渐成为严肃的戏剧。但歌舞伎的演员,一直还保留了剃前发的习惯。
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即进入元禄时期以后,歌舞伎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如前所述,著名的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除写净琉璃剧本外,还写了不少歌舞伎剧本。近松以后,歌舞伎剧作并木正三,写了歌舞伎剧本近百篇,多写皇家暴乱和侠客题材。
并木正三 (1730——1733)自幼就是一个聪颖过人,多才多艺的少年,他是并木宗辅的得意门生,先是净琉璃作家,后转到歌舞伎方面。其代表作有《倾城天羽衣》等。除了剧本创作外,并木正三还是舞台艺术的革新家和舞台美术家,他是世界第一个转台的发明者。他的弟子并木五瓶(1747——1808)和奈诃龟助也是有名的歌舞伎作家。并木五瓶后来从大阪到了江户,和樱田治助合作,奠定了江户歌舞伎的基础。其代表作品有《御摄劝进帐》等。
元禄以后的歌舞伎,题材比以前更为扩大了。早期的歌舞伎剧本,很多还是根据能和狂言的情节改编的。在近松以后,剧作家们已经非常重视反映现实生活,剧本题材十分丰富。歌舞伎剧本大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竹本戏,或称义太夫狂言。因为这类戏的曲调由木偶戏大师竹木义太夫 (1651——1714)所创,故得名。这类戏的剧目,都是从木偶净琉璃剧目中移植过来的,如《倾城返魂香》、《国姓爷合成》、《天网岛情死》、《忠臣藏》等。
《忠臣藏》取材于元禄十四年(1710年)的赤穗义士事件。原名《假名手本忠臣藏》,是日本歌舞伎中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剧情描写足利尊化将军和他的兄弟足利直义战胜了敌将新田义贞,成了幕府的最高统治者。他们为了炫耀战功,要从缴获的头盔中认出新田义贞戴过的一顶。善良的小诸侯盐冶判官说他的妻子颜世曾当过新田义贞的女官,她可以认出新田的头盔。颜世奉命来朝辩认头盔。幕府的执政官商师直是个好色之徒。他乘机调戏颜世,被颜世拒绝,恼羞成怒,借故逼死了盐冶判官。盐冶判官的总管聚集四十七位浪人,在一个风雪的夜晚,闯进幕府,杀死商师直,为盐冶报了仇。然后集体自首投案,自判身死。这是一出历史大悲剧。剧本在演出中还保留了一些木偶戏的特点,从而使木偶戏与歌舞伎相结合,达到更加丰富完美的艺术境界。(二)历史剧,或称时代狂言。这类戏在剧本结构,表演技巧,情节内容等方面表受了能乐的影响。如 《劝进帐》就是这一类。剧本描写源氏灭了平氏之后,取得了政权的源赖朝,又要除掉对他立下过功劳的兄弟源义经。义经被迫与他的家臣弁庆化装逃走。在弁庆沉着、机智的应付下,终于使义经逃出了安宅的关卡。《劝进帐》在剧本、演出、表演、音乐和舞蹈各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成为歌舞伎十八番中最优秀的剧目之一。(三)世话剧,即社会剧。剧本多以当代市民阶层的人情义理、恋爱故事为题材。取材十分广泛。(四)“所作事”,即舞蹈戏。“所作”一词是指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这类戏数量很多,“道成寺戏”和“石桥戏”即属此类。这类戏基本上都是从能乐的舞蹈戏衍化而来的。
除以上几类,在十七世纪的七十年代以后,还出现了所谓“荒事剧”和“白浪戏”。
从江户末期到明治初期,在歌舞伎创作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剧作家沙竹默阿弥(1816——1893)。他一生共写歌舞伎剧本约三百六十篇,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其代表作有《三人吉三巴白浪》、《加贺骚动》、《土蜘蛛》等,被称作江户末期歌舞伎剧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多带有劝善惩恶的说教色彩。
明治初期的剧坛,仍以歌舞伎为主。河竹默阿弥改名为古诃默阿弥,写了一些新的剧本,即所谓“活动史剧”。明治二十二年,在东京修建了一座歌舞伎座,这是当时最新最大的歌舞伎剧场。在欧美化的影响下,产生了新歌舞伎和所谓“新派剧”。除整理改编旧的剧目外,也出现了不少新改编的剧本,如德富芦花的 《不如归》、菊池幽芳的《乳姐妹》,以及后来坪内逍遥 (185——1935)的《一叶梧桐》等。
歌舞伎在发展过程中,和木偶净琉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些剧作家,如近松门左卫门等,既是净琉璃的作家,同时也写了不少歌舞伎的剧本。歌舞伎的剧目,有不少是从净琉璃移植的。近松的戏剧理论对歌舞伎也有很大影响。两种艺术形式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从而使日本古典戏剧达到了空前的艺术高峰。
日本近现代戏剧
日本的近、现代戏剧,首先是在明治维新后资产阶级改革文艺的总趋势下,逐步发展起来。明治初期,戏剧虽然经历过一场由官方制造的改良运动,但得不到人民支持,不得不以失败告终。明治末期,日本的近代戏剧,才正式开端,但发展极为艰难,而且带有很大弱点,大多致力于生活琐事的描写,缺少揭示事物矛盾的典型性。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民众力量有了飞跃的发展。近代剧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由“新思潮派”等作家写的主题剧。开辟了日本近代剧的一个新阶段。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勃兴,无产阶级戏剧以崭新的面貌赢得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三十年代以后,无产阶级戏剧虽然遭到残酷的镇压,但日本的许多革命的、进步的戏剧工作者,剧作家一直坚守着剧坛。战后,在“民主化”的风潮中,日本社会的结构及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殖民地式的颓废文化也乘虚而入。在这样的形势下,健康的、民主的、民族的戏剧与形形色色的在商业资本扶植下的现代派颓废戏剧,并存于日本社会中,两种戏剧、两种文化的角逐十分激烈。
日本的近、现代戏剧,尽管受到日本近、现代文艺发展状况的制约,但它毕竟随时在回答时代的要求,一直为实现反封建的使命,为响应人民群众渴望民主、自由的要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明治时期的戏剧
1868年,庆应改元为明治,继而建都于东京。新的天皇政府刚一成立就开始了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就是所谓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日本文化史上引起了一场大变革,它不仅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引进了西方的思想理论和文学艺术。这种重大变化,同样在演剧艺术方面表现出来。从明治初年起就在日本戏剧界开始了一场持久的戏剧改良运动,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戏剧的改革才成为社会性的运动。主要倡导者是未松谦登 (1855——1920)和福地樱痴(1841——1906)。在他们的活动下,明治十九年(1886)八月日本正式成立了“演剧改良会”,参加演剧改良会的都是政界、学界和戏剧界的头面人物。演剧改良会提出了三条纲领;一是改良过去演剧的陋习,创作好的剧本;二是把戏剧创作看作是神圣的事业;三是要建筑一座既能演剧又能开音乐会的剧场。戏剧改良会在短期内作出了一定成绩,但不久以后因伊藤博文和井上馨的失意而停止了活动,被明治21年 (1888)成立的“演艺矫风会”所替代,第二年,矫风会又被“日本演艺会”所取代。
这些戏剧改良的团体和组织,都曾企图在学习欧洲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戏剧革新的道路。但因这些团体的组织者大都是戏剧的“局外人”,而真正的演剧艺术家,各剧团的演出家和演员很少参加,因而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尽管如此,这些戏剧改良运动的活动家们所探讨的许多问题,对十以后的戏剧艺术的发展,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新派剧的产生与发展
新派剧是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自由民权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改良戏。所谓“新派”则与旧派(歌舞伎)相对而言的,这个名称出现于三十年代,是这个时期出现的,经过改造的戏剧形式的统称。在日本戏剧史上,一般把角藤定宪(1867——1907)所倡导的“壮士剧”和川上音二郎(1864——1911)发起的“书生剧”作为新派剧的起点。
角藤定宪的青年时代正赶上自由民权运动的主涨时期,角藤也曾是自由党的壮士。当时,在自由党领导人中江兆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