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
第三,美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莱恩特,他于1817年开始发表诗作,
诗中富于华兹华斯式的自然崇拜,而又有美国的乡土特色。三十年代,爱默
生赴欧洲拜访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等浪漫派人物,归国后提出了超验主义
(transcendent-talism),认为人可以超越感官、超越推理,仅凭直觉认
识真理。其中带有东方哲学的色彩,认为内心有“超灵”,所以人可从内心
观照中直接达到悟境。超验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清教徒的思想束缚,在
当时有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意义,不仅对美国浪漫主义,而且也对欧美象
征主义有过影响。十九世纪中叶,以朗费罗为代表的“绅士派”诗人享有盛
名,其特色是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较高,抱人道主义思想。继之而起的则是
更富于民主主义精神、个性更解放的惠特曼。此外,这一时期的美国诗人中,
坡和狄金森都别具一格,只可惜本书篇幅有限,不能一一介绍。
读华兹华斯的两首诗
一
《孤独的收割女》
看哪,那孤独的高地姑娘——
形单影只地在那田野里!
她独个儿收割,独个儿唱。
停下听,要么轻轻离去!
她一个人割,一个人捆着,
嘴里唱着支忧郁的歌子;
听啊!这幽深的山谷里面,
已被她忧伤的歌声充满。
… Page 42…
旅行的阿拉伯沙漠的人,
疲乏地歇息在荫凉的地方;
夜莺的歌虽受他们欢迎,
却比不上这姑娘歌唱;
春天里,杜鹃一声声号啼,
在最远的赫布里底响起,1
打破岛屿间海上的寂静——
但姑娘的歌更激动人心。
谁能告诉我她在唱什么?
也许这绵绵不绝的哀声
唱那早已过去的辛酸事
或者很久以前的战争,
要不,她唱着通俗的小曲——
如今人们都熟悉的东西?
或者是痛苦、损失和悲哀?——
它们曾发生,还可能重来。
不管这姑娘唱的是什么,
她的歌却好象没完没了;
我看她一边唱一边干着——
她弯着腰,挥动着镰刀;
我一动不动地默默听着;
过后,我走上前面的山冈,
虽然早已听不见她的歌,
那曲调却留在我的心上。
这首诗叙事明白,层次清楚,音韵皆成,想象丰富,耐人寻味。诗歌以
祈使句式起首,引人入诗。第一节既实写了一位苏格兰高地农家少女独自在
田野割麦唱歌的情景,又以少女那哀婉动听、沁人心脾的歌声创造了动人、
隽永的意境。诗人多次重复“孤独”的意像,极写割麦女的孤寂,妙呈她的
凄清,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满空旷孤寂高原生活气息的
歌女割麦里跃然纸上。第二节是诗人的力笔之处,也最能体现其浪漫主义诗
风。显然,诗人旨在描写割麦女歌声之优美,但他并未直接入笔歌,而是借
助两个想象丰富的意境来反衬:荒凉的“阿拉伯沙漠”只能给人以酷热焦躁
的感觉,然而,当疲倦的旅人忽闻清脆甜润的莺啼时,他们会感到莫大的慰
藉呀。寒冷苍凉的赫布里底群岛和大沙漠一样,人迹罕至,然而,报春的杜
啼能给它们带来盎然的春意。莺啼杜啼既反衬了割麦女优美的歌声,又表示
了诗人对自然的情感和认识。由于割麦女唱得是苏格兰高地盖尔语歌曲,所
以第三节以“谁能我她在唱什么?”“一句开始。尽管如此,少女歌声的悲
伤与忧郁还是唤起了诗丰富的遐想。诗人创造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清晰
又迷离的诗情画意。这样,既丰富了诗作的感情蕴涵,又拓宽了读者想象的
1 ①群岛名,分内赫布里底群岛和外赫布里底群岛,在苏格兰西北方的大西洋中。
… Page 43…
空间。诗的第四节又转入写实,同时又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割麦女哀婉凄清
的歌声似乎溶入了诗人的心灵。“虽然早已听不见她的歌,那曲调却留在我
的心上。”这也许入是诗人所企及的一种物我交流永恒的契合。
华兹华斯在他的《抒情歌谣集》的再版序言中说:他要用普通人的语言
进行诗歌创作;题材也应取自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孤独的割麦女》便是
一例。这首诗叙事真切,历历如画;想象丰富,狂放不羁,意象多变,跳跃
不定;措词考究,词淡意浓;音韵凄切,随情绪律动。如此如此,足见此诗
耐人寻味的原由。
二 《致杜鹃》
快活的鸟呀!你新来乍到,
听到你唱我就高兴。
杜鹃哪!我该把你叫做鸟?
或只叫飘荡的歌声?
我躺在草地上,倾听着你
那成双捉对的叫唤;
这声音象在山丘间飘逸,
听来既很近又很远。
虽然你是对幽谷咕咕地
谈论着鲜花和阳光,
你却在我心眼前展现了
一幕幕往事的景象。
热烈地欢迎你,春之骄子!
可你在我的眼睛里——
不是鸟,而是无形的影子,
是一种歌声或者谜。
以往,在我上学的日子里,
我曾谛听你的呼叫;
曾朝着天上、曾在树丛里
千百次地把你寻找。
为了寻找你,我常游荡在
树林中或者草原上;
大自然是华兹华斯的良师益友。他的笔下既有粗犷奇特的自然山水,又
有宁静秀美的田园风光。他讴歌自然的诗歌,大都是表现他政治上失意后,
大自然给他精神慰籍和生存力量的力作。在《致杜鹃》一诗中,诗人以称杜
鹃为“快乐的鸟”起首,为全诗铺垫了欢快的情韵。可是,诗人所要表达的
则是自我与自然的交流。于是,杜鹃美妙动听的啼声即儿引起了诗人对如何
看待杜鹃产生了怀疑:我该把你叫做鸟?或只叫飘荡的歌声?原来从杜鹃清
脆的歌声中,诗人找到了一点未泯的童心,窥见了一种永恒的契机。他对自
… Page 44…
己那无羁无束的童年生活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幻想,使他怡然自乐。然而,
诗人的意旨远不仅此。杜鹃不单纯是一只鸟雀,而是催人更新自拔的“无形
的影子”。鹃啼之所以对诗人意味深重,是因为它无束无缚,而怵目惊心的
社会现实使诗人宁静心境罩上了缕缕愁绪。因此,鹃啼,作为勾通自然与人
类的使者,象征着诗人憧憬的理想。尽管它是那样模糊缥缈,难以把握,但
又是如此的神秘诱人。对诗人来说,鹃啼抚慰着人的心灵,净化了人的感情,
使人忘掉了丑恶的现实,找到了人生的启迪。
综观全诗,所用字句都很寻常,且无一字直呈杜鹃之形态,笔墨集中于
描写鹃啼。然而,诗人又能让读者神游物外,时时感悟到鹃啼所蕴涵的深意。
就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与我国宋代诗人洪炎的《山中闻杜鹃》
是一样。
… Page 45…
英国维多利亚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