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与中国诗学的“意境”说相似。意象就是诗人直觉所见之象,其中融汇着
诗人的“意”,包括智性与情感。这是“意”与“境”的契合,情和景的交
融。
理智与情感在瞬间的综合——介绍艾兹拉·庞德的一首小诗
艾兹拉·庞德(EzraPound1885—1972)是一位在思想和艺术上勇于探索
的诗人和评论家。他认为诗要具体,避免抽象,要表现诗人的直接印象删除
一切无助于“表现”的词语,着重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一瞬间的感受和
思想。他说意象是“理智与感情在瞬间的综合(an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plex in an instant of time),也就是说意象的形成意味着
理智和感情突然结合成一个综合体。在诗歌创作中,他抛弃了那种“为艺术
而艺术”,那种把形式凌驾于内容这上,使内容唯美化的浪漫派诗歌的创作
手法,而进行意象主义探索,于是诞生了他那别具一格的、意象派公认的压
卷之作—《地铁车站上》。
原诗为: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wet,black bough。
试译为: 地铁车站上
人群中出现幽灵般张张脸庞;
潮湿黝黑树枝上的片片花瓣。
关于这首诗庞德曾自述道:1911年某一天,他在巴黎协和广场走出地
… Page 60…
铁,突然在人群中发现了些姣美的脸庞;尔后他整天都竭力寻找能表达他的
感受的文字,他不到能与这相称的字眼。那天晚上,他忽然找到了一个表达
方式:不用语言,而用绚烂多彩的小斑点。“这种意象的诗,是一个迭加形
式 (aformofsuper—positition)。即一个概念迭在另一个概念这上。”①
起初他写了一首30行的诗;六个月后,改成15行;一年这后,写成了现在
的两行。
这首诗之所以被意象派誉为压卷之作,是因为庞德运用了“意象迭加”
的技巧,即把两个意象不加评论地放在一起,使它们产生一种新的艺术效果
—“理智与感情在瞬间的综合。”诗中第一句为:“人群中出现幽灵般张张
脸庞”旨有让读者联想那些或隐或现、似真似假、令人眼花缭乱的“姣美”
面孔。这一句,似正面描述,又似避实就虚;“apparition”一词又有两解,
一是apperance(出现),一是ghost(幽灵);其造句真可谓空灵入妙,给
人留下一种虚无飘渺的失落感觉。第二句“潮湿黝黑树枝上的片片花瓣”,
与第一句在句法上风马牛不相及,毫无关联之处,但在意义上却相互渗透,
紧密交融。首先,就象那些“姣美的脸庞”一样,花瓣也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显然诗人在此将花比女;然而由于花瓣与阳光相背的关系,显得时明时暗,
又透出一种神秘感,这与第一句中“幽灵的张张面孔”在给人感觉上是吻合
的。其次,“潮湿黝黑树枝”是“花瓣”的背景,它那晦暗阴湿的压抑气氛
一方面加重了神秘的程度,另一方面又表现地道铁车站的氛围。至此,读者
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情绪——似在感叹现代城市生活中那种美的易消逝
性。诗人把意象间微妙而又必然的联系,用这种“意象迭加”的手法,完全
表现出来,从而收到一种置理智与感情为一体的艺术效果。从这个角度看庞
德的这首诗,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诗的“天才”。
抽象观念与具体形象的统一
——读E·E·肯明斯的一首小诗
美国诗人E·E·Cummings(1894—1962)是二十世纪初英美意象派诗歌
的重要诗人之一。他一生写了十二卷诗。有些诗集的题名离奇古怪,诗行参
差不齐,在语法和用词上也别出心裁。词语任意分裂,标点符号异乎寻常。
他打破了传统的诗歌创作形式,随心所欲地运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写出了
许多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诗歌,使现代派诗歌在视觉印象花样上的翻新达到
了可谓登峰造极的地步。1954年他获得全国图书奖;1957年又获得博林根诗
歌奖和波士顿艺术节诗歌奖。在此,笔者介绍一首题为'L(a'的小诗。
原诗为:
'L(a'
1(a
le
af
fa
11
① 译自:Cleanth Brooks,American LiteratureV。 Ⅰ。 Ⅱ,p。206
… Page 61…
s)
one
1
iness
1958
本诗的原状为:
loneliness——寂寞 (为一抽象观念)
a leaf falls——一片叶坠地 (为一具体形象)
诗人不愧为妙笔生花。他巧妙地把“loneliness”(寂寞)这个词拆开,
当中嵌进了“aleaffalls”(一片叶坠地)这个句子。从而将一个象观念与
一个具体形象揉合在一起。这种出人意料的安排,企图达到一种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双重效果,使读者在朗读时,心中同时泛起两种不平的、和弦共
鸣般的观念。放言之,在读到“寂寞”的同时,读者面前似乎又出现了一幅
“一片叶坠地”的画面。这样,读者就容易将这两种不同的观念结合起来,
得到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给人们以强烈的刺激。
如果从诗歌的视觉效果的角度观察此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把句子
(aleaffalls)拆散后,重新分成六组,即(a,le,af,fa,ll,s),然
后将它们上下叠列,产生一种视觉上 (落叶)的效果。我们似乎见到一片孤
零零的叶子,由上而下,旋转飘落的动态。le—af之间有元音'i:'相接;
af—fa之间有辅音'f'相衔。最后的's'又一字孤立。其音其形,都给人一种
落叶着地后“宁静”的感受。
如果我们将被嵌进“lonelines”(寂寞)中的句子(aleaffalls)抽去
不看,那么原诗则变成:
1
one
1
iness
第一行和第三行是阿拉伯数字“1”;第二行是英文单词“1”。第四行
的第一个字母“i”也是“1”:最后加上一个抽象名词的后辍“ness”,意
思是“独一、独”,再一次泻染了孤独、寂寞的气氛。
最后,笔者认为这首小诗形式上的对称是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的。原诗为:
原诗的中间是一行,上下两节各有三行,其后又是一行。若从中间一节
折叠起来,对称之美便一目了然。
… Page 62…
L(a
1(a }1
… Page 63…
二十世纪英美诗歌
概述
要把二十世纪英美诗歌简明地划入几个流派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只能在
本篇中,根据笔者手头的有关资料,作一粗略的综述。
英国现代诗人。英国现代派诗人受科学和社会的双重压抑,一直有一种
异乎寻常的危机感。两次大战的影响,文化传统的崩溃,宗教信仰的丧失,
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以及个体重要性的降格,这一切均交相作用,促成诗
人们陷入自我意识的孤立状态中去。现代诗歌语言艰深、晦涩;诗人们力图
避开那些为社会公用的字眼,把它们看作是大众感情所不能接受的陈词滥
调。他们在摈弃了过去的诗歌语汇和修辞方法后,又不得不另辟蹊径,创造
他们自己的语汇,并利用西方文化的碎片来创造出自己的哲学和神话。
为了反抗科学的概念化语言,也为了反抗流行情趣这一粗俗的时尚和颓
废浪漫主义,大多数现代诗人摈弃了直言不讳的表达方式进而采用迂回曲
折、隐约模糊的表达方式;摈弃对观念进行逻辑性阐述,代之以对隐喻的逻
辑性进行一番“玄学式”的探索;或者对词语的多义性联想进行一番“象征
主义式”的探究。这两种技巧可并存于同一首现代诗作中,而其结果是造成
作品的扑朔迷离,盘根错节的辛辣尖刻等特点。这二者又戏剧性地统一于一
个对峙紧张的结构中。消除这种对峙紧张正是诗歌的职责。现代英国诗歌不
得不应付各种新旧学说和派别并竭力消除它们与诗歌结构系统的内在的联系
以及它们涉及神话方面的内容。诗歌的真理被西方文学理论家们认为是独立
于科学的纯客观性的真理之外。
就格律而言,传统的诗歌体裁仍旧存在于现代诗歌中,但总体说来已经
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戏剧抒情诗被奉为圭臬,而篇幅稍长的叙事诗和思想诗
作已很少见。纯叙事诗现已显得不大可能,因为诗人们不再从外部行为中寻
觅意义;但思想诗或称“智性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