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其坚定的信徒……代表人物是高拱、郭朴、朱衡等人,甚至张居正也在其列。无疑,实学与实心学有很大共同之处,尤其是在‘经世致用’上,双方可谓志同道合,当然会彼此欣赏了。
结果一番演讲下来,竟然大受欢迎。沈默本来只想讲一场,但在听众和泰州学派长老的强烈要求下,不断的加场。从初六到十五,接连讲了九场,起先听众只有一千多人,但从第三场开始,就达到五千多人,彻底爆满,之后每场都是如此。
但沈默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讲课大受欢迎,一是因为内容新颖;二是自己讲课生动风趣,又有‘六首状元’光环的加持,三是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吸引了很多人来捧场,所以场场爆满并不足喜,如果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认可,就会像流行一样,兴起得快,消灭的更快。
必须趁着正新鲜的时候,让更多人接受自己的学说,让自己的学说更深入人心,为了这个目标,沈默每次的讲学都全力以赴、使劲浑身解数,终于场场轰动,广受听众好评……甚至很多人直接住在观里,就为了能有位子,听他的下一讲。
代价就是,正月十五最后一场讲完,沈默一下台就咳血,然后失声了……
~~~~~~~~~~~~~~~~~~~~~~~~~~~~~~~~~~
棋盘胡同,沈府前书房。
“以后要少说话,非要说话也得小声细气。绝对不能吃辣的、酸的、凉的东西,更不能沾酒”金太医匆匆赶来,看过之后,开了药,叮嘱道:“不能去人群集中的地方,不能吸入太多灰,不然一辈子都恢复不了嗓子。”
沈默苦笑着点头应下,让沈明臣把金太医送走。这时第一副药也煎好了,他端起来一尝,眉头不由拧成菊花,心说:‘真苦啊……’
“大人真是拼命三郎,”王寅不由感叹道:“要是换了我,估计等不到现在,早就累趴下了。”
沈默不理他,继续低头喝药。
“不过辛苦没有白费,”余寅赶紧安慰沈默道:“您的讲学反响十分的热烈,尤其是年轻一些的士子,肯定会对实心学更感兴趣,后续南方的报纸和书院,都会长期跟进,相信您的学说,一定能站住脚,然后发扬光大的。”
“呼……”沈默终于喝完了见鬼的药汤,一边端起水杯漱口,一边提笔写下一行字:‘赵贞吉回来了’。其实他前几天就知道了,但这几日全身心都扑在讲学上,也就没提这一茬。
“哦……”王寅不禁轻呼一声道:“这么快……”顿一下又问道:“还有谁?”
‘就他一个。’沈默写道。
“按说起复的老臣,最快也得三四月份到京,”王寅皱眉道:“这赵贞吉干嘛那么急?”
“因为他叫赵真急……”沈明臣从外面进来,只听到王寅那一句,就顺口答话道。
“一边歇着去……”王寅笑骂一声道:“说正事儿呢?”
“啥正事儿?”沈明臣笑问道:“说来听听?”
余寅便简单一说,沈明臣顿时变了脸色道:“这肯定是徐老奸的主意”
“为什么?”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脸上。
“赵贞吉这个人,”在揣摩人心上,沈明臣不是一般的强,自信道:“是很有私德的,这种人很要面子,最怕被人说长道短,只为了灵济宫讲学,他不可能这么早进京……”别的起复大臣都在家过年,就他一个等不及先回来了,这让人怎么看他?
“所以是徐阶让他赶紧来的。”王寅轻声问:“什么事儿这么急呢?”
“赵贞吉原先是干什么的?”沈明臣问道。
“礼部尚书啊……”王寅顿时面色一变道:“现在礼部尚书由大人兼任,赵贞吉一回来,于情于理,都该由他来接手了”
“该死,看来是打定主意,不让大人染指此次大比了。”沈明臣拍案道:“大人忙忙碌碌一个冬天,倒让他摘了桃子”二月份,大比的相关工作就要正式开始了,一旦开始,一般就不会再更换负责人了,除非犯了什么大错。而等到明年春闱时,不出意外,就是礼部尚书担任会试主考官了。赶在正月里把赵贞吉召回来,很可能就是为了让沈默无法染指明年的大比。
“徐老奸好算计,真是谁都在他的棋盘里。”沈明臣恨恨道。
“这那是老师啊”王寅也气愤道:“比后娘还可恶”
“该杀”余寅闷哼一声。
见谋士们都气坏了,沈默提笔写下一行字:‘不要担心,该谁的就是谁的,强求不来的。’众人以为他这是认命了,其实正好想反了……
第七九零章 京察大计(上)
@@@@@@@@@@@@@@@@@@@@@@@@@@@@@@@@@@@@@@@@@@@@@@@@
过了正月十五,各衙门都开印办事了。隆庆改元后的头等大事,便是京察。当天中午,吏部联合都察院、六科廊,向两京各大衙门移文,分发了内阁起草的《戒谕群臣疏》:
‘朕初承大统,深烛弊源,亟欲大事芟除,用以廓清气浊……书不云乎?‘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朕诫谕诸臣,从今以后,其尚精白乃心,恪恭乃职……若或沉溺故常,坚守旧辙,以朝廷为必可背,以法纪为必可干,则我祖宗宪典甚严,朕不敢赦’
一篇杀气腾腾的诏书,宣布了大明隆庆朝的首次京察大计拉开帷幕。
中国自古就有‘明主治吏不治民’的传统,历代王朝都将官吏队伍视为统治之本,对其考功察过十分严格,本朝更是如此。其中‘六年京察、典制最重’。两京三十六衙门的数千名官员,四品以上的上《自陈不职疏》,如实陈述自身关于政绩和操守的得失,送交皇帝审阅并作出裁决。四品以下的,分别由两京吏部和都察院审察……其中又以北察为主。
在考评过程中,两部分工合作,相互监督,确定官员贤否陟黜。而六科廊言官则主要负责监察整个京察过程,是否有徇私舞弊、触犯王法的行为。结果出来后报送内阁,由内阁票拟去留,或者发还重审议定是否恰当,造册奏请待皇帝裁决后,最后将考察结果下发。
在经察结束后,六科廊还会对留用官员进行拾遗,对遗漏者进行弹劾。被拾遗所攻击的官员虽不多,但无人能够幸免。
这是一种有很强监察意义的考评,考察对象是官员任职期间的德行和过失等,着重查处官员的不称职情况,计过而不计功。其目有八:‘曰贪、曰酷、曰浮躁浅陋、曰才力不及、曰老、曰病、曰罢软、曰素行不谨’。相应的处分分四种:贪、酷为民;不谨、罢软冠带闲住;老、疾致仕;不及、浮躁降调。
其结果一般只有降黜没有升迁,又因为这是对官员本人能力操守的评价,其对个人仕途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若是被降职外调还好说,将来努努力,还能再回来。但一旦被罢归,往往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结束,若没有‘嘉靖遗诏’那种神器相助,一辈子别想再出头了。乃是一道实实在在的鬼门关。。
整个京察过程,一般要持续两个月,甚至三个月,这段时间里,两京官员噤若寒蝉、度日如年,无比煎熬。往常过完年回来上班之后,官员们仍会懒散一段时间,不是凑在一起云天雾地吹大牛,就是偷溜出去喝酒聚餐,根本无心正事。但今年完全不一样。官员们不管有事无事,都在自己的值房里正襟危坐,既不串门,也不交头接耳。那些干着肥差或者在要紧位置的显官,往日里那是神气得不得了,整日里趾高气扬,用鼻孔看人,如今也缩了脖子软了声气,见了门口扫地的大爷,都是一脸的微笑,吃拿卡要更是全都不敢了,唯恐在这节骨眼上,得罪了别人,被告了黑状。
而吏部的官员更是断绝一切往来,除了上班就在家里闭门不出,甚至连自家亲戚都不许上门,唯恐被六科的言官们弹劾,整个京城的气氛紧张极了。
~~~~~~~~~~~~~~~~~~~~~~~~~~~~~~~~~~~~~~
身为执行京察的重要官员,考功司郎中陆光祖,一过完年就住进了衙门里,京察不完决不回家。没办法,虽然京察是以吏部尚书为主,但杨博威望地位太高,说不见客,等闲便谁也不敢上门打扰。他可不敢这么干,毕竟太多的关系不能得罪,只能躲进衙门里找清静,谁也说不得什么。
此刻,他正在聚精会神的阅看,今天上午的最后一份卷宗,这里面是一个官员的京察资料,有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各衙门正官送来的官员之履历、政绩及考语,其二是吏部向各衙门下发的‘匿名访单’……所谓匿名访单,就是一种不具名的群众评议书。要求官员对本衙门同事的操守和为官进行评价,当然是不具名的,拿回家写完之后,火漆密封直送吏部,谁也不知你写了什么。就算有神通广大者,通过关系搞到手,也因为大家写出来的都是台阁体,只能猜测无法确定,到底是谁打的小报告。
考功司的职责,就是将收到的考评和访单汇集起来,并给出初步意见,然后呈送尚书大人裁决……虽然考察内容皆有察例可循,但由于察例的内涵,本身就很难确定,而看似明晰的条目也往往包含着微妙的含义,为使用中的随意性留下了空隙。所以是笔下留情,还是笔下杀人,只在他的一念之间。
比如‘老、疾’,既可以当作‘恶迹显著,似当罢斥’和‘才力暗庸,操守有议’的官员的保护伞,又可以当作黜退那些品行政事俱优,但不受上司欢迎的官员的借口,许多循吏于壮年被坐以老而致仕,就是中了这招。
‘才力不及’也不一定与官员的才干有关。比如这次,兵部武选司郎中李绍恤,平时秉公办事、铁面无私,但因为上面有人不喜,结果被诬告‘平日招致同乡,出入公衙,私相宴叙,既有以启钻刺之径,亦有以开嫌隙之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