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十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同为天下乱,五代比三国
  五代时期与三国时期同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分裂时期,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同样也有诸多不同之处。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共同之处:
  1、农民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与唐末黄巢起义,都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导致了当时的封建朝廷政治瘫痪,刺激了地方军阀、豪强武装借助朝廷的名义,不断扩冲,形成诸侯割据,不受君命的分裂状态。而唐末黄巢起义朱温建立后梁王朝影响巨大,就在于后梁皇帝朱温本身就是起义军将领,而后梁的名将大多是从黄巢起义军中收编过来的,所以黄巢在五代的位置远比张角在三国的位置要重的多。
  2、宦官参政,东汉末年的政治混乱是宦官与外戚争班夺权的最终产物,而唐朝从李隆基的大太监高力士开始,直到灭亡(公元712年至公元907年)188年之中,15任皇帝历朝都有太监参政的踪影, 太监的历史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3、诸侯联军,朝廷无能就要依靠诸侯的兵马勤王,既然能使汉、唐这样的大王朝崩溃,自然铲除祸根也绝非易事,不是哪一路诸侯就能平定,需要各路诸侯联军。唐末由于黄巢攻陷两京,形成各路节度使联军勤王,具体多少路诸侯很难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诸侯兵马两次联合才收复了长安。
  4、文臣武将,文武人才是三国与五代时期的重要组成元素。三国时期的人才已是众所周知,五代时期除了后梁皇帝朱温的人才多数出自黄巢起义军外,其他四个朝廷全部出自李克用军事集团。朱温的部下多以山东人为主,李克用的部下多以山西、河北人为主。武将之中以十三太保李存孝最为著名,民间也广为流传;文官之中以四朝宰相冯道最为著名,其忠奸难辨为官经是历史争论不休的焦点。
  5、美女人物,乱世是男人的竞技场,而为数不多的女性却成了一道不可缺少的调味剂。看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貂蝉,但正史却未见此名。五代时期却有更多的美女呈现,而且正史有载,且有典故流传。例如后唐淑妃王氏,人称“花见羞”不仅是公认的五代首席美女,从青年到中年有着传奇的一生;后蜀妃子费氏,人称“花蕊夫人”,是中国历史有名的女诗人,著有《花蕊宫词》、《口答宋太祖》等名篇;南唐周氏姐妹,史称“大周后、小周后”犹比三国大乔、小乔,成语“李代桃僵”便是描写的大周后、小周后的故事;南唐妃子窅(yao同妖)娘,虽出身平寒,但以“三寸金莲”得名于史,是中国历史上女性缠足的鼻祖。
  四、同为天下乱,文学当有别
  五代与三国时期的区别,也正是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正史小说应注意避免变成架空历史小说的模式。《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留传最广泛的历史小说,其布局与框架也成了后世小说的范本。例如从农民起义开始,形成诸侯割据,通过相互兼并实现三足鼎立,最终完成大一统,这几乎成了中国有代表性的历史小说框架。而根据《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的记载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却与三国时期有很大区别。
  1、三国并立,五代交替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是在同一时内并存的三个封建政权,而五代是五个不同时期内轮流交替的五个封建政权。首先朱温是晚唐的窃国大盗,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是以“反梁复唐”为名推翻了后梁政权,存在短时间的并立。后晋皇帝石敬瑭、后汉皇帝刘知远、后周皇帝郭荣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先后依靠造反夺取皇位,基本不存在并立。根据这个状况是正史的基本格局,五代文学要保持正史演义,就应当遵循五代交替的状况。
  2、十国时代,谋逆时代
  十国时期相互的兼并战争出现在五代后期,而在五代前期十国中的内部政治斗争、政治谋杀屡见不鲜。借用蔡东藩先生的评语,这是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时代,发生了很多君臣相弑,父子失和、兄弟相残的惨剧,其目的皆是为了谋取帝位或王位。就我个人认为五代十国文学不是厚黑大全,这内容只须捡一两处对大局有影响描写即可,写多了就容易重复乏味,千篇一律。
  3、首尾精彩,细腰衔接
  五代十国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五代的中原混战,而最精彩的是五代初期的梁晋争霸(晋指晋王李克用)和末期的后周统一战争。梁王(梁太祖)朱温和晋王李克用为灭唐与复唐展开了历时二十年的争霸战争,成为五代的精髓之一。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最有作为的君主,先后向南讨伐南唐统一淮河两岸,兼并江北十四州;向西讨伐后蜀,收复汉中四州,向北讨伐契丹收复三关四州十七县,又形成了五代第二个人才辈出的大时期,奠定了赵匡胤建立北宋的人才格局。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五代小说不可避免两头重,中间轻的问题,中间环节正史后唐、后晋、后汉三朝,这期间虽然人物事件复杂,但有诸多历史故事事发生,例如后唐皇帝李嗣源于花见休老夫少的爱情,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郭荣起兵灭后汉等,都可以作为写家的素材。
  4、前辈著作,大胆妄评
  描述五代时期的小说最早的就是《残唐五代演义》,多数人认为作者是罗贯中,全篇总共四十回,且文字简短,快读者一日便可读完。这部书着重刻画了十三太保李存孝的骁勇形象,成为戏剧、评书借鉴的重要版本。第二部相关的历史小说是蔡东藩先生《二十四史演义…五代史演义》此书是最为贴近正史,描述最全面的一部历史小说。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的评价,此书在历史入门上有巨大贡献,而在文学上只能是中平之作,所以此书在传播五代文化方面受了一定的局限。就个人认为五代文学中的人物定位应基于薛居正的《旧五代史》,这部史书对人物记载详细广泛,而且记录了其他杂史及野史的相关史料,也便于考证,但大肆宣扬君权神授思想,过重推崇天命。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比旧史吸取的史料范围更广,对历史记载进行了整合,结合进少许民间传说,对内容繁琐的旧史作了必要的删削,使得条理更加清楚,更加短小精悍。第三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部书因为是编年体通史,对一些事件的发生时间记载的极为细致,对故事排序是有作用的。
  综上所述是是我个人对五代历史和五代小说的个人见解,虽然历史的格局相互有区别,但传承我国历史小说是最终的目的和开发中国五代文化的目标是不变的。在此感谢桓大司马网友对五代小说所提的宝贵意见,也感谢对五代小说关注的各位读者。
  朱长孝
  2006年8月26日夜
  :Th:Th:Th:Th
  


第一章:义军乱唐 第 一 回:吕洞宾卦说异族客  朱邪氏兵讨起义军


  
    第一章:义军乱唐
  

  诗曰:自从盘古立地天,女娲掇泥有人间。伏羲渔猎画阴阳,有巢筑居避暑寒。
  神农百草闻疾苦,燧人取火五味兼。轩辕黄帝逐蚩尤,共工怒撞不周山。
  后羿箭射分白昼,夸父逐日不复还。尧测二十四节气,舜封公侯伯子男。
  禹疏九河划州郡,启承父位世袭传,夏桀无道有商汤,伊训武丁盘庚迁。
  太公伐纣封神魄,周公辅政成康贤。五霸问鼎列春秋,三候分晋战国间。
  秦皇六国为一统,楚汉争霸啸狼烟。高祖登基文景治,亚夫兵讨七国乱。
  汉武兴邦逐匈奴,王莽改朝传东汉。外戚宦官杀戮起,诸侯纷争入长安。
  三足鼎立魏蜀吴,五胡入晋八王乱。江南半壁谓东晋,十六番邦并中原。
  宋齐梁陈称南朝,北魏东西分两边。北周西归宇文氏,北齐于东帝高欢。
  隋主开皇唐王兴,贞观盛世至开元。虏兵渔阳三阵起,只闻《霓裳》春宵暖。
  两京虽复社稷飘,戍卒南疆庞勋反。祸及山东兴黄巢,我花独开百花残。
  义军迭起唐气尽,克用勤王朱温篡。五代八姓十三帝,且看刀笔说从前。
  话说在山西芮城县有一座九峰山,山中绿树成荫,溪水潺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登临绝顶,薄雾轻云,飘然而至,宛如仙境。
  九峰山上有位赫赫有名的道人,名叫吕洞宾,道号纯阳子,人称吕祖。这位吕洞宾本来是不得志的进士,因得神道钟离祖师真传,便一心修道不问功名。如今吕洞宾年有六十多岁,长得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终年隐居九峰山上修道。
  吕洞宾平日在九峰山吊钟洞苦心修炼,要用九味真火炼成一座“乾坤定纲仪”。此宝若是炼成,摆在山上能避邪消灾;进献给朝廷,可保大唐重兴盛世,永兴不衰。
  “乾坤定纲仪”炼成历时需二十年,一晃已过十九年零九个月。再过三个月,宝贝炼成小则消灾避祸,大则造福生灵,吕洞宾心中甚喜。
  忽然炼炉震动摇晃,九味真火焰苗乱飞,吊钟洞里颇有乾坤颠倒之象。吕洞宾赶忙掐指念诀,口中念念有词。猛闻“嘭!”的一声巨响,炼炉翻倒,真火熄灭,已经成形的“乾坤定纲仪”顷刻间化为灰烬。
  “唉!”吕洞宾长叹一声,十九的修炼付之一炬。只见从洞外慌慌张张跑进两个小道童,
  一见炼炉翻倒,灰石满地,赶忙问道:“师傅发生何事?”
  吕洞宾连声叹息,摸了一把半百的须髯叹道:“本座欲炼宝济世,眼看即成却前功尽弃,看来是苍天不佑,乱世将至。”
  吕洞宾依旧愁眉不展,一个道童言:“启禀师傅,还有一事。道观外来了两个人要求见,且有名帖递上。”
  吕洞宾接过名帖,帖上记名“蔚州刺史沙陀部都督朱邪赤心”。端详一番,吕洞宾才知是大唐北塞的少数民族。在唐朝末年,朝廷重用北方少数民族镇守边陲,沙陀便是其中一族。朱邪(ye)氏乃是沙陀族中显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