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5。 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有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并具有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
B。 意识活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意识活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26。 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C。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7。 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有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自由是对自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 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D。 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28。 实事求是体现了
A。 在实践基础上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C。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 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的统一
29。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 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B。 人的现实感性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
C。 “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 D。 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30。 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概念,客体是指
A。 客体就是客观事物
B。 客体是纳入到人的对象性活动中的客观事物
C。 客体具有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精神形式的客体
D。 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31。 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
A。 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B。 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
C。 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 D。 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32。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 观念性B。 客观现实性
C。 自觉能动性D。 社会历史性
3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
A。 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是唯心主义的
C。 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 D。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34。 主观世界是指
A。 意识的产物 B。 知、情、意的统一
C。 客观世界的反映 D。 意识活动过程、意识活动成果
35。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C。 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
D。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36。 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为
A。 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
B。 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性
D。 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
37。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指
A。 通过实践活动人与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B。 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
C。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交错点”和桥梁
D。 实践是主客体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38。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使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39。 人在实践中要改造客观世界,又要改造主观世界,二者的关系是
A。 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促进改造主观世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促进改造客观世界
B。 主观世界在实践基础上能够正确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础
D。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 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2。 试述在改革开放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 试述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意义。
4。 试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是怎样彻底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
5。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试说明这段话阐述的哲学思想,掌握这一哲学原理有何现实意义。
6。 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述材料:
材料1
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界法国哲学》
材料2
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转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
材料3
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征(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材料1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2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材料3中列宁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7。 分析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其实(人是)怎么造的都有。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你造出来。任何物体都是活的,给你造出了外形之后,再造出内脏。人觉得人体非常复杂,而对大智大觉的神来说是小事一件。”
材料2
“人还说,人是猴子转变的,这都是现代科学带来的东西,这不可笑吗?”
材料3
“当你的天目开到法眼通层次的时候,你会发现石头,墙,什么东西都会跟你说话,打招呼。”
请回答:
(1)材料1、2、3各说的是什么问题?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理论对材料1、2、3的观点作总括性的分析批判。
8。 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2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材料3
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惟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惟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请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异同?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 【参考答案】 C
2。 【参考答案】 D
3。 【参考答案】 D
4。 【参考答案】 A
5。 【参考答案】 A
6。 【参考答案】 B
7。 【参考答案】 B
8。 【参考答案】 A
9。 【参考答案】 C
10。 【参考答案】 C
11。 【参考答案】 C
12。 【参考答案】 D
13。 【参考答案】 D
14。 【参考答案】 D
15。 【参考答案】 C
16。 【参考答案】 C
17。 【参考答案】 C
18。 【参考答案】 B
19。 【参考答案】 D
20。 【参考答案】 D
21。 【参考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