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日:邓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类,任何试图制造太阳神话的民族最终都将受到历史无情嘲弄。八月十八日,日本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率领首批增援部队两个师团登船出发。那天东京港的天空下着小雨,大海上烟雾迷蒙,舰船拉响汽笛,松井站在舰桥上朝送行的人群频频挥手,然后把目光投向大海西岸被硝烟笼罩的那片辽阔大陆。将军坚信他的名字终将与一场战争,准确说是与一个伟业,一个庞大帝国的辉煌蓝图紧紧联系在一起。于是他取下眼镜擦了擦,抹去脸上淌下的热泪和雨水,回船舱休息去了。
  第七章 同仇敌忾
  清光绪十三年(公元一八八七年,十月最末一天,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奉化县境内,在武岭山下一座依山傍水的溪口小镇的盐铺楼上,一个体重不足三千克的瘦弱男婴从母腹中呱呱坠地。据说这个男孩出世时,许多人看见东边天上出现一道士彩续纷的巨大彩虹,有个算命先生说当时看见小镇上空环绕一派象征帝王气象的氤氲紫气,后来还有人梦见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总之各说不一。无独有偶,仅仅六年之后,在距离溪口镇大约一千公里的湖南内地,在一个地名叫做韶山冲的偏僻山村的一间瓦屋里,同样有个面目清秀哭声嘹亮的中国男孩降临人世。许多年后,当地人以同样丰富的想象力传说看见彩虹,紫气,百鸟朝凤,龙凤呈祥,还有风水先生赶来论证该山冲的龙脉地气;等等,总之中国民间文化的精髓尽被囊括其中。毫无疑问,这两个年龄相差无几的男孩的出世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大事,他们是本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最不可忽视的人物;前者曾经统治和影响了本世纪上半叶的落后中国,后者一度改变和决定了本世纪下半叶中国的命运走向。他们的名字,一个叫蒋介石,一个叫毛泽东。
  关于伟人的身世秘闻,历来是那些下流小报和无耻文人追名逐利的对象。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流行一本香港出版的政治通俗小说《郑三发子》,这本内容拙劣的畅销书使几乎所有不懂历史的读者都信以为真上当受骗。其实伟人也是人,只不过我们的弱点影响家庭,他们的弱点影响国家罢了。少年蒋介石出身富裕的商贾之家,从小性格顽劣,出类拔萃,有强烈的征服欲和领袖欲,不大喜欢老老实实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之类,却推崇文治武功的帝王将相伟人名人,这一点他与少年毛泽东的志趣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青年蒋介石投笔从戎,二十岁东渡日本留学振武学堂,归国后投身辛亥革命,参与推翻帝制,协助孙中山领导北伐战争的事业。他在中国军阀混战风云变幻的大千社会纵横捭阖,终于初步削平军阀割据完成统一中国的春秋大业。〃乱世出英雄〃是个真理,在大一统的封建秩序下人人论资排辈,真正的人才或者天才很难冲破压制有机会脱颖而出。而青年毛泽东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起初信奉〃读书救国〃的理论,后来研究《共产党宣言》和农民问题,三十四岁之后走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造反有理〃的康庄大道。对青年蒋介石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件是东渡大海到日本留学,一件是投奔民主先驱孙中山。留学日本使蒋介石看机会走出中国文化的局限去认识一个强大富裕的东方邻国,接受异邦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军事科学教育的洗礼,并头次站在中国以外以亚洲(不是世界!)的目光思考中国问题。走出中国对青年蒋介石的思想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此后他在流亡和下野时又多次东渡日本工作和考察,〃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断定,明治天皇成功治理日本的独裁方式和富国强兵之道一直深刻地影响着这位中国未来的军事独裁者,成为他日后统一和治理中国内政的卓有成效的榜样。投奔孙中山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不能说投奔孙中山先生是投机,因为本世纪初蒋介石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和帮助北伐,孙中山先生的政治势力都远远说不上强大,要投机不如投靠盘踞大半个中国的北洋军阀吴佩孚或者奉系军阀张作霖。不能说孙先生的三民主义主张对青年蒋介石没有影响,当蒋介石投身广东国民政府并在著名的广州叛乱中解救孙中山于危难之中时,他只有三十多岁,青年人的思想和世界观怎么可以像老人一样顽固不化而不受到外部先进思想的撞击和影响呢?因此革命先驱孙中山把自己同这个有远大报负的青年助手的关系说成是〃如身之臂,如骖之靳〃,评价比自己小二十一岁的蒋介石是〃……昂昂千里之资,虽夷险不测,成败无定,而守经达变,如江河之自适,山岳之不移〃(见《蒋介石传》,团结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版第一章第三节),云云,则是可以理解和恰如其份的。一九二三年八月,蒋介石作为孙中山的使者前往社会主义苏联考察,历时三月余,详细考察其政治、军事、社会诸多方面,并会晤许多著名的苏共领导人。俄国人的傲慢、霸道、野心;强加意志和种族偏见极大地刺激了青年蒋介石的民族自尊心,这种情形与二十六年后的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毛泽东出访苏联的遭遇几乎如出一辙。考察结果,蒋介石坚信苏联是一个更加危险的帝国主义国家,他在给孙中山的报告中写道:〃……至其对中国之政策,在满、蒙、回、藏诸部,皆为其苏维埃之一,而对中国本部,未始无染指之意。凡事不能自立,而专求于人,而能有成者,决无此理!彼之所谓国际主义与世界革命者,皆不外凯撒之帝国主义,不过改易名称,使人迷惑其间而已。所谓俄与英、法、美、日者,以弟视之,其利于本国而损害他国之心,则五十步与百步之分耳……我断定本党联俄容共的政策,虽可对抗西方殖民主义于一时,决不能达到国家独立自由的目的;更感觉苏俄所谓‘世界革命''的策略与目的,比西方殖民地主义,对于东方民族独立运动,''更是危险。……〃(同上《蒋介石传》第三十六页)事实证明,蒋介石对苏俄的判断是有一定见地的。从老沙皇侵略掠夺中国,强占大片中国领土起,到斯大林三十年代趁人之危,直接插手策划外蒙古独立;后来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内战,撤走专家,直至六十年代末酝酿对中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等等,都是有力的证明。从世界范围看,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更是臭名昭著劣迹累累:与希特勒狼狈为奸,肢解波兰,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入侵芬兰,残酷镇压各占领国人民的反抗,大规模屠杀俘虏;直到本世纪下半叶出兵布达佩斯和布拉格。出兵阿富汗,到处挑动内战,武力威胁邻国,等等,真是坏事于尽无恶不作。一九七一年毛泽东主席毅然决定中美和解,共同对付穷兵鞍式的苏联人,这样的高瞻远瞩与五十年前的蒋先生是不是殊途同归,站在同一民族立场上取得某种超越党派利益的民族共识呢?……勿庸讳言,蒋介石是个思想杂驳的雄心勃勃的大独裁者,同时也是个坚定的和偏激的民族主义分子。一般说来,在独裁者的字典中很难找到〃卖国〃的可耻字样,因为独裁的前提是对权力的高度垄断。本世纪的希特勒、墨索里尼、裕仁天皇、卡扎菲、萨达姆等都是对内实行独裁,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不屈服的战斗者和恶名昭著的大独裁者。我们从蒋介石大力扩充军队,发展军工生产,消灭地方军阀和共产党,走〃富国强兵〃道路的治国方针中是不是可以看出这个当代中国独裁者渴望御侮和重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国雄风的某种由来已久的东方帝国之梦呢?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他时间。准确说是日本人没有给他这样一个从容不迫的机会。
  中日战争爆发了。〃亮畴兄哪,你的那些英美朋友有什么消息吗?”蒋介石笑吟吟地迎出门口,对匆匆拾级而上的外交部长王宠惠大声说道。
  〃介公您知道,那些西方人可是滑头得很。〃王宠惠在屋里坐下来,掏出手帕抹抹额头的汗珠回答委员长,〃……四国调停委员会虽然对日本人的野心不满,但是他们谁也不愿意为中国的利益同日本发生直接对抗。英、法、意立场比较软弱,美国态度强硬一些,但是他们的代表告诉我,西方国家遵守《中立法协定》,直接出兵干预的可能性很小。〃蒋介石的脸拉长了。
  他原本心情很好,就像短暂放晴的天空。八月十六日国防最高会议常会决议,由国民政府授权蒋介石为三军大元帅行使陆海空最高统帅权,统一指挥全国党政军进行抗战。应该说:对外战争促使一盘散沙的中国暂时紧密团结在以蒋介石为统帅的中央政府周围,其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的集权程度前所未有,实现委员长多年内战梦寐以求的个人愿望。可是西方国家对日本的软弱态度直接破坏了委员长的美好心情。他原本指望在上海打一仗,炮火一响,西方列强就会出面调停,从而取得像〃一·二八淞沪抗战〃那样〃以夷制夷〃和〃以战求和〃的效果。
  不料这次西方人也拿日本人没有办法。
  〃娘希匹!这些帝国主义!……欺软怕硬,统统都是欺软怕硬!〃蒋介石一生气,就骂帝国宅义。可是骂归骂,他心里很清楚,谁叫你实力不如人,谁叫你恰恰属于那种受人欺负的〃软〃而不是让人怕的〃硬〃的角色呢?〃……介公请息怒。〃刚刚进门的汪精卫、宋子文诸人纷纷劝道,他们都已经知道淞沪第一次调停失败的消息。
  〃委员长钧鉴:刚才淞沪前线来电,张发奎部己经肃清浦东之敌,正加紧围攻闸北残敌。〃报告战况的是总参谋长何应钦,〃……第九集团军张治中部进攻受阻,正与敌相持不下。〃
  〃给我电令张治中,限期肃清上海市区之敌,违令者严惩不贷!〃蒋介石大怒,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娘希匹!小小一个上海,两个集团军都拿不下来,都是一群废物!〃
  〃……华北方面,日军分兵多路猛攻南口、居庸关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