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日:邓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过,距心脏仅一点五公分……宋希濂当着家母面守在医院三天三夜,再三向家父认错,劝慰,并答应追究此次战事失误责任……此段公案,邓先生您听说过吗?如有便可的家母调查询问,家母国内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养育巷XX号,吴XX……〃另,家父反攻龙陵时年三十六岁,而不是您书中所说四十一岁。
  〃写历史,材料须可靠,不能人云亦云……希望邓先生能认真调查史料,避免笔下生冤,上对得起冤魂,下对得起苍生(顺便提一句,家父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不幸,一九八0年平反)……〃云云。
  我跑了好几家图书馆,奇怪的是,那些大厚本的人名辞典里居然无法查到这位国民党中将军长的生平,后来我终于从一本不起眼的《民国将领录》(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出版)中找到如下寥寥文字:
  〃张绍勋,(?──?)字勋华,广东合浦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历任国民革命军军职。一九三七年任陆军第七十八军三十六师一0八旅第二十六团团长。抗日战争中,历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学员总队长,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师长等职。一九四九年任第一二二军军长;十月,被人民解放军俘虏。〃余焉不详。张再平先生没有说错,张绍勋一九四九年做了解放军的俘虏,因此不可能在一九四四年的龙陵前线自杀身亡。但是张绍勋大起大落的个人经历引起我的兴趣,这位曾经声威赫赫的抗日将军,身经百战,没想到前程远大之时却做了另一群中国人的阶下囚。他的战俘生涯是怎么度过的,有些什么遭遇?为什么辞典要将他的后半生略去不提?我给张再平先生写了一封回信,除表示歉疚外,希望能够完整了解张将军生平,以便在适当时候公开更正谬误。〃……收到来信很高兴,请您理解我写那封信的心情,若信中有何不妥怆辞,敬请见谅……由于我的经历,铸成我的禀性,而家父的不幸遭遇,又给我强烈刺激。在大陆生活几十年,所见所闻,更使我感到现今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钱,而是不违背良知,敢说真话的品质……〃张先生回信很快,厚厚一大摞,将人生的无数辛酸感慨浓缩在字里行间。我当然赞同张先生的见解。人要说真话,但是说真话的人决不是乞丐,所以我仍然坚持认为中国人现今最缺乏的还是钱。〃人穷志短〃,人越穷越没有骨气,越仰人鼻息,如果大陆人人都成为百万富翁,成了〃船王〃包玉刚〃金利来〃曾宪梓,那么他们想说什么和该说什么难道还要看谁的脸色行事吗?张先生感慨万端之后就开始叙述国民党将军被略去的那一部分鲜为人知的命运遭际,以及家庭子女因此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对待和株连。张绍勋,一九四九年岁末在湖南大庸被俘(按和平改编对待),一九五0年入中南军区军政大学学习,改造思想。一九五二年七月被军事法庭以〃历史反革命罪〃判刑八年,送往宁夏石咀山市平罗镇战犯监狱服刑,实际执行十五年(无延长判决)。一九六四年被特赦,留当地劳改农场就业。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张绍勋自然在劫难逃,再次关进监狱。一九七0年十一月,宁夏石咀山市革命委员会未经审判便以历史和现行反革命罪将张绍勋定为死刑,并于一九七一年一月六日公开执行枪决,终年六十一岁。一代抗日名将,身上留下至少五处以上日本人的枪伤,没有战死沙场,最后却被中国同胞自己所不容。一个在监狱里坐了二十年牢的老军人,不管他曾经是否有进罪孽,他为自己的失败(被俘)付出的代价已经达到极限。但是他还是被执行枪决。我被强烈地震撼了。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评说这个残酷的历史事实。我想象当张绍勋老人在成千上万革命群众的高昂口号声中被押赴刑场时,他的大脑里一定万念俱灰。人的命运真是一场戏剧,谁知道二十年前那个化诧疆场的抗日英雄,今天会被自己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的人民以及他们的后代所枪决呢?青山作证,黄土高原作证,中华民族原本不该这般丧失理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他们生生不息地彼此仇杀?中国的事情始终搞不好,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始终举步维艰原因何在呢?
  我回答不了,只好扬起一把黄土,让初秋的凉风带走滚滚黄尘,也带走我,一个大陆晚辈作家对一位长眠地下的抗日前辈的迟到景仰与歉疚之情。
  抗日先辈的英灵永垂不朽!
  第八章 淞沪大决战
  八月二十日午后,少尉飞行员刘歆康驾驶老式意大利菲亚特一3型轻轰炸机一架,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升至三千公尺高度后往长江口以外海面执行例行的侦察巡航任务。
  这天华东地区天气晴朗,空中能见度很好,地面又有激烈战斗,飞行员甚至能够看见炮弹爆炸腾起的黑色烟桂。〃……妈的,真想好好教训这些日本鬼子!〃少尉心中忿忿地想道。他一拉操纵杆,油门推至高限,机身发出格格的呻吟,这架老式作战飞机就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大的圆弧,带着滚雷般的轰鸣向东北方向海面飞去。根据陆军情报,日本增援部队将在一周内抵达上海,南京方面严令参战各部队务于近日全歼淞沪守敌,因此地面战斗日趋白热化。空军经过上周大规模出击,虽然给敌人以震慑(主要是精神上的),但是自己飞机也损失近年,所以只好收缩战线,集中力量重点保卫南宗上空。进入川沙县海面,飞行员看见白龙港附近有几艘日本军舰在活动,再远处有一些星星点点的中国小船在捕鱼。这一带海域可真平静,如果不是陆地上炮火连天,这种景象就跟和平时代没有什么两样。中国飞行员突然被这种平静的气氛激怒了,难道日本人就敢这样藐视中国空军么?他虽然没有携带炸弹,但还是加大油门,猛地压低机头,飞机带着刺耳的尖啸从高空对准日舰俯冲下去。等到手忙脚乱的日本人拉响警报,高射炮到处转动寻找目标时,这架恶作剧的老式轰炸机已经掠过日本军舰上空,然后直直地钻入云絮中不见了。捉弄了敌人的飞行员心里又得意又遗憾,要是真有两颗五百磅炸弹,这次准让敌舰尝尝挨炸的滋味。飞机迳直飞到距川沙海岸以东约九十公里海域附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目标,然后按规定转向一百一十度,飞往黄海海域继续搜索。大白天在茫茫无际的公海上担任巡航搜索任务是极其枯燥乏味的,大海好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蓝天与碧海相连,到处海天一色波光粼粼,时间一长,竟使人如同置身幻境,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中国飞行员刘歆康少尉就在这种梦幻世界里恍恍惚惚地飞行,轰响的马达好像催眠曲一样单调乏味,时间仿佛停滞不动,他的大脑和眼皮在困倦中短暂地发生了一会儿模糊,于是飞机不知不觉比规定巡航航线向东偏离了大约十五度。仅仅过了几十秒钟,一个微弱讯号仿佛针尖一样轻轻敲击大脑神经,飞行员猛地惊醒,他定睛看看仪表,原来是飞机油料已经不多了。然而当他把目光投向机翼下方的大海时,一个更加令人目瞪口呆的壮观场面却奇迹般地浮现在眼前。在蔚蓝色的大海上,在正午阳光反射的粼粼波光中,一支悬挂日本太阳旗的强大舰队正浩浩荡荡乘风破浪向着中国海岸驶来。
  飞行员大吃一惊,倦意顿时抛到九霄云外。他在三千米高度绕着舰队上空飞行一圈,看清这支舰队除了数十艘大型运兵船,上百艘火力强大的驱逐舰护卫舰外,还有三艘成〃品〃字队形排列的号称〃不沉的钢铁岛屿〃的巨型航空母舰。日本援兵提前赶到了! 也就是说,敌人增援舰队不仅包括三艘航空母舰,而且比过去的情报提前整整一周进入东海水域。
  问题是他驾驶的这架老式飞机上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因此只好掉转机头赶紧返航,意欲把这个十万火急的重要情报报告指挥部。不料中国侦察机的踪迹已经被日本舰队发现,几架航速很快的日本战斗机从航空母舰上紧急起飞,几分钟后就赶上并拦截了这架慢吞吞的老式飞机。在一阵猛烈的炮火中,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中国飞机无法抵挡饿狼般的日本飞机的围攻,不幸被拦腰击中,拖着长长的浓烟坠入大海。飞行员刘歆康烈士以身殉国,终年二十三岁。
  二十日傍晚,灿烂的火烧云染红西边天际,晚归的渔船正在人港,水天一色的地平线渐渐隐没在薄雾般朦胧升起的暮霭中。吴淞口炮台阵地上传出炮兵开晚饭的叮叮当当的钟声,这阵钟声转移了相距几百米外坐在狮子林江防工事岗楼里没精打采的保安团官兵的注意力,他们翘首以待,似乎已经闻到大米饭猪肉烛粉条的扑鼻香味。〃人家是中央军,当然不一样喽!”一个安徽口音的年轻士兵发牢骚,〃……看咱们这身灰皮,破破烂烂跟土匪似的。〃
  〃我看都差不多。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嘛,反正都得送死。〃另一个三十岁出头的下士班长吸着旱烟说。
  〃老哥这话也对也不对。〃排长是山东人,一口道地胶东话,〃我原先做小买卖,走过不少地方,生在大平盛世是咱老百姓的福气,可是这兵荒马乱的年头,你不当兵又能干什么?……打死是自己命不好,打不死咱也熬个团长旅长干干!”夜幕降临,南北炮台都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蚊虫小咬好像成群结队的日本轰炸机向着浑身散发汗臭的中国军人进攻,于是军人们斗志涣散,一面点燃艾蒿驱蚊,一面诅咒这顿迟到的晚餐。
  虽然淞沪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周,市区里枪炮声几乎彻夜不息,但是上海郊区的村镇却极为平静;渔民照样出海打鱼,农民照样下田收割庄稼,保安团官兵除了站岗放哨,无事可干也替房东和老百姓干干农活儿。几天以来,战场几乎天天捷报频传;工人学生市民到处慰劳部队,扭秧歌,唱大戏,杀猪宰羊,一派军民鱼水情的热闹景象。这就给从未打过仗的江防保安团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大局己定胜利在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