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日:邓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待已久的曙光和亮色终于显现,东方天际渐渐映出一抹鱼吐白,一溜淡淡的胡霞响箭一般穿透浑沌的空间,于是淹没在黑暗中的天地万物开始显露各自生机勃勃的形态。当第一声嘹亮的鸟鸣从深谷中传来时,湿漉漉的空气起了震动,把遐想中的国家领袖曳回严重的战争现实面前。……日本人的突然逃攻打乱了蒋介石的韬略。
  六年前〃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东北,全国民众激愤,抗日呼声日高。更有一些学生受了煽动,到处游行请愿,还跑到南京柳坐示威,逼迫姿员长表态抗日。如果说蒋介石的一生处处充满变幻莫测的惊涛骇浪,那么六年前的那次东北危机则可以算得上最大的“冒天下之大不韪〃。〃九·一八〃伊始,他顶着来自国民党内外的天大压力密令张学良不许抵抗,虽然东北不可避免地沦陷敌手,国人唾骂,但是最大的胜利者却不是日本人也不是共产党而是蒋委员长。东北原本是张作霖奉系军阀的老巢,一个不容染指的独立王国,严格说满清以前并不属于汉人。丢掉奉系的领地而收编几十万战斗力很强的东北军,并且暂时牵制住野心勃勃的日本人,这不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是什么?何况等到委员长削平地方军阀,剿灭共产党,国民经济发展壮大,什么时候向日本人宣战收复东北还不是他的权利吗?!……宋美龄悄悄出现在先生身旁。蒋介石嗅到夫人的熟悉气息,但是他没有动弹,他的思想依然在浑沌初开的天地万物之上翱翔。
  蒋介石青年时代三次东渡日本,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那个岛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全民族万众一心凶猛好斗的尚武精神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同虎视眈眈的邻国相比,他名义上领导的国家是个什么模样呢?工业落后,国力贫弱,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更有一些居心叵测的捣乱分子,到处无孔不入地扩大势力。国家内政不统一,民心涣散,抗日的后果无异于以卵击石,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他人坐收渔利。事实很快证明蒋介石的远虑并非多余。
  〃九·一八事变〃后仅五个月即一九三二年二月,江西共党利用蔡廷锴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和政府自顾不暇的时机,朱毛红军主力两下井冈山,大举进攻赣、闽两省,四月份竟然攻占福建省南部重镇漳州。蒋介石于五月指示国民政府谈判代表与日本人签订〃淤沪停战协定〃六月即调遣六十万大军围剿井冈山。抗战抗战,委员长需要时间懂吗?他需要平定内乱,巩固权力,治内在先,攘外在后,然后才能像明治天皇或者唐宗宋祖那样,领导一个威震四海如日中天的强盛的东方帝国。难道贵为党国至尊的蒋委员长甘愿把大权拱手让给日本人不成?那些学生只会嚷嚷抗战,全不顾国体国力实际,这样正好让人火中取栗,断送他蒋委员长的江山。蒋介石嘴角轻轻抽动一下,脸上有了忿忿的表情。天光终于大亮起来。极目远眺,扬子江蜿蜒曲折,鄱阳湖烟波浩渺。但是一片阴险的云雾却从山谷中涌出来,渐渐遮盖地平线,遮盖了那一轮即将喷薄欲出蒸腾而起的灿烂朝阳。……可是有些时候,意外的危机总是潜伏在四周,并且局势的发展往往也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五次围剿,共产党穷途末路逃窜陕北,本可一举剿灭,可恨张学良意气用事,使围剿最后功亏一篑。养虎为患,纵虎归山,张汉卿轮为党国千古罪人。问题是眼前所谓〃统一抗战〃的局面已经形成,好比围棋中的双活,共产党显然棋高一筹,他虽在重围之中,你却一时奈何他不得。眼前日本大兵压境,委员长虽然指示北方各省坚决抵抗,但是往后的局面究竟是战是和尚难逆料。〃九·一八〃至今六年,当初他便深知与日本人迟早难免一战,因此抓紧时机做了许多战争准备工作。除了整编和加强中央军,从西方购进大批先进的军事装备外,他还亲自批准耗巨资在上海和南京之间,沿长江、太湖各修建两道秘密的国防防御工事。但是这场战争的爆发毕竟还是来得太早一点,好比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尚未来得及恢复元气,就不得不摇摇晃晃站起来迎接敌手挑战。……此战一开,无论与日本人拼到底,还是准备再一次退让接受屈辱,以空间换时间,其结果都必将大大削弱他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何况还有一个名义上各党派联合实际上由共产党操纵的〃抗日统一阵线〃,和被这个阵线煽动起来的全国民众轰轰烈烈的抗日风潮,这股风潮推动他抗日,就像推动他一步步走向深渊一样。他身为中国的头号独裁者,不管战与不战,他都无法抗拒这股潮流的汹涌夹裹和身不由己的被动。〃骑虎难下〃,他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个形象的成语。娘希匹!如果你胯下骑的不是毛驴而是老虎,你的骑术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况且现在委员长胯下同时骑着共产党和日本人两头嗷嗷乱叫的斑斓猛虎,他该怎么办呢?……翻滚的云雾好像涨潮的海水很快吞没了庐山,含鄱口的亭阁被絮团般的云雾笼罩,天地重新陷入一片白茫茫的浑沌之中。
  〃大令,今天看来白等了。〃宋美龄轻轻挽住蒋介石的胳膊,柔声说道,〃我陪你回去吧。〃
  蒋介石仿佛突然惊醒,身体晃了晃,他这才感到站立久了,腰腿有些酸胀。
  〃哦大令,我们运气不大好,恐怕是我的心不诚。〃蒋介石安慰夫人,〃……隔日我陪你再来。来人,通知在山上的中常委到‘美庐''来见我。〃
  著名的庐山〃美庐〃别墅。
  这是一幢外表看上去色调灰暗和并不特别显眼的欧洲哥特式建筑,二层楼体,尖顶拱廊,门前有条哗哗作响的东谷河,围墙四周有兀立千年的巨大古松。别墅由花岗石堆砌而成,那种随点性很强的不规则格调,与搂后参差嵯峨的山体岩石正好融为一体,体现建筑师取法自然的艺术匠心。别墅的原主人是一位名叫巴瑞的英国女上,因为仰慕中国第一夫人的风采,特将别墅赠与蒋宋夫妇,蒋介石亲自取名为〃美庐〃。此后蒋夫妇每年上庐山都在此下榻。但是好景不长,仅仅十多年后的一九四九年,江山易主,〃美庐〃改称〃庐山管理处180〃号,成为另一位新主人毛译东的避暑山庄。著名的〃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即下榻此处并做出罢免彭德怀的决定。一九九二年岁末,海外华人报纸纷纷转载大陆一条新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庐山别墅群包括著名的〃美庐〃别墅,其长期租用权(五十年)已经全部拍卖给海内外集团和个人。国民党中常委临时会议已经进行了一整天。
  面对日军大兵压境和中国何去何从的严重局面,中常委们一反平时在蒋介石面前小心翼翼唯命是从的态度,竟然个个直抒胸臆慷慨激昂,会议争执激烈。
  〃……我早就说过,日本人野心大得很,民国二十年他们占了满洲,你们同他们签订了那个国人唾骂的‘塘沽协定’,这还不够,后来又签了''何梅协定’。这不是引狼入室是什么?国民党副委员长、蒋介石的换帖拜把兄弟冯玉祥粗声大气嚷道。冯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坛曾经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地方军阀中有相当号召力。所以蒋介石不得不委以一个挂名的副委员长,〃……现在我的公馆天天都要收到好多信,都是要求上前线抗日杀敌的。国民都不甘愿做亡国奴,我们这些当大官的人是不是应该检讨一下自已的态度立场?!〃蒋介石微微皱了皱眉头。
  冯玉祥的话无疑使在座许多人感到刺耳。关于抗战的种种话题,早已成为国民党内各派政治势力相互利用攻击的敏感武器
  〃焕章兄此言谬矣!〃外交部长王宠惠耸耸肩说:〃如果当初不是政府忍辱负重委屈求全,坚持以时间换空间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计,岂能有今天四方平定万众一心的统一局面?”
  〃‘九·一八''前不是还有人处处反对中央想拥兵自重吗?”国民党中政委副秘书长、蒋介石的智囊心腹陈布雷不动声色地刺了冯玉祥一句,他指的是一九三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国不安民不宁又谈何抗日!〃冯玉祥是个行伍出身的粗大,不善于同秀才打嘴仗,于是微微涨红脸,又不好发作。
  〃冯先生在察绥前线同日本人较量过,请问对敌人的战力有何地教?”轮到军政部长何应钦发言。民国二十二年冯玉祥在察哈尔高举抗日同盟的大旗,纠集旧部及抗日武装二十万之众,与日军打过几次硬仗,由于种种原因仅过百余日就烟消云散。〃这正该我问你的!〃冯玉祥厉声说道。这位蒋的拜把兄弟在中原大战失败后被剥夺了军权,虽不能拥兵自重,却以敢在公开场合批评蒋而闻名。〃……你既然身为军政部长,眼下敌人大兵压境,你们军部有何对策?〃何应钦胸有成竹地打开公事皮包,翻出一摞发言材料来。在国民党内,何部长以坚持〃绥靖政策〃即避免与日本人正面冲突而闻名,这使他落得了一个不大光彩的美名:〃亲日派〃。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何应钦并不理睬冯玉祥的质问,他把目光转向会议主持人也就是最终决定大计方针的领袖蒋介石,后者颔首示意他往下说:〃……众所周知,共产党鼓吹抗日是个阴谋,目的在于刺激日本进攻华北和中原地区。中日火并,共产党便可以从中渔利。来庐山前我请日本武官喜多诚一转告他的政府:中日如果开战,势将两败俱伤,唯有共产党取胜。不信的话,十年后见分晓。〃现在的局势是;中日之战迫在眉睫,日本人在华北步步紧逼,国内抗战呼声日高,军队中也有部分将领要与日本人一拼胜负,这就正好中了共产党的奸计。敬之认为,和则存,战则亡,政府惟有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战争爆发,才能保存实力以图将来洗雪国耻。〃〃……何部长身为军人怎么总是鼓吹和谈?你如果害怕日本人就让不怕死的上前线打仗好了,冯玉祥炮筒子脾气发作了,拍着椅子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