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账难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任何国家。战斗中,日军冲锋陷阵,首先攻入该炮台,其指挥官海军中佐服布雄吉当场战死,亦可见日军狂热好战的特点。大沽口登陆
  当时列强中能在较短时间内派大军到中国的,只有日、俄两国,这是因为日本与中国只有一海相隔,俄国与中国接壤,而且在旅顺驻有10000多名正规军;如果日本派入中国的兵力超过俄国,那对它在华竞争将大为方便。事实上,日本早有乘机派遣多数军队之意,6月13日,日外务大臣青木向英公使怀特海德示意:“如果现已登陆的各国海军特遣部队被包围或遭到其他危险,日本政府愿立即派遣一支相当大的部队去解救,假如英国政府同意这样的话;否则日本政府不拟派遣军队。”〔11〕此时英国态度很冷淡,未予答复。当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所率领的八国联军被困于杨村、廊坊之间,青木又召集各国驻日公使说:“联军形势迫切,日本政府甚欲与关系各国,决定一致之行动”。####次日英公使怀特海德访晤青木乃“以日本在地理上最为近便,特望出兵”。日本这时却故做扭捏之态,原因是青木乃要求英国向其保证其他在华拥有利益的各国政府不反对日本对华增派军队,尤其提到了俄国,实际上日本是怕重蹈三国干涉还辽的覆辙。这时北京形势更加迫切,英国盼望日本行动更急切了,因此英国公使通告日本政府:“日本是能够向天津迅速增派援军的唯一国家,欧洲列强中无反对日本迅速增援者。”〔12〕这实际上是向日本做了保证:日本大规模出兵将来不会引起三国干涉还辽那样的问题。在这样的保证之下,第五师团所辖各部在师团长山口素臣的统率下启程开往中国。7月13日进攻天津城的主要是日、英、法、美四国军队。次日清晨天津城陷落。这次战役,联军出动兵力5055人,其中日军为2700人,占一半以上;14日凌晨的最后突击战,福岛实际上担任了联军总指挥的角色;而轰开天津南门、首先攻入城内的又是日军。从这时起,日军开始显示其是镇压义和团、侵略中国的主力。攻陷天津城后,福岛提议将全城分区,由日、英、法、美四国军队分别占领,得到其他国家的赞同。天津城被分为四区,日军占领的东北区,是天津城内最殷富的地区。日俄战争这时,原来由山口素臣中将统率的日本第五师团自7月上旬起相继来华。随着它的到来,侵华日军达到22000多人,一时成为所有列强侵华军中最大最强的队伍。这样一来,日军充当了八国联日本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特权地位时,它在其本国正消除欧美列强的特权地位。从此它在双重意义上取得了与欧美列强同等的地位:在它本国,欧美列强不能再凌驾于它之上了,这意味着它摆脱了屈辱;而在中国,它加入了欧美各国的行列,这意味着它步欧美后尘,把屈辱加给了中国。


《辛丑条约》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图)


北京古城残貌  从1900年8月北京被攻占到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整整拖了一年多时间。其间除了帝国主义为强迫清政府彻底屈服以便取得更多的奴役中国的特权外,更主要的是帝国主义争霸中国的斗争空前尖锐和激烈,各列强间需要协调他们的侵华政策。日本在法国六条对华和约及其他列强所提出的处置中国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若干补充和修订意见,基本上为各国接受。日本所提出的关于建立保卫北京各使馆的永久性卫队问题、禁止中国输入军火、惩办首祸罪犯等问题上,都反映了日本在参与制定《辛丑条约》中所起的作用,它既坚持了自己特有的利益,又维护了列强的共同利权,并且在惩办罪犯的问题上还得到了清政府的“好评”,被奕忻和李鸿章说成对中国“素有相爱之意”。〔21〕这是日本为了对中国再次下手所做的准备。 被俘义和团团民
  各帝国主义在经过长时间的争论之后,最终于1901年9月7日签署了《辛丑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一)勒索巨额赔款。这是一个日本所高度重视的问题。甲午战争后日本曾尝尽了赔款的甜头,当然想再一次用中国人民的脂膏来滋补自己。因此在议和时,日本于1901年4月10日第一个提出赔款5000万日元(合银近3559万两)的要求,接着其他国家也纷纷提出各自的具体要求,合计共达46000余万两。后来列强将中国赔款总额确定为45000万两,将这个数字列入《辛丑条约》,各国原来要求的数目按比例进行调减,1902年6月14日签订最后分配额的协定,日本分到了其中的7。73%,计34793000余两(合48953000余日元)。(二)军事控制京津地区。撤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并允许外国可在沿线派军驻守。从而使北京向列强彻底敞开大门,列强长期驻兵京津山海关沿线,把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军事控制之下。(三)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这一规定,不仅劫夺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主权,而且可以长期在中国首都的这一地区任意设置军队和军备,随时威胁清王朝的安全;同时帝国主义还凭借治外法权,在这一地区进行种种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活动。此后,东交民巷便成了无数政治阴谋的庇护所。(四)镇压人民反帝运动,还要清政府派人到日本为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杀一事,向日本政府道歉。这些规定使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替帝国主义镇压人民反帝运动的工具。(五)设立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帝国主义提高外务部的地位,目的是便于它更好地执行卖国媚外政策,更多地为他们效劳。(六)修订新的商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同意按照帝国主义的要求,订立新的通商行船条约,以利于他们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根据这一规定,清政府与英国于1902年9月5日订立了《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3年10月8日又分别与美、日订立了《通商行船续订条约》和《通商行船续约》;使他们在商业上又取得了重大权益。部分八国联军军官
  《辛丑和约》的签订,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全方位的侵略的新开始。有关各方这时要做的事首先是把这个条约中的各项规定逐一付诸实施。日本就是急切而强横地利用这个条约牟取新的侵略利益的国家之一。首先表现在对待庚子赔款的问题上,从1902年起,清政府开始按约向各国付款,因为付的是银,当即引起一些国家的不满,它们都要求付金。当时国际金融市场上金银比价正处于金涨银跌的时期,付金则中国要承受额外的负担,清政府已十分困难,筹措赔款已很不易,当然不愿再增加,于是与各国发生争执。由于《辛丑条约》在付金付银的问题上语意欠明,因而造成争论双方各执一是。日本是主张要中国付金的国家之一,它伙同其他持同样立场的国家,蛮横地强压清政府就范,给中国造成很大困难。这个问题争持了好几年,到1905年7月有关各方才达成协议,清政府终于被迫同意付金,并为前三年以银支付的赔款加付800万两。就这样,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在掠夺性的庚子赔款之上又进行了一笔额外的勒夺。
  其次日本急切利用《辛丑条约》来索取新的利权,这主要表现在签订新商约上。中日双方谈判断断续续经过一年多,最后于1903年10月8日签订《通商行船续约》,其内容并不限于通商行船。主要有:一、扩大内港行轮权。日本(以及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其他帝国主义)的“各项轮船”,不论大小,不分是否“出海样式”,只要“能走内港”,都可“合法地”在中国沿海及内河各处畅行无阻;二、获得版权保护权。清政府应允制定章程,对日本人特地为中国人使用而以中文编制的书籍、小册子、地图、海图等的版权给予保护;三、增开商埠。清政府应允开长沙为通商口岸,奉天(今沈阳)及大东沟(在今辽宁省丹东市西南)开埠通商。 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文本
  当时东三省大部分地区仍处在俄军占领之下,俄国要独占东三省的利权,不让中国恢复那里的主权,也不许其他国家插足进去。在此情况下,日本以及美国坚持把东三省地区增开商埠的条款列入约中,这不仅是针对中国,而且也是针对俄国,是为了对俄国在那里的独占地位进行冲击、挑战,是决心同俄国进行争夺的明显信号和严重步骤。结果,按照商约的规定,日本不但实现了奉天、大东沟开埠通商的愿望,而且取得了干预该两商埠外国人居住及贸易地段(实即租界)的选择和有关章程制订的“权利”。当这个商约签字时,日、俄间正就争夺我国东三省及朝鲜的问题展开谈判,日本马上利用了这个商约中的这项规定作为同俄国斗争的武器,而这场斗争很快就发展成了践踏中国主权的日俄战争。
议和招书


分脏不均,两恶魔兵戎相见(图)


日俄战争  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刚吃到嘴边的肥肉被俄国抢了去,日本决心“卧薪尝胆”,伺机对俄作战。日本天皇说:“用不着急于夺取辽东半岛。在这次战争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该地的地理、人情,不久将在朝鲜或者其他地方再发生战争,那时再夺取也不晚。”〔22〕。1900年俄国侵入我国东北,就更加深了日俄之间的矛盾,最终在朝鲜和我国东北的侵略势力及利权的划分问题谈判破裂后,兵戈相见。1904年2月10日两国同时宣战。这场战争,日俄双方动员的兵力都在百万以上,战争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空前的,其战斗之激烈也是前所少有的。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在对立的立场上同时侵略中国、相互争夺中国的土地和利权,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战争。它的主要战争是我国东三省居民最稠密的地区,因此,交战双方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蹂躏了中国的土地,而且给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直接带来一场浩劫。日本和俄国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