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七卷林海音评传 作者:周玉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儿子夏祖焯的眼中,林海音是一个永远在“付出”而不企望“取得”的人。1998年4月10日的《国语日报》曾刊登了夏祖焯一篇《松涛——林海音八十大寿》的文章,其中写道:“我母亲后来在《国语日报》编‘家庭版’,印象中是义务工作,不支薪。因为那时社会普遍地穷困,报社预算也有限。她做过许多无报酬的工作。都认真而努力地做。那时候,我们兄妹四人都还小,家里需要收入,然而这就是她人生的态度。她的血型是O型,所以还去捐血,因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那时候,没有什么人捐血,血库是靠职业卖血人来维持。”“她是个有正义感、正直、有魄力、有胆识的女人,一直是台湾文学界的领袖人物。主编过联合报副刊整整十年,独立创办了《纯文学杂志》以及‘纯文学出版社’。这几十年来,她提拔了许多重要的台湾作家。她喜爱老舍及沈从文的作品,没有宗教信仰,却想去山东曲阜孔子的家乡拜访。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儒家教育中对人性、伦理、政治、道德等规范,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决不是舶来品的宗教、文化或政治思想所能取代的。政党是有限的,而中国乃是永恒的。”“我念成功大学时,灯谜晚会有人出了谜面‘松涛’,打一个作家名字。谜底是‘林海音’。松林里的涛声像什么?我想大概像如晦风雨中的鸡鸣声,像在炮火中前进兵士的怒吼声,像大合唱中数部不同的合音吧!”“我这样写我的母亲,没有把她写成一个富有罗曼蒂克色彩的作家。把她写成一个领袖人物、企业家,是个冒险的人,是个政治性的人物。我认为她这些特色比作为一个作家更重要——她永远在‘付出’而不企望‘取得’。” 
  不论是林海音的挚友、同事,或她提携的后辈,甚至排字房、印刷厂、纸厂的人都称她为‘林先生’,而不称林女士或夏太太,关于林海音的这一称呼,台湾文坛有如下看法: 
   
  曾在联合报和林海音共事,现任民生报副总编辑的骆学良谈道:“称人先生,就像称呼老师一样,不分男女一律都称老师。”他曾提及在书面上称林海音女士,口头上却喊她林先生,至今不改。 
  谈到林先生的称呼,云门舞集的创办人林怀民张大眼睛,反问道:“不称先生,难道要喊阿姨或姑妈吗?”林怀民说,现在称一位女士为先生,大家觉得奇怪,然而在30年代,称一位女士为先生,含有尊敬之意,是很正常的现象。 
  林怀民所谓称女士为“先生”的传统,可由胡兰成写的“民国女子张爱玲”中窥出些痕迹,张爱玲即称胡兰成身边的范秀美小姐为范先生。 
  而作家朱西宁在“微言篇”一书的“她是中国的嫡传”一文中,对这种情况有清晰的描述。不仅称张爱玲为“先生”,并提及“中外文学”举办的座谈会上,在座多人称林海音为“先生”,作家张系国曾提出纠正。朱西宁认为张系国是“知有西俗而不知有国俗”。他并指出,若是彻底西化,称林海音为林女士也欠妥,应称夏太太或夏承楹夫人。朱西宁认为对待前辈或年长作家,中国人决不敢僭越。 
  因投稿而认识林先生的作家七等生,当初也是跟着大家如此称呼林海音。不过七等生猜想她被称为林先生可能和脾气有关:“林先生性格爽朗,与她相处如沐春风,不论男女和她交往都非常怡然。” 
  隐地曾在纯文学出版社任职一年,目前是尔雅出版社的负责人。他认为称林海音女士显得有距离,称“先生”含有更崇高的敬意。在纯文学工作一年中,隐地觉得受益匪浅:“林先生讲话直言无讳,做事干脆利落,连包捆书籍时动作都比别人快捷。出版社的事情巨细靡遗都了然于心。”隐地认为自己受林先生直言无讳性格的影响至深。 
  ………… 
  “当她坐在办公桌前,鼻梁上架着系有金链的细框眼镜,看书、选稿、读信,神态严肃认真,这个时候她是理智果决,甚至是无情的(操生杀文稿大权),这是编辑林海音。 
  “当她摘下眼镜让它悬挂胸前,检视发行事务或交涉工厂印刷装订时,她是精明干练决不含糊的,这是老板林海音。 
  “当她收下眼镜,接待各类朋友,闲话家常时,她是亲切爽朗、博知风趣的,这是作家林海音。”作家钟铁民形容林先生的“君子三变”是:“我崇拜编辑林海音,害怕老板林海音,喜欢作家林海音。”的确将林先生的人格、风格描述得极其透彻。 
  ………… 
  林海音的伴侣何凡先生对于妻子被称为先生十分满意:“这表示我的妻子受人敬重、欢迎。” 
  林海音并不计较别人对她的称呼,甚而有小朋友喊她“林海音”也不在意。她认为因为熟悉才会直呼其名,如此反而亲切。林海音:《家住书坊边》,(台北)纯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年12月版,第247、248、249、250、251页。 
   
  不计较说明洒脱,正因为如此林海音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成了一位被称为先生的女士。 
  林海音的受人尊重,还与她的年轻心态和勤奋努力有关。台湾女作家应凤凰曾说:林海音不仅外形美丽,而且深能享受女性美丽的生活细节。“那么忙碌的人,甚至在七十几岁,八十几岁时也一样,每天都穿得光鲜亮丽在工作场所、公共场合出现。她不喜欢‘老’这个字,也真的一直勤奋工作,从不认为自己已老。例如拍照时,她戏称自己和一群作家朋友是‘资深美女’。‘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举办的一个‘向老作家致敬’的活动,送奖牌给她时,她拒绝接受。‘我又不老’,她说。主办单位赶紧把牌子上的‘老’字拿掉。”“因为林海音有很高的‘媒体曝光率’,等于给读者大众创造了一个女作家、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最佳代表。那是一个容貌美丽的,富正义感的,善于助人的,乐观勤奋的,超越地域观念的,懂得生活情趣的新时代女性。”舒乙、傅光明主编:《林海音研究论文集》,台海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13页。 
  人的性情往往又是多方面的,林海音也是这样,在媒体面前光鲜亮丽的林海音,在朋友与她自己心中又是一个过日子人儿,她在接受大陆学者傅光明的采访时,曾这样说:“写作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爱好。我是一个极普通平凡的女性,做了一生的职业妇女(写作算是职业吗?编辑总算是职业吧!),但仍是不放弃照顾家庭。记得最近在某刊物读到描写一位美国影星史翠普的,说她有四名子女,她陪孩子看儿童电影的时间,跟所有就职的母亲一样,她必须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此语实获我心,也是我的写照,我愿意套她的话说,她(林海音)在厨房的时间并不少于她在书房的时间。每天上午当我踏进我的出版社办公室,同人们不知道,我已经起五更把午餐准备好了,中午回家只要放进微波炉按钮热一热就行啦!我也很能玩,更爱朋友,所以朋友给了我一个封号:‘生活者林海音’(北京人语‘过日子人儿’也),我坦然受之。”同①,第239页。 
第四章 “联副”十年  
第一节 编辑风格  
  林海音的一生除了是一个成功的生活者,更重要的她还是一个成功的事业女性,而她成功事业的重要一部分便是作为一个著名编辑家与出版人的成功。 
  在她事业起步阶段的北平时期,她是作为一名女记者而闻名的。到了台北,她转向了编辑工作,主要的是文学的编辑,其转折点便是进入《联合报》主编了十年副刊。林海音改变了“联副”的综艺面孔,将其变成了台湾文学的重要阵地,兢兢业业的编辑工作也同时进行的勤奋创作使她成为台湾文坛的重要人物。林海音在《联合报》的工作是勤谨而又富有创造意识的,她给《联合报》带来不少新的东西。 
  关于《联合报》的情况,林海音是这样说的:“民国四十年的九月十六日,是本报第一号的创刊日,由全民报、民族报、经济时报组成的‘联合版’,每天出版两大张。到了四十二年的九月十六日,改成‘联合报’,仍冠以三报的报名和它们的招牌字。我来时已经是联合‘报’了,但是一般人仍习惯叫它联合‘版’;甚至从民国四十六年六月二十日起,三报报头的招牌字取消了,只是单单的‘联合报’三个字,以后的若干年,也还常听有人叫它‘联合版儿’呢!”林海音:《芸窗夜读?流水十年间》,(台北)纯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年10月版,第274页。 
  林海音受聘于联合报主编“联合副刊”,起自1953年11月1日,离开“联副”是1963年4月24日,一干十年。林海音受聘之后并没有立即去上班,因为那时她正怀着最小的女儿夏祖葳,大腹便便,行动不便,都是由何凡代替去报社发稿、看大样等等,直到过了小孩满月,才正式到报社工作,那时已经是1954年1月了。林海音是1953年11月1日接编,在报上正式亮相则是12月1日。林海音接手前,“联副”综艺性浓,文艺性淡,在一张半(即六个版)的报纸上,副刊占半版,约十栏篇幅,举凡电影、戏剧、漫画、小说、散文、掌故、妇女家庭、编织等等无不包括在内。笔者曾查阅《联合报》,如1953年1月17日《联合报》便载有下面内容:霜木《民主政治的正轨》、黎子的诗《送别胡适先生》、连载小说《恋果》、连载绘图小说《儿女恩怨》,还有司徒尚的《钞票的话》、季平的《交际谈》、怀玉的《李后主与楚霸王》等杂感随笔,内容较通俗、也较庞杂。这个时期的《联合报》到周末还办有“周会”,有很多关于演艺界的文章。有一段时期“周会”与“副刊”拼在一起组成一个版,后来“周会”取消,一些谈戏、谈电影、谈明星的文章便融入“副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