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七卷林海音评传 作者:周玉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溜冰,在北海溜冰场是出了名的。“夏六、夏七”是当时北平体育文化界名人。 
  含英常常在北平新专球场看到夏承楹的矫健身手,大她八岁的六爷却没注意到这个小女生,直到含英也进入《世界日报》,两人成为同事。同①,第57页。 
   
  何凡对林海音的第一个印象是:“她个性随和,人长得好看。”《世界日报》办公室不大,编辑部摆了一长排桌子,为了节省空间,上白天班和上晚班的共用一张桌子。何凡上白班、林海音上晚班,两人被分配共用一张桌子,共有一个抽屉,各持一把钥匙。办公桌种下了他俩日后的情缘。由于兴趣相投,他们很自然地就在一起了,有时何凡下了班,会在办公桌抽屉里留点零食、水果给上晚班的林海音,或是留张字条定明天的约会。周末,他们常去比较摩登的东城。还在师大外文系读书时,何凡就替东城的真光电影院翻译电影说明书。本来这份工作是由何凡四哥夏承棂的同学熊式一做的,熊式一出国后,就由何凡代替,没有报酬,但可以免费看电影,何凡就约了林海音一起去。看电影就成了他俩一辈子的嗜好。看完电影,他们就到对面的哈尔滨人开的华宫西餐厅吃俄国菜,林海音最爱吃那里的罗宋汤和煎牛排。那时林海音和何凡还常去北海溜冰,听音乐,吃小馆。共同的职业使他们在有了很多共同的社交中有了共同的朋友,这个时期他们比较值得一提的艺术家朋友有叶浅予和梁白波。林海音后来写了一篇《吾友“蜜蜂小姐”》叙述此段友谊。 
   
  吾友“蜜蜂小姐”梁白波在给我的第二信中,有一句话说:“……我一看到你,就等于翻开自己的历史……”所以我得从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说起。何凡的朋友宗惟赓先生是摄影家,大高个子头发天然卷儿,一向在上海的电影公司工作。这一年他从上海带来了他的朋友有名的漫画《王先生与小陈》的作者叶浅予,还有叶的女友梁白波,叶、梁二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对情侣。叶浅予朗爽喜谈笑,梁白波则是一位斯斯文文、说话细声细气的艺术家,大家很合得来,常在一起吃喝玩乐。记得叶浅予曾对北平女人喜穿阴丹士林蓝布褂儿大为欣赏,他说他原是不喜欢蓝色的(或者不喜欢蓝色布),到了北平看满街女学生的蓝布褂儿,竟改变初观了。而我记得梁白波也曾对何凡说,认为何凡像广东人而不像原籍江苏人。我更惋惜的是叶浅予曾以水彩画了我一张素描,我挂在卧室甚久,后来不知所终。林海音:《生活者林海音?吾友“蜜蜂小姐”》,(台北)纯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12月版,第61、62页。 
   
  梁白波后来在上海《立报》画漫画专栏“蜜蜂小姐”,林海音一直都很关注,他们到台湾后还有一段交往。 
  林海音和何凡刚交往时,报社一位男编辑结婚,找林海音当伴娘,林海音问他伴郎是谁,那位编辑说是另一位男同事,林海音不乐意,那位编辑便说找何凡,林海音便答应了下来。夏祖丽:《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1月版,第67、68、69页。这对情投意合的情侣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1939年5月13日,林海音和何凡在北平东单三条的协和医院礼堂举行了新式婚礼: 
   
  两家家长把婚礼交由他们自己做主,他们请了三位音乐家朋友在婚礼上伴奏,老志诚弹管风琴、关紫翔拉小提琴、魏守忠拉大提琴。九十岁的老志诚在北京回忆说,当时他常为朋友婚礼伴奏,大家上他住的中南海练习,然后到中南海划船。许多年后,老志诚写的《牧童之乐》,风靡一时。不过协和礼堂的管风琴,却在“文革”时被砸烂了。 
  婚礼的证婚人是仁虎先生最亲密的老友,旧文学家赵椿年先生,“赵椿年”这三个字在北京的许多书籍、古玩店的招牌匾额上很常见。女方介绍人是含英表舅张我军,男方介绍人是仁虎先生担任财政部次长时的亲信部下、担任过司长的王槐青。王槐青的儿子王光超和夏承楹是附中同学,两人是好朋友。王光超有个弟弟王光英、妹妹王光美,王光美也是附中的,后来嫁给刘少奇。伴郎虞积刚是夏承楹中学同学、排球队友;伴娘许业云是学艺术的,是含英的好友。男花童是爱珍牌友、眼儿胡同王姨太太的孙子;女花童是夏家大房的大女儿夏祖芳。夏祖丽:《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1月版,第74、76页。 
   
  婚后,林海音进入了一个有着四十多口人的大家庭生活。 
第二章 求学、工作与结婚  
第四节 大家庭的儿媳妇  
  林海音出嫁时,她的表舅张我军曾对她说:“英子,婚姻的事不可预料,谁想到小小的英子,有一天会嫁到有一个公公两个婆婆,八个兄弟的四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去做儿媳妇呢!老夏家虽然是忠厚老成的书香人家,但无论如何,它和你现在的寡母姊弟相依为命的家庭生活迥然是不同的,处处要注意啊……”林海音:《家住书坊边?闲庭寂寂景萧条》,(台北)纯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年12月版,第109页。事实上,长辈的担心是多余的,林海音进了夏家,不仅上下相处很好,还得到了公公的格外疼爱。不仅何凡对于林海音自幼失父,凭着积极乐观的坚强意志,协助母亲抚育弟妹,打心底佩服,连公公夏仁虎先生也很敬重林海音的坚强自立。何凡欣赏林海音的才华、美丽、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明朗的性格,两人兴趣相投、琴瑟和谐。 
  夏家人口虽多,并不复杂,当然大家庭也有大家庭的趣事,林海音身历其中,若干年后记述下来,变成了《闲庭寂寂景萧条》、《难忘的姨娘》等几篇散文。在林海音的叙述中,婆婆张玉贞不识字,一生不知道丈夫的学问有多高,官做到多大,钱赚了多少,她只知道要使丈夫儿女吃饱穿暖;她没有娱乐,一年就看一回戏,七月牛郎会织女的天河配,一年就打一回牌,三十晚上的对对和,其余的时间就全是忙吃的。婚前林海音就与婆婆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每次去夏家,未来的婆婆知道儿子房里来了女朋友,并且会留下来吃饭,她小小的个子登上一只小板凳,自己打电话叫天福号送清酱肉来添菜,上了堂屋的饭桌,她也会凑上前来,看儿子与女朋友多吃饭夹菜,她才高兴。除了何凡的亲生母亲,林海音还有两位婆婆,一位是在南方的五婶,因为何凡名义上过继给没有子嗣的五叔为子,这位婆婆林海音没有见过,但有书信往来,《闲庭寂寂景萧条》一文对她有专门的记述;另一位就是夏家的姨娘、夏仁虎先生的爱妾林佩卿了。林佩卿是旗人,北京城南游艺园唱老旦的坤伶出身,十八岁嫁给夏仁虎,一生无所出,她很得夏仁虎的宠爱,却与张玉贞关系微妙,林海音在上述文章中对两位婆婆及她们的关系有生动的记述。林海音与姨娘很谈得来,“在大家庭时,她就住在我楼下,我下楼见她屋门敞开着,就进去聊聊天。她也喜欢吾儿祖焯,在要来台湾时,她正好住娘家,我带了焯儿向她辞行,她把收集的旧中交票、河北银钱局崭新的拾枚、二十枚票送给焯儿,我至今还保留着。”林海音在台北如是叙说。 
  林海音很善于处理家庭关系,夏家二房夏承栋的老四夏祖煃回忆当年说:“六婶不管是婆媳、妯娌之间,都善于相处。她和蔼、关心别人,对人热情,这种人很容易交到朋友。她也平等对待仆人。那时的老妈子人身依附的情况严重,受雇于人,低人一等,但对这些人态度最好的是六婶,没有人对她有意见。”夏祖丽:《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1月版,第81、82页。 
  林海音婚前婚后这段时间,正值抗战爆发,时局动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人进入北平,同年7月31日,《世界日报》关闭,林海音和何凡都失去了工作。抗战时期,何凡赋闲在家,读书写作,翻译了不少外文作品。而林海音则于1940年由公公介绍到师大图书馆工作,被分配到编目部门。几年的图书馆工作,养成她搜集资料、保存资料以及编目的兴趣和习惯,半个世纪之后,她在台湾出版六百万字的《何凡文集》,书后的五千五百多篇“玻璃垫上”专栏分类编目,就是她一个人在一个多月内完成的。有一次她在师大图书馆看到一本佛教杂志《海潮音》,很喜欢,就选了其中“海音”两个字做笔名,在报上写些文章,这就是享誉华文文坛的“林海音”的由来,她的本名林含英反倒不被人提起。林海音当时也常向《西风月刊》投稿,当时《西风》的顾问编辑是林语堂,编辑是黄嘉音、黄嘉德,1941年7月号上刊登了林海音以“茵音”为笔名写的《女记者的生活》,得到稿费20元,林海音利用这笔稿费,托上海《西风》编辑代购《生活的艺术》、《浮生六记》等书,余款就捐给“西风清寒读者基金”。夏祖丽、应凤凰、张至璋:《何凡传》,(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版,第100页。 
  沦陷时期,夏家的日子开始紧了起来,因为夏仁虎拒绝为敌伪做事。夏仁虎,字蔚如,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在清光绪二十四年进京赶考,就留居在北京。辛亥鼎革后,曾游宦关外。1926年秋冬,曾相继任北洋政府杜锡珪、顾维钧内阁的财政部次长、代部长。1927年、1928年间,又先后任潘复、顾维钧两届内阁的国务院秘书长。北伐成功,夏仁虎自宦海退隐,在宣武门外永光寺街自己设计建造了一所宅院,门牌一号,这也就是林海音的于归之处。夏仁虎不但宦场得意,且擅长诗词曲赋,文采风流,著有《啸庵诗词》、《和姜白石词》、《枝巢四述》、《珠鞋记传奇》、《旧京琐记》等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