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经杂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再加热就干了、化了、连影子都没有了,这是天下之至柔,能克天下之至刚,就是不管多厚的钢板,在不断的滴水之下,最后也必被水滴得穿洞。又如工业用的“水刀”,把水加速也真的把钢板给切开了。所以儒家、道家都教人不要过刚,过刚易折,一个人太刚强了,容易断折。所以坤卦的本身是至柔,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刚,像练太极拳,在练的时候,慢慢摸,非常柔,但是到了用的时候,就非常快,非常刚。“至静而德方”,坤卦是至静的,但并不是死寂的,没有骨头的,外圆内方的,内在永远是方正的,一个人假使把自己的精神、人格、修养做好了,自然是外圆内方,形成了至静而德方,还加一个条件“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就是月亮的道理,有一定的常轨,有如大地,包容一切而化成光明,这是说人的修养,是怎样的人有如此修养?乾卦是君道,是领导人修养,坤卦则是臣道,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小则里长行君道,里干事行臣道,就“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要柔顺,要承上启下,承天,承乾卦的功能而行,这就教我们做人要站在坤道的立场,坤道是臣道,又是妻道,所以中国讲妇女的德性,是夫唱妇随,但现代相反了,乾坤颠倒,要妇唱夫随,我们知道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从这个理由来的。 
  现在继续讲坤卦的《文言》。 

              孔老夫子的因果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是中国文化四句话的原则,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我们中国文化,东方文化,最喜欢讲因果报应。如果过去没有研究过《易经》,都以为这是佛家的思想,来自印度的,事实上中国、印度、东方文化都建立在因果报应基础上。由此我们了解,中国过去五千年文化思想的教育、政治、道德等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因果基础上,所以大家都怕不好的报应,乃至做官的人,要为子孙培养后福,都是怕因果。不过因果的问题是宗教哲学的大问题,在研究起来也是很好的一本书,一篇很好的博士学位的论文。佛家的因果,是讲本身的三世,即前生、现在及后世。中国儒家的因果讲祖宗、本身、子孙三代,就是根据《易经》这里来的。这也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尤其这几句话,我们都晓得用,知道是孔子的话,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不变的,现在当然社会道德已变动了,但是据我个人仔细静静的观察研究,我们中国人年轻一代尽管怎么变,这个观念还是有,这是我们民族血统中的观念。 
  我们要注意“余庆”、“余殃”的“余”字,余是剩下来的,余是有变化的,并不是一定本身就报,这是中国人对因果报应的定理,中国文化一切都建立在这因果报应上。由此看来,刘备在临死的时候,吩咐他儿子两句话:“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以刘备这样一位袅雄,对自己的儿子作这样的教育,都是从中国旧文化来的观念。我们看历史传记,常常提到某某人的上代,做了如何如何的好事,所以某某人有此好结果。将来中西文化汇合以后如何演变?还不知道。现在据我所知,最近在美国,宗教的活动,自哈佛大学开始,已经变了,提出“宗教一家”的口号,主张宗教不能分家;其次,美国的一般学者、知识青年,也非常相信三世因果,所以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要注意,尤其现在为父母的人,教育下一代,为了国家民族文化,这个观念还是绝对不可变的。 
  下面孔子对于这个观念作了演绎,从此,也可以知道孔子为什么作《春秋》,写历史,历史的法则就在这里。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 
  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春秋战国的时候,孔子看到社会多么乱,孔子看见当时不孝不仁的人太多了,所以提倡孝、提倡仁。社会文化,像人吃的药一样,哪一种病流行,就倡用医哪一种病的药,假如这两天感冒流行,药店的感冒药就卖得多。大学里开课,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什么课程,教育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看了四书五经很伤感,可见中国这个民族,可怕的一面是不孝、不仁、不义的太多,所以孔子提倡仁呀!义呀!孝呀!到了几千年来,有几个真孝、真仁、真义的?孔子这里就讲出了这另一面:“臣弑其君”,部下叛变干了主管的,“子弑其父”,儿子杀父亲的,春秋战国这类例子太多了,尤其是利害之间,兄弟妹妹之间,都是杀、抢。“非一朝一夕之故”,不是突变来的,一个社会文化演变不是突然而来的。“其所由来者渐矣”,是渐进的,也是《易经》的法则,一爻一爻,慢慢变来的。根据《易经》孔子这个道理,我们看近六十多年的历史,乃至推到近百年历史,或远推到清朝中叶,十九世纪开始,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演变到今天,对于今天的这个社会现象,有许多人看不惯,很难过,我觉得没有什么,这都是渐渐来的,不要怕,有时一个变动就变好了。“其道穷也”,现在已经差不多到这地步了,非回头不可。“由辩之不早辩也”,这是辩论的辩,也是辨别的辨,在家庭教育来讲,就是对一个孩子变坏,没有早看清楚;以历史来讲,就是不好好领导,不早辨别清楚,所以发生动乱,这也是讲历史哲学,也是社会史,也是文化发展史。譬如中国文化,为什么发展到现在一直要提倡自然科学?“其所由来者渐矣”,也是慢慢变来的,不要以为现在这个科学时代已到了顶点,但还是要变的,当然还有更新的科学时代出来。“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就解释引用初六爻的话说,学了《易经》,脚踏在地上发现降霜了,就知道冷天快要来了。到了春天,立春以后,气候一暖,夏天的衣服也要准备拿出来了,都有前因后果,这是中国文化主要的精神所在。 

              直内方外 四海一家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这是孔子儒家的思想,把《易经》天文的法则拿来讲人事,做人修养的道理。所谓直就代表正,方代表义。中国人看相,以这个原则也蛮通的,说人的脸型,长的主仁,方的主义。“君子敬以直内”,内心修养绝对公正,自己内心得直,没有弯曲,不在肚子里要鬼。“义以方外”,对外面,对人对事,一言为定,到处合宜,言而有信,规规矩矩,所以“敬义立而德不孤”,不要怕寂寞,不要怕倒媚,自然有自己的道理。“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孔子用这两句话解释这句爻辞,一个人只要有直、方、大三个字,公正、义气、仁爱,内方外圆,胸襟伟大,像大地一样,包涵一切,“则不疑其所行也”,天下人同心一德了。 

                 抬轿子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讲到第三受“含章可贞”,刚才我的解释,也是根据孔子这个观念来的。“阴”就是太阴,月亮,“虽有美含之”,月亮的光明很美丽。人文方面“以从王事”就是臣道,为人臣的“弗敢成也”,成功不必在我,真正的大臣要做到“成功不在我”,这是臣道,是地道,是天地的法则。譬如抬轿子,也要好好抬,否则坐轿的倒下来,把抬轿的也压倒,坐轿的人也要坐好,坐轿的翻起筋斗来,抬轿的也抬不好了,所以在什么地位,就干什么事,这是大地的法则。“妻道也”,等于当太太的,一定要管好丈夫,让丈夫都听话,这太太做得就太没有味道了,做太太听丈夫的才有味道。“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地道本身无成,但是不要以为本身无成就没有结果,成功不必在我,别人的成功,也即是自己的成功。读历史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成功的人物,所有帮忙的、帮闲的也都留名了,老实说,如果旁边帮忙帮闲的人来干,恐怕成不了功,大家也没有名了,都淘汰下去了,所以要找一个人坐轿子,慢慢抬他,蛮有意思的,抬到最后大家都成功了。 

                谨言慎行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 
  谨也。” 
  这是第四爻的解释,宋朝的理学家们拼命说孔子是反对道家、反对隐士,我认为孔子不但不反对,而且还赞成隐士,在《论语》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证据,在这里更可以看出来。孔子这里说:“天地变化,草木蓄。”春天到了,气候调和,时运来了,草木都欣欣向荣;秋天来了,天地闭塞,万物凋零。那么,贤人、达人、君子碰到这样的时代,看看不对了,没有办法了,挽不回了,只好退下来,于是隐了,所以第四爻的爻辞“括囊无咎无誉”,自己把自己收起来,放在口袋里,就是黄石公的《素书》第二章最后的那句话:“没身而已”的意思。时代不属于自己,机会不是自己的,自己一溜,同草木一样,大家都是如此,变成泥巴,到这个时候就是“括囊”;尽管一肚子学问,收起来放进口袋里,把袋口一收紧,“无咎无誉”,与世无干。为什么这样?讲话小心一点,古人的诗:“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胎。”世界人闯的祸胎都在这两个字上财、色,历史上批评人,总不外这两个字。但是乱世多“才”也是祸根,那就要“括囊”,不然则赶紧找个老板抬抬轿子,不要乱闯,乱问对社会国家都没有贡献的。 

            黄中通理至高的人生境界 

    “君子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