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难道中国葡萄酒行业目前的问题,都是产业环境不好的错吗?葡萄酒酒企无能为力?
4。法国的法宝:严苛AOC
在前面分析法国酒的时候提到原产地命名制度(AOC),它是法国葡萄栽培制度的一件法宝,不少国家对此十分羡慕。可是这个制度并不是法国人突如其来的灵感,其产生亦是被逼无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危机和种植灾难(霜霉病和葡萄根瘤蚜虫害)席卷法国葡萄园,由此造成的历史性低产量导致假酒和人工酒泛滥,正经酒商和法国酒声誉同样受损;同时,国外葡萄酒也开始崛起同法国酒竞争。于是法国葡萄酒农、酒商们迅速组织起来一齐保护共同财富;也另有一说是政府采取的主动权。
但不论谁迈出建立这个制度第一步,这是个没有生产者充分理解和协作就不可能成功的制度——原产地是这块地上合资格酒人的共同财产,也关系他们世代传承的葡萄酒,因此为了利益和荣耀他们成为原产地命名制度的坚定参与者,即便那意味着受严苛规则的束缚。
5。宽以律己的中国酒企
记得前文说的2002年中国酒企反对“洋垃圾”说法而产生第一次大团结吗?那之后不久,第二次大团结出现了。
“洋垃圾”的合法性在2002年12月终止——国家有关部门颁布新政策:停止使用半汁葡萄酒的标准。但废除半汁只是杜绝了类似“三精一水”的产生,对提高中国葡萄酒业的整体竞争力无实质意义。因为标准实在太粗糙、太低了。
于是,2003年8月10曰~8月14日,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支持,烟台张裕、中国长城、中法合资王朝等单位协办,在甘肃举行一个行业特别会议,其中一个主要话题是修订10年前制定的《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国家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
谁知在紧随其后的15天里,新天国际酒业也突然邀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举行2003年全国葡果酒会,并且在会上提出自己另一个新的葡萄酒国标修改方案。据悉,新天参与研究、制定的内容、指标要比张裕、王朝等参与的国标修订内容全面得多、高得多。
比如说,新天课题研究、新标制定中有10个指标,但张裕参与修订的国标中可能只有5个指标。又比如,新天一方的修改方案中,对于酿酒葡萄的糖度含量指标底线定在230克以上。而业内专家指出,河北、山东一些号称中国葡萄主产区的糖度含量在180克以上的葡萄也不多见,而长城、张裕等大牌葡萄酒企业的生产基地则集中于这些产区。
酿酒葡萄的含糖量有什么要紧的呢?含糖量决定酒精度,葡萄天然含糖量不够的话就必须在酿酒的时候另外加糖。可是盲目加糖对葡萄酒的质量影响其实不亚于加水(半汁)和添加其他辅料,一些专家认为,什么时候酿酒不加糖了,中国葡萄酒就达到了世界水平。这一观点不无道理。
国际上对葡萄酿酒加糖就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只允许在高纬度产区和特殊的年份添加限量的糖,同时销售价明显降低。新世界美国佐餐酒、干白、桃红葡萄酒要求原料含糖量20%~23%,干红葡萄酒要求原料含糖量21%~23%。东部地区相当一部分葡萄产区,酿酒葡萄采收时一般含糖量在15%~18%,远远低于酿制优质葡萄酒所需的葡萄含糖量。
英国葡萄酒大师Jancis Robinson就曾指出:“在夏季和秋初,(中国)大部分酒厂降雨不断,只有和上海有着5小时飞行航程的西部地区除外。位于东海之滨的山东省是中国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地区,但在潮湿的环境下,葡萄病虫害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酒精度也不足,常常需要靠人为地添加糖分来提高酒精度。”所以事实上,就自然条件而言,中国“十大葡萄酒产区”(或者是十一大)中究竟有几个真正适合种酿酒葡萄的?那些产地的形成是因为酒企的一窝蜂还是真的经过自然环境的考虑?答案并不甚乐观。
当然,我们并不假定新天酒业提出高标准有着多崇高的出发点,什么“为了提高产业水平”之类的。但是从客观角度出发,它们所倡导的标准确实应当成为中国葡萄酒追求的目标,若真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并且贯彻实行的活,无疑会逼迫中国酒企提升质量,而不是如现在一般得过旦过。
第一次团结是当有人指出“洋垃圾”的行业潜规则的时候,第二次大团结是有新兴企业倡导严格行业标准的时候,这两次大团结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而第二次团结的结果呢?最新通过的行业标准中,含糖量下限是180克,参与制作酒企大牌雄赳赳气昂昂地坐在头几把交椅上,新天酒业缩在名单末尾,身影显得特别孤单和无奈。
6。标准其实无所谓——独善其身的典范:美国酒
在査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试图证明世界上其他主要葡萄酒生产国都有政府维持的严苛标准来管束酒企们,所以它们国家的葡萄酒行业才有相比中国有序那么多、优秀那么多——也想帮中国酒企说说公道话,一味责怪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吗?可事实却证明,中国葡萄酒之惨烈,酒企实在脱不了干系。
分析外国葡萄酒的时候,美国葡萄酒主要作为优秀的中低端酒范例出现,但事实上美国也有卓越高端葡萄酒(在葡萄酒比赛时有简要提及)。在二十几年前,没有人会将美国葡萄酒和欧洲旧世界葡萄酒进行比较,但今天美国葡萄酒已遍布全世界,并且有些价格之昂贵已经超过了法国的列级酒庄酒,酿出的佳酿享誉全球,即使与旧世界的顶级酒相比也毫不逊色,如罗伯特·孟大维酒园(Robert Mondavi Winery)、贺兰酒园(Harlan Estate)、鸣鹰酒园(Screaming Eagle)、傲翁酒庄(Opus One)、爵菲酒园(Joseph Phelps Vineyards)、卓恩酒侯(Domaine Drouhin)等等。难道美国也有如法国AOC—样的严苛体系?
非也。属于新世界国家的美国,虽然也有类似于法国AOC的葡萄酒管理体系American Viticultural Areas(美国葡萄酒种植区域),简称A。V。A。不过AVAs只是按地理划分的葡萄种植区,对葡萄品种不作限制,对每亩的最大产量也没规定。所以比起欧洲的酒法律是相当宽松的。
而旦,美国的酒企其实也和中国的一样喜欢在“分级”上吹牛:在酒标上通常可以看到有“reserve”(珍藏)、“special selection”(精选)、“classic”(经典)、“private reserve”(私人珍藏)等等貌似形容等级的词,事实上美国酒没有特殊的分级体系,因此这些称号都不被酒法律认可的,只是酒庄用来区分他们自己酒的分类罢了。这说明什么?酒的定价和名声全靠酒厂自己了。
没有法律的严苛规定,没有官方权威证明的质量和等级,但美国还是有那么些酒庄老老实实地种葡萄、酿造酒,在被所有人瞧不起的时候蛰伏,后来居上凭自家好酒打下天下。没有严苛法律准则的美国,某种程度上不也是乱世吗?美国顶级酒庄完美地诠释了“独善其身”的高贵。
三、中国中低端酒
现在如果想买价格适宜的国产酒,选择有很多。可价格虽然是“亲民”的,其质量却是“扰民”的。
我们在新世界中低端酒商身上得到的“蓿汀笔峭暾模旱图邸⒑煤取⒂胖剩ㄏ喽灾泄贫裕⒎奖恪泄投司葡嘈沃拢踩牟灰欢ê煤龋煤鹊目赡懿话踩褂泻芏嗖缓煤纫膊话踩踩趾煤鹊募鄹窬筒荒敲春每础K孀潘奥实慕档汀⑹谐〉目拧⑾颜叩脑唤コ墒旎褂泄馄咸丫频牟抗#泄械投似咸丫凭烤够鼓芷臼裁戳⒆悖�
还只能是“改造自然迁就人”,是“改造”,而不是“摧残”。
寻找相对合适的酿酒葡萄产区,以踏实的态度酿出安全可靠的酒,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好好琢磨中国人的口味,酿造出讨喜的酒;研究什么特点的酒能最好地与中国菜搭配;研究中国人的饮酒习惯,什么场合什么偏好什么包装,都是可以好好深究一番的。
把中国消费者们的心思看清楚然后多多迁就、好好伺候,而不是多多糊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四、中国高端酒
从严格标准来说,中国暂时还没有高端酒,高价酒倒是不少。在前面对外国佳酿的分析后,我们认为高端酒要在优越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做到“珍藏自然吸引人”。优越的自然基础我们显然是有的,人称“全球三大品酒师”之一的杰西丝·罗宾逊女士在《世界葡萄酒地图》一书中也指出,北纬44度是酿酒葡萄的最佳产区纬度,而我国的新疆地区就处在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再加上我国不仅幅员辽阔,而且气候、地质条件都很复杂,其他地区亦可能分布着适合种酿酒葡萄的小产区。
而行业本质中最核心的“珍藏自然”,中国酒企却鲜有认认真真去做的。要不毛毛躁躁,没种几年葡萄酒就敢轻易推出高价酒;要不与其他国家的酒企合作,想一步到位;要不专想投机取巧,拼命搞噱头(比如限量版、请艺术家设计包装等)。珍藏自然,自身不断追求卓越是必须的,达到了一定高度自然不愁没有权威第三方考验和证明。加州酒“五月革命”事件不正证明了这是个实实在在靠质量说话的行业吗?
好在中国还是有一小撮酒企显露出诚心和决心的,比如曾被拉菲酒庄看上的怡园酒庄和产品被选为世博联合国馆唯一指定葡萄酒的甘肃紫轩酒业。尽管他们本身在走向名酒庄、酿造“中国好酒”的路途上仍有十分漫长的路要走,但是目前确实是中国中高端酒企应该学习的典范之一。
1。怡台园酒庄
(1)自然基础
怡园酒庄坐落在距山西省太原市以南40公里的太谷县,那里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干旱、雨水少且曰照强烈、昼夜温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