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
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在连环大船上大宴群臣时即兴而就的,全诗从感
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写起,接着过渡到对宾客贤才的渴慕,希望能得到他们的
帮助,最后归结为自己实现天下一统的雄心壮志,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信心。生命
易逝才越显弥足珍贵;为了使生命不逝就要追求不朽的功业,以使有限的生命获
得崇高的价值。全诗从“人生几何”发唱,以“天下归心”收结,洋溢着奋发进
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悲凉慷慨、深沉雄壮的情调,这就是建安风骨的最好诠释。

    曹丕没有其父苍凉雄浑的霸气,但是在抒写相思之情时别有新意,以委婉细
致见长,七言诗《燕歌行》最为著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
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
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此诗成功地描写了一位妇女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丈夫的情态,情思委
曲,深婉感人。《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世诗的发展
影响很大。

    曹植在政治上不成熟,在政治斗争中败给了兄长曹丕,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在
三人中是最大的,他的《七步诗》可谓是人口能诵:“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在曹操死后他遭到兄长百般刁难的情况下当场
作出的。少年时曹植随父出征,也曾有纵横沙场的雄心壮志,《白马篇》可为证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
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
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
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诗中刻画了一个武功高强,可望为国效力的少年勇士,“捐躯赴国难,视死
忽如归”,一番报国激情和壮烈情怀溢于言表。但是曹植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
施展,自武帝曹操死后,曹丕对其严加迫害,最终使他郁郁而终。所以从曹丕即
位一分为二是曹植诗作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尽得建安风骨,后一阶段因鸿志受
挫,诗作中多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辜蒙冤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诗中描
摹出一幅萧瑟凄凉的图画。在《美女赋》中已经没有了早期醇正宏大的气势,而
是转而注重文字上的雕琢,引导了汉魏质朴文风向南北朝华艳文风的过渡。

    /* 25 */第二部分瑶林琼树啸傲风尘———竹林七贤

    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惟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
标焉。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颇多感慨之辞,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钟嵘《诗品》

    古时山阳(在今河南省焦作)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地方,白鹿山中竹林掩映、
溪流潺潺、鸟啼莺鸣、四季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在魏正始末年(249 年)到嘉
平四年(252 年)年间,曾有7 位名士会聚此地,他们在此饮酒做诗、谈玄论道,
远离尘嚣,忘情于山水之间。这七位世称“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
向秀、王戎、阮咸、刘伶。

    这7 位何以会聚于此呢?这要从正始时代说起了。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
文学史上有“正始文学”之称,包括从正始元年(240 年)到西晋立国(265 年)
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儒学经过沉闷的汉代经学之后,陷入了全面的危机中,
玄学开始盛行。玄学以《周易》、《老子》、《庄子》为其思想基础,重点讨论
的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中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正始玄学”主张名教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玄学”则主张“越名教而任
自然”的观点,就是要用“自然”来对抗“名教”。

    在这一时期中,社会的政治生活是极为残酷的。正始十年,司马懿父子趁皇
帝曹芳扫陵之机发动兵变,成功后大肆诛杀曹氏集团,使得“天下名士去其半”。
后来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在嘉平六年、正元二年、
甘露三年又分别杀掉了夏侯玄、毋丘俭和诸葛诞,造成极为恐怖的政治气氛。同
时司马父子为了掩饰自己的残酷,为了控制人们的行为,为了给篡权做准备,极
力提倡儒家的礼法。在如此政治环境之下,人们的性命都悬于刀口之上,他们只
能消极避世,再也不敢或不愿涉足时政了。

    社会的激烈动荡和思想潮流的变化,改变了文学的走向。同处乱世,汉末的
“古诗十九首”要人们及时行乐,享受稍纵即逝的人生;建安文学则慷慨雄壮,
激励人们通过建立丰功伟绩来延续自己短暂的人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最大的
价值。这两者都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伤,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都找到了不同
的解决路径。但是正始文学却强调人生与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的存在
就是对人性的压迫,所以他们强烈地抨击儒学名教,但是他们也无法找到出路。
由于社会政治环境危机四伏,所以正始文人们很少直接涉及现实生活,多是转向
抒写个人忧愤或者对整个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哲理性进行思考。

    在“竹林七贤”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阮籍和嵇康二人,此外向秀的《思旧
赋》和《难养生论》,刘伶的《酒德颂》也比较有名。

    阮籍,字嗣宗,陈留人,少时就博览群书,对《老子》和《庄子》尤为喜爱,
所以崇尚自然;他对曹魏末年的政治腐败深感不满,对名教道德礼俗更为不屑,
史载他会“青白眼”,对礼俗之士就以白眼视之,对同道之人才以青眼相看。他
的代表作《大人先生传》是一篇赋作,表达了他对玄学的思考和对礼教的批判。
作者塑造了一个超然物外、与天地同生、与道合一的偶像,表达了他超越名教追
求自由的理想。文中以世俗的口吻赞美“君子”,实际上是描绘了“君子”的迂
腐虚伪,又通过“大人”对“君子”的批驳,抨击了礼法的虚伪性。其中有一段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
离缝际,动不能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者吃人,自以为无穷食也。……汝
君子之处宇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表现了作者精湛的讽刺艺术。

    阮籍为人旷放不羁,任情自适,整日以酒为友,昏昏沉沉,但在消极避世下
面掩藏的是他在黑暗的社会政治中无法施展的才华和雄心,在乖张的行为背面藏
着的是无法宣泄的对社会对人生不满的苦闷心情。他一生作82首《咏怀诗》,突
出地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苦闷。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人心生烦恼,夜不能寐,想起身弹琴排遣一下,看到的却是月色如水,寒
风拂衣,孤鸿悲鸣,宿鸟惊飞,这一片萧索冷漠的气象,反而使人更加伤心。没
有任何希望、没有任何慰藉,只能够无可奈何地独自伤神,这就是我们的忧郁诗
人。

    嵇康,字叔夜,谯郡人,是天生奇才,可以无师自通。由于他少年丧父,少
有人对他进行管教,所以形成了倨傲狂放的性格。他和阮籍一样对社会现实充满
了不满,可是采取的方式却迥然不同;阮籍只是一味地消极避祸,但是言语非常
谨慎,嵇康则公开对抗,直言不讳,出言不逊。后来阮籍为保全自己不得已入仕
为官,而嵇康却毫不妥协,终究招来杀身之祸。《晋书》中记载了他行刑那一天
的情形:嵇康看看日头,觉得时间还早,就和监斩官要了一张琴,神态自若地弹
了一曲《广陵散》,并说道:“从前袁孝尼要向我学这曲《广陵散》,我没有教
他,可叹《广陵散》就此绝传了!”以此嵇康超迈的性格可见一斑。

    嵇康的诗歌中四言诗成就最高,代表作有《忧愤诗》和《赠兄秀才入军》。
前者是他在狱中写就的,回忆了他40多年的人生经历和自己思想性格的形成过程,
抒发了身在狱中的悲愤,最后表达出自己不改初衷,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本性。
《赠兄秀才入军》是他送自己的兄长从军时写的组诗,共有18首,其中写事抒情,
或激越或深幽,第14篇最受人们喜欢: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膽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嵇康散文的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山巨源就是山涛,阮籍入仕后他
也去做官了,并且在升迁之后还推荐嵇康来顶替自己原来的职位。所以嵇康就作
此书,表达自己决不屈节妥协的态度,更多的是借此抒发自己愤世嫉俗的情怀以
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政治见解。

    阮籍、嵇康的遭遇展示的是整个时代的悲哀。经过两汉经学的禁锢后,历史
唤起了个性的觉醒,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追求完美、自由、真实的人生,然而严
酷的社会现实使这种追求化为泡影。人们发现了真实的人,但是却发现人在茫茫
天地间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