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
奔放,又深沉悲怆,如下面这两首名作: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
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
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
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在陆游的爱国诗作中,固然有传统的忠君意识,但主要的,它是与那个特定
历史阶段中的民族情绪融为一体的,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共同心声。建立在理智上
的清醒的政治见解和感情上的爱憎好恶融汇在一起,形成了陆游这一类诗歌的宏
亮的声调和阔大的气势。

    除爱国诗外,他的农村诗也有很高的思想性。他把村林茅舍、农田渔耕一一
摄入笔端,“山居景况,一一写尽”。(染清远《雕丘杂录》)有些诗还能深刻
地反映当时的阶级状况,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如云:“有司或苛取,兼并
亦豪夺。正如横江网,一举孰能脱?”(《书叹》)“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
民终动心。”(《春日杂兴》其四有些诗还能生动地描写农民简朴勤劳的劳动生
活,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如“老农爱犊行泥缓,幼妇忧蚕采叶忙”(《春
晚即事》)。有些诗还广泛地记录了当时的乡土节物,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烈的
乡土气息和一定的民俗学价值。如《社日》之写社戏,《赛神曲》之写祭神,《
秋日郊居》之写教冬学的先生,《阿姥》之写赶集的老妪等等。还有些诗生动地
描绘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如《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
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的诗,除爱国题材及农材题材外,“其闲适之诗尤多。”(《瀛奎律髓
》卷23)诸如游赏、读书、作诗、课儿、饮酒、赋闲、咏物、纪行、赏吟光景、
歌咏节序等。在这些诗中他深深体味日常生活的情趣,刻画出日常生活的细腻感
受,“亦足见其安贫守分,不慕乎外,有昔入衡门泌水之风”(《瓯北诗话》)。
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就是这类作品
中出现的名句。

    爱情诗也是陆游诗作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陆游与唐婉本伉俪相得,但因唐
婉不得陆母喜欢而被迫离异,唐婉不久抑郁而死。为此,陆游先后写下《钗头凤
》及多首怀念唐婉的诗词,如75岁时所写的《沈园二首》之一:“城上斜阳画角
哀,沈园非复旧亭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正如《宋诗精华录
》所评:“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
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陆游作为整个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更为广泛的题材、更
为多样化的风格和更为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诗中始
终表现出一种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反映着在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年代人
们的普遍心愿,在当时以及后世,都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 64 */第四部分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姜夔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张炎《词源》

    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
不能及。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姜夔(约公元1155年—约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
江西)人。一生未做官,除卖字以外,大多依靠他人的周济过活。姜夔精音律,
多才艺,怀抱用世之志而困踬场屋,不能展其才。他的一生是怀才不遇、飘泊四
方的一生,但他啸傲湖山,自标清高,绝不同于庸俗的清客文人。陈郁赞其“襟
怀洒落,如晋、宋间人”(《藏一话腴》)。存词80余首,内容有感慨时事,有
抒写身世、山水记游、咏物、爱情等。词集中今存17首自注工尺旁谱的词,是流
传下来的惟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音乐史上有重大价值。姜词风格清幽峭拔,用
江西诗派瘦硬之笔作词,以清刚救周柳一派的软媚;又以委婉富有情致救苏辛派
末流的粗豪,在词坛独树一帜,享誉很高,影响深远。有《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的词当以感时、抒怀、咏物、恋情等题材成就较高。有些词抒发了自己
虽落魄江湖,但仍不忘国事的感情,有一定的爱国意义,但情调低沉伤感,隐约
含蓄,如《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
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
今重到须惊。纵豆寇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
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扬州慢》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
点就是写景物时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它的写景,不
俗不滥,紧紧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为抒发“《黍离》之悲”而写。词人
“解鞍少驻”扬州之时,是在金主完颜亮南犯后的十五年。战争的残痕到处可见,
但词人却仅仅摄取了两个镜头:“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这些景
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无生命的事
物以人所特有的思想感情。物犹如此,何况于人!人民对战争的痛恨与诅骂由此
可知。“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万言,亦无此韵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上片结句中,“清角吹寒”四字的“寒”
字下得很好。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词人不言天寒,而说“吹寒”,
好像是凄清的角号之声把寒意“吹”出来似的。这就突出了人为的感情色彩。这
里,词人听到的是清角悲吟,感受到的是寒气逼人,再联系到前面所看到的“荠
麦青青”与“废池乔木”,完全是一幅有声有色、惨淡寥廓的图画。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都交织在一起,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
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来突出“《黍离》
之悲”。下片第三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原本就“无
声”,也无冷暖之别,但姜夔却借助“通感”手法,“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
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
敝景象的感受性。这里的“冷月”、“无声”与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
的“厌”字,都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这就增
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上阕于叙事写景之中自带一片抒怀深情,下阂之抒情又多
从侧面、虚处入笔,很具骚雅派特色。

    姜夔词的艺术风格可以张炎所评的“清空”二字来概括。他说:“词要清空,
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
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
之使人神观飞越。”

    姜夔的词在南宋自成一家,历来备受推崇。张炎《词源》评为“古雅峭拔”,
“读之使入神观飞越”;范成大说白石词“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
;张炎说“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陈郁《藏一话腴》也说白石
“意到语工,不期高远而自高远”;戈载《宋七家词选》更称赞姜夔“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王国维虽觉姜夔词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但
也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人间词话》)。姜夔词风神潇洒,
意度高远,仿佛有一种冷香逸气,令人挹之无尽;色泽素淡幽远,简洁醇雅,能
给人以隐秀清虚之感;笔力疏峻跌宕,言情体物,善用健笔隽句,造成刚劲峭拔
之风;讲究律度,多自制曲,格高韵响,谐婉动听。《灵芬馆词话》说他“一洗
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颇能道出白石词的独特个性。姜夔
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艺术琢练,精通乐理,作词刻意求工,反复雕琢,推敲字句,
追求格律。其词风很受南宋晚期的骚雅派和清代浙派词人推崇。影响所及,当时
就有史达祖、张炎、王沂孙、周密等,号为“姜派”词人。到了清代,朱彝尊倡
导“浙派”词,更推姜夔为其宗师,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

    姜夔也工于诗,写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又承受唐诗的影响而自出机杼,杨万
里把他比为晚唐陆龟蒙,称其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直
斋书录解题》引)。白石诗或写跋涉川陆的奇险经历,如古体《昔游》;或写边
疆民族的风俗习尚,如《契丹歌》,笔墨浑朴,章法开阖顿宕,写景状物较有气
魄。七言绝句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湖上寓居杂咏》等,吟咏漂泊生活,
描摹湖山胜景,琢句精妙,意境幽隽,韵格浏亮婉转,很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